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繞城 記者 崔培林 攝
直播南陽訊 如果要問南陽這兩年最易觸摸、最具魅力的變化是什麼?
一個個功能齊全的公共服務設施,接連成為市民的休閒佳地;一座座環境優美的遊園,持續浸潤著城市的綠色肌理;一條條通暢潔淨的街道,從側面折射出城市的文明品質……南陽城的容顏和氣質的華麗蝶變,就是答案!
三年來,南陽在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市的創建中,萬眾一心、步伐鏗鏘,明任務、抓重點、強責任,取得了顯著成效:「三館一院」拔地而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27平方米,50個老舊小區陸續「換裝」,精細化管理有方有力有效……文明,成為南陽最濃厚、最亮眼的底色。「創文」,成為南陽人邁向美好生活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
市容環境提升
顏值在線 風華十足
初秋,漫步白河岸邊,水流緩緩、鳥鳴聲聲,化作了水墨丹青中的筆筆勾勒、重重渲染……置身於此,似乎只要一轉身,就能與美不期而遇。這是我市提升市容環境的縮影。
市容市貌是「城市之臉」,我市全力打造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錦繡家園。深度保潔城區主次幹道,推行「以克論淨」考核;每天3次對64座中轉站、610座公廁、72臺垃圾運輸車進行統一滅菌除臭作業。開展餐飲場所油煙汙染專項整治行動,油煙淨化設施安裝率達100%。有效淨化城市空間,今年以來,共清理各類佔道經營攤點1萬餘處(次),拆除亂搭亂建亭棚400餘處、亂拉商業橫幅標語5000餘條,戶外廣告專項整治拆除大型廣告招牌1200餘塊。建立健全生活垃圾處理標準和制度體系,以龍達新天地等46個居民小區為試點,共設置四類垃圾桶2300餘個、智能收集設施24臺,試點居民達4.2萬戶。各區環衛站加大上門收集垃圾的力度和頻率,垃圾集中清運、統一管理。
「這個樓院已經有40多年了,昔日破損的道路整修了,亂堆亂放的雜物搬走了,亂貼亂畫的樓道刷白了,住得越來越舒心了。」9月7日,臥龍區梅溪街道市工商局家屬院居民胡老先生談起老舊小區改造提升感慨良多。
與此同時,在新建的孔明路與明山路交叉口西南角的校場遊園,綠樹、灌木和花叢高低錯落有致,紅色的步道、彩色的滑梯鮮明鮮亮。談起這裡的舊貌換新顏,市民趙女士滔滔不絕:「拆牆透綠,拆掉的是圍牆,拉近的是距離,回歸的是綠城,收穫的是民心啊!」
一座城市猶如一件藝術品,必須精雕細刻,才能彰顯風骨。我市在「四治」上發力,去年以來城區50個老舊小區陸續改造,並對支路背街小巷實施地面、立面、空中的改造提升,解決「創文」中影響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的堵、汙、髒、差等城市頑疾。加大路燈設施養護力度,道路照明設施完好率達96%以上。今年全面啟動拆牆透綠工作,目前已拆除違建38處,拆除圍牆圍擋111處,新增綠地面積12.56萬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實行專業化綠化和社會化綠化並舉,至目前中心城區綠地率達38.05%,綠化覆蓋率達42.2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27平方米,「三綠」指標在全省處於先進位次,成為「創文」的加分因素。新登場的光彩遊園、清風林遊園等42個小微遊園,增加了家門口的綠色福利。
公共服務完善
繁花朵朵 碩果纍纍
空中俯瞰,博物館、圖書館猶如橫臥的盤龍懷抱玉石,一路之隔的大劇院、群眾藝術館恍若浴火重生的鳳凰,遙相呼應。9月4日,站在光武大橋以東的鼎盛大道,「三館一院」恢宏大氣,讓人眼前一亮。
「在這兒,動靜結合,快樂又健康。和老朋友打打桌球,活動累了還有各種棋牌,或者看看書、讀讀報。」在宛城區仲景街道東關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剛運動完的周大爺樂呵呵地說。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讓更多市民感受到有溫度的發展,是市委、市政府的不懈追求。總建築面積14.5萬平方米、總投資18億元的「三館一院」項目,是我市重點公共文化建設項目和重要民生工程,成為我市的文化新地標。伴隨著老舊小區改造的穩步推進,上肢牽引器、雙人蹬力器、高低槓等一批健身器材紛紛「上崗」。我市以建設「兩場三館」和城市10分鐘健身圈為重點,為「創文」錦上添花。以點帶面,將中心城區15個街道文化站、80個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列入「基層文化中心提升工程」,讓市民真正享受「創文」帶來的實惠。
市民陳先生對能享受到「創文」成果感觸頗深:「環境變好了,現在逛菜市場跟逛超市一樣,明亮、寬敞、潔淨。」在武侯路華煒農貿市場,陳先生一邊挑選蔬菜一邊和記者交談。農貿市場改造提升是「創文」的一項重要內容。三年來,中心城區完成了武侯路華煒農貿市場等13個農貿市場和南陽陶瓷市場等29個綜合市場的提檔升級,形成了以市場為主體、以15分鐘生活圈便民菜店為補充的中心城區集貿市場建設管理格局,贏得了市民的廣泛讚譽。
破解「停車難」,市民吳女士是受益人之一。她下班回家後,很順暢把車停放在車站路名門國際的智慧停車場後,心情愉悅地說:「不僅可掃碼支付、無感支付繳費,還能通過公眾號查找附近停車場並實現導航功能呢。」自去年9月以來,我市在中心城區新建智能化停車場26個,並全部納入智能化停車管理大數據平臺;在濱河路、範蠡路等道路上設置約5000個免費小型汽車停車泊位,32家二級及以上醫院的1000餘個車位也陸續「出工」,極大緩解了車輛亂停亂放現象。我市還從細節上做文章,「梳妝打扮」老舊公廁,粉刷牆壁、安裝殘疾人通道及扶手等,今年以來城區共有346座公廁煥然一新。
城市管理精細
歡喜多多 幸福滿滿
9月11日7時36分,數位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採集員馬瑞在日常巡查中發現,長江路與長春路交叉口向東約20米路北有一棵行道樹倒伏,遂立即採集上報。7時54分,立案員王琳琳對該問題進行立案;8時24分,派遣員李可欣將案件派遣至市園林綠化管理局;10時59分,市園林綠化管理局回復已處理完畢;11時49分,馬瑞經現場核實確認後,由受理員王樂樂予以結案。該中心流程化的處理過程,也是我市城市管理精細化的工作模式。
三分建設,七分管理。市創文指揮部統籌牽總,中心城區四區、15個牽頭部門、52個路長單位、168個社區分包部門和中心城區各部門同心協力,以真抓實幹為「創文」添彩。完善市級決策、區級實施的統籌機制,建立城市管理綜合執法聯席會議機制,形成了「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服務」的工作格局。
窗口單位是城市的形象,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也是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8月25日起,市場監管部門聯合稅務部門、公安部門在河南政務服務網開通了「企業開辦」線上一網通系統,我市開辦企業實現了一件事全流程一日辦結。這是我市優化營商環境、助力「創文」的具體實踐。我市牢固樹立「環境決定成敗」的理念,把疏堵點、解難點作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取得明顯成效。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在全省「放管服」改革年終考評中排名全省前列。去年以來,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建成「工改」審批系統,至目前,系統上線運行項目560個,涉及金額1564.2億元,整體運行情況居全省第二。
人是城市的主人,只有更美的人,才能鑄就更美的城。在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大廳,雖然人頭攢動,但掛號、取藥等窗口前卻秩序井然。而城區大街小巷的乾淨整潔,除了環衛工人辛苦勞作外,還與市民整體素質提升息息相關:亂扔垃圾的少了,愛護家園的多了。在主次街道,人車各守交規、自行其道,讓行「讓」出了最美風景。
春之明媚,夏之絢爛,秋之盎然,冬之靜美。市容環境提升,讓群眾生活舒心;完善公共服務,讓市民休閒開心;整治道路亂象,讓百姓出行順心;優化營商環境,讓企業發展安心……匠心謀劃、攜手共創、詩意棲居,文明,讓南陽城盡展芳華,讓南陽人民的幸福像花兒一樣綻放。
記者 任華裔
編輯:馮長順
審核:周若愚
終審:柏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