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論文詳版:最長潛伏期24天,超一半患者早期無發熱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2月9日,由鍾南山院士領銜的一篇名為《中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研究論文,在醫學類預印本雜誌medRxiv上發表。鍾南山院士聯合國內多位專家,對1099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臨床特徵進行了回顧性研究。這是迄今為止關於新冠肺炎的最大規模病例樣本分析。

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中早期僅有43.8%的人有發熱症狀,然而住院後發熱比例上升至87.9%。新冠肺炎的中位潛伏期為3.0天,最長可達24天。相比非嚴重患者,重症患者本身存在其他疾病的機率要大得多。

2月10日,該論文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的關偉傑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目前網上流傳的文章並非論文原文,而是研究的預印稿,供專家評議使用。目前論文還在投稿階段,發布前需要全球同行評議。針對文中披露的「潛伏期最長為24天」,紅星新聞記者詢問是否具有一定普遍性、是否需要延長隔離期,對此關偉傑表示,仍是個例。

▲2月9日,由鍾南山院士領銜的「中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研究,在醫學類預印本雜誌medRxiv上發表。

潛伏期中位數3.0天 最長24天

重症患者往往有其他疾病

研究指出,這1099例患者樣本,來自於31個省(市)的552個醫院,如下圖所示。

其中,2.09%為醫務工作者。其中有過野生動物接觸史、最近曾到過武漢、曾與來自武漢的人員接觸過的比例,分別為1.18%、31.30%和71.80%。病例樣本中,有483例(43.95%)為武漢本地居民,在武漢以外地區,26.0%的患者未在近期前往武漢,或者未與來自武漢的人有過接觸史。

研究顯示,新冠肺炎的潛伏期中位數為3.0天(範圍:0至24.0),即其中潛伏期最長為24天。新冠肺炎患者的中位年齡為47.0歲(IQR,35.0~58.0歲),女性佔比為41.9%。各個年齡段中都有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例。0.9%的患者年齡在15歲以下。

發燒(87.9%)和咳嗽(67.7%)是最常見的症狀,而腹瀉(3.7%)和嘔吐(5.0%)較為罕見。25.2%的患者至少有一種潛在疾病(如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病)。入院時,926例被分為非嚴重組,173例被分入嚴重組。兩組之間的年齡差異顯著(均值差:7.0,95%CI: 4.4~9.6)。此外,相比於非重症患者,重症患者本身存在潛在失調性疾病的機率要大得多(分別是38.2% vs. 22.5%,P<0.001)。然而,重症與非重症兩組病人的接觸史沒有顯著差異(P>0.05)。

放射學及實驗診斷

部分患者CT並未顯示肺部病理改變

通過對840例患者的胸部CT分析,研究人員發現(76.4%)提示存在肺炎,具體體現在肺部毛玻璃樣病變(50%),以及雙側肺部的散在陰影(46%)。

除肺部的影像學檢測手段外,基因檢測也是一項重要的檢測手段。反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RT-PCR技術)針對病毒的特殊基因組位點進行檢測。在此次統計中,926例重症樣本中的221例樣本(23.87%)及173例非重症樣本中的9例樣本(5.2%)並未顯示肺部病理改變,而是通過RT-PCR手法最終確診。換句話說,重症和非重症病例中分別有23.9%和5.2%在初次就診時並無放射學異常

在影像學診斷中(CT及X射線),重症患者比非重症患者有更明顯的影像學病變表現。

從生化檢測的角度,研究人員發現有82.1%的患者出現淋巴細胞減少現象,36.2%的患者出現血小板減少現象,33.7%的患者出現白細胞減少現象。同時,大多數患者出現了C-反應蛋白水平的升高。但是,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肌酸激酶和纖維蛋白降解產物D-二聚體水平升高的情況較為少見。

相比於輕症患者,重症患者以上的生化指標更為突出。(即白細胞減少、淋巴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c反應性升高等)(P<0.05)。

超過一半患者早期無發熱

此現象發生率高於非典和MERS

論文結論部分指出,新冠肺炎患者在早期就診時出現發熱的比例為43.8%,但在住院後發生發熱的比例為87.9%。15.7%的病例發生嚴重肺炎。重症和非重症病例中分別有23.9%和5.2%在初次就診時無放射學異常,而且腹瀉很少見。新冠肺炎的病死率低於SARS-CoV和MERS-CoV。

該研究為人際傳播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病例樣本顯示,大約只有1%的患者曾與野生動物直接接觸,而四分之三以上的患者是武漢當地居民,或者曾與武漢人員接觸過。大多數病例是在2020年1月1日之後錄入的。

這些發現與最近的報導相呼應,包括家族聚集性爆發、無症狀個體的傳播和三代傳播模式。此研究不能排除「超級傳播者」的存在。中位潛伏期短於最近的425例患者的報導(3.0天 vs 5.2天)。此發現從更大的樣本數量中提供了證據,可指導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檢疫時間。

重要的是,通過胃腸道分泌物的傳播可能在病毒的快速傳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SARS-CoV、MERS-CoV和高致病性流感的常規傳播途徑包括呼吸道飛沫和直接接觸。根據最新的先導實驗,在62個糞便樣本中有4個(6.5%)檢測出的新冠病毒呈陽性,另外4個患者的直腸拭子檢測呈陽性,在胃腸道、唾液或尿液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在症狀發作後出現嚴重消化性潰瘍的病例中,直接在食道糜爛和出血部位檢測到新冠病毒。因此衛生保護應考慮通過胃腸道分泌物的傳播。通過整合系統保護措施,這些發現將遏制該病毒在全球範圍的迅速蔓延。

新冠病毒無發熱病例的發生率高於SARS-CoV(1%)和MERS-CoV感染(2%),如果監測病例定義主要集中在發熱檢測上,則此類患者可能會被錯過。

相關焦點

  • 鍾南山團隊最新論文:早期發熱症狀人群不到一半
    2月9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領銜的「中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研究,在預印本網站medRxiv上發表。(註:medRxiv的論文均未經同行評審)鍾南山等人對1099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臨床特徵進行了回顧性研究。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的中位潛伏期為3天,最長可達24天。
  • 「潛伏期最長24天、不排除有超級傳播者……」,鍾南山領銜新論文...
    這篇論文對截至1月29日的1099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臨床特徵進行了回顧性研究,得出新冠肺炎的潛伏期最長可達24天、不排除有「超級傳播者」等新發現。不排除「超級傳播者」上述論文的題目為《中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
  • 新冠病毒潛伏期最長可達24天?鍾南山團隊成員:只是個例
    近日,鍾南山院士聯合國內多位專家,對1099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臨床特徵進行了回顧性研究,研究成果形成論文《中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發布於醫學類預印本雜誌medRxiv,目前論文還在投稿階段,正式發表前還需經過全球同行評議。
  • 「潛伏期最長24天、不排除有超級傳播者……」,鍾南山領銜新論文又...
    2月9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領銜的「中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研究,在預印本網站medRxiv上發表。(註:medRxiv的論文均未經同行評審)鍾南山等人對1099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臨床特徵進行了回顧性研究。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的中位潛伏期為3.0天,最長可達24天。
  • 「潛伏期最長24天」,鍾南山領銜新論文又有新結論!
    來源:中宏網2月9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領銜的「中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研究,在預印本網站medRxiv上發表。鍾南山等人對1099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臨床特徵進行了回顧性研究。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的中位潛伏期為3.0天,最長可達24天。同時,僅有1%左右的患者與野生動物有過直接接觸,而超過3/4的患者為武漢本地居民,或曾與來自武漢的人員接觸過。
  • 鍾南山領銜最新研究:潛伏期最長 24 天,或通過汙染物傳播,僅 4 成...
    24 天,並非所有患者早期都有發熱症狀。2020 年 2 月 9 日,由鍾南山院士領銜的名為《中國 2019 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的論文在預印本網站 medRxiv 上發表(雷鋒網註:預印本指研究成果還未在正式出版物上發表,medRxiv 網站的論文均未經同行評審)。通訊作者為鍾南山,武漢金銀潭醫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 30 家機構參與了研究。
  • 鍾南山團隊論文正式發表!回應潛伏期問題
    論文的並列第一作者關偉傑、梁文華、何建行教授和通訊作者鍾南山教授在「NEJM醫學前沿」回應,該研究首次收集全國範圍的新冠患者,通過分析大樣本量數據明確了該研究所確定的病死率(1.4%),與國家衛健委官方報導數據更為貼近;發現了僅有1.9%的患者有直接接觸過野生動物的病史,在生活在武漢以外的居民中有31.3%的患者在近2周曾到過武漢,72.3%患者曾在近2周接觸過武漢地區人員。
  • 24天潛伏期只是個例、發燒不是辨別新冠患者的最好方法!鍾南山最新...
    美國時間2月9日,鍾南山研究團隊在學術網站MedRxiv發表了一篇有關新冠病毒的論文(該論文屬於「預印稿」,最終版本可能會有所不同),這次調查一共統計了全國1099名病人,是目前對新冠病毒症狀研究樣本容量最大的一次研究,可以說刷新了我們對這種病毒在很多方面的了解,讓我們對新冠病毒的潛伏期、症狀、傳播方式、治療手段都有了新的認識。
  • 新冠潛伏期最長可達24天,目前的這種防預還要繼續嗎
    剛剛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條消息: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團隊在對1099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臨床特徵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的中位潛伏期為3.0天,最長可達24天。 對中國已確診的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特徵進行了回顧性研究。
  • 鍾南山:過半患者初期無發熱,怎麼區別於流感?-虎嗅網
    3月1日,中新經緯記者從廣州醫科大學獲悉,美國時間28日凌晨,鍾南山院士團隊論文《中國2019冠狀病毒病的臨床特徵》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在線發表,並列第一作者為關偉傑、梁文華、何建行教授和通訊作者鍾南山教授。
  • 鍾南山團隊最新研究: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中位數為3天 最長24天
    同時,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出爐:2019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中位數為3天,最長24天;死亡率相對較低;相當一部分患者初次就診時沒有發燒和影像學異常表現;6.5%的糞便樣本中檢出2019新冠病毒;部分患者在胃腸道、唾液或尿液中檢測到了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就診時可能不發熱,26%的患者未去過武漢或接觸過武漢回來的人,不排除『超級傳播者』的存在
  • 鍾南山回應「潛伏期最長24天」:不覺得奇怪 總有例外
    鍾南山介紹,此前對1099例病例的研究顯示,潛伏期大多是2-7天,但文章忠實地寫潛伏期為0-24天,因為有1例達到24天,13例超過14天,大多數和少數都要考慮在內。
  • 鍾南山團隊最新論文有哪些發現?
    2020年2月9日,鍾南山院士所在的研究團隊在醫學類論文預印本平臺 medRxiv 上提交了一份有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臨床特徵的論文《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 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也有傳染性,潛伏期最短1天,最長約14天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在26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說,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在十天左右,最短1天,最長約14天。潛伏期具有傳染性,這與SARS有很大不同。延伸閱讀:新型肺炎潛伏期最長約14天 發現疑似病例應2小時內網絡直報22日,根據疫情形勢和研究進展,國家衛健委制定並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二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監測方案(第二版)》等一系列文件,其中對疑似病例、確診病例、聚集性病歷以及密集接觸者或可疑暴露者
  • 全國多地出現24天以上「超長潛伏期」?這件事再著急也別做!
    2月19日晚上,劉先生出現發熱(體溫37.5℃)、乏力等症狀,此時距離從鄂州返回已經過去了27天。2月20日,劉先生到林區人民醫院就診,並進行咽拭子核酸檢測。2月21日,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劉先生確診。(劉先生在發病後的第三天即被確診)目前,同車4人身體均無異常,核糖核酸檢測呈陰性,已接受隔離醫學觀察。
  • 新冠肺炎潛伏期最長24天;四川西充發生H5N6禽流感
    :新冠肺炎病死率遠低於SARS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9日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是冠狀病毒的一種,它跟SARS冠狀病毒是「平行的」。鍾南山表示,根據目前觀察的情況,新冠肺炎的病死率約為2.7%,且患者大多為中老年人,病死率雖然比普通流感強,但遠比SARS冠狀病毒、伊波拉病毒或H7N9流感病毒低。
  • 潛伏期變24天?隔離14天有效果嗎?不妨用統計學算一算
    下面我們舉兩個例子: 有關潛伏期的擔憂 比如,鍾南山團隊近日在網站上發布最新論文,披露了針對1099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回顧性研究成果。這篇論文對未來的疫情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決策支持,但其中提到的潛伏期最長可達24天的結論,卻引起不少人的恐慌——原來不是一直說潛伏期最長14天嗎,現在怎麼變成24天了?到底是前面的結論錯了,還是病毒已經變異得更加可怕了?當前各地執行的14天隔離期是否需要延長到24天?
  • 鍾南山團隊論文正式發表:潛伏期中位數為4天;僅1.9%患者直接接觸過...
    潛伏期最長達24天,這是什麼回事?潛伏期主要根據患者上報最近一次接觸傳染源(疫區人員、野生動物)的時間以及首次出現症狀(含疲乏、咳嗽、發熱等)的時間確定。整個人群的潛伏期各異,研究者使用了中位數以及最小、最大值以呈現潛伏期的集中、分散分布趨勢。
  • 早財經丨鍾南山:新冠肺炎疫情有望4月前結束,回應「潛伏期24天...
    ●專家釋疑:鍾南山11日晚通過央視回應「潛伏期最長24天」:實際上真正敘述有24天的病人只有1例,也就是說1099例中只有1例。以這僅有的1例患者報導的時間作為疾病的最長潛伏期不夠科學。據南方+消息,很多人擔心返程高峰會引起疫情再次上升,鍾南山表示,他不認為會有一個更高的高峰。首先,因為新冠肺炎有潛伏期,經過春節和延長假期,感染者基本都發病了。此外,現在各個城市都設立了嚴格檢查點,飛機、火車等交通工具也進行嚴格篩查,有症狀的要做核酸檢測,適當隔離。中藥在疾病早期介入成效明顯。
  • 新冠病毒疫苗或在18個月內完成;鍾南山回應潛伏期最長24天;三星...
    (環球網)鍾南山回應潛伏期最長24天:1099例樣本中僅1例2月11日晚,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視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有關我們團隊關於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特徵的文章,這個研究是全國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共計552家醫院提供臨床的數據,研究團隊對患者臨床特徵進行綜合分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