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師似乎在我們的視野裡是神秘的存在,感覺學富五車、非常高大上讓人捉摸不透。
站在學生的角度,大學裡和老師們一周只見幾次面,有的課程甚至一周見一次面,上課脾氣好不怎麼發火,他們講完課就可以坐校車走,也有寒暑假,好像很清閒的樣子?
真的是上面的這種畫風嗎?我們來感受下是不是這麼一回事。
大學裡就算是講師,學歷在博士的也不在少數,他們學歷高,可以說是各類領域的「專才」,但卻很少是「通才」,學歷越高對一定領域研究越深,但是視野也就越來越小,形成金字塔形狀。他們當初在接受通識教育時,涉獵並不廣泛,再往上走,他們只專攻自己研究的領域內某一方面,對其他東西學習沒多少興趣也沒那麼多精力。所以,高學歷是真的,但是不代表懂得很多。
大學老師確實一周要上的課程少,剩下時間可以自由安排,但是不意味著就可以回家優哉遊哉了。其實,教學只是他們的任務之一,還有學術研究成果,比如定期的論文發表,課題研究報告等,以及定期的社會實踐,社區服務等,這還不算院裡開會,學校開會和組織裡開會,一開至少是一天,長的好幾天,這些指標不僅影響到工資,還影響到職稱,就算你是最下面的講師,考核不達標一樣會降級,幾次降級後就「丟飯碗」了。
寒暑假大學老師也是忙到不行。這裡列出了大學老師的寒暑期工作內容:
1、深入企業交流合作。很多大學都有實訓基地和校企合作項目,經常能請來企業人士來講課,或是有校外實操課,這些都是要老師團隊親自去談才有的。
2、課題調查研究。大學老師研究的課題經常是長期進行的,要形成完整的研究報告,寒暑假是不可多得的時間。我所知道的一位馬院的老師,研究鄉村振興相關課題,就經常去周邊各個鄉鎮實地調查走訪。
3、做課程教案。很多大學老師在上學期期末就會收到教秘的課程安排,暑假裡就要開始做教案和課程ppt等內容了,老師們的課程經常一周就一次課,一學期二三十個課時就要教完一本書,沒有提前做好教案和ppt,到了開學就來不及了。
「我在這裡教了十年書,現在一個月工資5000多一點,包括了績效和獎金等,剛進來的時候是真的很少,」這是我大學老師在給我們上人力資源課裡說的。可想而知,大學老師月收入真的不高。儘管像公立大學裡學校財政也經常緊張,節假日福利不多也還是有的。
大家應該知道,今年以來的事業單位編制改革,大學老師便是改革群體之一,改革要求取消大學老師的編制,所以,以後大學老師的編制越來越少到逐漸取消,這下是真的不穩定了,且不說職稱晉升更困難,每年的綜合考核不過都有面臨丟掉工作的風險。
好了,說了這些你們是不是覺得大學老師「畫風突變」?其實,這才是大學老師的真實情況和感受。
最後問大家個事兒,你們是願意當大學老師還是中小學老師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吐槽。
這裡是 為大家提供教師招考資訊和教育相關文章發布,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