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這個秘密武器,孩子就能輕鬆理解加法和減法,越早學越好

2020-12-10 媽媽沒時間

今天是《6歲前這樣教數學,小學不吃力》專欄的第八節課,我們來聊聊包括奇數、偶數、數字守恆在內的幾個關鍵知識點。

還會分享一個學習數字的「秘密武器」,掌握了它,孩子就能輕鬆地理解加法和減法,一定要看到最後哦。

上節課,我們講到了孩子要真正學會數數,打好數學的基礎,必須先掌握數數的五大原則。我們還通過遊戲,幫助孩子練習了數和量的對應,以及從1數到100的方法。

其實數字的世界除了這些,還有很多更深入的內容。比如數字0,奇數和偶數,數字的守恆等等。

有一位媽媽說,她兒子豆豆上小學一年級,總是在一些題目上反覆出錯,怎麼講都是一臉懵的狀態,就是應了蒙臺梭利的那句話:

概念是不能被直接教授的。孩子只有靠觀察和動手處理信息,讓經驗豐富起來,才能把概念記牢。

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數字中比較關鍵的幾個知識點,如何通過遊戲和活動,讓孩子領悟其中的概念,成為一點就通、能夠舉一反三的數學小學霸。

1、不能遺漏的數字0

我們教孩子數數,都是從1開始往後數的。很少有家長會想到教孩子0這個數。

可是孩子學加法後,就會面對3+0=()的這種題型,學習位數時,需要理解個位數是0代表什麼意思。

如果不提前教孩子0的含義,他後續學習起來就會很吃力。而且光靠我們口頭講,很難給孩子補上這個抽象的知識點。

山東就有一個9歲男孩,因為算不出1+0=1,被姑姑打了一頓,竟然從20樓的窗戶爬出去,想要找爸爸媽媽,幸好被消防人員及時救了回來。

雖然對我們大人來說,1+0=1再簡單不過了,但對孩子來說,卻很難理解0到底是什麼意思。在他們眼裡,4+5=9反而更容易一些。

所以蒙臺梭利很重視教孩子認識數字0。她設計了很多活動,來幫孩子理解,到底0是什麼意思。

比如紡錘棒和紡錘箱的活動。

上圖中標有數字、帶格子的小木箱,就是蒙臺梭利教具中的紡錘箱。長短一致的小木棒,就是紡錘棒。

在操作這個數學活動時,我們先向孩子演示:

數字1的格子裡放1根小木棒,數字2的格子裡放2根小木棒,一直放到數字9。

因為木棒的總數只有45根,所以放完9個格子後,就沒有剩餘的木棒了。

這時問孩子,「0這個格子應該放多少根木棒呢?

如果孩子說放1根,我們可以回答他,「放1根的話,應該是1這個格子,可是這是0,不是1哦。」

如果孩子說放0根,或者不用放,這時我們就可以肯定他,「對,0就是什麼都沒有的意思,所以0這個格子不用放小木棒。」

這個活動看起來很簡單,但想要孩子真正理解0的含義,我們就要保持耐心,不糾正,不批評,一遍遍地帶孩子重複這個活動。

正所謂「量變會產生質變」,重複一定的次數後,孩子會牢牢記住0就是沒有的意思。

在玩上面這個活動時,我們可以利用家裡的紙杯、捲筒紙芯來代替紡錘箱,用小木棒、筆等來代替紡錘棒,同樣能達到訓練效果。

我們還可以變換遊戲形式。

小樣媽給大家準備了圖片上的計數墊素材,以及0-20的數字卡片(記得找我領取哦)。

準備一些同樣規格的物品,比如紐扣、糖果、樂高積木、跳棋棋子等。隨機抽出一張卡片,讓孩子在小格子裡放上對應數量的物品。

抽到7,就放7個小熊。那抽到0的時候,應該放幾個小熊呢?

用這樣的玩法讓孩子慢慢領會,0就是1個都不用放。

生活中,我們也要有意地考考孩子,「寶貝,我想要0個蘋果,你可以幫媽媽拿嗎?」潛移默化地把0的概念滲透給孩子。

2、奇數和偶數,一個辦法就能掌握

我們都學過奇數+奇數=偶數,奇數+偶數=奇數這些定理。很多孩子學這些定理的時候會一頭霧水,很容易出錯,就是因為對奇偶的理解不夠牢固。

要教孩子什麼是奇數,什麼是偶數,直接拿數字問他,2是什麼數,3是什麼數,肯定是不行的。

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沒有發展起來,我們這麼問他,就像讓高中生聽高等數學課一樣燒腦。

正確的做法是,給孩子一堆物品,讓他可以用眼睛觀察,用手擺弄

還記得上節課我們說過,教孩子數和量的對應時,要在數字卡片旁邊擺放相同數量的實物嗎?

在教孩子奇數和偶數時,我們只需要改變一下物品的擺法

像圖片裡那樣,一行擺2個物品,不斷往下延伸。擺好後,請孩子觀察一下,看他能不能找到什麼規律。

提示他把這些物品想像成是小朋友排隊,有些數字,小朋友都能兩兩一組找到好朋友,比如2、4。可是有些數字,卻會有落單的小朋友,比如1、3。

通過反覆擺放物品,孩子能夠慢慢學會區分,哪些數字是成對的,哪些數字是落單的。

等他掌握這一點後,再告訴他,成對的數字有一個名字,叫作「偶數」,總會剩下一個的數字也有一個名字,叫做「奇數」。

對孩子來說,發現數字擺放時的規律,要比知道奇數、偶數這些名稱更重要

3、數字守恆:杯子多,還是木棍多?

如果你覺得,教孩子數字是一件很簡單的事,那我猜你一定不知道什麼是「數字守恆」。

這是小樣媽在上尹文剛教授的腦功能培訓課時,尹教授特別強調的一個數學知識點。很多小學生都沒能通過這一關的考驗哦。

相關焦點

  • 什麼時候用加法,什麼時候用減法,首先找符號
    也就是說,要從這節課開始,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要求孩子能清晰地分辨,到底應該,什麼時候用加法。什麼時候用減法。如何讓孩子一眼就能看出來,是用加法還是用減法。首先要做什麼?家長輔導孩子的重點是,首先找符號,再根據符號所在的位置,立刻判斷出用加法還是用減法。
  • 英語是不是越早學越好?
    有不少人曾經問我,孩子的英語學習是不是越早越好。我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回答是當然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考試丟分啊。聽了這話,我無言以對。且舉一個例子。無奈之下,夫妻倆只好讓孩子拼命地刷題,之後考試成績果然喜人。英語是不是越早學越好,就看孩子為什麼學?怎麼學?英語和語文一樣,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進行思維和傳遞信息的工具。
  • 一年級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巧算
    對於一年級的小孩子來說,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是重點,也是難點,從最近孩子們的作業中就能看出端倪,很多孩子不能理解怎麼進位退位,我們用巧算的方法來幫助孩子理解。
  • 一年級數學下冊,20以內退位減法之「破十法」,讓孩子輕鬆掌握
    一年級數學下冊,20以內退位減法之「破十法」、「平十法」、「想加算減法」講解,讓孩子輕鬆掌握。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學習20以內退位減法。一年級小朋友第一次接觸退位減法,可能會有點不適應。今天我們來學習用不同的方法來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讓孩子輕鬆掌握。我們先來看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來看例題:15-9,怎麼算呢?我們把15分解成10和5,然後計算10-9=1,最後計算1+5=6。這樣計算的時候就不用退位了。如果文字描述你不太理解,請看下方的圖示,相信這樣就很容易理解了。下面我們來學習「破十法」的計算方法。
  • 如何讓孩子快速口算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百以內的進位加法、退位減法是計算的基礎,對後繼的數學學習具有重要作用。這一關不能闖過,對以後的學習影響極大,家長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一、20以內的進位加、退位減建立在「合十&34;的基礎上,所以,孩子對10的組合與分解必須爛熟於心。「合十」是什麼?
  • 簡便計算(一):運用加法運算定律與減法運算性質進行簡便計算
    加法運算定律與減法運算性質的意義和運用1、加法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兩個數相加,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等於這個數減去這兩個數的和。只要能夠通過靈活運用運算定律和運算性質使得計算中湊出整數,那麼就能使整個計算過程變得簡單。實際上乘除法的簡便計算,以及五六年級會學到的小數、分數的簡便計算,都離不開「湊整」這個基本思路。
  • 二年級數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單元卷測試,九月下旬測驗題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測試卷,是本學期開學後第三周的測驗題目,本單元學習內容為《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主要學習的知識點有:兩位數和兩位數的進位加法,兩位數和兩位數的退位減法,豎式計算,解決問題的列式和計算,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口算能力提高。
  • 雅思詞彙的做加法與做減法
    這個工作有兩個方面,我們不妨稱之為「做減法」和「做加法」。   做加法的意義是補充我們所欠缺的詞彙。大量的實例告訴我們,具有大學英語CET6英語基礎的考生之中拿到已經成為出國基本要求的雅思閱讀6分甚至更高的分數的比例是相當高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你沒有達到和CET6要求相當的詞彙量(教育部大綱要求為5,500),則可能需要在雅思考試之前進行一定的詞彙記憶工作突破詞彙障礙。
  • 如何運用補數轉減法為加法
    「今天早上,媽媽說:「你學速算這麼長時間了,我看看究竟你掌握了多少?就給我出了一道題,讓我在5秒鐘之內算出來。」「題目是這樣的,我們家的上個月收入是12345 元,花費 6789 元,還剩下多少錢?我對媽媽說:「我還沒有學過減法的速算呢!」誰知媽媽聽了我的話,更加不滿意了。對我說:「你學了這麼長時間的補數、湊整,就不會動動腦筋,想想辦法,讓減法轉化成加法,再進行計算!」「什麼,減法還能變成加法?這怎麼可能呢?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呀!」我當時驚呆了,簡直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 教孩子從減法的角度理解除法
    同學們知道都乘法和加法之間的關係,乘法是幾個相同的數相加的簡便運算。對於除法,同學們知道它和乘法的關係,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那除法和減法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如何從減法來理解除法呢?也就是說:8個3連續相加,和是24,即3+3+3+3+3+3+3+3=24。同學們接著從上面的加法等式出發,可以得出24-3-3-3-3-3-3-3-3=0,也就是說,24連續減去8個3,就可以把自己全部減完。
  • 【考點28】向量的加法與減法運算,熟練運用三角形法則和平行四邊形法則
    (2)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兩個向量相等的含義.(3)理解向量的幾何表示.2.向量的線性運算(1)掌握向量加法、減法的運算,並理解其幾何意義.【考點28】向量的加法與減法運算,熟練運用三角形法則和平行四邊形法則(2)掌握向量數乘的運算及其幾何意義,理解兩個向量共線的含義.(3)了解向量線性運算的性質及其幾何意義.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標表示(1)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義.
  • 一年級數學上冊,簡單的減法題,孩子卻老是用加法做,哪裡卡殼了
    我們都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但是,一年級有些孩子做下面這類減法題,卻老是用加法做,孩子的思維到底在哪裡卡殼了?這些有生活經驗支撐的題,這類題使用了抽象的數學符號(大括號和問號),所以難度就比有生活經驗支撐的題,難出n個層次。
  • 以加法快樂,用減法生活,以乘法感恩,用除法放下
    以加法快樂,用減法生活,以乘法感恩,用除法放下。學會人生的加減乘除,讓自己活得更加通透灑脫。以加法快樂,快樂是積攢起來的,一點一滴的小確幸累積起來。把自己對生活的領悟一點點加起來,讓生命更加充實,當我們的閱歷越來越多,我們才能活得更加包容和開闊,思考的維度才會越寬越高。把別人帶給自己的快樂一點點加起來,以樂觀的心態面對人生,學會滿足,學會悅己納人。用減法生活,減去心靈上的負擔,不要總是在意別人的看法,自己活得簡單而充實才是最重要的。
  • 《簡單的小數加法、減法》說課稿
    我是小學數學組的×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簡單的小數加法、減法》,對於這節課。接下來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等5個方面來展開我的說課。一、說教材《簡單的小數加法、減法》選自人教版小學數學3年級下冊第7單元的內容,本節課屬於數的運算部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包括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 扳手指算加法?這些遊戲能讓娃輕鬆學會湊十法!
    從而掌握整體認數。1+4=5,2+3=5,3+2=5,4+1=5,0+5=5,拿五塊拼插積木來變玩邊記,將數量關係具體化在積木的多與少上,孩子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和理解。孩子知道這個是幾,這個是幾,相加或相減一起卻算不清了。這是因為娃還沒有建立符號意識。小盆友剛接觸加減法,首先要理解加號、減號代表的含義,然後才能理解抽象的數量關係。
  • 越早學英語越好?媽媽們千萬別相信,不然坑的是孩子
    近年來,學習英語的熱情只增不減,尤其是在一線城市,許多家長甚至從胎教就開始準備教孩子學英語,而在二三線城市,許多家長在自身英語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往往就在孩子還沒上小學的時候,開始給孩子報名各種英語補習班,這些父母們普遍認為,孩子越早接受英語就越好,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 人生不只需要加法,也需要減法;加法是一種成長,減法是一種成熟
    有時,人生需要加法,追求名利、追求知識、追求成功、追求富,這都沒有錯,但有時也需要用減法,遠離名利、看淡成敗,安於淡泊。人生的加法,給我們加入智慧的光芒,加入品格的力量,加入財富的積累,加入親情的溫馨,使人生更加豐盈;而人生的減法,為我們減去多餘的物質,減去奢侈的欲望,減去心靈的負擔,減去環境的紛擾,合理安排人生的進退取捨,使人生更健康。因此,加法是一種成長,減法是一種成熟!
  • 蔡英文「便宜的加法」與「偷懶的減法」
    臺灣《中國時報》30日發表署名黃丙喜的評論指出,改革的大旗不是那麼好揮舞的,蔡英文一切施政不是「偷懶的減法」,就是「便宜的加法」,而施政只會加法或減法所造成的後遺症就是捉襟見肘、隨波逐流,結果自然也是績效不佳,讓民眾大失所望。
  • 加減法啟蒙系列|實戰篇二(10以內減法)
    所以,減法的過程一定是減掉一部分後,剩餘的數量少於原先的數量。有時候問孩子「7-2等於幾?」,孩子抓住了關鍵數字7和2,可能會不假思索的說是9,這就是對減法的概念理解不夠深刻,習慣性的按照加法的思路去計算。有時候家長可能會這麼問:「盤子裡一共有7個水果,其中草莓2個,請問蘋果有幾個?」這個問題,因為沒有減少的動作,很多孩子不會將之理解為是減法。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課時練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在本單元裡,學習的知識點是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分為了這樣幾個課時:不進位加法、進位加法、不退位減法、退位減法、連加連減、混合加減。這個單元也是人教版本學期一個重要學習單元。在暑假期間,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包括各個課時的內容)我們發布了多篇學習類文章和相關的練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