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紅色記憶 還原金門炮戰少年群體的英勇事跡

2020-12-23 醒獅評論

  60年前

  一群特殊的廈門孩子,他們不畏危險,冒著炮火支援前線

  如今

  同樣是一群廈門孩子,他們真情演繹,讓歷史在舞臺再現

  孩子們生動演繹「接電話線」這一驚心動魄的情節。

  「英雄小八路」配合協助抓住特務的場景。

  「英雄小八路」擁軍支前。

  ▲再現當年為解放軍叔叔洗衣服的場景。

  ▲劇中,部隊授予「小英雄志氣高,鞏固國防逞英豪」的錦旗。

  ▲五位「英雄小八路」原型人物走上舞臺和新時代少年一起重溫入隊誓詞,讓「英雄小八路」精神代代相傳。

  ▲表演結束前現場觀眾齊唱隊歌,氣氛十分火熱。

  14日,《英雄小八路》兒童話劇在廈門小白鷺藝術中心金榮劇場進行了首場演出。這場話劇,由廈門市中小學生出演,何厝小學學生參演,從策劃到編排歷時四個多月,旨在還原1958年「八二三」金門炮戰中湧現出的少年群體的英勇事跡,讓不屈不撓、不畏艱險、堅韌不拔的「英雄小八路」精神代代相傳。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你,是否還清晰記得「英雄小八路」的故事,是否還留存著那段難以忘懷的紅色記憶?14日,《英雄小八路》兒童話劇在廈門小白鷺藝術中心金榮劇場進行了首場演出。

  沉穩的明宣、善良的月兒、調皮的阿豬、開朗的勝子、奸猾的富貴……一個個鮮活的角色在話劇中生動演繹,讓那段60年前的歷史重現觀眾面前。

  高度還原歷史的演出穿越了時空的縱深,現場觀眾或會心一笑,或深深感動,細細品味、咀嚼著那段令人無法忘卻的歷史。演出結束前,五位「英雄小八路」的原型人物走上舞臺,持續熱烈的掌聲蕩漾在劇場上空。老一輩英雄、新時代少年心手相連,一起重溫入隊誓詞,讓不屈不撓、不畏艱險、堅韌不拔的「英雄小八路」精神代代相傳。

  這場話劇,由廈門市中小學生出演,何厝小學學生參演,從策劃到編排歷時四個多月。據悉,話劇由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廈門市教育局、共青團廈門市委共同指導,中共廈門市思明區委宣傳部主辦,廈門網承辦,思明區委文明辦、思明區教育局、共青團思明區委、思明區文聯、思明區社科聯聯合協辦。首場演出由廈門網進行全程直播,第二場演出於15日下午舉行。

  讓紅色文化代代傳播、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近年來,思明區深入挖掘轄區範圍內的紅色文化資源,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著力打造紅色文化品牌,大力傳播紅色文化,推進紅色文化建設。

  誕生於思明區的「英雄小八路」精神正激勵著一代代青少年兒童,伴隨著他們成長壯大。

  思明區委宣傳部表示,此次編排《英雄小八路》舞臺劇,將作為思明區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系列宣傳文化活動之一,希望通過重溫革命歷史,闡釋紅色基因的時代內涵,積極踐行紅色文化自信,為投身新時代改革開放新徵程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共鳴

  熱烈掌聲響起,全場齊聲合唱隊歌

  時光穿越,話劇大幕緩緩拉開:一張張黑白照片背後的故事重現舞臺,再現當年光輝歷史。

  《英雄小八路》兒童話劇總共分為五幕,以老師帶領同學們參觀「英雄小八路」紀念館拉開序幕,內容包括《偷留陣地》《逆境中求學》《抓特務》《連接電話線》《表彰》,一幕幕場景把在場觀眾帶回到60年前的虎仔山下,那一群少年英雄支援前線的英勇故事仿佛就在眼前。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我們不怕苦,不怕累。」演出中,孩子們反覆堅定地說著這樣一句話,聲音稚嫩,卻傳遞出無比強大的力量。

  表演過程中,每一次隊歌的響起都令人心潮澎湃,現場觀眾不由跟著鼓掌伴奏,哼唱起來,氣氛十分火熱。

  在第三場《抓特務》的場景演繹中,孩子們展現出來的勇敢和智慧,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當特務被成功抓住後,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快,快,爭取時間。」場景切換到最緊張的時刻——「接電話線」,這一驚心動魄的情節牢牢揪住了觀眾的心,大家跟著緊張起來。看著英雄小八路不畏犧牲,拼盡力氣最終接通了電話線,讓解放軍的戰鬥命令及時得以傳達,現場再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傳承

  原型人物現身,深情回憶往事

  當天,五位英雄小八路原型代表佩戴紅領巾,激動地走進劇場。老一輩英雄們看著眼前的一幕幕,記憶的風帆再次駛進那段刻骨銘心的歲月。

  「小林叔叔,小林叔叔……」當舞臺上響起熟悉親切的稱呼時,何佳汝興奮地回憶著,小林叔叔是電話兵,當時看著他在布電話線,大家好奇也跟著他學習。炮戰時大家幫助接電話線,當時手是真的會麻,不過男孩子很勇敢地及時接好電話線,女孩子就幫忙拉電話線。

  「噓!這些衣服我們是『偷』來的!」看著這一幕場景,英雄小八路隊長何明全笑著回憶道,「第一次還真是用『偷』的,怕解放軍不肯給我們洗,後來他們被我們感動了。我們就光榮地為解放軍叔叔洗衣服,看到衣服破了就補上,洗好曬乾再給他們送去。」

  至今讓何明全難以忘懷的,還有8月22日晚上,炮戰前夕的緊張時刻。「解放軍要把村民轉移到後方,然而在炮火連天中,我們這群同學中,沒有一個人說害怕,大家都要留在前線支援,於是大家爬到樹上,躲到教室裡,不讓家人發現。」看著這一幕也被還原,他有著說不出的感動。

  最大16歲,最小12歲。是什麼讓小小年紀的他們義無反顧地留在危險的前線呢?何明全由衷說道,「我們那個年代,課本上學習到的董存瑞、邱少雲、黃繼光等英雄故事,一直鼓舞著我們。那時候,我們村莊也一直遭受炮火,看著受傷的村民,大家立下決心,也要像英雄們一樣保衛家鄉。」

  何明全感慨道,「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傳,希望新時代少年傳承隊歌精神,愛家愛國,做新時代的好少年。」

  感動

  鮮活立體的演繹,展現滿滿正能量

  有感動,有淚水,也有歡笑,閩南童謠《天黑黑》的表演、閩南話的插入,讓孩子們看得更加認真。話劇中巧妙地融入了閩南元素和幽默的故事情節,讓現場青少年看得更加專注、投入。

  「小朋友都看哭了,他們說看得很感動。」何厝小學三年級語文老師楊金珠點讚這一鮮活又立體的紅色教育方式。她說,年齡相仿的孩子來表演,讓孩子們更加感同身受,很快就會融入故事中,教育效果也更好。

  第一次通過看話劇來學習「英雄小八路」的故事,何厝小學五年級學生林偉銘既感到新鮮又深受鼓舞,「我們生活在幸福美好的新時代,更要向『英雄小八路』學習,學習他們勇敢無畏,不怕困難,愛家愛國的精神。」

  老師們也紛紛表示,這是一堂正能量滿滿的紅色教育課,「英雄小八路」就在身邊,他們的精神必將得到傳承。

  後續

  將深入全市各區巡演,傳承紅色基因

  首演之後,思明區還將深入全市各區進行巡演,讓伴隨一代代人成長的「英雄小八路」故事鼓舞更多新時代的「紅領巾」,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

  「弘揚隊歌精神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紅歌賽唱響校園,「爭做新時代好少年」少先隊主題活動爭相上演,「我們的榜樣」手抄報比賽展示心中的「英雄小八路」,持續開展的「紅色研學之旅」深受學生喜愛……今年以來,「弘揚隊歌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系列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在思明區中小學校輪番上演。

  值得一提的是,「英雄小八路」紀念館也已完成改造提升。全新的展館,文圖更加翔實,高科技設備的引入將讓大家更直觀地了解「英雄小八路」的事跡。形式多樣的互動參與,讓紅色基因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幕後

  小演員刻苦訓練 真情演繹動人心

  「很榮幸也很自豪能夠參演我們身邊的英雄人物故事。」謝幕時,劇中小演員「月兒」眼眶裡噙著淚水,心中積蓄的情緒再也忍不住了。

  「月兒」的扮演者是廈門六中高一學生李茜,在課外學了三年的表演。這次的表演經歷深深觸動了她,「這一兒童話劇對於我們學生來說,具有非常深刻的教育意義。革命先輩們的英勇無畏精神就是我們人生路上的指明燈,激勵著我們要做新時代的好少年。」

  為了讓表演更加精準到位,更有感染力,學生們也都十分拼。李茜說,拉電話線的動作一直做不好,臉部表情也不夠到位,她便和幕後人員反覆練習拔河,體會緊張又拼盡全力時的真實狀態。

  飾演英雄小八路「勝子」的王子恆只有11歲。劇中「抓特務」的場景讓大家記住了這位少年的膽量。他打趣道,「拖住特務的動作把膝蓋摔破皮還瘀青了,不過多摔幾次後就沒感覺了。」這次表演給他最大的感受是,「要學習英雄小八路的團結無畏精神,這樣什麼困難都不怕了。」

  何厝小學20名三年級學生是這場話劇演出中的群眾演員。他們不僅在開場部分亮相,更參加了「洗衣服」這一場景的舞蹈演出。雖然都不是專業的演員,但年紀小小的他們卻呈現出最佳的狀態。

  「從接到任務到正式上臺,就短短十幾天時間。」負責此次排練的老師張萍說,他們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演出或舞蹈訓練,但在緊急關頭,大家卻能展示出強大的合力,朝著共同的目標,卯足了勁去努力,「我想,這就是小八路的精神,這就是小八路的精氣神在我們何厝小學的傳承,我覺得很光榮。」

  不是專業的演員,但這群表演愛好者卻用最質樸的演繹、最真摯的情感生動再現了當年的故事,叩擊著觀眾的心靈。

  「編排這場話劇的過程不容易,要在真實的基礎上,區別於電影版本進行藝術加工,最大程度的還原歷史事件,還原真實生活。」導演楊明明透露,在策劃階段,主創團隊不僅走進何厝小學參觀了「英雄小八路」紀念館,還多次與「英雄小八路」原型人物面對面溝通交流,深入了解故事的細節,同時在舞臺布置上彰顯閩南文化的特點,力求真實還原歷史,「希望通過這場話劇,讓『英雄小八路』的精神更好地發揚下去。」

  連結

  「英雄小八路」事跡 曾被拍成同名影片

  「英雄小八路」是一九五八年炮擊金門戰鬥湧現出來的少年英雄群體。他們的事跡在共和國的史冊上著下不朽篇章。

  1958年的「8·23」炮戰開始前,在駐軍附近的廈門禾山第四中心小學(現廈門何厝小學),160餘名少先隊員成立了「前線少年支前活動大隊」,為部隊戰士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讓戰士們更好地投入備戰。

  8月22日,所有居民本應都轉移到後方,然而在炮火連天中,有一群特殊的孩子,沒有同大人們一起轉移,而是偷偷留下來,冒著炮火和生命危險支援前線的戰鬥。他們是「前線少年支前活動大隊」的13名骨幹成員。

  孩子們幫助部隊搶接電話線、挖工事、搬運擦洗炮彈,為戰士們洗補衣服、燒開水、送地瓜湯,還幫民兵站崗放哨。他們深受部隊官兵的喜愛,還受到當時解放軍首長的高度肯定,說他們像抗日時期的「小八路」。部隊還授予他們「小英雄志氣高,鞏固國防逞英豪」的錦旗。

  1958年9月10日,共青團廈門市委正式授予他們「英雄小八路」稱號。後來,「英雄小八路」的事跡被拍攝成同名影片並在全國公映。1978年10月,電影《英雄小八路》的主題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被確定為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

  60年來,「英雄小八路」這面旗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少年兒童天天向上,並隨著時代步伐放射出更加燦爛的光彩。(文/廈門日報記者 吳曉菁 吳燕如 通訊員 夏思萱 圖/廈門日報記者 王協雲)

相關焦點

  • 金門炮戰:蔣介石獎勵國軍英雄娶老婆
    可金門防衛司令部和炮兵指揮部有規定:反炮戰的實施,必須經過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官的命令才能行使的,如果違反規定,以「敵前抗命」論處。他想到解放軍要登陸,慌了。這一慌,使得他完全忘了上級沒命令不得反炮戰的硬性規定,馬上大喊著下令:「全力反擊!」他雖然與上級部門的通信全部中斷,但與前方406、501兩個觀測所以及前埔、鵲山、內洋三個戰炮連之間的電話還是暢通的。
  • 這裡經歷過1958年「八二三炮戰」的洗禮,「英雄三島」戰地觀光園
    英雄三島即廈門市翔安區的大嶝島、小嶝島、角嶼島,這裡與金門島一衣帶水隔海相望,是祖國大陸距離臺灣金門最近的地方。有著「英雄三島」之稱的大嶝島是重要歷史事件「八·二三」炮擊金門的發生地。戰地觀光園坐落在大嶝島東南端,這裡曾經歷過1958年「八·二三」炮戰的洗禮,一度成為戰爭廢墟。昔日的前沿陣地,如今舊貌換新顏,到處呈現一派勃勃生機。雕塑廣場的烈士塑像訴說著割捨不斷的海峽骨肉情緣,再現了那炮光紛飛的年代,三島軍民為實現祖國統一英勇獻身的壯舉。在炮火中奮勇支前的女民兵張韭菜。
  • 金門炮戰情報提前曝光:誰洩露了高層機密(1)
    炮擊金門     支持蔣介石不撤退金馬 1958年中共決定繼續炮擊金門    炮擊金門幕後解秘:毛澤東玩弄中蘇同盟種下分裂惡果    1958年8月23日,中午12時。
  • 金門炮戰60年!大陸送去的「不再是炮彈」,民進黨仍舊在裝聾作啞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司馬巖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 張雪婷】在金門炮戰(臺灣稱「8·23」 炮戰)60周年之際,島內各界紛紛舉辦紀念活動。對60年前的臺灣民眾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如今,老一輩臺灣人卻開始擔心年輕人忘記當年國民黨提出的「臥薪嘗膽、勿忘在莒」的口號。
  • 單日打雙日停,金門炮戰的背後,體現了怎樣的政治智慧?
    雖然初戰金門失利,但這並不能改變雙方巨大的實力差距,在解放軍各部奮勇作戰下,先後解放海南以及浙江沿海的舟山、大陳群島。解放福建沿海的金門、馬祖諸島,也只是時間問題。金門街頭金門諸島與廈門隔海相望,總面積約150平方公裡,距大陸近離臺灣遠,其中小金門距廈門僅3公裡,大金門也不過相距10公裡。
  • 蔡英文拒赴金門紀念炮戰60周年 呂秀蓮:太無情冷漠
    (原標題:蔡英文未出席金門炮戰60周年 呂秀蓮:嚴重傷害金門人感情)
  • 1958年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不懼美國,在大國博弈中取得勝利?
    此後,中國共產黨的工作重心開始轉向大陸地區的建設和維穩,金門與大陸之間的炮戰雖然時有發生,但基本處於停滯狀態。1958年,中共中央在北戴河作出了重新炮轟金門的決議,並仍舊任命葉飛將軍為總指揮。葉飛和福州軍區軍委高層商定了戰略部署之後,中央來電,要求葉飛前往北戴河匯報準備情況。葉飛匯報之後便留在北戴河,和毛澤東等人共同指揮,前線則由張翼翔指揮作戰,金門炮戰正式拉開帷幕。
  • 「8·23炮戰」紀念日,蔡英文將到金門,馬英九則在臺北追思郝柏村
    再過2天就是「8·23炮戰」紀念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當天將赴金門前線紀念,由於前「行政院長」郝柏村今年3月辭世,享壽101歲,郝柏村家屬基於當時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並未舉行公開儀式,但因近半年來各界期盼殷切,郝家家屬將在8月23日當天上午10點炮戰紀念日當天在臺北舉辦追思會,邀請馬英九
  • 朱立倫跨海前進金門 大擔島講話有「深意」
    在金門823炮戰紀念前夕,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21)日去到金門,跨海前進大擔島。 在金門823炮戰62周年的前夕,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21)日來到金門,跨海前進大擔島,強調要效法「永遠奮戰到底」精神,被解讀為有挺身再起的涵意,讓這趟外島之旅受到臺島內相當矚目。
  • 美軍鏡頭中的58年金門炮戰:炮彈如雨點般砸下,圖6女兵一臉愁苦
    從廈門到小金門島的直線距離只有三公裡,到大金門島距離為十公裡。在蓮河、圍頭、廈門等地,金門島完全處在射程達到十幾公裡的火炮射程之內。1958年8月23日,福建沿海我軍萬炮齊發,掀起金門炮戰序幕。當時,美軍記者在金門島上拍攝了不少照片。圖為從金門島海灘上的防禦堡壘內,望向廈門的場景。在金門炮戰之前,我軍已經對金門島進行了周密的部署。
  • 新時代國門行(22):從「炮戰第一村」到「海峽第一村」——探訪與...
    參考消息網11月12日報導(文/陶德言 張選傑 高飛 李兵峰)圍頭,這個棲於祖國版圖東南角的小小村落,曾因經歷1958年「炮擊金門」戰役而聞名於世。60年後的今天,圍頭還留下多少炮戰的痕跡?村子裡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與對岸金門的關係究竟如何?帶著問號,正值「炮擊金門」戰役60周年之際,記者來到了與金門僅一水之隔的圍頭村。
  • 王在希:八二三炮戰,凸顯兩岸歷史連結對臺獨最有力反駁
    今年是金門八二三炮戰60周年,具有解放軍少將軍銜的國臺辦前副主任王在希分析,該場戰役並非大陸要解決臺灣問題,其實是在美國要求蔣介石「放棄金馬、劃峽而治」搞「兩個中國」之際,毛澤東給予蔣的「策應」,是一場「軍事形式的政治鬥爭」,放在當前兩岸關係,也更加證明目前兩岸問題是國共內戰遺留的歷史問題,屬於一個國家的民族內部矛盾
  • 2020年南寧市少年兒童「紅色傳奇」主題文藝晚會舉辦
    中新網廣西新聞12月13日電(施炯芳 羅雅熙)12月12日晚,由中共南寧市委員會組織部、中共南寧市委員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共青團南寧市委員會、南寧廣播電視臺主辦,南寧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承辦的「薪火相傳 綻放夢想」2020年南寧市少年兒童「紅色傳奇
  • 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抗災搶險英雄群體先進事跡報告會走進中國...
    靳諾代表學校向抗災救險英雄群體致以崇高敬意。作為我們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學校將以宣傳英雄群體先進事跡為契機,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駐馬店市回族小學開展「少年傳承中華美德 尋訪紅色足跡」活動
    武會娜 楊志昂 文/圖為傳承中華美德,弘揚紅色精神,貫徹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活動要求,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接班人,9月11日,駐馬店市回族小學開展了「少年傳承中華美德——尋訪紅色足跡」主題教育活動。
  • 金門炮戰,主席問:能避免打死美軍顧問嗎?葉飛:估計不能
    對於葉飛來說,金門是個永遠的痛。發生在十年前的那場登陸戰的失利,使得逃到這個島上的蔣軍胡璉部暫時站穩了腳跟,也成為了葉飛軍事生涯上的重大失敗。金門登陸戰失敗後,葉飛就一直在福建秣馬厲兵,隨時準備再戰。擔任這一行動的指揮,葉飛求之不得。接到任務後,他立即動員福州軍區現有的海陸軍所有炮兵總計30多個營。
  • 臺灣暴雨成災,蔡英文副手卻上班時間帶全家金門旅遊?
    昨天又有臺媒爆料,8月24日上午蔡英文副手陳建仁帶著夫人與兩位女兒、女婿與孫子前往金門展開家族旅遊行程。一到金門就先前往小金門旅遊,遊覽小金門的著名景點沙溪堡、地雷主題館與雙口海岸等,第二天則安排到金水小學、翟山坑道、金門酒廠、陳景蘭洋樓等地遊覽,直到26日才盡興回家。
  • 少年傳承中華美德!駐馬店市回小開展尋訪紅色足跡主題教育活動
    為傳承中華美德,弘揚紅色精神,貫徹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活動要求,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接班人,9月11日,駐馬店市回族小學開展了「少年傳承中華美德——尋訪紅色足跡」主題教育活動。  9月11日下午,回族小學在各班級間分別開展了「少年傳承中華美德
  • 追尋紅色記憶 傳承太行精神
    經濟網山西訊:8月7日,壺關縣青少年活動中心組織建檔立卡貧困戶兒童中心優秀學生共計120餘名師生,為深切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繼承八路軍光榮傳統,弘揚太行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愛國之情,走進紅色武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