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小學生選擇課外書?原則:做減法而不是做加法

2020-12-09 有理想愛生活

據相關研究發現:孩子在3-10歲的時期可塑性很強,每一年都可以學會新的知識,掌握新的能力,並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維、性格等。而閱讀是孩子成長的基石,從小有大量閱讀習慣的孩子,他/她的智力發展、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等都比較好。

我自己也有直觀感受——在我還在讀小學的時候,經常拿在讀初中的姐姐的書看(語文教材、輔導書等,那時沒有錢買課外書看),結果我的語文成績有了明顯提高,特別是閱讀理解能力迅速得到了提升。很多老師第一次講的內容,我常常會有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所以,除了引導孩子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外,給孩子選擇合適的課外書,培養孩子閱讀課外書的習慣也是至關重要。

但是,如何選擇合適的課外書,可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

如何給小學生選擇課外書?

關於這個問題,在與群裡家長們討論後,我歸納了如下幾點

1. 不知道選擇的課外書,孩子是否有興趣讀(願不願意讀)。

如果買的書,孩子不喜歡讀,變成了擺設物,那東西再好,也發揮不了作用,還很浪費錢。

2. 不知道選擇的課外書是否有正確價值(值不值得讀)。

如果選擇了一本只是純粹為了迎合孩子趣味的書,內容沒有太多價值,甚至有些內容不符合公序良俗的價值觀,那這本書反而可能給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3. 不知道哪些書,是適合哪個年齡階段閱讀的(適合讀什麼書)。

如果選擇的書,過於深奧,孩子讀不進去;如果選擇的書,過於膚淺,又擔心孩子學不到東西。

總而言之,不知道選擇什麼樣的課外書,對孩子現階段來說是最合適的。

對於上面的情況,我曾經也有過類似疑問。但是,在我與大寶充分溝通後,我發現大人們的擔憂絕大部分是多餘的。

在給孩子如何選課外書的問題上,我總結的原則是:做減法,而不是做加法。

意思是:我們家長只需要監督孩子不要讀那些不適合的課外書就好了,而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思考該給孩子選擇什麼書。

道理很簡單,現在小學生的自主接受能力其實已經很強,他們很清楚哪些書自己是否喜歡讀。那我們只要稍加關注,避免孩子看一些不良書籍就好了。而哪個年齡階段,適合讀什麼書,其實在購書網站上也是有對應推薦的,所以根本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糾結這個問題。

舉例:如果是7-12歲的孩子,我推薦家長們選購四大名著。

1. 願不願意讀:四大名著都拍過電視劇,每一部都是經典。個人認為,除了紅樓夢稍微難懂外,其它三部都是孩子們願意看的。所以,如果選購四大名著,我想孩子們不會牴觸。

2. 值不值得讀:這個問題更加不需要花時間討論,四大名著的說法就一定奠定了他們的價值地位。他們每一本都是不朽的經典世界名著,凝聚了世代人類思想精華,不僅可陶冶孩子的思想情操,更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學素養,拓寬視野,更能幫助其養成深度閱讀的習慣。

需要提醒的是,雖然理論上來說,四大名著適合任何年齡階段的孩子閱讀,但是在選擇什麼樣的版本方面,還是值得家長費一番心思的。

同樣拿7-12歲孩子為例(大寶也在這個階段,所以關注),我建議有拼音的漫畫版本。因為孩子們可以通過拼音自主閱讀,又兼具趣味性。比方說我曾經購買過的這套書,就比較適合:

第一,它有大字注音彩圖,方便孩子們自主閱讀,掌握更多生字;

第二,它有無障礙閱讀有聲伴讀,更大限度提高趣味性;

第三,它能幫助孩子養成深度閱讀習慣,經典的力量值得信任。

孩子在閱讀完這些經典課外書後,會大大提高詞彙量,在寫作、閱讀、理解、語感等方面將有你意想不到的提升。

最後再總結下:如何給小學生選擇課外書?原則是:做減法而不是做加法。就是避免孩子接觸到不合適的書籍,然後儘量給他們推薦經典名著(如四大名著)。然後再藉助網絡書店的推薦功能,選擇對應年齡的書籍就好了。

希望我的經驗,能夠給到大家一些幫助哦。

相關焦點

  • 如何做對人生的減法,思維的加法?
    」表面上看,我們可能覺得這是一個關於人年齡對應該做的事情,仔細琢磨一下,這是一個從生到老的規律,換個字來表示:「命」。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生活的家庭不如意,不是每個人都有很好的命。第二個減法:減掉選擇項,專注做一件事。
  • 雅思詞彙的做加法與做減法
    這個工作有兩個方面,我們不妨稱之為「做減法」和「做加法」。   做加法的意義是補充我們所欠缺的詞彙。大量的實例告訴我們,具有大學英語CET6英語基礎的考生之中拿到已經成為出國基本要求的雅思閱讀6分甚至更高的分數的比例是相當高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你沒有達到和CET6要求相當的詞彙量(教育部大綱要求為5,500),則可能需要在雅思考試之前進行一定的詞彙記憶工作突破詞彙障礙。
  • 疲於做加法的大學生們,人生要有減法教育
    校園裡傳授著的往往只有不斷探索全面發展的「加法」的藥方,而缺少從多元選擇中找尋術業專攻的「減法」的訣竅。既然學生不知道如何選擇、如何取捨、如何專精,那麼縱使大學提供了豐贍浩博的資源,也只是把它們一股腦的塞到學生的手中,任其不加選擇的全部消化。
  • 投資應該做「加法」還是「減法」
    嘴裡還說著「不是說,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面嗎」如果雞蛋放在同樣的籃子裡,還是容易碎。大把持倉基金,是不是有將其投資策略分類,看看有多少只是同質化的基金。□我要大類資產配置,所以我買了股基、指數基金、債券基金、海外QDII型、滬港深基金、黃金基金、商品基金。
  • 別小看這些「簡單」的作品,因為攝影永遠是「做減法比加法難」!
    前幾天跟一位畫家討論過「減法」跟「加法」。畫家說:畫畫就像是做加法,在一張空白的紙上,畫上山、畫上水、畫上藍天、畫上小鳥,只要跟主題有關,就往上加。我說:攝影就像做減法,景色就在那兒,你來與不來,攝與不攝,它就在那兒,但你要攝的時候,就要做減法,凡與主體無關的就要從構圖中想法去掉,去掉一切幹擾、影響主體的、與主體無關的東西。個人感覺,不管「加法」還是「減法」,其實主要講構圖。
  • 做減法如何?
    原文連結:《做減法如何?
  • 素萬寢具,給人生做減法,給睡眠做加法
    晚上回家,沒做什麼事情,但還是感覺累得不行,仿佛身體和靈魂都被掏空。  大部分的人會將「休息」等同於「讓身體休息」,其實「身體疲憊」和「大腦疲憊」是兩種不同的情況。  相比起身體,我們大腦承擔了更多的工作和壓力。大腦的一天,精神滿滿應對8h工作,下班後,累得葛優躺,想著好好休息,找些事情放鬆一下吧!
  • 加法(時間做減法,人生做加法)
    經常看到朋友圈轉發這一段話:人生是在做減法。這段話從時間意義上表示我們的生命有限,過了一天,生命就少了一天的時間,且行且惜!好友紛紛點讚或感嘆時光易逝、人容易老!讀到這句話,感觸良多!不知不覺,已進入而立之年中段!
  • 二年級小學生數學作業,進位加法退位減法「混合雙錯」,如何輔導
    二年級小學生,在進入第二單元的學習以後,粗心慌張的毛病比較明顯,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屢屢出錯,家長如何高效輔導孩子,幫助他們糾正錯誤呢?在一年級數學學習的基礎上,二年級小同學對於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有了初步的認識。
  • 計算機居然是用加法器做減法的!?動手做個減法器吧!
    自從上次帶著Vita哥哥用邏輯電路模擬器做了一個二進位加法器之後,他就問我那減法器應該怎麼做呢?
  • 簡筆畫女孩:課外閱讀書
    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除了上課用的語文、數學等課本,學校還會發一些課外閱讀書。我會看課外閱讀書上的一些有意思的故事,印象中,《七色花》的故事就是我在課外閱讀書上看到的。如今的小學生沒有學校發的課外閱讀書,不過也有給小學生推薦的一些課外閱讀書,家長可以給孩子買,比如給一年級小學生推薦的課外閱讀書有《神奇校車》《爺爺一定有辦法》《我爸爸》《我媽媽》《神奇飛書》《頑皮爸爸長不大》等。這些書,我也看了一遍,有的書甚至看了兩遍、三遍,或者更多遍。看的遍數多的書,也是孩子喜歡看的書,《頑皮爸爸長不大》是其中孩子喜歡的一本。
  • 一年級數學上冊,簡單的減法題,孩子卻老是用加法做,哪裡卡殼了
    我們都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但是,一年級有些孩子做下面這類減法題,卻老是用加法做,孩子的思維到底在哪裡卡殼了?其實,這類題可不是簡單的數學問題,與「4個香蕉吃了1個,還剩幾個?」這些有生活經驗支撐的題,這類題使用了抽象的數學符號(大括號和問號),所以難度就比有生活經驗支撐的題,難出n個層次。
  • 蔡英文「便宜的加法」與「偷懶的減法」
    臺灣《中國時報》30日發表署名黃丙喜的評論指出,改革的大旗不是那麼好揮舞的,蔡英文一切施政不是「偷懶的減法」,就是「便宜的加法」,而施政只會加法或減法所造成的後遺症就是捉襟見肘、隨波逐流,結果自然也是績效不佳,讓民眾大失所望。
  • 攝影構圖的核心技巧 - 不是三分法,也不是做減法
    (如果你融會貫通一下,甚至可以發現另外一個驚人的事實:大多數人後期不好的原因,不是因為不會Lightroom、PS、美圖秀秀,而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思考過照片最後要調成什麼樣子!)明白的攝影構圖的核心原則,我們還可以發現很多流傳很廣,但並不嚴謹的說法。錯誤說法1:攝影是一個做減法的藝術。修正:攝影既是減法,又是加法。
  • 攝影構圖的核心技巧不是三分法,也不是做減法!
    (如果你融會貫通一下,甚至可以發現另外一個驚人的事實:大多數人後期不好的原因,不是因為不會Lightroom、PS、美圖秀秀,而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思考過照片最後要調成什麼樣子!)明白的攝影構圖的核心原則,我們還可以發現很多流傳很廣,但並不嚴謹的說法。錯誤說法1:攝影是一個做減法的藝術。
  • 最高級的人生:物質上做減法,精神上做加法
    貝克爾在《極簡》一書中寫道:趨向貪婪與物慾,向來都是人性的弱點。說到底,對物質的渴望背後,是溝壑難填的欲望。2先生以前在一家大公司上班,公司每年都會免費為員工發幾套工作服,全是私人訂製的西裝,大名牌,質量特別好。幾年下來,家裡便積攢了近十套高檔西裝。
  • 做加法難,還是做減法難?
    放心,我不是要讓你去買,唔……反正一般的渠道也根本買不到——幹邑鑑賞家自有他們的辦法。   我還是來說說我的這兩杯。   一瓶呢,是尚 馬爹利至尊。熟悉馬爹利的人應該知道,這是馬爹利的頂級系列,我其實也是第一次喝到。
  • 攝影技術課:攝影的兩大法則,那就是做好「加法和減法」
    構圖,是一個比較主觀的概念,沒有客觀的條條框框可以遵循,構圖這門學科,主要教會大家一些構圖法則,並不是書上怎樣的構圖,你在實際拍攝中一定要生拉硬套的把書上的構圖方法套在實際拍攝中,那樣拍出來也不會有什麼美感,所以大家學構圖
  • 藝術工場 · 黎楚池:從習慣做「加法」到學會做「減法」
    如果說黎楚池在早期的創作過程中一直都在做「加法」,也就是在以飽滿的熱情去完成整幅作品,從不放過每個細節的呈現,去展現一種全面的視覺美感,那麼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心態的改變,他開始嘗試從這種固有的風格裡跳脫出來,學著給自己做「減法」:「有一次在創作油畫作品《伊犁河畔》時,我突然有了累的感覺,當時就覺得自己是時候要改變一下風格了。」
  • 親子英語——做算術,加法,加號,和, 減號,減法
    數字 Numbers加法 Ad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