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孫晨 王佳駿
9月5日,是杭州國際日。來自29個國家和地區的駐滬領事、國際友人、國際高端人才等106位外籍人士來到杭州,逾360位中外嘉賓濟濟一堂,共話美好未來。以「促合作創新,建世界名城」為主題的,杭州獨一無二的節日——2018年「杭州國際日」正式拉開帷幕。
1
邁向「國際杭」,杭州「三步走」
提升城市國際化,是杭州「十三五」的首位戰略、首要任務。
為此,杭州設置了三個階段目標:
到2020年
成為具有較高全球知名度的國際城市
「網際網路+」:
全市集聚國內外頂尖人才20名左右,國家級領軍人才500名左右、海外高層次人才2萬名左右。
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0%以上。
國際會議目的地城市:
杭州進入由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發布的全球會議目的地城市前80強行列。
到2022年前,杭州累計承辦各類國際A類體育賽事10項。
旅遊休閒:
全市旅遊休閒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
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以上。
門戶樞紐:
杭州空港國際及地區通航點達到40個左右。形成250公裡以上城市軌道交通網絡,規劃建設現代有軌電車路線。
現代城市治理體系:
杭州市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達到8所,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項目達到100個。
到2030年
城市核心競爭力走在全國城市第一方隊前列,初步成為特色彰顯、具有較大影響力的世界名城。
到本世紀中葉
成為具有獨特東方魅力和全球重大影響力的世界名城。
2
杭州人居國際化邁入快車道
杭州人居的國際化之旅,是從引進國際設計大師開始的。
Robert Bilkey、David Chipperfield、Robert Stern等世界著名的建築或者室內設計大師的名字,與深藍廣場、九樹、萬科大都會79號等杭州經典人居作品聯繫在了一起,為杭州帶來了站在國際前沿的建築設計和室內精裝。
而隨著杭州G20峰會的召開,以及2022年亞運會的倒計時,杭州人居的國際化程度發展到了新的階段,出現了國際化社區、TOD(以公共運輸為導向的發展模式)設計、開放式街區等與國際先進經驗接軌的人居理念,杭州這座城市也正在變得越來越國際範。
杭州人居的國際化
從引進國際設計大師開始
杭州首個引進國際設計大師的人居經典,在綠城裝飾集團雲頌精品定製設計總監趙汝楫的記憶中,是深藍廣場。
Robert Bilkey設計的深藍廣場(圖源:視覺中國)
「最早應該是2004年開盤的綠城深藍廣場,大堂由BLD著名設計師Robert Bilkey擔綱設計,其代表作品有香港君悅酒店、上海金茂君悅酒店等;室內空間設計聘請了中國香港第一室內設計大師梁志天,他在空間運用、材料選擇、顏色搭配、適當的比例和光線配合上,都給當時的杭州人居帶去了國際化的視野。」趙汝楫說。
也正是從深藍廣場開始,注重設計的綠城,其豪宅項目開始越來越多地聘請國際設計大師或者著名國際設計事務所,譬如BLD,設計過杭州四季酒店和杭州洲際酒店;世界頂級設計公司HBA,曾經入選中國十大超級豪宅的綠城·雲棲玫瑰園,就出自他們之手,他們在杭州豪宅市場引領了一股國際化的潮流。
在九米設計主創建築師郭寧看來,杭州比較早的國際住宅是位於之江的九樹公寓,由歐洲極具影響力的David Chipperfield及其領導的DCA事務所擔綱建築設計。
David Chipperfield設計的九樹公寓
整個住區只有12幢小樓,每幢小樓的原型取材於歐洲的玻璃房子,大面積通透的窗牆系統加強了風景與光影的交匯,圍住宅一圈360度的可走通圍廊,外立面上的部分可移動木格柵,又頗具「東方神韻」,在設計界看來,至今九樹仍是傳奇。後來,他又設計了良渚博物館。
萬科大都會79號,則更是不惜花費重金,請來了Robert Stern,他是當代建築設計領域的宗師巨匠,也是世界新古典主義的鼻祖,其眾多作品被現代藝術博物館、德國建築博物館、丹佛藝術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永久珍藏。
如今在錢塘江畔,大都會79號的4座塔樓式建築顯得與眾不同,而居住在其中的有大量的海歸。
Robert Stern設計的大都會79號
除了邀請國際設計大師來設計,杭州還有很多經典作品,則在設計上特意借鑑了國際著名的建築風格。
位於申花板塊的融信公館ARC項目,曾經路過這個樓盤的人,一定會被其全白色、帶有明顯杜拜帆船酒店風格的售樓部所吸引。而該項目對標的是普利茲克建築獎獲得者扎哈·哈迪德的建築事務所於2013年在德國推出的超級遊艇。
而融信的另一個項目,位於蕭山的杭州世紀也採用了大量的曲線設計,以世界建築大師扎哈的新加坡作品麗敦豪邸為藍本。
融信杭州世紀
國際化人居理念
正在深度踐行
如果說前十年杭州人居的國際化還停留在建築風格或者室內設計上,那麼當杭州進入「後峰會、前亞運」時代,國際化的理念開始深入到方方面面,包括人居的理念。
託福於亞運會,杭州的城市軌道交通正爆發性發展,在2022年亞運會前杭州將建成10條地鐵線、2條城際線,裡程約446公裡,覆蓋9個城區。國際領先的TOD理念被廣泛地運用到人居中來。
所謂TOD是指「以公共運輸為導向的發展模式」。其中的公共運輸主要是指火車站、機場、地鐵、輕軌等軌道交通及巴士幹線,然後以公交站點為中心、以5~10分鐘步行路程為半徑建立中心廣場或城市中心。
去年,杭州幾乎進入了TOD爆發之年:信達中心|杭州壹號院、地鐵萬科·杭行道、越秀招商艮北聯合體等項目均以「TOD」冠名。
TOD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公共運輸的使用程度,通過綜合和高密度開發提高土地使用率和城市運行效率,達到工作和居住平衡,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綠色城市的理念。
比較有代表性的如信達中心|杭州壹號院奧體TOD,其大體量建築中融合了生活、商務、商業、藝術、公園、休閒和酒店……把常識意義上橫向鋪展開來的城市功能「豎立」,有機地安排在一個巨大的「城市綜合體」中。
信達中心|杭州壹號院
居者可以在屋頂花園上俯瞰城市,通過垂直交通系統,無隙連結商業、住宅、辦公樓、公園等空間形態,形成富有未來感的都市人居生態。
除了TOD,「窄街道、密路網」的理念也開始在人居中得到踐行。
「窄街道、密路網」是國際流行的開放式街區設計,即在地塊之間設置斷面較小的城市支路,在一個區域內,儘可能多的布局修建小的支路,通過這些「毛細血管」構建一個密集的交通網絡。
2022年亞運村的建設,作為未來城市國際化樣板區域,「窄街道、密路網」的城市道路格局是其中的重要特點之一,在亞運會之後,這樣的人居社區既能滿足市民的生活需求,又能提供便利的交流交往空間,形成良好的社交平臺和氛圍。
國際化社區
正應運而生
近年來,杭州國際化社區應運而生。2016年11月出臺的《關於全面提升杭州市社區建設國際化水平的實施意見》,在全國率先提出社區建設國際化。2017年,杭州7個社區成為首批杭州市國際化示範社區。
不少社區都出現了中英文雙語標示標牌。城星社區甚至積極邀請境外人士參與社區的事務管理和擔任民情聯絡員,參與小區業主委員會選舉和職務擔任。
隨著杭州的日益國際化,一些房企也在與時俱進地努力。
今年4月24日,基於對全球化和國際化的這一理念的認同,融創中國東南區域與「伍茲貝格建築設計」、「PTW」、「日建建設」、「浙大建築設計院」四家國內外頂尖建築設計團隊共同啟動了全球戰略合作。
融創的長租公寓品牌「住住」,杭州首家店將落位於錢江世紀城。在產品設計理念方面,住住充分考慮到國際性,將配備空氣淨化系統、水源優化系統、衛星電視、全天候健身房等設備,提升外國友人在杭州的租住體驗。
「中國首個海歸社區」歐美金融城EFC,亦是一個國際化綜合體,它整合美國矽谷最大的孵化器Plug&Play、美國TDA、德勤、萬豪國際等資源,從健身中心、恆溫泳池、公共廚房、自助餐廳到洗衣房、電影院、圖書館等一應俱全,構建出「8小時工作、8小時生活、8小時娛樂」的未來型國際化綜合體社區。
歐美金融城EFC
錢江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