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6月20日訊(全媒體記者 朱炎皇 通訊員 文娜)野生蘑菇別亂吃!會要命!今日,記者從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獲悉,該院中毒醫學科最近一周,接連收治了兩戶人家共5名蘑菇中毒患者,其中有3人在入院時已出現嚴重的肝腎衰竭及凝血功能障礙,經實驗室檢測確認為劇毒的含鵝膏毒肽蘑菇導致中毒。
「一共採了40多個蘑菇,只有10餘個以往沒採過。採蘑菇的地方就離我家20米不到,每年都去的,從前沒有出過問題,我們就將沒見過的那些蘑菇也炒著吃了,豈料一家子都因此中毒。」家住東安縣的秦阿姨心有餘悸地說。
「蘑菇生長過程中,隨著環境發生變化,也可能會產生變異。以往可食用的野生蘑菇,由於某個時間段生長環境的差異,可能會產生毒素,食用後導致中毒。」該院中毒醫學科主任賴燕表示,蘑菇形態千差萬別,對於非專業人士,往往無法從外觀、形態、顏色等方面區分有毒蘑菇與可食用蘑菇,也沒有一個簡單的標準能將有毒蘑菇和食用蘑菇區分開來。
益陽市梅城鎮的李某某夫妻倆也因為親友送的一袋子「牛肝菌乾片」中招了。
「蘑菇是親友去年元旦到雲南旅遊在市場上購買帶回的,親友吃了什麼問題也沒有,怎麼也沒想到我們吃了會中毒。」6月18日清晨,妻子李某將蘑菇乾片泡發後炒了一盤菌子炒肉,與丈夫孫某美美的吃了一頓早餐。不料,約莫一個小時過後,夫妻倆先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的症狀,緊急送醫後在當地醫院被診斷為蘑菇中毒,由於混雜在一起的蘑菇乾片其形態已被破壞,難以從形態上分析類別,考慮夫妻倆一次吃的種類太多,救治風險極高,患者家屬要求轉往上級醫院治療,於當晚8時許入住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中毒醫學科。截至目前,這兩名患者仍在積極救治中。
賴燕特別提醒:一是千萬不要採摘食用野生蘑菇,也不要購買來源不明的野生蘑菇。二是食用野生蘑菇後一旦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一定要儘早就醫,最好攜帶剩餘的蘑菇樣品,以備鑑定蘑菇的種類、毒性,進而確定治療措施並判斷預後;另外,含鵝膏毒肽蘑菇中毒存在「假愈期」,中毒症狀好轉後,不能掉以輕心,要關注肝腎功能的變化,以免耽誤最佳搶救時間。
「蘑菇中毒救治要做到『三早』。」她呼籲各醫療機構及臨床醫務人員,要增強對蘑菇中毒診治的認識,早檢測、早診斷、早治療是降低蘑菇中毒病死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