體無常軌,言無常宗,物無常用,景無常取。——皇甫《渝業》
每年的高考,除了那些一朝成名的狀元備受關注外,還有一件事也是我們非常好奇的,那就是高考的滿分作文。最近的一次高考,浙江考生的一篇《生活在樹上》,引發了巨大的關注度,但是卻毀譽參半,叫好者有之,唱衰者也不少。看起來,這篇充滿晦澀表達的滿分神作,其實並不服眾。
在《生活在樹上》飽受爭議時,我們不由得回顧起了歷來年其他滿分作文,而就在19年前的一篇《赤兔之死》,可謂是一夜成名,是高考四十年來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赤兔之死》之所以能夠從眾多優秀作文中脫穎而出,是因為它通篇用文言文進行寫作,而且行文流暢,體現了作者很高的文言文造詣,同時用三國時代的歷史故事,辨析誠信問題,可謂是立意高遠。
也正是如此,在當時的媒體報導下,文章的作者蔣昕捷受到了極大的關注,甚至壓過了很多高考狀元。
和很多學霸一樣,蔣昕捷也是贏在起跑線的人,5歲時,在別的小孩好玩的年紀,他就已經沉迷在了古典名著中,熟讀《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名著,而且是如痴如醉,一連看了好多遍,裡面的很多片段他都爛熟於胸,也正是有這樣的沉澱,他在高考時才能夠將名著中的人物性格把握的那麼透徹,寫出如此佳作。
據說,當時的閱卷老師看到這是篇文言文,雖然行文流暢,文言文水平超出考生很多,但是也只給了58分。只是後來經過反覆斟酌,老師覺得不打滿分可惜了,所以才誕生了這史上首篇文言文滿分作文。
只是,在熱度過後,很多人對蔣昕捷未來的人生失去了興趣,不知道這位考生的未來走向去了哪裡。其實,當年蔣昕捷雖然作文拿了滿分,不過他的總成績卻不出彩,甚至沒有達到當年江蘇省一本的最低省控線。
好在因為作文的出彩,給了蔣昕捷機會,南京師範大學破格錄取了他。蔣昕捷因此進入了該校的廣播和電視新聞專業就讀,畢業後,他成為了一名記者。而且,他用事實證明,有時候,人生出彩的人,即使有沉寂的時刻,卻也有再次閃耀的能力。
就在2010年,入行五年的蔣昕捷成為了知名大報的記者,並且因為兩篇關於地溝油的調查報導,再次引發全社會的關注。當年,地溝油事件轟動一時,只要從時候過來的人,肯定都關注過,而這件事的起因,就是蔣昕捷基於事實的客觀報導。
在這件事情中,蔣昕捷不但再次展露了自己紮實的文字功底,也展現了作為一個優秀記者的巨大潛能。不過,在這一行取得不俗成績後,他的人生又在進一步,目前成為了知名購物網站的公關總監,當上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高管,堪稱人生贏家。
對於高考湧現出的學霸,很多人不免有著「傷仲永」一般的擔憂,不過,蔣昕捷的經歷,卻說明了那些優秀的人,只要肯吃苦,夠努力,大多數時候,他們的人生是和常人不一樣的,畢竟,有天賦又願意付出汗水,這樣的人,不成功才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