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法醫秦明:第一次解剖的死者是同學,腦袋一下子蒙了

2020-12-20 瀘州網警巡查執法

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11月26日消息,這是一份辛苦的職業,與影視劇中「戴蛤蟆鏡拎勘查箱」形象不同,要在屍體前一站三四個小時,忍受著視覺嗅覺多重衝擊,卻因與死者打交道,時常不被理解。

安徽省公安廳副主任法醫師秦明是一名法醫,也是一名作家,既熱愛抽絲剝繭發現破案線索替亡者說話的成就感,也享受用文字「為職業正名」的快樂。

秦明近照。受訪者供圖

持手術刀,圓警察夢

在秦明最初的夢想裡,他應該像父親一樣,身穿警服、腰間別槍,做一名懲惡揚善的刑警。然而,身為護士的母親卻不捨得,認為從醫同樣可以實現人生價值。

1998年,一家人的夢有了結合點——秦明報考大學,懂兒子的父親向他推薦了法醫這個專業,「以後出來是當警察的」。那時,法醫影視劇尚未流行,許多人對法醫這份職業了解很少,秦明母親也是一樣,聽名字以為類似醫生工作,便爽快同意了。

「父親使了這招,把我媽『忽悠』了。一想到能當警察,心裡特別高興。」秦明笑著回憶說。

然而,圓夢的第一步卻是穿上白大褂,去手術室,整天與醫學專業的學生上系統解剖學等專業課,「學完一臉蒙:我不是當警察的嗎?」

秦明坐不住了,利用寒暑假他去家鄉的公安法醫部門實習,指望著能趕緊「練手」,結果只做了一些傷情鑑定。

就在大一暑假的實習行將結束的一天,他接到實習老師的電話——「發生街頭鬥毆案件,一人被捅死,嫌疑人已被控制,速來殯儀館。」他一聽又洩了氣:「人都抓住了,還要咱法醫幹什麼?」

然而這卻是法醫秦明第一次站上屍檢的手術臺。臺前銘牌上寫的名字有些熟悉,當秦明站到手術臺前,腦袋一下蒙了:眼前這位死者竟是與自己同歲的同學。帶教老師注意到秦明面色蒼白,就說:「不行你就回去吧!」秦明卻選擇留下,「我覺得這個坎要邁過去,否則以後就幹不了這行。」

這成為日後秦明常常向別人提起的故事:一方面這種殘酷的巧合讓他記憶猶新,另一方面他自以為沒什麼存在感的法醫竟然在那次案件中起到了大作用。

原來,雖然參與鬥毆的嫌疑人全部落網,但所有人都否認是自己用刀刺擊造成了死者的那一處致命傷。帶秦明實習的老師通過縝密觀察,發現致命傷處有一個皮瓣,而通過這個皮瓣推斷出兇器是卷刃的,從而弄清了犯罪的主次關係。「如果主次關係弄不清,這些人將面臨一樣的法律處罰,不公平。」

談起近十年前的這起案件,秦明記憶猶新。他說,這起案件給他帶來的震撼很大,原來法醫職業比自己想像的更加重要。

「每具屍體都有他專屬密碼,一旦破解便直指真相。」

秦明近照。受訪者供圖

尊重真相,生命無貴賤

24歲時,秦明畢業後入職成為一名真正的法醫。工作中恐懼越來越少,更多的是對死者的悲憫和對犯罪分子的仇恨。

2011年夏,秦明曾接觸過這樣一起案件:一個姑娘下班時,被歹徒劫持到綠化帶裡侵犯並殺害。警方調查走訪了解到,這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女孩,母親去世早,父親殘疾,她依靠助學貸款讀完大學,畢業後眼瞅著即將把助學貸款還完,開啟新人生篇章,卻不料生命戛然而止。

秦明又氣又急,但半天找不著線索。多虧了現場的老法醫,他非常冷靜,通過屍體上一個細微的損傷,提取到了犯罪嫌疑人的微量DNA(脫氧核糖核酸)。而正是這微量的DNA,順利抓獲了犯罪嫌疑人。這讓秦明懂得,「悲痛和氣憤的情緒無法破案。是老法醫的冷靜與淡然,讓他在稍縱即逝的瞬間捕獲了破案的唯一線索。」

在秦明看來,從業法醫有一種心路歷程,剛開始可能心裡有些怕怕的,漸漸到仇恨犯罪分子,再到思索生命「人活著到底是為什麼」,最後達到一種淡定——無論遇見什麼樣的死者,什麼樣的案件,都不會有情緒上的異樣波動。「只有這樣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

有一起案件,秦明時常對人說起。死者是一名精神病患者,經常狂躁地四處打人,給家人和村民都帶來了極大困擾。整個死亡現場看起來是一起交通事故逃逸案件,然而法醫通過屍體檢驗發現了異樣,認為這是一起命案,而非交通事故。

案件最終得以破獲,原來是因為精神病患者襲擊了一個村民,村民「氣不過」,對他進行反擊致死。當這名村民被公安局收押時,整個村的老百姓都到公安局來為他求情。還有很多人指責法醫:「你們在多管閒事,多此一舉!」對他們而言,精神病患者的死亡算是大家丟棄了一個累贅。

「我們依舊堅持秉公辦案,我覺得這才算是一個成熟的法醫。」秦明說,生命在法醫面前是一樣的,沒有高低貴賤,法醫唯一遵循的就是真相。即使死者是十惡不赦的人,法醫一樣要搞清楚他是怎麼死的,替亡者說話。

人們常問,生命的意義何在?年少時的秦明會對這樣的人性之問嗤之以鼻。可當入行久了,如今的他看多了生死,更深知生命的可貴。

「我常用一句話來形容法醫:一雙鬼手,只為沉冤得雪;滿懷佛心,唯願天下太平。

秦明近照。受訪者供圖

每次工作都是生命課

法醫秦明並非無案不破的福爾摩斯,在成長過程中,也有過失誤。於他來說,經歷過的每次棘手工作,都是一次生命課。

一起案件中,一位老人在與他人發生糾紛後,夜晚被發現在自家門口死亡,案發現場地面還有一根帶血的棍子。現場給所有人的感覺是,有人手持棍子,襲擊老人頭部致死。

當秦明趕到現場後,也受現場環境影響,先入為主地得出同樣的結論,於是僅僅做了常規屍檢。「師父以往要求在屍檢時,能解剖的部位都要打開看看,不要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可由於後背解剖不是法醫的常規解剖術式,是需要加檢的,我沒有去遵循,而是因一系列巧合有了先入為主的判斷,這是萬萬要不得的。」秦明事後回憶說。

沒想到,這案子查了一個月,卻怎麼都破不了。於是刑警隊又請了秦明和他的師父去。師父了解情況後,問起秦明:「你把後背解剖了嗎?」秦明答說沒有。最終兩人把死者後背打開一看,才發現這個損傷是高處墜傷,根本不是外界暴力打擊所致。原來是老人想通過二樓窗戶翻進家裡取鑰匙時,不慎跌落,摔傷了顱腦,棍子恰巧是在老人摔傷處,被濺上了血跡。

「任何一個成功的案件偵查,對我的教育都不如這個失誤的案件教育的效果好。」這次失誤讓秦明深刻感受到法醫職業所肩負的社會責任,「我們的每一個線索、每一個判斷都是在向生命宣誓」。

秦明近照。受訪者供圖

所有艱辛抵不過「熱愛」二字

許多人對法醫的印象,停留在影視劇中描述的場景:戴個蛤蟆鏡,拎著勘查箱,出入命案現場或者是一塵不染的解剖室,檢驗完屍體再約杯咖啡。

現實中,法醫工作的環境十分惡劣。

秦明曾碰到過一具屍體,撈上來時表面布滿著密密麻麻的蛆。由於需要在現場解剖,秦明和同事只能跑到附近買了碗和筷子,一個個把蛆趕到碗裡。沒想到剛趕完表面一層,從鼻子、嘴裡又冒出來許多。「一碗一碗的,長得跟米飯一樣,從那時起半個月,我沒吃過米飯。」

這些旁人聽起來都難以忍受的畫面,恰恰是秦明等法醫們工作的日常。他們的真實工作環境,多是密不透風的停屍間,或者是酷暑嚴寒之下露天的命案現場。從嗅覺上的刺激,到視覺上的刺激,再到觸覺上的刺激,常人可能連15秒都待不下去,而屍檢工作常常是3個小時起步。秦明一年曾最多出差270天,他習慣在口袋中隨身帶些香菜用來搓手,消除一些難以洗去的特殊氣味。

儘管如此種種,都抵不過秦明對這份職業的熱愛:「去的每一個現場,得到的每一個線索,推理出的每一個結果,還原的每一個真相都讓人難忘。」正如他所言「天下之事,唯有熱愛不破」。

秦明在工作中。受訪者供圖

然而,這樣一份神聖的工作,卻經常會遭遇一些誤解。有一次,秦明去參加朋友的婚禮,同桌人想和他握手打招呼,當聽說是個法醫,伸出的手又收了回去。

還有一次秦明和同事去交通事故現場勘驗,其實是對傷者進行傷情檢驗,但傷者家屬一聽法醫來了,便要攻擊他們。因為她認為,法醫來是不吉利的。

這樣的誤解有時還會來自個別同行。有人覺得法醫無用,覺得是個不重要的警種。如此種種,讓秦明開始思考能做些什麼,讓社會上更多人了解、理解並支持這個行業。

秦明開始寫博客、寫書,為熱愛之事正名。受當時一些網絡大V影響,秦明開始在博客上寫些自己親身經歷的小故事,剛開始閱讀量只有1000多。隨著故事越寫越多,秦明的粉絲與閱讀量也逐日增加。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被天涯版主邀請去天涯發稿。結果第二天起,這些文章就成為了天涯爆款,每天閱讀量有十幾萬,每篇都有上百條點讚。

很快,出版商們紛紛找到秦明邀約出書,「法醫秦明」系列小說開始在網絡上走紅,並被改編成大熱網劇,法醫秦明「火了」。

《法醫秦明》海報。 受訪者供圖

如今的秦明仍每天蹬腳踏車上班,在忙碌一天本職工作後,利用夜晚時間寫寫故事,或幫網友解答專業問題。穿上警服,他是法醫秦明,脫下白大褂,他又是深受網友喜歡的段子手「秦叔」。

在秦明走紅後,很多人勸他辭職,甚至承諾為他投資開工作室,可秦明從未動過心,「法醫秦明,除了法醫,就一文不值。」

(原題為《第一個解剖的死者居然是同學,「網紅」法醫秦明背後的故事》)

相關焦點

  • 我是法醫秦明的老師劉良,如何準確「翻譯」死者的語言,問我吧!
    我是法醫秦明的老師劉良
  • 問吧精選|法醫秦明的老師:如何準確「翻譯」死者的語言?
    法醫實際上就是翻譯。屍體不會說話,法醫要做的就是把死者的語言翻譯給不懂的人聽。——這是我對我的職業所做的定義。「我是劉良,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系系主任,也是湖北省司法鑑定協會會長。在與死者打交道的30餘年中,我解剖過上千具屍體,經我手平過冤、昭過雪的案子有不少,其中不乏湖南黃靜案、山西討薪案、聶樹斌案等著名案件的複查。我帶出的學生幾乎「佔領」了中國各省市公安局,網紅「法醫秦明」也曾在央視拜我為師。
  • 《法醫秦明》滿屏重口味不是故意製造的噱頭 《法醫秦明》分集劇情...
    這或許是搜狐視頻找徐昂拍攝《法醫秦明》的原因,有十多年的舞臺經驗作為積澱,拍影視作品有手段卻尚無套路,他所尋覓的網感是新鮮而直接的。徐昂認為,網感是對常識與通識的顛覆,網絡的特質是互動,網劇也應該與觀眾有交流,相較而言,傳統影視劇是封閉的。所以,對於播出平臺基於數據統計提出的種種要求,徐昂不以為意,雖然必須遵從,但他會設計一些臺詞調侃,播出後,這些臺詞讓人印象深刻。
  • 法醫秦明打98分,不敢一個人看
    人民網評價他是:用網絡小說讓人們逐漸了解法醫群體,「萬劫不復有鬼手,太平人間存佛心」。即將上映的首部「法醫秦明」大電影正是改編自秦明的第一部小說《屍語者》。這是它第一次被搬上大銀幕,秦明本人更是第一次「觸電」出鏡(下圖,飾演一名消防隊員)。雖然後期因為電影整體效果問題,被剪輯掉,但據說電影中還是可以找到彩蛋哦。
  • 現實版"法醫秦明":揭開一塊月牙形傷痕的"死亡密碼"
    日前,未來網記者走進北京市公安局法醫鑑定中心,揭開現實版「法醫秦明」的神秘面紗。   未來網北京12月8日電(記者 謝青)「油炸屍體」、「下水道撈屍」,一部熱播網劇《法醫秦明》讓法醫這個職業走進人們的視野中。
  • 法醫秦明之倖存者大結局是什麼 連環兇案殺手是誰
    法醫秦明之倖存者大結局是什麼 連環兇案殺手是誰  《法醫秦明之倖存者》已於8月9日在騰訊視頻播出,雖然第三部的主演進行了大換血,但好在有原作者秦明當編劇親自操刀,想必劇情邏輯方面應該很不錯。隨著該劇的開播,大家對法醫秦明之倖存者的結局也都比較好奇,那最後結局怎麼樣呢,兇手到底是誰?接下來隨小編一起了解下吧。
  • 「南醫大女生被害案由其同學偵破」?法醫秦明在線科普闢謠
    【環球網報導 記者趙友平】28年前南醫女生林某命案昨天宣布告破後,今天(24日)早上,「南醫大女生被害案由其同學偵破」的消息在網上流傳。下午,法醫秦明在線科普闢謠。今天(24日)早上,一則消息在網上流傳,消息稱南醫大被害女生林某的同學通過死者體內精液的DNA,男方Y染色體的檢驗,最後找到了真兇麻某。網傳的消息提到:當年從死者林某的體內提取了嫌犯的精液。林某的師兄建了一個群,群裡都是當年南醫大的學生,如今都是各個醫院的醫生。
  • 上海書展@現場:一年不見的法醫秦明,還是騎著電動車上下班
    ▲讀者見面會現場照有想讓秦明「歷經磨難」的,也有一心想跟秦明學知識的。這不,一位來自安徽公安職業學院的小夥子,帶著同學們的囑託來見老秦。他的同學說,如果你見到老秦,要先向他敬個禮,小夥子非常鄭重地照做了,現場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 《法醫秦明》第17集預告分集劇情介紹 「腐女」焦俊豔拯救審美疲勞
    這時候死者的兒子跑過來,拿著一把大伯送的搶,看見警察有些膽怯,大寶逗了逗小孩,小孩一下子就放鬆下來。回去的路上,林濤和大寶繼續打趣,秦明依舊不說話。大寶去了郭立強的母親所在的醫院,秦明和林濤則去了一個與死者有關的慈善晚會,頒獎典禮上請上了郭立強的哥哥郭立富講話,他說我喜歡老子的一句話,上善若水。臺下看著的秦明卻說我更喜歡另一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 法醫秦明——墓地女屍案,為了處N情節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今天我們來講法醫秦明的第三個案子--墓地女屍案。影片開始就是一塊墓地,一個醉漢在如此詭異的環境下行走,一不小心突然摔倒,抬頭就是一具跪著的長髮女屍,莫怕莫怕,小編幫你們來打馬!
  • 解鎖《法醫秦明》隱藏劇情!情侶在蘆葦蕩邊散步,突遇詭異一幕……
    02法醫驗屍,並不是上來就解剖。秦明和大寶先對死者進行了屍表檢驗,在《第十一根手指》的小說裡,老秦有介紹過屍表檢驗的大概順序:法醫會檢查死者的正面、側面和背面,沿著死者的頭面部、頸部、胸腹部、四肢,逐項檢查各個部位的損傷痕跡和異常表現。
  • 《法醫秦明》第17集:羅鑰死了兇手是誰?秦明如何洗脫自己的嫌疑?
    裡面的石子是建築用料,不會平白無故出現在田野裡,法醫秦明分析著。而根據調查,嫌疑兇手老趙家附近並沒有這樣的建築工地,倒是死者家附近有一處。   警長林濤將老趙抓到審訊室讓他解釋為什麼死者家裡發現了老趙的指紋,老趙很是氣憤,自己家裡的井出現了死人,明明是受害者,卻被懷疑。老趙大喊著冤枉,林濤也沒有辦法,不過他認為老趙不是兇手,因為老趙當天雖然去過死者解立軍家,但是十點左右就離開了。
  • 懸疑小說網絡受熱捧 其作者系法醫從事屍檢工作
    法醫寫的網絡小說有點火2012年春節,一部名為《鬼手佛心——我的那些案子》的小說出現在網上,小說開篇就講述了一個驚悚的故事:作為法醫學學生的作者實習解剖,解剖對象卻是自己的小學同學……至今,這部小說已經寫了8個案子、近6萬字,恩愛夫妻」護城河「 「上的屍塊」滴血的屋頂」大眼「 「睛男孩」無一不引人入勝。
  • 劉冬沁《法醫秦明2》首播 睿智秦明貼近生活展現新魅力
    網易娛樂6月19日報導 近日,由青年演員劉冬沁、劉暢、於莎莎主演的懸疑網絡劇《法醫秦明2清道夫》正式開播,該劇上線三天,網絡播放量破億,霸屏熱搜榜。其中,不少網友表示,雖然第二季中秦明的扮演者換成了90後新晉演員劉冬沁,但他並沒有令人失望,反而是通過自然成熟的演技,展現出了秦明身上該有的冷靜和睿智。同時,他在全新體驗型勵志綜藝《青春同學會》中的表現也令觀眾直呼「這個秦明私下太萌了」。
  • 等了一年多,《法醫秦明2》果然不會讓我失望!
    由搜狐視頻和博集影業聯合出品的2016年的法醫行業劇《法醫秦明》,相信大家一定還記憶猶新。劇中一系列懸疑燒腦的橋段一度引起了網友們熱翻天的討論,有些劇情還延伸成了社會話題,備受關注。《法醫秦明》這個行業劇中的「大網紅」熱度未見消減,第二部的回歸的腳步聲就已越來越清晰。2018,業內巨頭再聚首,為大家帶來的《法醫秦明2清道夫》。強強聯手,說不會精彩我都不信!終於等到你,帶著榮耀歸來「你說過兩天就回來,一等就是一年多。」
  • 南潯法醫劍哥:和法醫秦明上下鋪 執筆寫文章 握刀辨善惡
    相較於真名,「法醫劍哥」這個網名為更多人所知——2013年開始在網上寫作的張劍,從博客時代就收穫了不少的粉絲。說到因寫作走紅的法醫,你可能會先想到秦明——就這麼巧,張劍和秦明不僅是皖南醫學院1998級的同班同學,還是同寢室的上下鋪。
  • 《法醫秦明2:清道夫》:黃金組合,攜手屢破奇案
    最近一口氣刷完了《法醫秦明2:清道夫》,全劇以神秘的清道夫為銜接點,貫穿全劇。中間穿插著數個支線案件。該劇由李爽、陳嘉鴻導演,於2018年上映。故事主要講述了法醫秦明與法醫助理陳詩羽、刑警隊隊長林濤三人組共同偵破各類案件,關係越來越密切的故事。故事的一開始是一位女員工在浴室遇害, 由於莎莎飾演的陳詩羽作為新來的女法醫,還沒來得及去警局報導,就和由劉暢飾演的刑警隊隊長林濤趕往案發現場,兩人到達現場的時候由劉冬沁飾演的秦明已經在初步檢查屍體的情況了。
  • 女法醫陳德智:最愛看福爾摩斯,法醫是死者與家屬間的翻譯官
    後來看了《鑑證實錄》,很崇拜裡面的女法醫,立志長大也要像她一樣」。然而,第一次高考,她與夢想的「川大法醫」失之交臂,她堅持復讀一年,終於考上理想的學校專業。畢業後,她參加了當年的普警考試,以總分第四的好成績從3400人中脫穎而出,2007年正式進入錦江區公安分局,如願成為了一名法醫。
  • 法醫秦明的下鋪竟是浙江這個法醫,揭秘不在現場的「證人」,他怎麼...
    說到因寫作走紅的法醫,你可能會先想到秦明。有時候世界就是這麼神奇:張劍和秦明不僅是皖南醫學院1998級的同班同學,還是同寢室的上下鋪。《法醫密檔:不在現場的證人》是張劍在2014年出版的第一部小說,當中的故事,是基於張劍日常工作以及同事間交流的真實案例進行改編和藝術加工的,但主線都是實實在在的科學和技術。
  • 專訪法醫劉良:解剖新冠肺炎首例患者遺體是如何進行的?
    欣喜之情溢於言表,這是因為,作為首例新冠肺炎患者遺體解剖團隊的負責人,這份診療方案吸納了他的研究成果,直接用於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診治。法醫,這個平日裡很多人都不太熟悉的職業走到了抗疫一線。患者遺體解剖對防治疫情有什麼重要意義?首例患者遺體解剖是如何進行的?帶著種種好奇,記者電話採訪了身在武漢的劉良教授。記者:劉教授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