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加法難,還是做減法難?

2020-12-13 騰訊網

  不得不分享一下最近喝的兩支酒,因為太值得講講了。放心,我不是要讓你去買,唔……反正一般的渠道也根本買不到——幹邑鑑賞家自有他們的辦法。

  我還是來說說我的這兩杯。

  一瓶呢,是尚 馬爹利至尊。熟悉馬爹利的人應該知道,這是馬爹利的頂級系列,我其實也是第一次喝到。每一瓶都來之不易:精選400多種陳年超過70年的生命之水進行細緻精確的調配——真是充分展現了幹邑是一門調和的藝術。

  另一瓶,有意思了,是馬爹利單一莊園系列—小香檳區庫爾由家族酒莊1978年份幹邑,瞧瞧這詳盡的命名:單一產區、單一酒莊、 單一年份。這麼單一純粹,又是另一個極致。

  以前我也寫過,這幾年在味道、尤其是氣味取勝的圈子裡,似乎是物以「單」為貴。威士忌葡萄酒都有自己明顯的傾向:單一麥芽、單一年份、單桶等等。茶葉、咖啡、巧克力都有這樣的取向,連單一麥芽啤酒都出現了。我們也開玩笑說,會不會有單一……幹邑呢?還真的有。現在馬爹利就以先鋒姿態,著手開拓這個細分市場,推出單一莊園系列。

  而且,我們這次喝的這瓶馬爹利單一莊園限量典藏系列庫爾由葡萄莊園小香檳區1978,還是單一產區、單一莊園、單一年份,屬於馬爹利單一莊園系列中的最高級別。你看名字就能了解這瓶酒的來歷:庫爾由莊園位於小香檳區核心地帶,手工臻選這裡1978年晚收的白玉霓葡萄,經由碳火蒸餾繼而封存於酒窖,終於在40多年後,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

  那麼,哪瓶酒更好喝呢?

  尚 馬爹利至尊,以大香檳區與寶德區的生命之水為主,前者帶來遒勁力量,後者將細膩柔滑糅合進來,當然,成為我們的杯中酒以後,根本不可能有彼此之分。數百種生命之水交融在一起和諧美妙,宛若天成。

  從柑橘西梅這一類甜香而起,交織香辛料的芬芳,進而是烘烤的氣息,以及好聞的木材味兒,變奏高低起伏交錯,豐繁、華麗、細緻入微,是一種成熟的風致,圓融醇厚的美。

  而馬爹利小香檳區庫爾由家族酒莊1978年份幹邑,同樣也有柑橘類氣息,卻添了幾分清冽,喝到中段,成熟果仁的韻味漸漸香濃;更明顯的是,明明也是四十多年的老酒,力道卻依然強勁。據說,這一款酒真實、完整地體現了小香檳區的獨特風味。

  一個繁複,一個純粹;一個圓融成熟,一個充滿個性。我呢,兩瓶都喜歡,分不出高下。

  問馬爹利品牌傳承總監孟尼亞老爺爺有什麼偏好,他更取巧,說他最喜歡馬爹利藍帶,因為那是一個恰到好處的平衡,而且是熟悉、可預期、可信賴的味道。

  好吧。我們還是回到這兩個極致,哪一種更難呢?

  第一感覺好像是做加法更難。

  就像畫畫,畫一朵小花還行,畫一座花園呢?怎樣布局?哪朵大,哪朵小?誰居中心誰在角落?顏色會不會有衝突?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國家寶藏》,那個有「瓷母」之稱的清乾隆各種瓷器大瓶,同一件器物上有十七種不同秉性的釉彩,所以燒制的難度是以次方算的,技藝之高妙是不是驚為天人?那麼400種生命之水調和在一起呢?

  尚 馬爹利至尊所呈現出來的調和的藝術,就像指揮一個交響樂團,帶領一支軍隊打仗,管理一間大公司……400種生命之水,那就是400種聲音、400條生命、400種個性,怎樣可以將它們統領團結起來,怎樣讓它們渾融一體,怎樣此起彼伏互補互通,怎樣成為一個完美整體,怎樣保證每一瓶都始終如一?……

  而且這400種生命之水都是精挑細選的,當中有些陳年時間超過70年,也就是說,要統領的是400個年曆資深的精英。你說難不難?

  所以,尚 馬爹利至尊貴為馬爹利的頂級系列,不是沒有道理的。

  可是呀,做減法也難。因為不是減一點點,是要減到純粹的地步。

  就像斷舍離,扔點舊衣服破東西出去當然不難。要是你家只能留一件家具,你還覺得容易取捨嗎?留下來的這一件,肯定是獨一無二、不可取代的寶貝。

  單一產區單一莊園單一年份,獨當一面,不經過調配的修飾,數量珍稀且不說,有幾個能有這樣的本事?

  就像孟尼亞先生說的,一瓶尚 馬爹利至尊需要四百種生命之水來調和,而一瓶藍帶至少需要兩百種生命之水,「不是非得弄兩百種生命之水給自己增加這麼多麻煩,而是說沒有這麼多生命之水的話,比較難完全呈現標準藍帶或是標準尚·馬爹利至尊的口感;需要更多的生命之水,才能夠達到微妙平衡,最終獲得你要的口味。」

  他形容說,如果尚 馬爹利至尊是交響樂,那麼馬爹利單一莊園系列就是薩克斯風獨奏。

  獨奏也好,「單一」也好,這種純粹的呈現方式,最為考驗個人能力,也最能讓我們欣賞其獨特魅力——「有人就是有一現身即徵服全場、顛倒眾生的特質」。

  交響樂固然震撼,誰又敢說薩克斯風獨奏不動人?有些旋律一響起,我都想掉眼淚。

  我問孟尼亞老爺爺會不會擔心幹邑以後也會像威士忌那樣,酒莊紛紛挑旗而起走上單一之路?他說,一點都不擔心。因為幹邑的可變項比威士忌多,陳釀結果也不可控。所以幹邑單一莊園系列是難以標準化的,不能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得到相同口味的單一莊園。

  顯然,並非每個人都能獨自登臺演出,也並非每個莊園都值得單獨品鑑。

  即使是同屬於單一莊園系列的酒,第三梯度的價格可以是第一梯度的十倍。這次的庫爾由莊園就屬於頂級的。莊園本身是千挑萬選的尖子生,地段好,風土好,1978對於白玉霓來說又是個好年份;經過長時間的陳年,品質絕佳。產量稀少,總共只有5-6桶。

  所以,能喝到這一瓶,也是難得的機遇。單一莊園系列就是為了品鑑家而誕生的:他們涉獵廣泛、想要有新鮮體驗,也很樂意探索新的口味。

  做加法好,還是做減法好?這就像是一個人生哲學命題。誰又有標準答案呢?但是我們始終——好奇於心。有機會多嘗試一下總是好的。

  對於「繁複」與「單一」,你有什麼看法呢?

  

  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

  轉載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繫

  點擊一下」好看「

  就能讓我被更多人看到

  謝謝你,真的

相關焦點

  • 投資應該做「加法」還是「減法」
    獲取更多的收益,還是要靠根據行情重倉一類資產,當然這風險很大且難。□指數火我就買指數,主動強我就買主動。醫藥活了就去買醫藥基,科技賺錢就買科技基。消費基開始發力,又開始猶豫了。這山望著那山高,手裡攢了一堆不賺錢的基金。市場總會有熱點,你怎麼會知道下個接盤的不是你。
  • 雅思詞彙的做加法與做減法
    這個工作有兩個方面,我們不妨稱之為「做減法」和「做加法」。   做加法的意義是補充我們所欠缺的詞彙。大量的實例告訴我們,具有大學英語CET6英語基礎的考生之中拿到已經成為出國基本要求的雅思閱讀6分甚至更高的分數的比例是相當高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你沒有達到和CET6要求相當的詞彙量(教育部大綱要求為5,500),則可能需要在雅思考試之前進行一定的詞彙記憶工作突破詞彙障礙。
  • 別小看這些「簡單」的作品,因為攝影永遠是「做減法比加法難」!
    前幾天跟一位畫家討論過「減法」跟「加法」。畫家說:畫畫就像是做加法,在一張空白的紙上,畫上山、畫上水、畫上藍天、畫上小鳥,只要跟主題有關,就往上加。我說:攝影就像做減法,景色就在那兒,你來與不來,攝與不攝,它就在那兒,但你要攝的時候,就要做減法,凡與主體無關的就要從構圖中想法去掉,去掉一切幹擾、影響主體的、與主體無關的東西。個人感覺,不管「加法」還是「減法」,其實主要講構圖。
  • 計算機居然是用加法器做減法的!?動手做個減法器吧!
    用加法來算減法其實不難,比如說我要算10 - 8,那其實就是10 + (-8)嘛——你看,只要把原來的減數變成負數,減法就變成加法了吧?但是問題來了,我怎麼把減數變成負數呢?我們之前做的加法器只能處理4位二進位整數,範圍是0~15,根本就沒辦法表示負數啊!
  • 如何做對人生的減法,思維的加法?
    案發前一天,也是就6月4日,考試成績公布,第一名依然是第一名,第二名還是第二名。第二個減法:減掉選擇項,專注做一件事。無論是重歸蘋果後將十幾個產品線砍為四個,還是只為消費者提供友好、素淨的產品,以及蘋果公司的直接負責人制度,都體現了這一點。所以,在我看來給思維最重要的加法就是賈伯斯對他的授權記者艾薩克森說的那句話:「人生也許就像有個開關一樣,啪,然後你就沒了。」
  • 一年級數學上冊,簡單的減法題,孩子卻老是用加法做,哪裡卡殼了
    我們都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但是,一年級有些孩子做下面這類減法題,卻老是用加法做,孩子的思維到底在哪裡卡殼了?這些有生活經驗支撐的題,這類題使用了抽象的數學符號(大括號和問號),所以難度就比有生活經驗支撐的題,難出n個層次。
  • 加法(時間做減法,人生做加法)
    經常看到朋友圈轉發這一段話:人生是在做減法。這段話從時間意義上表示我們的生命有限,過了一天,生命就少了一天的時間,且行且惜!好友紛紛點讚或感嘆時光易逝、人容易老!讀到這句話,感觸良多!不知不覺,已進入而立之年中段!
  • 素萬寢具,給人生做減法,給睡眠做加法
    晚上回家,沒做什麼事情,但還是感覺累得不行,仿佛身體和靈魂都被掏空。  大部分的人會將「休息」等同於「讓身體休息」,其實「身體疲憊」和「大腦疲憊」是兩種不同的情況。  相比起身體,我們大腦承擔了更多的工作和壓力。大腦的一天,精神滿滿應對8h工作,下班後,累得葛優躺,想著好好休息,找些事情放鬆一下吧!
  • 疲於做加法的大學生們,人生要有減法教育
    究其原因,正是因為當今大學從學校到學生都在忙著做加法,卻少有靜下來做減法、叩問自己究竟需要什麼的時刻。一直以來,大學被期望成為使學生自由發展、拓展眼界、挖掘潛能、探索自我專長的知識殿堂。然而遺憾的是,儘管大學提供了數不盡的名師課堂、先進的技術、多元的機會供學生遨遊探索,但學生面對豐富的資源往往並不懂得怎樣取捨。
  • 在期市或股市中做加乘法不難但做減除法難
    當然,人們一般都會在農曆新年之前對家裡環境做大的清潔和整理。在周末的下午趁著空閒,心想反正農曆新年前都要進行大掃除,於是對家裡的一些舊的物品進行整理。在整理的過程中翻到了一小箱書籍,這箱書籍都是以前上學時候的;其中有一本小小的單行簿夾在一本很厚的書裡面。打開一看,原因是一本數學算式,裡面有著許多加減乘除算術題。翻開一頁又一頁看,忽然覺得這些算術題也有些意思。
  • 最高級的人生:物質上做減法,精神上做加法
    說到底,對物質的渴望背後,是溝壑難填的欲望。2先生以前在一家大公司上班,公司每年都會免費為員工發幾套工作服,全是私人訂製的西裝,大名牌,質量特別好。幾年下來,家裡便積攢了近十套高檔西裝。後來,先生離開了那家公司,便很少穿這些衣服。
  • 藝術工場 · 黎楚池:從習慣做「加法」到學會做「減法」
    如果說黎楚池在早期的創作過程中一直都在做「加法」,也就是在以飽滿的熱情去完成整幅作品,從不放過每個細節的呈現,去展現一種全面的視覺美感,那麼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心態的改變,他開始嘗試從這種固有的風格裡跳脫出來,學著給自己做「減法」:「有一次在創作油畫作品《伊犁河畔》時,我突然有了累的感覺,當時就覺得自己是時候要改變一下風格了。」
  • 蔡英文「便宜的加法」與「偷懶的減法」
    臺灣《中國時報》30日發表署名黃丙喜的評論指出,改革的大旗不是那麼好揮舞的,蔡英文一切施政不是「偷懶的減法」,就是「便宜的加法」,而施政只會加法或減法所造成的後遺症就是捉襟見肘、隨波逐流,結果自然也是績效不佳,讓民眾大失所望。
  • 等我再買房,要學這對夫妻:裝修做減法,生活做加法,理念超棒!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個古傳至今的諺語金句,道出了太多人生哲理。提到裝修,也是如此。做加法很容易,做減法很難,而當下時代又是一個物質過剩的時代,人們的生活壓力大,需要更簡約的生活環境來放鬆身心,但多數又不知道該從哪一步開始,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裝修時直接把房子打造成極簡風格,裝修一次性做減法之後,生活中再慢慢的做加法,以控制物慾、購買慾的方式讓生活變得簡單、純粹、高效,既沒有偏離正常的生活軌道,對比之下也讓自己感覺輕鬆幸福。如果你認同我的觀點,一起看看今日案例吧!
  • 遊戲並非需要加法,更需要做減法,從《只狼》中看遊戲的設計之道
    玩家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反而不知道做什麼,遊戲更是變得冗長乏味,令玩家感到生厭。其實遊戲並不能一味做加法,有時還更需要學會做減法。1、 減法是什麼?減法的定義其實很簡單:減掉遊戲中繁雜的系統,只為凸顯一個核心的關鍵點。
  • 親子英語——做算術,加法,加號,和, 減號,減法
    數字 Numbers加法 Addition:
  • 人生不只需要加法,也需要減法;加法是一種成長,減法是一種成熟
    有時,人生需要加法,追求名利、追求知識、追求成功、追求富,這都沒有錯,但有時也需要用減法,遠離名利、看淡成敗,安於淡泊。人生的加法,給我們加入智慧的光芒,加入品格的力量,加入財富的積累,加入親情的溫馨,使人生更加豐盈;而人生的減法,為我們減去多餘的物質,減去奢侈的欲望,減去心靈的負擔,減去環境的紛擾,合理安排人生的進退取捨,使人生更健康。因此,加法是一種成長,減法是一種成熟!
  • 原則:做減法而不是做加法
    在給孩子如何選課外書的問題上,我總結的原則是:做減法,而不是做加法。意思是:我們家長只需要監督孩子不要讀那些不適合的課外書就好了,而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思考該給孩子選擇什麼書。需要提醒的是,雖然理論上來說,四大名著適合任何年齡階段的孩子閱讀,但是在選擇什麼樣的版本方面,還是值得家長費一番心思的。同樣拿7-12歲孩子為例(大寶也在這個階段,所以關注),我建議有拼音的漫畫版本。因為孩子們可以通過拼音自主閱讀,又兼具趣味性。
  • 新一輪開放瞄準「三個更」 市場應在減法中做足加法
    為了實現對外開放的上述「三個更」,市場主體紛紛在減法中做足高質量發展的加法。首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做減法」,吸引外資「做加法」。近年來,我國持續縮減外商投資準入限制,並切實吸引外資流入。與之相對應的數據是,外資主動做加法——今年前11個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保持穩定增長,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6747家,實際使用外資8459.4億元,同比增長6.0%。最為難得的是,外資流入有兩大結構性特點:一是高技術產業吸收外資保持較高增幅;二是東中西部地區吸收外資穩步增長,自貿試驗區吸收外資保持較好增長態勢。
  • 現在的年輕人,生活該做加法還是減法?
    那麼,我們自己偶爾也可以思考一下,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我們該對自己的人生做加法還是減法?我們是應該做加法多聽,多看,多學,多試一下才能解決那個迷茫中的自己嗎?我們還是應該減去心中那一個個不切實際的想法,那些身外之物,才能專注的去做一件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