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慕課,大有可為

2020-12-14 國際在線

「席捲全球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奔騰而至,網絡改變教育、智能創新教育,網絡和智能疊加催生高等教育變軌超車,作為人才搖籃、科技重鎮、人文高地的中國大學必須超前識變、積極應變、主動求變……」4月9日至10日,中國慕課大會在京召開,會上發布的《中國慕課行動宣言》贏得廣泛共識。

時光倒轉。6年前,中國慕課建設開始起步;1年前,教育部認定推出首批490門國家精品慕課;就在今年,教育部認定推出第二批801門國家精品慕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目前,我國已有12500門慕課上線,超過2億人次學習者,其中6500萬人次獲得慕課學分。

中國慕課,中國「金課」!

1000餘所高校開設慕課,200餘門優質慕課登陸國外著名課程平臺

一位家住雲南大山深處的小學生,通過一臺能上網的電腦,學習了「古文字學」等近10門慕課;一位87歲的老人,退休後開始摸電腦,迷上了醫學、營養學類慕課……

如果不是給「前十名」的慕課學員寄紀念品,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翁愷不會知道,一位幾乎天天和自己互動的學生,住在連快遞都到不了的偏遠山區。

快遞到不了,可知識能瞬間抵達。「這讓我真切體會到,網絡無遠弗屆!可以將優質教學資源以最快速度和最低成本傳播到祖國的四面八方。」翁愷說。

6年慕課,翁愷開設了6門在線課程,累計超過230萬人次選課。最多時,一門課有28萬名學生同時學習。這是一個傳統課堂無法想像的龐大數字。而最讓翁愷欣喜的,是在線課程撬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過去下了課,學生有沒有學習、有沒有困難,老師不知道。在線課程把教學視頻、作業、討論和測驗放在了同一個維度上,密切了師生聯繫、優化了學習手段,提高了學習效率。」

記者從中國慕課大會上獲悉:目前,我國慕課的數量和應用規模位居世界第一。「一年來,中國慕課跑出了驚人的中國速度,數量成倍增長、結構更加合理、應用更為廣泛,『網際網路+教育』與『智能+教育』齊頭並進。」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

一組數字閃閃發光:與2017年相比,上線慕課數量由3200門增至12500門,增加近3倍;學習人數由5500萬人次增至2億多人次,增加2.7倍;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數量由490門增至1291門,增加1.6倍。目前,已有1000餘所高校開設慕課,其中200餘門優質慕課先後登陸美國、英國、法國、西班牙、韓國等國的著名課程平臺。

為學習型社會、學習型政黨、學習型國家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

常年在上海工作的華東理工大學化學系主任、教授徐志珍,有著174位坐在新疆喀什大學課堂裡的學生。師與生,相隔5000多公裡。

「這個問題,請喀什大學的同學回答!」無機化學課上,徐志珍點名。她的面前,是120名華東理工大學學生,身邊的屏幕上,則實時顯示喀什大學課堂。兩地、兩校,大一學生們同上一堂課,舉手發言、參與互動。

說起這塊也許能「改變命運的屏幕」,喀什大學學生謝姆西努爾·吐爾孫很感慨:「在喀什也能聽到這麼厲害的老師講課,我完全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

把東部的優質課堂「搬」到西部,源自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發出的「慕課西行」號召。目前,「慕課西行」已得到北京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天津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高校的積極響應,西部學生得以共享名校優質資源。

質量和公平,是21世紀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時代主題。而慕課通過網絡的無遠弗屆,成為提高質量、推進公平的低成本、高效率手段。「破解質量與公平的難題,必須大力推進慕課的建、用、學、管。」教育部副部長鍾登華強調。

中國慕課,中國方案。一次次推進教育公平的徵程正在開展:「在線開放課程新長徵計劃」聚集東部地區優質慕課,組織百人講師團跨越十幾個省區,推動百餘門慕課在西部地區建設應用,輻射上千門次課程實現課堂革命;「優課聯盟」吸收來自西部11個省區市的26所高校,多次赴新疆喀什大學、西藏農牧學院、青海師範大學等校巡訪交流;「一起看見更大的世界」公益計劃旨在推進優質慕課進山區,用「網際網路+」推動教育公平……

令人欣喜的是,慕課擴大資源開放力度,也為學習型社會、學習型政黨、學習型國家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中國慕課為中宣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提供400餘門精品慕課,供8900多萬黨員幹部選學;為中央軍委軍職在線提供700多門精品慕課,服務於全軍指戰員職業發展和終身學習。

諸多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推動教育模式變革

中國慕課大會上,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正在進行。

「依託數字仿真和虛擬實境技術,我能把飛機裝配現場搬到課堂,還能通過5G技術把各地學生帶到實驗室互動。」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教授田威說。

「哦,坐地日行八萬裡乎?」說話的,是大屏幕上通過全息影像呈現的「孔子」。

令人驚訝的一幕出現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貴州理工學院三校學生在屏幕上出現,這是實時影像。他們通力協作要完成的任務,是到我國自主研製的首款大型客機C919上展開實驗,體驗飛機裝配的真實過程。

有學生測量,有學生反饋計算並調整……一次次失敗後吸取教訓,最終,機翼與機身對接成功了!如果沒有虛擬仿真技術,這樣龐大的實驗,幾乎無法在實驗室裡完成。

「斯時也而有斯學也,斯技也而有斯教也!」「觀看」了這一幕,「孔子」大為讚嘆。

就像裝配大飛機,在高校,有很多實驗、實習、實訓「做不到、做不好、做不了、做不上」,怎麼解決?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提供了破解難題的途徑。「目前,我國已上線虛擬仿真項目1069個,累計74萬餘人在網上做實驗,讓『網上做實驗』和『虛擬做真實驗』成為現實。」吳巖介紹。

我國慕課植根中國土壤,立足自主創新,通過整體戰略設計和各級配套體系的構建,為慕課建設與應用營造良好的環境,解決實踐中面臨的問題,開闢了新的路徑和發展方向。大數據、人工智慧、虛擬實境……諸多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正在推動教育模式的變革和生態重構。

「當前,我國慕課在發展理念、推廣方式、學習模式、管理機制等方面形成了我們自己的特色,創造了中國的經驗,為世界慕課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下一步,高等教育要創新發展,發揮引領作用,掀起一場課堂革命!」鍾登華說。

相關焦點

  • 中國大學慕課
    中國大學慕課app安卓版匯集中國名牌大校的慕課課程,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打破各種壁壘,開闢移動學習的新天地,把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傳遞給用戶,讓每一個有意願提升自己的人都可以免費獲得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
  • 慕課在中國的走向
    慕課來了,未來會怎樣?我相信慕課這樣的技術,對於幫助解決當下中國最應該解決好的幾個教育問題,比如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控制教育成本等方面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想和大家暢想一下未來十年中國高等教育在慕課理念和技術支持下的走向。  首先,也是目前正在發生的、最重要的一個現象是在線教學活動將廣泛地融入到傳統大學的正規教學計劃中,翻轉課堂就屬於這一類。
  • 慕課落地中國7年 網際網路技術助力優化慕課
    「真正懂得心理學,你就會知道挑哪個顏色的衣服,能讓人第一眼就喜歡上你……」在南京大學慕課《心理學與生活》101秒的課程簡介微視頻中,南京大學副教授陳昌凱生動地介紹著這門曾摘得南京大學疫情期間慕課人氣桂冠的課程。還未開學,這門課程已有33953名網友報名。慕課走進中國已有7年。這種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以開放性、信息化、靈活性等優勢,7年間在中國收穫粉絲無數。
  • 中國大學MOOC慕課網課答案
    中國大學MOOC慕課大學生創新基礎答案中國大學MOOC慕課創新創業大賽賽前特訓答案中國大學MOOC慕課商業計劃書的優化答案中國大學MOOC慕課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答案中國大學MOOC慕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當代中國答案中國大學MOOC慕課大學生健康教育答案中國大學MOOC慕課死亡文化與生死教育答案
  • 中國慕課的「變」與「超」
    慕課,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是「網際網路+教育」的產物。目前,我國上線慕課數量已達5000門,學習人數突破7000萬人次,慕課總量、參與開課學校數量、學習人數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我國已成為世界慕課大國。不久前,教育部正式推出了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這是國內首批、國際首次推出的國家精品慕課。那麼,如何才能抓住機遇,藉助慕課實現高等教育「變軌超車」?
  • 中國慕課向高質量發展
    首批四百九十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上線中國慕課向高質量發展光明日報記者 陳鵬  近年來,中國的慕課建設與應用呈現爆發式增長,多所高水平大學陸續在國際著名課程平臺開課,有關高校和機構自主建成10餘個國內慕課平臺,460餘所高校建設的
  • 中國慕課 風生水起
    對於慕課的喜愛,王師傅不是個例。 目前,中國大學MOOC平臺的註冊用戶數已經超過1000萬,覆蓋面廣泛,從十幾歲的小學生,到踐行「終生學習」的白髮老翁;既有生活在邊遠山區的學子,也有在大城市打拼的奮鬥青年。 慕課讓學習沒有圍牆。
  • 中國慕課,與世界一流比肩
    應用呈爆發式增長,我國慕課數量已居世界第一   從2012年史丹福大學兩位教授創立Coursera在線免費課程,到2013年清華大學發起建立全球第一個中文慕課「學堂在線」,到2015年教育部提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在線開放課程體系和課程平臺,再到2016年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覆蓋課前、課上、課後的每一個教學環節……5年多的時間,慕課已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門詞彙
  • 教育部:中國慕課數量和規模名列前茅,世界慕課聯盟成立
    據教育部 12月12日報導,12月9日至11日世界慕課大會在清華大學召開。11日晚,世界慕課聯盟在大會主會議上正式發布成立,《慕課發展北京宣言》同期發布。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慕課正在成為推動高等教育變革的重要引擎,不僅助力中國高校成功應對了疫情危機,而且為今後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高質量教育體系積累了寶貴經驗。他表示。目前已逐步建立獨具特色的發展模式、科學合理的課程標準和共建共享的開放合作機制,探索形成了堅持質量為王、公平為要、學生中心、教師主體、開放共享、合作共贏等六大寶貴經驗。
  • 科學網—中國慕課發展的三大問題
    由於慕課最大的特徵在「開放」,因此,在中國慕課最初的發展階段,應該也必須首先思考其定位和面向,找到其存在的困境與問題,唯其如此,慕課在中國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中國的慕課供應商 《紐約時報》稱2012年是慕課之年,在我看來,2013年才是中國的慕課元年。
  • 組圖:中國慕課大會在京舉行
    組圖:中國慕課大會在京舉行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2019年04月10日21:08 人民網北京4月10日電 昨日,中國慕課大會在北京召開。 會上,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鍾登華為第二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結果和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負責人代表頒發證書,鼓勵更多的教師參與到中國慕課建設應用中來。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發布《中國慕課行動宣言》,總結中國慕課建設的重要經驗和建設方案,即質量為王、公平為要、學生中心、教師主體、開放共享、合作共贏。
  • 華中師大兩門慕課獲評首屆中國大學「最美慕課」
    楚天都市報8月27日訊(記者揭明玥 通訊員黨波濤 周兆雄)今天,記者從華中師範大學獲悉,在剛剛召開的「在線開放課程高校研討會」上,該校心理學院田媛老師團隊《心理學:我知無不言,它妙不可言》,在參選「最美慕課——首屆中國大學慕課精彩100評選展播活動」中斬獲一等獎,音樂學院趙洪嘯老師團隊
  • 中國慕課數量居世界第一,教育部首次推出國家級精品慕課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在發布會上介紹,教育部首次正式推出了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目前中國慕課數量已列世界第一位。中國慕課的爆發式增長2012年慕課風暴在美國掀起,中國的慕課元年也在次年開啟。2013年慕課風暴在中國掀起之後,國內諸多高校紛紛跟進。2013年,清華基於open-edX開放的原始碼,構建了自主的MOOC平臺「學堂在線」。在高校之外,2012年組建的「上海課程中心」,網易雲課堂和愛課程網合作推出的「中國大學MOOC」等,也匯聚了許多高校的課程資源。
  • 中國慕課:時空革命引領課堂革命
    連接屏幕兩端,讓遍布世界的大量名校精品課程得以進入千家萬戶。在中國,從2013年開啟慕課建設以來,始終遵循著「立足自主建設、注重應用共享、加強規範管理」的原則,8年來的實踐與探索,讓優質教育資源有了惠及每一位學生的機會。截至今年10月,中國主要課程平臺有30餘家,上線慕課數量已有3.4萬門,在校生和社會學習者學習人數達到5.4億人次,在校生獲得慕課學分人數發展為1.5億人次。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已居世界第一。
  • 中國慕課 跑在世界發展前列
    火爆課堂的背後,是中國慕課發展跑在世界前列的鏗鏘足音。教育部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上線慕課數量達到5000門,高校學生和社會學習者選學人數突破7000萬人次,超過1100萬人次大學生獲得慕課學分,中國高校慕課總量、參與開課學校數量、學習人數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新探索給中國高等教育『變軌超車』提供了重大機遇。
  • 中國大學Mooc慕課章節測試考試答案
    MOOC慕課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答案中國大學MOOC慕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當代中國答案中國大學MOOC慕課大學生健康教育答案中國大學MOOC慕課死亡文化與生死教育答案中國大學MOOC慕課大學生公民素質教育答案中國大學MOOC慕課大學生生理健康答案中國大學MOOC慕課大學生涯規劃與職業發展答案
  • 時評:中國慕課,促進「網際網路+教育公平」
    通過慕課的線上平臺,知識可以跨山越海,實現無遠弗屆的傳播,抵達每一個渴望的心靈近日,中國慕課大會召開,讓中國慕課再次受到廣泛關注。所謂慕課,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是「網際網路+教育」的產物。中國慕課建設經過6年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大帶小、強帶弱、同心同向、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從數量上來說,上線慕課數量由2017年的3200門增加到12500門,增加近3倍;學習人數由5500萬人次到2億多人次,增加近3倍;從結構上來說,從面廣量大的公共課、通識課逐步拓展到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實驗課,建立起覆蓋所有專業門類的慕課體系。
  • 中國慕課數量居世界第一!盤點最實用的語言學習慕課平臺
    圖源:慕課教育研究院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目前,中國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已居世界第一
  • 中國慕課數量已居世界第一,你用慕課學過什麼?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會上作主旨報告,分享了中國慕課與在線教育的實踐、創新與探索。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目前,中國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已居世界第一。他指出,中國致力於進一步開放其慕課資源,並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 羅馬尼亞與中國合作大有可為
    羅馬尼亞與中國的友誼源遠流長,值得珍惜和傳承。羅馬尼亞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尤利婭·莫妮卡·厄勒—欣卡伊表示:「羅馬尼亞是第三個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今年迎來了中羅建交70周年。厄勒—欣卡伊用羅中兩國的GDP作對比,證實了中國的發展模式值得借鑑。她說,上世紀80年代,羅馬尼亞與中國的GDP比例是1:6.6,現在是1:56。「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中國的發展模式非常健康,羅馬尼亞則遇到了很多困難,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走了很多彎路。」當前,羅馬尼亞正在大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