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戰爭劇的人一定會在電視情節中看到這樣一幕,兩軍進行空空大戰時,一方的戰機很多時候會被對方的飛彈鎖定,當對方瞅準時機發射飛彈後,這架被鎖定的戰機便會展示相當高超的一面,即通過左右蛇形飛轉進而成功躲避飛彈的襲擊。實際上,這都是電視劇中為吸引觀眾眼球而設置的炫酷畫面,在真實的戰場上,其絕對不會發生。那麼,這究竟是為何呢?
我們知道,當前的空空飛彈可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短程飛彈、中近程飛彈、中程飛彈以及遠程飛彈。一般來說,遠程空空飛彈當前最高速度可以達到6馬赫,比如俄羅斯的R-37,但大多數則穩步停留在3馬赫左右。如果以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來劃分的話,其存在的差異更大。彈道飛彈的速度最快,能達到20馬赫以上,巡航飛彈則在5馬赫左右。不過,戰機的速度顯然就沒有這麼理想了,其最快也不過3馬赫,大部分則是維持在2馬赫左右。因此,戰機一旦被飛彈鎖定,不管其再怎麼逃竄都無濟於事,唯一的救命辦法就是飛機員趕快彈射逃生。
不過,隨著科研技術的日新月異,很多國家也開始大力尋找新的破解方法,進而打破這一死局。目前看來,人們提出來的解決方案有兩個。第一,加強戰機電子設備的幹擾性能。一般來說,戰機行動時都會攜帶電子幹擾設備,如果其性能夠強就會成功促使飛彈的引導頭失效,並且為其設置更多的迷惑目標,這樣一來,戰機就可以得空迅速從飛彈眼皮子底下溜走。
第二,提高戰機的隱身性能。目前來說,各國在研製戰機方面首要考慮的一點便是其隱身性能。當前,全球在此方面做得最好的便是中國和美國。美國的F-35、中國的殲-20就是最好的代表,即便是軍事實力超群的俄羅斯,其戰機的隱身性能依舊不敢打包票。總之,現實中的戰場絕對不是我們從電視劇中所看到的那樣,影視節目更多只是為了愉悅身心,但真槍實彈的戰場就沒有這麼含糊和理想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