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不再難!北京南站立體停車樓本月完工,天通苑地鐵站將建立體...

2020-12-20 網易新聞

(原標題:停車不再難!北京南站立體停車樓本月完工,天通苑地鐵站將建立體自行車架)

昨天,第22屆中國國際城市停車產業博覽會在京開幕,同期召開國際停車北京峰會。記者從峰會上獲知不少好消息:本市正在推進多個立體停車樓項目建設,其中北京南站立體停車樓將於本月完工,可為南站地區和周邊小區提供400個停車位;而在「回天」地區,智能立體公交車庫正在建設中,天通苑地鐵站也將建立體自行車架;另外部分共享車位已經「上網」,市民可以通過「靜態交通共享」APP實時在線預約。

多個停車機器人新品昨天也扎堆亮相本屆城市停車產業博覽會。

博覽會上各種設計巧妙的立體停車庫紛紛亮相。安旭東攝

發布

南站停車樓正在裝修

停車場平改立,把車停上樓,成為本市解決停車難的重要手段。北京靜態交通投資運營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南站立體停車樓預計本月底前完工,目前主體結構已經完工,正在進行內外部裝修。

這處停車樓位於北京南站西北角,在原來平面停車場位置建設,停車樓5層樓高,由於頂層也能停車,實際可停放6層,啟用後可為南站地區和周邊小區提供400個停車位。據介紹,從停車樓出口到北京南站,步行只需要5分鐘。此外,該停車樓還可提供車位查詢、共享停車、預約等一站式服務。

為了解決南站周邊老舊小區停車難,該停車樓部分車位還將在夜間非尖峰時段,向周邊居民錯時共享。據了解,目前已有100多位周邊居民登記了夜間停車需求。

此外,同仁醫院亦莊院區地下立體車庫也已經主體完工,總規劃車位數1449個,預計今年11月投入運營。

立體自行車架將建設

隨著回歸騎行的人越來越多,自行車停放問題也受到關注。首鋼城運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承擔首條自行車專用路東延天通苑地鐵站自行車停車規劃項目,通過建設雙層立體停車架,滿足接駁地鐵的騎行人停車需求。

據介紹,該項目位於天通苑地鐵站B口東側,太平莊中二街北側非機動車與人行路段,西起立湯路,東至立水橋北路,全長約1公裡。項目將建設自行車停車位1358個,電動車停車位173個。

同樣在「回天」地區,該公司建設的回龍觀智能立體公交車庫項目,還將「舉起」大公交。據介紹,該項目建設地點位於昌平區回龍觀鎮,在龍域北街與龍域東二路之間,總建設用地面積為8000平方米,建築層數為地上兩層,地下一層,設計擬建公交車停車位81個。

共享車位APP上實時可查

今年,全市已新增萬餘個有償共享停車位,這些車位市民上哪兒查?記者從峰會獲悉,目前一部分共享車位已經「上網」,市民可以通過「靜態交通共享」APP實時在線預約。

記者在APP內看到,共享停車可選「月租」或「日租」,目前可以在線預約的是日租停車,涉及海澱區、朝陽區、石景山區等部分停車場,這些停車場不僅有長城電腦大廈等寫字樓,還有國資委建材局這樣的機關單位停車場。此外,預約頁面上還標記著共享價格、共享時間和共享車位以及當前剩餘車位,用戶預約前需要進行實名和車主認證,並閱讀確認用戶協議。

記者從北京靜態交通投資運營有限公司獲悉,隨著共享車位越來越多,線上可以預約的車位資源也將逐漸豐富。今年,密雲區政府與北京靜態交通公司合作,啟動本市遠郊首個全區域停車綜合治理項目,39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計劃夜間對外共享現有內部停車場,可為23個住宅區提供1490個共享泊位。

探索

路側停車探頭

能監拍套牌車

本市用於路側電子車位計費的高位視頻設備,除了抓拍違法停車,還有望監拍摩託車闖禁行、套牌車等。

在昨天召開的國際停車北京峰會上,北京路側停車高位視頻技術提供方——AIPARK愛泊車公司總裁劉武戰介紹,高位視頻設備的功能正在逐漸拓展,除了目前已經在東城區、昌平區落地的違停抓拍功能,延伸功能正在應用於路側安防、交通秩序、治安管理等多種場景。

據統計,去年以來,高位視頻後臺已經為北京多個城區公安、交管部門提供刑事案件或交通事故相關的400餘條監控記錄。

劉武戰介紹,目前高位視頻設備已經實現了對套牌車、摩託車闖禁行、共享單車佔停車位、樹木遮擋等監拍報警功能的開發。記者在現場展示的畫面中看到,一輛闖禁行的京B號牌外賣摩託車在經過路側電子車位時被抓拍,系統詳細記錄了車牌號碼、車場名稱、經緯度、報警時間等信息。

目前,路側停車高位視頻設備已經覆蓋北京400多公裡路段、500多條街道,到年底將覆蓋近8萬個車位。

看點

有了機器人

存車不超90秒

昨天,多個停車機器人新品扎堆亮相第22屆中國國際城市停車產業博覽會,部分停車機器人產品將在北京智能立體車庫進行應用。

黑色行李箱大小的機器人,橫向、縱向自由穿梭,快速將車輛從車位搬進搬出。在北京鑫華源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展臺,該公司研發的新一代四向穿梭泊車機器人首次亮相。「過去,智能泊車需要縱向搬運器、橫移『跑車』合作完成,新一代機器人將兩組設備融合,不僅產品更薄,增加了垂直停放空間,而且具有橫縱行駛的功能,泊車速度提高,完成一次搬運動作只需要25秒,充滿電後可連續運行兩小時以上。」產品技術人員介紹。據了解,新一代泊車機器人產品將有望在部分立體停車場進行應用。

隨著停車設備技術升級,停車空間將得到更高效的利用。深圳怡豐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新一代子母升降型AGV停車機器人,其導航和定位精度都在±5毫米,配合雙層化、立體化布局的車位,可以實現車位幾何倍數地增長。

「儘管很多機械車庫都對轎車和SUV的比例做了規定,並且會專門設置SUV層,但還是會面臨著很多市面上特殊的SUV車型無法存放的問題。」現場技術負責人介紹,怡豐子母升降型停車機器人上層可專門停放SUV,甚至可滿足部分特殊規格的SUV車型停放需求。此外,存取車速度也很快,車主確認啟動程序後,整個存車或取車時間不超過90秒鐘。記者了解到,此前該公司的智能停車產品已經應用在北京中糧置地廣場、積水潭醫院以及北京地鐵「P+R」智能立體車庫項目中。

(原標題:北京南站立體停車樓本月完工 共設400停車位 夜間非尖峰時段向周邊居民共享部分車位)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張忠權_NB17813

相關焦點

  • 北京南站立體停車樓本月完工,共400個車位
    【北京南站立體停車樓本月完工,共400個車位】11月5日,第22屆中國國際城市停車產業博覽會在京開幕,同期召開國際停車北京峰會。會上介紹,本市正在推進多個立體停車樓項目建設,其中北京南站立體停車樓將於本月完工,可為南站地區和周邊小區提供400個停車位。在「回天」地區,「舉起」大公交的智能立體車庫正在建設,天通苑地鐵站將建立體自行車架。
  • 2021年北京全面開展停車設施登記 調查居住車位使用情況
    第22屆中國國際城市停車產業博覽會在京開幕,同期召開國際停車北京峰會。從會上獲悉,北京市正在推進多個立體停車樓項目建設,其中北京南站立體停車樓將於本月完工,可為南站地區和周邊小區提供400個停車位。在「回天」地區,「舉起」大公交的智能立體車庫正在建設,天通苑地鐵站將建立體自行車架。
  • 北京南站立體停車樓今天啟用!
    北京南站立體停車樓今天啟用!,總建築面積達11750平方米,規劃車位近400個,困擾旅客和周邊居民的停車難、停車亂問題將得到緩解。據介紹,停車的壓力不僅來自於北京南站,南站附近的開陽裡小區建成於2004年,居民多達7800餘戶,車位配建數量較少,停車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亮點1:步行至南站只需5分鐘這個停車場「平改立」項目,是北京南站30項綜合整治任務之一,由政府委託北京靜態交通豐臺投資運營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和運營,通過開展專業化規劃設計,增加停車位300餘個。
  • 北京南站立體停車樓明天啟用
    明天,北京南站立體停車樓開始試運營,總建築面積達11750平方米,規劃車位近400個,困擾旅客和周邊居民的停車難、停車亂問題將得到緩解。從停車樓步行至北京南站只需要5分鐘左右,進出站十分方便。這座停車樓的場地,原來是南站附近一處平面停車場,停車位不足100個,由於客流量大,停車位嚴重不足,導致南站周圍經常出現擁堵,春暑運期間尤為突出。據介紹,停車的壓力不僅來自於北京南站,南站附近的開陽裡小區建成於2004年,居民多達7800餘戶,車位配建數量較少,停車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 北京石景山區八角南裡將建立體停車樓,能容納290輛車緩解停車難
    記者今天上午從石景山區政府了解到,該區八角南裡立體停車樓已正式開工建設。未來,這個面積7000多平方米、能容納290輛車的停車樓將大大緩解該小區停車難問題。據介紹,八角南裡是石景山區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現有居民2300多戶。
  • 石景山區八角南裡將建立體停車樓
    日前,石景山區八角南裡自走式立體停車樓正式開工建設。未來,這個面積7000多平方米、能容納290輛車的停車樓將大大緩解該小區停車難問題。八角南裡是石景山區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現有居民2300多戶。由於沒有機動車地下停車條件,物業部門只能利用樓間空地設置停車位。「這幾年隨著私家車越來越多,而停車位配比僅為1∶0.25,現有的500多個停車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居民們意見特別大,亂停車、佔用消防通道等問題也特別突出。」八角南裡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宋恩茂告訴記者。
  • 北京石景山區八角南裡開建立體停車樓
    作為一處典型的老舊小區,停車問題是困擾居民的一塊「心病」,為了回應居民訴求,八角街道聯合社區、物業以及區相關委辦局,決定將地面停車區升級改造為立體停車樓,增加小區停車位數量,緩解供需矛盾。呼 小區停車難 居民求助市民熱線八角南裡是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現有居民2300多戶。
  • 解決停車難!鞍山首座32層立體停車樓即將「登場」
    ,工人們正在安裝停車樓外玻璃幕牆,預計12月10日,鞍山首座32層立體停車樓即將正式投入使用。在這裡,汽車自動「上下樓」僅需幾十秒,192個停車位將大大緩解站前地區停車難題。立體停車樓每層有6個車位,32層共計192個車位。目前停車樓已經具備了自動停車條件。
  • 北京兒童醫院將實現立體停車
    北京新機場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已啟動建設;本市50條核心區微循環道路中20條已建成;兒童醫院、馬官營公交、西城區什剎海地區將推進立體停車設施……北京市發改委昨天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6年本市基礎設施發展的「成績單」。
  • 居民停車難求助「12345」,八角南裡立體停車樓預計年內投用
    作為一處典型的老舊小區,停車問題是困擾居民的一塊「心病」,為了回應居民訴求,八角街道聯合社區、物業以及區相關委辦局,決定將地面停車區升級改造為立體停車樓,增加小區停車位數量,緩解供需矛盾。八角街道八角南裡 徐浩然 攝資料圖呼 小區停車難 居民求助市民熱線八角南裡是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現有居民2300多戶。
  • 泰州市區將開放一批公共停車場 建首個立體停車庫
    關帝廟西側立體停車庫將建有3個出入口中。   紅色區域為關帝廟西側立體停車庫位置。  中國江蘇網訊 市區將建首個多層立體停車庫。該立體停車庫建在東進路關帝廟西側,由現有的關帝廟西側停車場改建而成,具體位置位於東進路南側、鼓樓路東側、關帝廟西側。本月17日,該工程項目已完成招投標,並對外公示,將於近期開工建設,預計年底可投入使用。  據介紹,原關帝廟西側停車場是地面式的,佔地1113平方米,共有停車泊位45個。
  • 立體停車樓「上崗」 緩解石景山八角南裡社區停車難題
    立體停車樓目前已投入使用。(八角街道供圖)人民網北京12月14日電 為了緩解停車難問題,北京石景山八角街道聯合北京靜態交通石景山投資運營有限公司,利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的契機,投入2600萬元,將原來2700平米的平面停車場,改造成地下三層、地上五層,共273個車位的立體停車樓,目前已投入使用。
  • 停車不再難,福田四個立體機械車庫喜提「準生證」
    停車不再難,福田四個立體機械車庫喜提「準生證」 2020-12-21 22: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方莊體育公園立體停車樓緩緩解停車難 一樓配底商是否屬違建?(圖)
    2015年3月4日  北京 方莊體育公園東門,一棟三層高的停車樓建於此。一條坡道直接通往二層與三層的停車場,停車樓的一層一些底商已經開始經營,美容美髮、SPA養生、汽車維保……幾塊藍色圍擋包裹著一個正在裝修的商鋪,不久也將開業。
  • 解放碑第二座立體停車樓明年1月投用
    昨日,記者從渝中區了解到,繼奎星樓立體停車樓之後,解放碑商圈第二個立體停車樓——和平路星河城立體停車樓將在年底建成驗收,明年1月正式投用。這座停車樓將提供多少車位?車子如何進出?停車費如何收取……昨日,記者提前進入停車樓施工現場進行打探。  進度如何?
  • 杭州去年新建成停車泊位50156個 今年停車或將不再難
    記者昨天從杭州市停車辦了解到,為了緩解停車難的問題,2015年杭州市全年累計新建成停車泊位50156個,其中公共停車泊位6694個,提前完成年初定的46000個目標任務。而位於市中心的省人民大會堂廣場地下公共停車庫已完成竣工驗收,近期即將投入使用,密渡橋地下公共停車庫預計於春節前完工,兩個停車場能提供923個公共停車泊位。
  • 火車站地下停車場、人民公園北門立體停車樓將這樣收費
    玉林市火車站地下停車場 人民公園北門立體停車樓 車輛停放將要收費了 現正公開徵求社會各界意見玉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公開徵求玉林市火車站地下停車場、人民公園北門立體停車樓車輛停放服務收費標準意見的公告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交通運輸部關於進一步完善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政策的指導意見
  • 解決停車難!市婦幼保健院將建停車場,新增600個車位!
    大醫院停車難,這是一直困擾東莞患者的一個大難題。而市婦幼保健院也嘗試採取不同的措施緩解這一矛盾。小編了解到,為了解決停車難這家醫院給出了以下這些方案......這一措施雖然將部分停車位「盤活」了,不過,隨著醫院就診量的增加,醫院停車難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緩解。在高峰時期依然極少有空位停車。
  • 北京南站不再難!公交增高鐵專線,直通天通苑、回龍觀
    8月10日起,北京公交集團將在北京南站地區增開天通苑、回龍觀和來廣營方向的3條高鐵專線,進一步方便北京南站抵京旅客的夜間出行。 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為進一步豐富北京南站地區多方向、多區域的夜間公交換乘服務,8月10日起,南站高鐵專線的服務範圍將延伸到天通苑、回龍觀和來廣營等大型居住區域。
  • 當停車場不再是平面……廣州立體停車該如何生長?
    車多位少是停車難的根本原因。有專家指出,解決城市停車難的困境,除了提高停車泊位的使用率之外,增加泊位供給是另一良策。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如何提高空間利用率,通過「上天、入地」方式,讓停車場從平面朝著空間發展,成為重要的討論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