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研究發現:孩子在3-10歲的時期可塑性很強,每一年都可以學會新的知識,掌握新的能力,並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維、性格等。而閱讀是孩子成長的基石,從小有大量閱讀習慣的孩子,他/她的智力發展、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等都比較好。
我自己也有直觀感受——在我還在讀小學的時候,經常拿在讀初中的姐姐的書看(語文教材、輔導書等,那時沒有錢買課外書看),結果我的語文成績有了明顯提高,特別是閱讀理解能力迅速得到了提升。很多老師第一次講的內容,我常常會有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所以,除了引導孩子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外,給孩子選擇合適的課外書,培養孩子閱讀課外書的習慣也是至關重要。
但是,如何選擇合適的課外書,可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
如何給小學生選擇課外書?
關於這個問題,在與群裡家長們討論後,我歸納了如下幾點:
1. 不知道選擇的課外書,孩子是否有興趣讀(願不願意讀)。
如果買的書,孩子不喜歡讀,變成了擺設物,那東西再好,也發揮不了作用,還很浪費錢。
2. 不知道選擇的課外書是否有正確價值(值不值得讀)。
如果選擇了一本只是純粹為了迎合孩子趣味的書,內容沒有太多價值,甚至有些內容不符合公序良俗的價值觀,那這本書反而可能給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3. 不知道哪些書,是適合哪個年齡階段閱讀的(適合讀什麼書)。
如果選擇的書,過於深奧,孩子讀不進去;如果選擇的書,過於膚淺,又擔心孩子學不到東西。
總而言之,不知道選擇什麼樣的課外書,對孩子現階段來說是最合適的。
對於上面的情況,我曾經也有過類似疑問。但是,在我與大寶充分溝通後,我發現大人們的擔憂絕大部分是多餘的。
在給孩子如何選課外書的問題上,我總結的原則是:做減法,而不是做加法。
意思是:我們家長只需要監督孩子不要讀那些不適合的課外書就好了,而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思考該給孩子選擇什麼書。
道理很簡單,現在小學生的自主接受能力其實已經很強,他們很清楚哪些書自己是否喜歡讀。那我們只要稍加關注,避免孩子看一些不良書籍就好了。而哪個年齡階段,適合讀什麼書,其實在購書網站上也是有對應推薦的,所以根本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糾結這個問題。
舉例:如果是7-12歲的孩子,我推薦家長們選購四大名著。
1. 願不願意讀:四大名著都拍過電視劇,每一部都是經典。個人認為,除了紅樓夢稍微難懂外,其它三部都是孩子們願意看的。所以,如果選購四大名著,我想孩子們不會牴觸。
2. 值不值得讀:這個問題更加不需要花時間討論,四大名著的說法就一定奠定了他們的價值地位。他們每一本都是不朽的經典世界名著,凝聚了世代人類思想精華,不僅可陶冶孩子的思想情操,更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學素養,拓寬視野,更能幫助其養成深度閱讀的習慣。
需要提醒的是,雖然理論上來說,四大名著適合任何年齡階段的孩子閱讀,但是在選擇什麼樣的版本方面,還是值得家長費一番心思的。
同樣拿7-12歲孩子為例(大寶也在這個階段,所以關注),我建議有拼音的漫畫版本。因為孩子們可以通過拼音自主閱讀,又兼具趣味性。比方說我曾經購買過的這套書,就比較適合:
第一,它有大字注音彩圖,方便孩子們自主閱讀,掌握更多生字;
第二,它有無障礙閱讀有聲伴讀,更大限度提高趣味性;
第三,它能幫助孩子養成深度閱讀習慣,經典的力量值得信任。
孩子在閱讀完這些經典課外書後,會大大提高詞彙量,在寫作、閱讀、理解、語感等方面將有你意想不到的提升。
最後再總結下:如何給小學生選擇課外書?原則是:做減法而不是做加法。就是避免孩子接觸到不合適的書籍,然後儘量給他們推薦經典名著(如四大名著)。然後再藉助網絡書店的推薦功能,選擇對應年齡的書籍就好了。
希望我的經驗,能夠給到大家一些幫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