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看這些「簡單」的作品,因為攝影永遠是「做減法比加法難」!

2020-12-13 現代攝影技術

前幾天跟一位畫家討論過「減法」跟「加法」。畫家說:畫畫就像是做加法,在一張空白的紙上,畫上山、畫上水、畫上藍天、畫上小鳥,只要跟主題有關,就往上加。我說:攝影就像做減法,景色就在那兒,你來與不來,攝與不攝,它就在那兒,但你要攝的時候,就要做減法,凡與主體無關的就要從構圖中想法去掉,去掉一切幹擾、影響主體的、與主體無關的東西。

個人感覺,不管「加法」還是「減法」,其實主要講構圖。攝影,就是從繁雜的大千世界中,擷取出個人認為美的那一部分,畫面中的主體是表達主題的,能突出主體的、烘託主體的、渲染主體就要留,影響主體、幹擾主體的、跟主體搶「鏡」的堅決不要留。攝影,少就是多,簡就是精。

首先說做「減法」!減法怎麼做,為什麼做?為什麼做減法,很多時候是為了讓關注點在你想拍攝的主體上,去掉有可能影響到觀看者的多餘因素。有很多現實的例子,特別是黑白作品,一些構圖比較「乾淨」的畫面會讓你感到深深的震撼.

再說加法。我的想法裡是可以做的,為何?因為加法不是胡亂添加,舉個算數加減法的例子吧1+2+5+7毫無規律,只是一些亂七八糟的數字相加而已,再來看一個1+3+5+7這個看起來也很容易明白其中的練習——單數相加,就如同攝影,你做的加法必定是有一定的練習,而且並不會讓人覺著突兀,就如同單數相加的例子,看似都是數字相加其實是它的單數就是他的內容,只是讓它按照排列相加了而已。同時有了一定的序列對比的效果。

所以加法可以做,只是做加法需要十分的嚴謹,不能隨意添加無關的元素讓畫面真的亂起來。很多人文大師的作品你可以看到很雜亂的畫面內容,但越是細心觀察你越是會發現他的不同。甚至於你最後會發現一個道理——大繁至簡!從紛繁複雜中找到你的目標,那才是真正的攝影眼!

攝影是減法藝術,既然這麼提出來,就是有其道理的。其實也是針對繪畫而提出來的。繪畫是從一張空白的紙上作畫,自然是「加法」。而攝影是在一片實景中選擇,需要減去無用的、影響主體突出的因素。所以說攝影是減法藝術。

最近,也看過一些攝影文章提出攝影做「加法」的概念。其實大多數是指的尋找陪體、尋找著眼點的,只是為了通俗易懂的講解。其實那只是一種錯誤的改正,一種說法而已。說攝影要用「加法」並不準確。

關於藝術的理論,是比較容易被更改,甚至顛覆的。尤其是注入一些所謂「大師」的想法以後。但是已經深入人心的、符合人們普遍審美的藝術理論並不容易改變。比如三分法構圖,許多人都說爛大街,都來挑戰,事實上,挑戰那些人,大多數照片也都在用三分法構圖。

首先攝影和美術同屬視覺藝術,有共性也有異性的存在,構圖上美術是在觀察了景物後,在畫布上,展開創作是散點構圖,是點線面的相互襯託,形成一幅統一和諧美的作品。攝影是用取景框,去在已有的景物中,通過點線面,用焦點去找一個視覺中心,哪個是主體,哪個會干擾主體,通過焦距,角度,光圈和快門速度,光線的運用,明暗的對比,色彩的互補,構圖的法則,來取捨以達到主體突出,也就是視覺中心,要表達的立意也就在這點上。雖然如此,但也不是絕對的,美術和攝影藝術是姊妹相連的藝術,攝影藝從美術那裡得到了很多理論的知識,它們之間相互借用,如簡潔的美術作品,大場景的人文民俗攝影作品,等等。所以說,加減法的原則,不是絕對不變的,要根據主題來靈活運用。祝您拍出好的作品!

相關焦點

  • 攝影技術課:攝影的兩大法則,那就是做好「加法和減法」
    我們知道,照片上面上元素越簡單,主體反而越突出,畫面越有藝術性,它剛好跟繪畫相反,繪畫是加法的藝術,而攝影是減法藝術。 1.背景的優化 背景在一幅照片中是最遠的景物元素,一般是用來突出主體,強調拍攝的環境的作用,背景我們通常是選擇一些簡單,簡潔的場景,複雜凌亂的背景會影響照片整體效果,弱化主體。
  • 攝影應該加上思想減掉繁雜,9種減法與8種加法,讓你的照片更出彩
    經常有人說,攝影是做減法的。你也可能聽到另一個聲音:攝影是需要做加法的!那麼問題來了,攝影是要做加法呢,還是要做減法呢?兩種說法看似非常矛盾,但如果我們認真去思考,會發現它們有著各自的道理。正所謂少即是多,正因為少,更加的凝練,而更能表達我們想表達的情感。我們也可以看到,現在有些攝影作品,也在學習一些中國傳統繪畫技法,如留白,如極簡,其實也是用一種非常視覺化的方式突出主題。相關的一些減法思路,我們後面會講到。
  • 計算機居然是用加法器做減法的!?動手做個減法器吧!
    答案出乎意料:減法居然也是用加法器來算的!一種電路實現兩種功能,妥妥的!哈哈哈我讀書少你別騙我。。。不信?那我們來做做看啦。我們先來說說原理。用加法來算減法其實不難,比如說我要算10 - 8,那其實就是10 + (-8)嘛——你看,只要把原來的減數變成負數,減法就變成加法了吧?但是問題來了,我怎麼把減數變成負數呢?我們之前做的加法器只能處理4位二進位整數,範圍是0~15,根本就沒辦法表示負數啊!
  • 一年級數學上冊,簡單的減法題,孩子卻老是用加法做,哪裡卡殼了
    我們都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但是,一年級有些孩子做下面這類減法題,卻老是用加法做,孩子的思維到底在哪裡卡殼了?其實,這類題可不是簡單的數學問題,與「4個香蕉吃了1個,還剩幾個?」這些有生活經驗支撐的題,這類題使用了抽象的數學符號(大括號和問號),所以難度就比有生活經驗支撐的題,難出n個層次。
  • 雅思詞彙的做加法與做減法
    這個工作有兩個方面,我們不妨稱之為「做減法」和「做加法」。   做加法的意義是補充我們所欠缺的詞彙。大量的實例告訴我們,具有大學英語CET6英語基礎的考生之中拿到已經成為出國基本要求的雅思閱讀6分甚至更高的分數的比例是相當高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你沒有達到和CET6要求相當的詞彙量(教育部大綱要求為5,500),則可能需要在雅思考試之前進行一定的詞彙記憶工作突破詞彙障礙。
  • 做加法難,還是做減法難?
    不得不分享一下最近喝的兩支酒,因為太值得講講了。   問馬爹利品牌傳承總監孟尼亞老爺爺有什麼偏好,他更取巧,說他最喜歡馬爹利藍帶,因為那是一個恰到好處的平衡,而且是熟悉、可預期、可信賴的味道。   好吧。我們還是回到這兩個極致,哪一種更難呢?   第一感覺好像是做加法更難。
  • 攝影構圖的核心技巧不是三分法,也不是做減法!
    以至於偶然間意識到攝影構圖的核心技巧時,我是如此的震驚。因為構圖的核心真的是如此簡單。簡單到大部分人都知道,卻又不以為然的在實際應用時忽視掉它。從而陷入各種構圖套路和技法的泥潭之中。(如果你融會貫通一下,甚至可以發現另外一個驚人的事實:大多數人後期不好的原因,不是因為不會Lightroom、PS、美圖秀秀,而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思考過照片最後要調成什麼樣子!)明白的攝影構圖的核心原則,我們還可以發現很多流傳很廣,但並不嚴謹的說法。錯誤說法1:攝影是一個做減法的藝術。
  • 攝影構圖的核心技巧 - 不是三分法,也不是做減法
    以至於偶然間意識到攝影構圖的核心技巧時,我是如此的震驚。因為構圖的核心真的是如此簡單。簡單到大部分人都知道,卻又不以為然的在實際應用時忽視掉它。從而陷入各種構圖套路和技法的泥潭之中。(如果你融會貫通一下,甚至可以發現另外一個驚人的事實:大多數人後期不好的原因,不是因為不會Lightroom、PS、美圖秀秀,而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思考過照片最後要調成什麼樣子!)明白的攝影構圖的核心原則,我們還可以發現很多流傳很廣,但並不嚴謹的說法。錯誤說法1:攝影是一個做減法的藝術。修正:攝影既是減法,又是加法。
  • 如何做對人生的減法,思維的加法?
    2先做人生的減法第二個減法:減掉選擇項,專注做一件事。「簡單」二字是理解賈伯斯的一把鑰匙,簡潔是終極的複雜——這句話來自蘋果公司的第一本宣傳手冊,如米開朗基羅有句名言:「雕像本來就是在石頭裡,我只是把不要的部分去掉」。
  • 投資應該做「加法」還是「減法」
    獲取更多的收益,還是要靠根據行情重倉一類資產,當然這風險很大且難。□指數火我就買指數,主動強我就買主動。醫藥活了就去買醫藥基,科技賺錢就買科技基。消費基開始發力,又開始猶豫了。這山望著那山高,手裡攢了一堆不賺錢的基金。市場總會有熱點,你怎麼會知道下個接盤的不是你。
  • 《簡單的小數加法、減法》說課稿
    《簡單的小數加法、減法》說課稿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7-26 15:06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蔡英文「便宜的加法」與「偷懶的減法」
    臺灣《中國時報》30日發表署名黃丙喜的評論指出,改革的大旗不是那麼好揮舞的,蔡英文一切施政不是「偷懶的減法」,就是「便宜的加法」,而施政只會加法或減法所造成的後遺症就是捉襟見肘、隨波逐流,結果自然也是績效不佳,讓民眾大失所望。
  • 藝術工場 · 黎楚池:從習慣做「加法」到學會做「減法」
    如果說黎楚池在早期的創作過程中一直都在做「加法」,也就是在以飽滿的熱情去完成整幅作品,從不放過每個細節的呈現,去展現一種全面的視覺美感,那麼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心態的改變,他開始嘗試從這種固有的風格裡跳脫出來,學著給自己做「減法」:「有一次在創作油畫作品《伊犁河畔》時,我突然有了累的感覺,當時就覺得自己是時候要改變一下風格了。」
  • 攝影是做減法的藝術,但你是否知道構圖時減到什麼程度恰當呢?
    我們常聽人說,攝影是做減法的藝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攝影構圖中,為了突出主體,讓畫面儘量簡潔,把不必要和不相關的元素去掉,但是,什麼是不必要的元素呢?如果不認識什麼是不必要的元素,一味的做減法,有時候會適得其反。我們先來看看這幅照片
  • 人生不只需要加法,也需要減法;加法是一種成長,減法是一種成熟
    有時,人生需要加法,追求名利、追求知識、追求成功、追求富,這都沒有錯,但有時也需要用減法,遠離名利、看淡成敗,安於淡泊。人生的加法,給我們加入智慧的光芒,加入品格的力量,加入財富的積累,加入親情的溫馨,使人生更加豐盈;而人生的減法,為我們減去多餘的物質,減去奢侈的欲望,減去心靈的負擔,減去環境的紛擾,合理安排人生的進退取捨,使人生更健康。因此,加法是一種成長,減法是一種成熟!
  • 加法(時間做減法,人生做加法)
    經常看到朋友圈轉發這一段話:人生是在做減法。這段話從時間意義上表示我們的生命有限,過了一天,生命就少了一天的時間,且行且惜!好友紛紛點讚或感嘆時光易逝、人容易老!讀到這句話,感觸良多!不知不覺,已進入而立之年中段!
  • 素萬寢具,給人生做減法,給睡眠做加法
    晚上回家,沒做什麼事情,但還是感覺累得不行,仿佛身體和靈魂都被掏空。  大部分的人會將「休息」等同於「讓身體休息」,其實「身體疲憊」和「大腦疲憊」是兩種不同的情況。  相比起身體,我們大腦承擔了更多的工作和壓力。大腦的一天,精神滿滿應對8h工作,下班後,累得葛優躺,想著好好休息,找些事情放鬆一下吧!
  • 疲於做加法的大學生們,人生要有減法教育
    究其原因,正是因為當今大學從學校到學生都在忙著做加法,卻少有靜下來做減法、叩問自己究竟需要什麼的時刻。一直以來,大學被期望成為使學生自由發展、拓展眼界、挖掘潛能、探索自我專長的知識殿堂。然而遺憾的是,儘管大學提供了數不盡的名師課堂、先進的技術、多元的機會供學生遨遊探索,但學生面對豐富的資源往往並不懂得怎樣取捨。
  • 最高級的人生:物質上做減法,精神上做加法
    文|袁牧心《極簡》中有一句話:越簡單,越豐盛。這一句話,看似矛盾,卻蘊藏著生活中無盡的智慧。說到底,對物質的渴望背後,是溝壑難填的欲望。2先生以前在一家大公司上班,公司每年都會免費為員工發幾套工作服,全是私人訂製的西裝,大名牌,質量特別好。幾年下來,家裡便積攢了近十套高檔西裝。後來,先生離開了那家公司,便很少穿這些衣服。
  • 經典人生感悟:人生就像學算術,加法過後是減法
    有人說人的一生就像在做加減法, 做加法是為了得到,做減法也相應地意味著失去,畢竟有得有失才是人生。人生中有時得到的未必是真得,失去的未必是真失,可謂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就是這個意思。人生的加法與減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減法也可以讓我們減去內心傷痛,減去不切實際的欲望,減去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減去毫無價值之物,這些我們都需要用減法將其減掉,目的是為了不要讓過去成為枷鎖,畢竟往後才是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