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數量減少了96%,老虎已成瀕危物種,專家稱10年內可能會滅絕

2020-12-23 寰宇科學新觀察

「如果我們現在不團結起來,做出行動來保護它們,老虎這個物種可能會在未來10年內滅絕」,最近,英國野生動物慈善組織Born Free的執行長霍華德·瓊斯( Howard Jones)在一個網站上發出警告:「我們很難想像一個沒有老虎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老虎早已是瀕危物種

由於人類的瘋狂獵殺和棲息地遭到破壞,老虎早已成為珍稀瀕危物種,它們早已被列為《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級保護動物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目錄瀕危動物。

霍華德·瓊斯並不是第一個做出這種令人不安的預測的人。早在2012年,就有野生動物專家聲稱,我們可能會在未來12年內完全失去這些兇猛的動物(至少是野生的)。

根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和全球老虎論壇(Global Tiger Forum)在2016年計算出的數字,該霍華德·瓊斯領導的慈善機構表示,過去100年中,老虎數量下降了96%。而從從21世紀初以來這十多年裡,全球野生老虎的數量從10萬隻銳減至不足4000隻,這些數字簡直讓人難以置信,野生老虎的數量比鯨魚的數量還少得多。

老虎的滅絕是我們難以承受的損失

如果我們失去老虎這個物種,意味著我們將來只能在圖書或視頻中給孩子們介紹這種威武的猛獸,更重要的是,老虎這個物種的進化過程從此被終結了。試想一下,幾百萬年的進化過程,卻只在100多年這麼短的時間內從人類手中戛然而止,這是怎樣的悲哀。

早在在300多萬年前的第三紀早期,古食肉類的貓形類有數個分支:古豹類、古劍齒虎類、偽劍齒虎類和古貓類。而古豹類在經歷了幾百萬年的進化後,成為了當今的獵豹,而古劍齒虎類和偽劍齒虎類則早已滅絕,如今的老虎正是從古貓類進化而來的。

老虎花了幾百萬年從「物競天擇」這把大剪刀中逃脫,並一步步登上萬獸之王的寶座,如果就這麼讓它們滅絕,難道不讓人覺得可惜嗎?

未來

可悲的是,從目前來看,事情似乎並沒有得到積極的改善。數十年的偷獵、走私和棲息地破壞,意味著現在野生老虎的活動範圍已經縮減至歷史範圍的7%。在新加坡和土耳其這些國家中,曾經還有野生老虎的棲息地,如今在那裡人們已經找不到一塊適合它們生存的地方了。

霍華德·瓊斯的警告聽起來相當令人不安,但希望並沒有喪失,只要我們能團結起來去保護老虎。去年,在尼泊爾進行的一項實地研究發現,生活在那裡的野生孟加拉虎數量從2009年的121隻增加到了235隻,數量翻了一倍多,這一發現讓人看到了希望。

很多野生動物專家建議世界各個國家能夠學習尼泊爾的做法,保護野生老虎的生存,希望能達到世界自然基金會TX2計劃中預定的目標——到2022年老虎的六個亞種數量規模能增加到6000。

當然了,霍華德·瓊斯的「預言」是有前提條件的,即如果我們繼續將人類的獵殺和對棲息地的破壞行動放任不管,老虎可能真的會在10年內滅絕。但我們相信,保護物種多樣性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老虎這個物種肯定會得到有效的保護。因為,沒有人願意我們的地球在將來變成一個只有人類和雞鴨魚牛羊這幾種動物的「孤獨星球」。

相關焦點

  • 八大已滅絕和極瀕危動物,你知道多少?
    八大已滅絕和極瀕危動物,你知道多少?據國外媒體報導,每年都需要了解世界上生物多樣性的狀態,不幸的是,有些動物已經滅絕,而更多的動物物種處於滅絕的邊緣。牡蠣雙殼類軟體動物牡蠣可以過濾水中的雜質,在其自然生態系統中起著重要作用。
  • 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
    國際海洋新聞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
  • 已經滅絕的猛獁象,為什麼還被列入瀕危物種?-虎嗅網
    這一曾經稱霸北美、歐洲和亞洲北部,並早已在4000多年前滅絕的物種,最近卻因一個議題再次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此次大會中的一項關於猛獁象的議題有些令人費解——這一早已滅絕的生物,可能會被重新歸為瀕危物種。CITES的目標是通過管制,防止現存野生動物因相關貿易而瀕臨滅絕,但不會完全禁止這些國際貿易。猛獁象作為確定已經滅絕的物種,被添加進受監管的存活物種的名單中著實有些怪異,也讓此項提議充滿了爭議。
  • 盤點世界上15種即將或已滅絕物種(圖)
    原標題:盤點世界上15種即將或已滅絕物種(圖)   中新網11月18日電 據外媒報導,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已連續50年發布瀕危物種報告。而2014年,該聯盟發布的報告中稱,全球現有的76199個物種中,有22413個受到威脅。其中有15個物種已瀕臨滅絕或已經滅絕,包括太平洋藍鰭金槍魚、河魨、澳大利亞蝴蝶和大型地蜈蚣。
  • 英媒:全球昆蟲或在100年內滅絕 將導致生態災難
    原標題:英媒:全球昆蟲或在100年內滅絕 將導致生態災難參考消息網2月12日報導 英媒稱,有關昆蟲數量的首份全球性科學綜述說,地球上的昆蟲正在快速走向滅絕之路,這可能導致「自然生態系統的災難性崩潰」。
  • 細思極恐的物種滅絕,50年已經消失了2/3,人類的孤獨還遠嗎?
    被擺上餐桌的動物報導說,這份名為《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的報告統計了1970年至2016年期間4392個物種、超過20000隻野生動物的數量變化,包括哺乳動物、鳥類、魚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等,相關數據顯示,在46年間,以上野生動物的數量平均減少68%。
  • 「世界最孤獨」青蛙有望脫單 而有些物種,滅絕了
    由於偷獵、過度捕撈或獵殺活動,大型動物的數量也不斷減少。比如北極熊的活動區域縮小、食物減少、族群數量下降——與這一切息息相關的人類活動所導致的氣候暖化——難辭其咎。加速物種滅絕速度,人類,似乎讓物競天擇變成了「物競人擇」。
  • 「美人魚」儒艮已是瀕危度最高物種
    (觀察者網訊)據日本共同社12月12日報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11日更新了匯總世界瀕危物種的紅色名錄,將棲息於衝繩的儒艮瀕危度上調至最高級別。儒艮是一種瀕臨滅絕的大型哺乳類海洋生物,屬於海牛目、儒艮科。體型呈現紡錘狀,體長一般約2.4-2.7米,是堅定的「素食主義者」,主要以海草為食。
  • 「只要有足夠支持,10年內動物園裡會滿是克隆的珍稀和瀕危動物」
    據BBC消息,隨著科技的進步,研究者已經在探索:到2070年,動物克隆技術將如何改變旅遊業。如侏羅紀公園一樣將已滅絕的動物「復活」,是有可能實現的。但若「復活」年代久遠的恐龍,則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事——在現在技術下,100萬年以內的DNA樣本可發揮作用。
  • 盤點近年十大瀕臨滅絕物種 中國白鰭豚居首
    自從1996年起,白鰭豚就被列入極度瀕危物種名錄,而在2007年的一次重新評估中,白鰭豚被貼上了滅絕標籤。有害漁具、電捕魚操作、船槳擊打、修建水庫、河流淤泥沉澱以及汙染等等,都對該物種數量的急劇下降起到了負面作用。 2.西非黑犀牛
  • 被宣布滅絕30年的物種被發現,野生華南虎可能重新發現嗎?
    目前已知在地球上共發生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次物種大滅絕的發生原因各不相同,但從本質上來說都是因為自然環境的改變所致,而第五次恐龍的滅絕是因為一顆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高速撞擊到地球表面,產生的後續影響導致包括恐龍在內的大部分物種滅絕。
  • 混得最差的國寶:考拉麵臨功能性滅絕,已成瀕危物種,還有救嗎?
    考拉的數量正不斷銳減說到考拉的數量銳減,很多人一定要說2019年的澳大利亞山火。的確,澳大利亞山火就像是將考拉推向深淵的最後那隻手,直接讓考拉從「易危物種」變成「瀕危物種」。據了解,澳大利亞山火至少讓5000隻考拉在大火中喪生,佔了現有數量的將近1/3。
  • 華南虎:極度瀕危物種之一 野生不到30隻(附圖) _中國網
    會上通報說,周正龍系用老虎畫拍攝假虎照,目的是為了騙取錢財。其行為已經涉嫌詐騙罪,目前周正龍已被公安機關以涉嫌詐騙罪提請檢察機關批捕,陝西省林業廳副廳長孫承騫、朱巨龍被免職。會上還通報,陝西省政府決定撤銷林業廳去年10月做出的「周正龍提供的華南虎照片是真實的」和「對周正龍獎勵2萬元」的行政決定。
  • 最後一頭北方白犀牛「蘇丹」死亡 物種滅絕離人類還遠麼?
    有研究稱,現今物種滅絕速度接近恐龍大滅絕時代。預計到2050年,將有37%的物種消失。有科學家據此推斷,我們正面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在國家動物博物館也有一個「瀕危動物展廳」,裡面陳列著我國的瀕危動物,如普氏野馬、蒙古野驢、西藏野驢、鵝喉羚、巖羊等。在「警鐘長鳴」板塊,一口銅鐘下面是一個年輪的剖面,仿樹木年輪的時光軌跡記錄著一個個已經滅絕離我們遠去的動物名字。
  • 2018年野生華南虎情況,華南虎為什麼瀕臨滅絕
    華南虎作為一種只存在中國的特有老虎物種,也稱之為「中國虎」,是中國的十大瀕危動物之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紅色物種名錄極度瀕危。華南虎曾經廣泛的分布於中國各個地區,華中、西南、華東廣闊的叢林都有它們的身影。
  • 過去27年,我們可能阻止了28個物種的滅絕
    這 27 年間,仍然有物種在滅絕,包括以上 3 種動物在內的 10 種鳥類和 5 種哺乳類可能永遠消失了,生物多樣性仍面臨嚴重危機。但另一方面,保護瀕危物種的努力並非徒勞——不久前一項研究指出,如果沒有保育措施,鳥類和哺乳類的滅絕速率可能是現在的 2.9~4.2 倍。研究者對最瀕危的 48 種鳥類和 25 種哺乳類進行評估。
  • 華南虎滅絕了嗎?並沒有,滅絕和野外滅絕是兩個概念
    事實上它們現在在動物園裡面活得好好的,截止2010年10月,全世界的人工飼養華南虎數量有110頭,在往後的幾年裡面,陸陸續續又傳來了各地動物園繁殖華南虎的消息,比如在2017年6月份的時候,廣州動物園再次成功繁殖華南虎,這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
  • 與467個物種告別的2010年代
    此外,倖存生物中也有很多物種瀕臨滅絕,或種群數量急劇減少。  新年伊始,一則「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的消息在網絡空間引起關注。雖然這聽上去很奇怪,但這正是物種演化數十萬年甚至數百萬年的成果,大自然確實充滿了這類匪夷所思的怪癖。然而,一個令人傷心的殘酷事實是,Toughie沒有後代可以餵養。巴拿馬樹蛙的人工繁殖在21世紀的最初十年間便已宣告失敗,2012年開始,Toughie成了該物種滅絕危機中倖存的最後一隻雄性蛙。它居住在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享受著萬眾矚目的關切,直到2016年9月去世。
  • 有哪些數量極少的瀕危動物,是人類拯救回來的?
    在自然界中的動物之所以會被劃入瀕危動物中,就足以證明這種動物的稀有性了,因為瀕危動物的劃分無論是從國家的劃分標準還是世界的劃分標準,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數量稀少,有滅絕的危險,而瀕危再向上一個級別就是「野外滅絕」了,比如華南虎。那麼,有沒有瀕危動物在數量極少的情況下,被人類挽救回來的呢?答案是肯定的。
  • 雙語:長江白鱘宣告滅絕,網友:從未遇見,聽聞已是永別
    該論文的預校樣(pre-proof)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雖然這一消息是最近才宣布,但論文的結論是,在2005年到2010年之間,長江白鱘就已經滅絕。      小知識   功能性滅絕(functionally extinct)是指該物種因其生存環境被破壞,數量非常稀少,以致其在自然狀態下基本喪失了維持繁殖的能力,甚至喪失了維持生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