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詞彙的做加法與做減法

2020-12-13 新東方網

  同學們在雅思考前準備的時候,詞彙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這個工作有兩個方面,我們不妨稱之為「做減法」和「做加法」。

  做加法的意義是補充我們所欠缺的詞彙。大量的實例告訴我們,具有大學英語CET6英語基礎的考生之中拿到已經成為出國基本要求的雅思閱讀6分甚至更高的分數的比例是相當高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你沒有達到和CET6要求相當的詞彙量(教育部大綱要求為5,500),則可能需要在雅思考試之前進行一定的詞彙記憶工作突破詞彙障礙。

  這個詞彙突破需要解決what和how兩個問題。

  先說what。我們拿什麼詞彙來進行突破呢?筆者在《對雅思詞彙說「No」》一文中,曾經專門討論過雅思閱讀詞彙在「質」上的問題,這其實就是對what的回答。

  {溫馨提示} 雅思備考中詞彙準備方面不宜鋪的太開,鑽得太深。就詞彙量而言,雅思考試的閱讀對於native speaker而言都不會太輕鬆,而我們則更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非得掌握「足夠多」的詞彙,才能進行考試並拿到合適的成績。

  再說how。我們如何進行詞彙突破呢?考慮到相當部分考生從參加培訓到最終考試的準備周期都在2-3個月左右,這樣的話進行詞彙突破必須講究「短平快」。那麼最有效的方法就只能是圍繞著機械記憶進行,其他所有方法,無論正途還是偏門,都會存在或者耗時或者使用有局限性的問題。

  當然,機械記憶也有其不足,就是遺忘快。但如果能夠科學地安排頻率及複習周期,機械記憶的這一弱點可以最大程度地削弱。大家可以參考筆者在系列文章《從艾賓浩斯記憶曲線說起(一)(二)》。

  什麼叫做做減法呢?相對於做加法在考前發揮作用而言,做減法是在考場之上我們面對著各種生詞難詞要進行的工作:通過各種詞彙閱讀技能的熟練運用,我們要能夠在熟悉5000-6000基礎詞彙這樣一個適中的詞彙平臺上,相對順利地完成絕大部分雅思文章的閱讀,不存在明顯的詞彙障礙。從而在認知基礎這一點上確保我們拿到6分以上的閱讀分數。

  這是如何實現的呢?簡單地說,通過各種手段——上下文中對比/比較用詞、標點符號、常識、以及前綴、後綴、詞幹等——結合題目的具體要求,來猜測(guess),概括(generalise),以及忽略(ignore)句子中出現的特定詞彙,從而保證理解的連貫進行和對重要信息的把握。

  這其中,猜詞是最為積極和重要的一種詞彙閱讀技能。當猜測成為一種習慣,你會發現,閱讀其實並不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反而會因為「徵服」了難詞而帶來成就感。我們通過以下幾例來進行說明。

  往往,句子中的對比和比較關係用詞可以直接讓我們通過同義/反義關係得出生詞的大致意思。

  {example}Unlike her sister Cindy, who is quite tall, Catherine is very stubby.

  顯然,在本句中,由於對比用詞unlike的使用,使得我們可以直接對詞彙stubby的意義作出大膽地推斷——tall的反面。我們甚至可以說,任何一種字母組合,只要出現在這裡,必然是同樣的含義。

  同樣,基於對詞彙的前後綴以及詞幹意義的了解,我們也可以達到茅塞頓開的效果。

  {example}In addition high usage of wood for fuel is a major cause of deforestation accounting for 75% of 1983 energy consumption.

  本例中,deforestation由de-,-forest-,以及-ation三個部分構成。前綴de-有downward, away的含義,-ation則是常見的動詞名詞化後綴,和主幹部分forest合在一起,「毀林」的大致含義就躍然紙上了。

  做加法和做減法結合在一起,從兩個不同的方向對我們加以助力,雅思閱讀考試的成功大門將會向你徐徐打開。

相關焦點

  • 投資應該做「加法」還是「減法」
    投資上,投資理念可以多接觸,但具體到投資上也做「減法」。就拿上面基金持有數量來說,每人投資5-8隻基金就可以了,再多的話可能就出現「同質」基金了。選擇一類投資理念。如果你認為主動基金能取得超額收益,就選主動;如果你覺得指數基金更能把握趨勢,那就選指數基金。切記就是飄忽不定、心猿意馬。
  • 如何做對人生的減法,思維的加法?
    2先做人生的減法第二個減法:減掉選擇項,專注做一件事。3做對思維的加法先做人生的減法第一個減法:減掉低效率、低價值的事情第二個減法:減掉選擇項,專注做一件事。做對思維的加法第一個加法是學習第二個加法是戒貪第三個加法是極簡
  • 加法(時間做減法,人生做加法)
    經常看到朋友圈轉發這一段話:人生是在做減法。這段話從時間意義上表示我們的生命有限,過了一天,生命就少了一天的時間,且行且惜!好友紛紛點讚或感嘆時光易逝、人容易老!讀到這句話,感觸良多!不知不覺,已進入而立之年中段!
  • 計算機居然是用加法器做減法的!?動手做個減法器吧!
    自從上次帶著Vita哥哥用邏輯電路模擬器做了一個二進位加法器之後,他就問我那減法器應該怎麼做呢?
  • 素萬寢具,給人生做減法,給睡眠做加法
    晚上回家,沒做什麼事情,但還是感覺累得不行,仿佛身體和靈魂都被掏空。  大部分的人會將「休息」等同於「讓身體休息」,其實「身體疲憊」和「大腦疲憊」是兩種不同的情況。  相比起身體,我們大腦承擔了更多的工作和壓力。大腦的一天,精神滿滿應對8h工作,下班後,累得葛優躺,想著好好休息,找些事情放鬆一下吧!
  • 疲於做加法的大學生們,人生要有減法教育
    究其原因,正是因為當今大學從學校到學生都在忙著做加法,卻少有靜下來做減法、叩問自己究竟需要什麼的時刻。一直以來,大學被期望成為使學生自由發展、拓展眼界、挖掘潛能、探索自我專長的知識殿堂。然而遺憾的是,儘管大學提供了數不盡的名師課堂、先進的技術、多元的機會供學生遨遊探索,但學生面對豐富的資源往往並不懂得怎樣取捨。
  • 別小看這些「簡單」的作品,因為攝影永遠是「做減法比加法難」!
    前幾天跟一位畫家討論過「減法」跟「加法」。畫家說:畫畫就像是做加法,在一張空白的紙上,畫上山、畫上水、畫上藍天、畫上小鳥,只要跟主題有關,就往上加。我說:攝影就像做減法,景色就在那兒,你來與不來,攝與不攝,它就在那兒,但你要攝的時候,就要做減法,凡與主體無關的就要從構圖中想法去掉,去掉一切幹擾、影響主體的、與主體無關的東西。個人感覺,不管「加法」還是「減法」,其實主要講構圖。
  • 原則:做減法而不是做加法
    在給孩子如何選課外書的問題上,我總結的原則是:做減法,而不是做加法。意思是:我們家長只需要監督孩子不要讀那些不適合的課外書就好了,而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思考該給孩子選擇什麼書。孩子在閱讀完這些經典課外書後,會大大提高詞彙量,在寫作、閱讀、理解、語感等方面將有你意想不到的提升。最後再總結下:如何給小學生選擇課外書?原則是:做減法而不是做加法。就是避免孩子接觸到不合適的書籍,然後儘量給他們推薦經典名著(如四大名著)。然後再藉助網絡書店的推薦功能,選擇對應年齡的書籍就好了。
  • 蔡英文「便宜的加法」與「偷懶的減法」
    臺灣《中國時報》30日發表署名黃丙喜的評論指出,改革的大旗不是那麼好揮舞的,蔡英文一切施政不是「偷懶的減法」,就是「便宜的加法」,而施政只會加法或減法所造成的後遺症就是捉襟見肘、隨波逐流,結果自然也是績效不佳,讓民眾大失所望。
  • 一年級數學上冊,簡單的減法題,孩子卻老是用加法做,哪裡卡殼了
    我們都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但是,一年級有些孩子做下面這類減法題,卻老是用加法做,孩子的思維到底在哪裡卡殼了?而學生要想解決這類問題,第一要理解減法的意思,就是「分」具體可以生活中的飛走、拿走、吃掉等等;第二就是理解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 做加法難,還是做減法難?
    第一感覺好像是做加法更難。   就像畫畫,畫一朵小花還行,畫一座花園呢?怎樣布局?哪朵大,哪朵小?誰居中心誰在角落?顏色會不會有衝突?   可是呀,做減法也難。因為不是減一點點,是要減到純粹的地步。   就像斷舍離,扔點舊衣服破東西出去當然不難。要是你家只能留一件家具,你還覺得容易取捨嗎?留下來的這一件,肯定是獨一無二、不可取代的寶貝。
  • 親子英語——做算術,加法,加號,和, 減號,減法
    數字 Numbers加法 Addition:
  • 新一輪開放瞄準「三個更」 市場應在減法中做足加法
    為了實現對外開放的上述「三個更」,市場主體紛紛在減法中做足高質量發展的加法。首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做減法」,吸引外資「做加法」。近年來,我國持續縮減外商投資準入限制,並切實吸引外資流入。與之相對應的數據是,外資主動做加法——今年前11個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保持穩定增長,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6747家,實際使用外資8459.4億元,同比增長6.0%。最為難得的是,外資流入有兩大結構性特點:一是高技術產業吸收外資保持較高增幅;二是東中西部地區吸收外資穩步增長,自貿試驗區吸收外資保持較好增長態勢。
  • 流程做「減法」、服務做「加法」 確保海南小微企業及時享受普惠性...
    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是今年減稅的重頭戲,為全力確保海南轄區小微企業及時享受國家減稅降費政策紅利,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找準小微企業減稅退庫辦理業務中的「難點」,積極創新,在退庫流程上做「減法」,在退庫服務上做「加法」,助力小微企業減免退庫辦理駛入「快車道」。
  • 人生不只需要加法,也需要減法;加法是一種成長,減法是一種成熟
    有時,人生需要加法,追求名利、追求知識、追求成功、追求富,這都沒有錯,但有時也需要用減法,遠離名利、看淡成敗,安於淡泊。人生的加法,給我們加入智慧的光芒,加入品格的力量,加入財富的積累,加入親情的溫馨,使人生更加豐盈;而人生的減法,為我們減去多餘的物質,減去奢侈的欲望,減去心靈的負擔,減去環境的紛擾,合理安排人生的進退取捨,使人生更健康。因此,加法是一種成長,減法是一種成熟!
  • 最高級的人生:物質上做減法,精神上做加法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善於在物質上做減法,在精神上做加法。極簡,才是一個人最高級的活法。作者簡介:袁牧心,願以文字治癒人心,溫暖生活。文章首發微信公眾號:貓姐能量圈(tqq1214cat)。內容來源:貓姐能量圈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原標題:《最高級的人生:物質上做減法,精神上做加法》閱讀原文
  • 做減法如何?
    原文連結:《做減法如何?
  • 微保正在做2個減法和3個加法
    但我也發現,微保團隊實際上還保持著克制和清醒,正在做2個減法和3個加法。減掉手續的冗長和產品的複雜,減掉欺詐與騙保微保執行董事兼CEO劉家明認為,超過80%的人覺得保險雖然重要但還沒決定買,是因為看不懂、條款太複雜。傳統保險有「天書」一樣上萬字的合同條款,籤訂手續也相當冗長。
  • 等我再買房,要學這對夫妻:裝修做減法,生活做加法,理念超棒!
    做加法很容易,做減法很難,而當下時代又是一個物質過剩的時代,人們的生活壓力大,需要更簡約的生活環境來放鬆身心,但多數又不知道該從哪一步開始,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裝修時直接把房子打造成極簡風格,裝修一次性做減法之後,生活中再慢慢的做加法,以控制物慾、購買慾的方式讓生活變得簡單、純粹、高效,既沒有偏離正常的生活軌道,對比之下也讓自己感覺輕鬆幸福。如果你認同我的觀點,一起看看今日案例吧!
  • 藝術工場 · 黎楚池:從習慣做「加法」到學會做「減法」
    如果說黎楚池在早期的創作過程中一直都在做「加法」,也就是在以飽滿的熱情去完成整幅作品,從不放過每個細節的呈現,去展現一種全面的視覺美感,那麼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心態的改變,他開始嘗試從這種固有的風格裡跳脫出來,學著給自己做「減法」:「有一次在創作油畫作品《伊犁河畔》時,我突然有了累的感覺,當時就覺得自己是時候要改變一下風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