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手機下載音樂軟體,很多人會想到QQ音樂和網易雲音樂,有些人還是會想起蝦米音樂網,但會想起這個網站的人確實是在少數了。
蝦米網比起QQ音樂及網易雲音樂,它的存在感弱很多。有些人可能常常在百度搜索音樂時,會臨時進入到蝦米音樂網試聽,但真正因此下載蝦米網這個音樂軟體的人不多。
是什麼樣原因導致蝦米網吸引不到廣泛的音樂愛好者?
從時間上看,QQ音樂創立於2005年,蝦米網創立於2006年,網易雲音樂創立於2013年,應該說蝦米網在PC網際網路時代,其知名度及受歡迎度還是很高,但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期,蝦米網顯然沒有QQ音樂及網易雲音樂受歡迎了。
有人總結蝦米網目前處於尷尬位置的原因,一方面在版權領域無法與騰訊抗衡,另一方面其社區氛圍不如網易雲音樂。這是大家可以看得到的情況,背後我們無法看到的情況又有哪些?
我們從蝦米網的誕生說起。
2006年的第一場雪,一群愛音樂的人在杭州的一家小咖啡屋開始了他們的追夢旅程。
從一開始,他們就知道,這條路並不平坦,但是他們卻為之血脈賁張。這是一個從未有人嘗試過的模式,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做,一切的問題和答案都要一點點去證明。
知道嗎?最早蝦米網並不叫蝦米網,而是叫EMUMO,取的是EARN MUSIC&MONEY(賺音樂與錢)的意思。
後來,我們看到了,蝦米音樂是專業的音樂內容發現及消費平臺,依託曲庫全、分類細、推薦準,蝦米音樂的專業性受到用戶的肯定。
蝦米長期致力於扶持原創音樂,在國內率先啟動原創音樂扶持項目——尋光計劃,全力為樂壇挖掘與培養新鮮血液。
從蝦米網的發展過程來看,它真的依靠音樂賺到錢了嗎?
或許沒有。
大家知道,國內到目前還很難養成用戶樂於付費聽音樂、看電影、讀文章的習慣,我們已經被網際網路早期的免費策略給定性了,總覺得網絡上的東西都是免費的,要付費就免談。
因此,我認為不單是蝦米網沒有從原創音樂中賺到MONEY,同樣QQ音樂與網易雲音樂也沒有,只是後兩者雖然沒有賺到錢,但它們賺到忠實的用戶。能把用戶聚集起來,就有人氣,有人氣就有生意,有生意就能賺錢。
蝦米網也曾想通過「生意」來賺錢。
在2015年,蝦米音樂與天天動聽合併,變成阿里音樂,此時還請來知名音樂人高曉松擔任董事長。原本大家以為蝦米音樂會因為高曉松的到來,為用戶推出更多優秀好聽的原創音樂,可誰知道高曉松這個人竟然來蝦米網搞生意。
高曉松入職阿里音樂,隨後搞起「音樂電商」,推出所謂的「阿里星球」,他這是在搞毛線啊?好好的音樂人,沒有半點網際網路思維,仗著自己的知名度,真的就能做出一個合格的網際網路產品嗎?
後面的結局,大家看到了,高曉松在2019年10月卸任阿里音樂董事長一職。從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出,音樂人首先要帶給我們更好更優秀的音樂,學人家跨界不是不可以,但自己必須要懂網際網路。
從廣泛的思維來講,人人都可以成為網際網路產品經理,只要我們是這個網際網路產品的深度使用者,我們就能給出符合實際的建設性意見。如果高曉松不是蝦米音樂的深度使用者,以他單一的音樂人角度來做一個網際網路音樂產品,顯然是他對網際網路的理解不夠深入。
在不具備網際網路思維的前提下,還要去創新搞「音樂電商」,這是將蝦米網推向一個前途更加迷茫的境地。
最後,我還是引用蝦米網在其官網的簡介,來帶大家看看這個網站的初衷。
「嗨,告訴我,那麼多音樂網站,我為啥要用蝦米網?」
這是每個蝦米人每一天腦子裡如燕盤旋的聲音。
2020年11月29日晚,有人在社交平臺發文:「江湖傳聞,蝦米音樂明年1月份關閉,一個時代要結束了嗎?」
11月30日,蝦米音樂對該網絡傳聞作出回應:不予置評。
OK,該繼續的還是在繼續,該結束的,我們普通用戶攔也攔不住。「嗨,告訴我,那麼多音樂網站,我為啥要用蝦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