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高溫橙色預警照例來到
下午3點
公共自行車的坐墊
超過了67℃
(點擊圖片查看更多)
根據蘇州市急救中心統計
從8月起至今天下午3點
蘇州已經共有85例中暑患者!
今天,蘇州疾控發布了
中暑自救指南
↓
如何識別、處理中暑
參照GBZ41-2019《職業性中暑診斷》標準,按照嚴重程度可劃分為中暑先兆、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後三種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1.中暑先兆
(不屬於中暑範疇)
如何識別
在高溫環境下,出現頭暈、頭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低於38℃,可伴有面色潮紅、皮膚灼熱等。
處理原則
立即脫離高溫環境,到通風陰涼處休息、平臥。給予含鹽清涼飲料,對症處理,密切觀察。經短暫休息,症狀通常可以立刻消失。
2.熱痙攣
如何識別
高溫環境下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大量出汗後出現短暫、間歇發作的肌痙攣,伴有收縮痛,多見於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腸肌顯著,呈對稱性,體溫一般正常。
處理原則
立即脫離高溫環境,停止活動,到通風陰涼處休息、平臥。給予含鹽清涼飲料,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嚴重者及時送醫,對症治療。
3.熱衰竭
如何識別
高溫環境下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出現以血容量不足為特徵的臨床症候群,如多汗、皮膚溼冷、暈厥,部分患者早期僅出現體溫升高。
處理原則
先給予物理降溫和(或)藥物降溫,並監測體溫,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若暈倒或症狀持續不好或惡化,立即送醫,擴充水容量、防止休克。
4.熱射病(包括日射病)
如何識別
出現以急驟高熱、無汗、意識障礙為典型臨床表現,表現為皮膚乾熱,無汗,體溫高達40℃以上,譫妄、昏迷等;可伴有全身性癲癇發作、橫紋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礙症候群。常遺留神經系統後遺症。
處理原則
首要措施是快速降溫,如果降溫延遲,患者死亡率明顯增加。同時,即刻送醫,持續監測體溫,保護重要臟器功能,呼吸循環支持,改善微循環,糾正凝血功能紊亂,對出現肝臟功能衰竭、橫紋肌溶解者,早期給予以血液淨化治療。
職業性中暑診斷
醫院診斷(疑似)中暑,如果與職業活動有關,可以聯繫蘇州市疾控中心職業(放射)衛生科(0512-68263063)進行電話諮詢。
來源:蘇州健康、蘇州疾控
編輯:時光
【來源:姑蘇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