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保健品巨頭澳佳寶股價痛跌:我不在名單上?】此次的驟然利空顯然不是來自企業內部,當日澳佳寶並無任何運營方面具體信息披露,相反是向股東發出熱情邀約,參加於下月舉辦的「在中國做生意」(Doing Business in China)吹風會。
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稅及進口產品正面清單的實施,給澳洲相關出口公司帶來持續衝擊。4月11日,澳大利亞保健品巨頭澳佳寶(Blackmores,ASX:BKL)股價痛跌13%,創下史上最慘澹單日跌幅。
ACB News《澳華財經在線》報導,此次的驟然利空顯然不是來自企業內部,當日澳佳寶並無任何運營方面具體信息披露,相反是向股東發出熱情邀約,參加於下月舉辦的「在中國做生意」(Doing Business in China)吹風會。
如果說4月8日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新稅制正式實施是「當頭一棒」亦略顯牽強。自3月下旬新稅的消息傳出後,藉由中國市場業務風聲水起的澳交所乳業股走勢踉蹌。市場人士談到新稅影響時,往往將澳佳寶與a2 Milk及貝拉米等在華熱銷乳類品牌相題並論,然而相較於乳業股集體跳水,過去十幾天澳佳寶股價卻創出近20%的漲幅。
3月份澳佳寶強勁上漲(股價圖來源:澳華財經在線)
截至2015年底的前半財年,澳佳寶集團總收入達到3.14億澳元,澳洲市場銷售額為2.38億澳元(同比漲73%),佔到70%。集團總銷售額中有高達四成來自中國市場,意味著本地銷售的產品有不少通過灰色市場或個人郵遞流出到中國。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稅的實施及行郵稅的調整會對澳佳寶產品銷售帶來不可避免的影響。只是面對強烈的中國市場需求,這種影響將是邊緣性的,這也是近來澳佳寶及貝拉米等企業高管向外界一再強調的一點。
ACB News《澳華財經在線》報導,真正壓垮市場信心的不是稅率上調引致的成本增加,與奶粉股相比澳佳寶面臨的問題似乎更加嚴重——部分保健品因具有的藥品屬性未能列入中國進口食品正面清單,而單獨的進口資質審批將冗長且存在不確定性。
澳佳寶在中國的最暢銷品牌,包括魚油、卵磷脂與蜂王漿被列為食品,存在於白名單之上。然而大部分其它膠囊或片狀產品等不具食品外形的產品卻沒有那麼幸運,並且澳佳寶的產品一向聲稱具有「保健食品功效」,有別於普通食物。
正面清單的實施對澳佳寶是負面進展,會帶來短期的不確定性,而一些產品可能會面臨入華渠道的閉鎖。中信裡昂(CLSA)分析師認為,澳佳寶面臨的關鍵挑戰將是「如何向中國監管方解釋與傳達,公司生產的大部分產品應列為正常食品,而非醫療保健食品」。
ACB News《澳華財經在線》報導,澳佳寶正在努力釐清新進口條例帶來的影響,並盡力撫慰躁動的投資人。「與許多國家一樣,中國的監管條件也在不斷變化。僅上周就有多項重要進展。澳佳寶的觀點是,我們歡迎中國政府關注和澄清進口條例」,澳佳寶公司11日在一份聲明中說道。
澳佳寶定於5月6日舉行股東吹風會,除管理團隊外,還將邀請澳貿委專員、普華永道亞太區專家等出席,向投資人解釋在中國做生意的「機遇與挑戰」。此外在上海與墨爾本還將舉辦另外兩場小規模吹風會。
與以往絢麗的投資者展示不同,澳佳寶此番或將須重點向投資人解釋公司運營面臨的「挑戰」,而這種挑戰不只一面。
在跨境零售上,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相關法規調整後保健食品入華將須獲得監管審批,從提出申請進入正面清單,到通過正式渠道銷售,可能要花費兩到四年的時間,成本最高可達20萬澳元。其中的不確定性將給澳佳寶帶來持續壓力。
與此同時,澳佳寶與百嘉奶酪合作開發的嬰兒配方奶粉產品線進展並不理想。費爾法克斯傳媒的報導指出,澳佳寶自1月底開始通過在線與藥房渠道銷售的品牌奶粉尚未獲得張力,IRI-Aztec編纂的數據顯示,目前澳佳寶僅佔到規模達1.73億澳元的澳洲藥房渠道嬰兒配方奶粉市場份額的0.1%,遠遠落後於佔據前三的愛他美、A2與貝拉,折合後僅相當於每年170萬澳元的銷售額。
中國空前高漲的市場需求帶動了嬰兒配方奶粉「白色淘金潮」,然而並非所有的澳洲生產商都能搭趁這股熱潮。IRI-Aztec的數據揭示,Natures Way的嬰兒配方奶粉目前僅佔澳藥房市場的0.4%。擁有強大零售網絡的高斯超市自有品牌 Nutriforme Gold 僅佔到其奶粉銷售總額的0.8%。
摩根分析師Belinda Moore指出,嬰兒配方奶粉市場競爭水平極高,走差異化路線的生產商更有可能攫取市場份額。澳佳寶嬰兒配方奶粉僅剛入市,目前判斷市場前景尚為時過早。
對於品牌奶粉銷售狀況澳佳寶總裁Christine Holgate回應稱,早前只是「軟啟動」,自本月起將澳佳寶產品將在全澳200多家超市上架,與愛他美、A2等品牌展開直接競爭。
2014年12月以來,澳佳寶股價由33澳元一路昂揚直上,在今年1月達到220.9澳元的巔峰。與此同時,這只在中澳跨境食品貿易大潮中御風疾行的牛股稍有「趔趄」即引起市場強烈關注。
中國跨境電商零售稅實施後短期內將刺激可規避稅收及品類監管的灰色市場再度活躍,然而長期來看新法規將起到引導大型企業參與者回歸正規跨境銷售渠道的正向作用。
目前無論是消費者、企業還是資本市場都在重新調整認識,澳佳寶等個股的顛簸從側面折射出中澳跨境電商市場走向規範與更大程度開放的過程中,投資人正在不斷進行心理適應,這個調整過程的長度將取決於行業企業對政策法規的響應速度及運營策略的彈性與靈活性。
(責任編輯:DF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