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四種腦電信號的採集技術

2020-12-14 腦機接口社區

文章來源於公眾號"腦機接口社區"(Brain_Computer)

腦機接口(BCI)是可以不間斷地進行通信或控制的設備。BCI檢測到用戶大腦活動的特定模式,這些模式反映了用戶想要發送的不同信息或命令,例如拼寫或更改電視頻道。信號處理工具然後解碼此大腦活動以識別所需的信息或命令,然後將此信息發送到輸出設備。BCI是閉環系統,這意味著BCI必須實時向用戶提供一些信息(希望)反映了預期的消息或命令。

任何BCI的一個顯著特徵是用於記錄腦功能的方法。當前已經探索了許多方法,本書稍後會介紹部分。大多數現代BCI都依賴以下四種方法之一:

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

腦電圖通過電極記錄大腦的電活動,電極通常嵌入電極帽中。這種電極帽通常需要5分鐘才能安裝在用戶身上並調節電極以獲得良好的信號。腦電圖系統相對便宜且便攜,是BCI研究中最常見的神經影像學方法。

皮層腦電圖(Electrocorticography, ECoG)

皮層腦電圖涉及到通過外科手術將電極植入大腦表面來記錄電活動。相對於EEG傳感器,ECoG傳感器具有更好的空間解析度,能夠準確檢測腦電圖電極不可見的高頻腦活動。電極一旦植入,就可以準備用於BCI或其他任務,而無需在每次使用前進行準備。

深度電極(Depth electrode)

深度電極(Depth electrode)記錄使用通過外科手術植入大腦的電極。這種方法具有類似於ECoG的吸引人的特性,但記錄的是來自一小群神經元的活動。因此,這兩種方法提供了大腦活動的不同圖景。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功能磁共振成像不能測量電活動,而是用來測量與不同精神活動相關的大腦血流變化。而這些變化不能像上面三種方法那樣用時間精度來檢測。fMRI系統需要非常強大的磁場,因此要花費昂貴且不便於攜帶。

皮層腦電圖和深度電極這兩個過程需要神經外科手術植入電極。當然,只有在醫學上有必要的時候才會考慮這種手術,比如在癲癇手術之前,或者對於那些溝通和控制選擇很少或沒有其他選擇的嚴重殘疾患者。這種神經外科手術很昂貴,對某些患者可能不可行。

當從大腦記錄信號後,信號處理機制必須確定用戶想要發送的信號。信號處理通常涉及許多步驟,以針對特定用戶和環境定製BCI,例如找到最佳的電極位置,去除不需要的信息(例如由肌肉運動或外部設備引起的電噪聲),確定最佳頻率,以及選擇最優分類器和分類器參數。之後,信號傳輸到輸出設備。早期的BCI通常會將信號發送到監視器,而最近的BCI已用於控制設備,包括矯形器,輪椅,在線應用程式,娛樂系統或中風康復系統。BCI在用戶進行控制的心理活動類型和相應的大腦信號方面也有所不同。大多數BCI依靠想像中的運動或視覺注意力來控制,但新的方向正在被探索和擴展。最終,每個用戶的最佳BCI取決於用戶的醫療狀況(如有),需求,目標,偏好,使用環境和其他因素。

參考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Research_ A State-of-the-Art Summary3

文章來源於公眾號"腦機接口社區"(Brain_Computer)

相關焦點

  • 湖南大學:基於3D列印水凝膠用於柔性傳感及腦電信號的採集
    近日,湖南大學王兆龍助理教授、段輝高教授與上海交通大學鄭平院士等人合作,該團隊基於摩方精密(BMF)超高精度光固化3D印表機nanoArch S/P140,開發了一種能夠耐受-115℃極高導電能力的水凝膠體系,實現了極低溫條件下的可穿戴設備運動信號檢測及腦電信號高精度採集。
  • 在VR領域,腦電應該承擔怎樣的角色?
    這次會議邀請不少腦電學術界知名人物,包括先進院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所長兼EEGSmart首席科學家李光林、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堯德中、華南理工「腦機接口與腦信息處理研究中心」主任李遠清、西安交大機械學院副院長徐光華等。腦電:腦神經興奮時產生的電信號與網際網路大會主打趨勢和商業頗為不同,這次腦電峰會更像是一次學術進展報告。
  • 神燈智能眼罩將腦電技術應用於睡眠領域
    ——國內第一款民用腦電設備2015年10月,浙江神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燈生科),推出了一款民用腦電設備——神燈智能眼罩。並於25日在浙江大學舉行產品發布會,與此同時宣布產品正式登陸京東眾籌。神燈的這款眼罩雖然有些小瑕疵,但技術方面還是有些可圈可點的地方。將腦電技術應用於輔助睡眠,不得不說這是個極富創造力的想法。神燈眼罩有實時檢測、睡眠改善、夢境控制、自然喚醒四個主要功能。
  • ——神奇的腦電生物反饋技術
    一、腦電生物反饋是什麼?腦電生物反饋訓練是藉助於腦電生物反饋儀將大腦皮層各區的腦電活動節律反饋出來,並對特定的腦電活動進行訓練,通過訓練選擇性強化某一頻段的腦電波以達到預期的治療目的。二、腦電生物反饋的起源與發展腦電圖的產生;1924年,德國的精神科醫生翰思貝魯加發現人腦也產生一種電信號,並於1929年首次發表「人腦的電信號」的論文。
  • 第一屆腦電數據處理入門班
    1、培訓簡介腦電技術已經在很多專業(如腦科學、醫學、心理學、教育學、工業設計、語言科學)的科學研究和臨床神經系統疾病研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熟練掌握腦電數據處理方法(如事件相關腦電實驗和靜息態腦電研究中的時域、頻域、時頻域和空域分析技術)對於成功開展相關研究工作極為重要。
  • ...提出基於憶阻器陣列的新型腦機接口,構建腦電神經信號高效處理...
    清華新聞網9月17日電 近年來,腦機接口技術作為信息科學與神經科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前沿領域,在康復醫學、醫療電子等領域得到了廣泛關注與應用,Neuralink、BrainCo、Neuracle等公司都積極投入實用化腦機接口的研發。
  • 「紋身」電極技術揭秘,記錄腦電圖數據
    近日,據外媒報導,歐洲工程師優化了一項新技術,即使用臨時紋身電極來記錄腦電圖(EEG)大腦活動。這項技術成本低廉,可以用噴墨印表機列印出來,並且還能像傳統電極一樣準確地輸出腦電圖數據。該項新研究的作者之一Laura Ferrari表示:「腦電波屬於低頻範圍且EEG信號的振幅非常低。它們比EMG或ECG信號更難捕捉到。」
  • Edward教授十年科研,會說話的魔法帽如何把腦電信號翻譯成語音
    媒體的解讀讓人們產生非常熱切的期待,似乎普通人戴上一個腦電「魔法帽」,就可以讀出自己心裡想說的話。有了這種腦機接口新技術,未來我們不用打字,也不用張口說話,就可以把要說的話送進手機,直接微信聊天。 這樣的場景真的能實現嗎?這樣的未來離我們有多遠?本文將回顧該小組近年來的系列研究,帶你深度解讀這項技術背後的科學和工程挑戰。
  • 採集癱瘓患者腦電波另有蹊徑
    原標題:採集癱瘓患者腦電波另有蹊徑(記者衣曉峰)腦電波能夠客觀地反映人的生理狀態,如情感、專注度、所執行動作等,基於癱瘓病人腦電信號進行運動意圖的檢測已得到廣泛研究。不同於常用的多通道腦電信號採集方法,哈爾濱工業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孫金瑋教授團隊另闢蹊徑,建立了一種腦區最佳通道選擇策略。相關研究論文近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期刊《測量科學與技術》上。因卒中、外傷等原因所致癱瘓、知覺幾乎喪失的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樣靈活控制肢體動作。讓受試者大腦進行運動想像,腦電波會出現相應特徵,提取出此類特徵即可展開受試者運動意圖的預測識別。
  • 基於腦電的駕駛疲勞檢測系統設計與實現,包括原理圖、電路圖等
    腦電信號是一種微弱的生物信號,並且極易受到幹擾。基於腦電的疲勞駕駛檢測系統的設計思想為:首先要通過腦電採集電路採集腦電信號,再對其進行小波去噪處理,去掉腦電偽跡和高頻噪聲,最後通過處理分析腦電信號,從而給出駕駛人員的疲勞程度。系統的基本設計思想如下圖所示:
  • 腦電電極帽
    這也是在腦電實驗中經常所說的「阻抗測量」,它的好壞,決定著數據質量的好壞。我曾經寫過一篇《我所使用過的腦電設備》,在這些設備中,就包含這兩大類的電極帽,分別來說明下,它們有啥不同。半乾式電極帽通過少量水滴溼潤的情況下進行信號傳輸(半乾式電極幾乎是幹的,但不完全是)這個電極帽不常見,其實通常使用乾式電極帽的時候,在電極上塗一點導電膏,這類的電極帽就是半乾式電極帽
  • 鑽柱振動信號採集系統的研究與設計
    採用壓電式加速度傳感器實現三維振動信號的測量變送,針對井場複雜布線情況,選用nRF905射頻模塊進行無線信號傳輸,利用時鐘電路和看門狗電路提高了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系統可完成對三維振動信號的採集存儲,具有穩定性強,存儲容量大的特點,為後續鑽柱振動信號的處理提供了高質量的基礎數據。
  • 嶽西縣醫院重啟腦電監測項目
    12月12日,嶽西縣醫院腦電圖室引進的日本光電最新款EEG-1200C型腦電圖儀安裝調試完畢,標誌著縣醫院重啟腦電監測項目,監測技術亦提升到新的高度。
  • MoveIt意念互聯——腦控機器人
    該項目嚴格遵循模塊化的算法設計理念,整體上算法可分為三個模塊:動態刺激標註(Dynamic Stimulus Labeling)算法、遷移學習算法、腦電信號採集算法、腦電信號解析算法和機器人控制算法。
  • 基於腦電的大五人格測量方法
    近年來,隨著生物信號傳感技術的進步和機器學習算法的發展,大量研究開始關注自動化人格測量方法。基於人格認知神經科學的發展以及神經信號的客觀優勢,利用神經信號進行自動化人格測評的研究方向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 寶寶抽搐後8天照腦電圖
    核心提示: 腦電圖是通過腦電圖描記儀將腦自身微弱的生物電放大記錄成為一種曲線圖,以幫助診斷疾病的一種現代輔助檢查方法。它對被檢查者沒有任何創傷。腦電圖對腦部疾病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但很多因素都會影響腦電圖的檢查結果。那麼,寶寶抽搐後8天照腦電圖?
  • 腦電(EEG)與事件相關電位(ERP)
    眼動技術,朱瀅《實驗心理學》(第三版)第13章「眼動實驗法」敘述頗為詳細。fMRI 因為貴,目前在大陸並不是很普遍,知道其原理即可,朱瀅老師教材也有講到,不再贅述。        腦電技術價格不貴,使用也比較方便。可目前教材並未詳述該部分內容,今天主要對腦電和事件相關電位做下梳理。
  • 阿里健康人工智慧實驗室發布「癲癇腦電分析引擎」腦電圖分析時間...
    DoNews5月9日消息(記者 翟繼茹)9日,阿里健康人工智慧實驗室發布「癲癇腦電分析引擎」產品,它將在本月中投入到與阿里健康合作的腦電中心和醫療機構中使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王玉平主任介紹,癲癇腦電分析引擎可以輔助醫生判斷癲癇患者的各類異常放電、發作類型和綜合症等,最高可將腦電圖分析時間縮短七成。
  • EGI高密度腦電助力中國神經科學發展
    EGI高密度腦電助力中國神經科學發展-祝賀神科所,華山醫院研究成果登頂2020年度腦科學研究進展。2020年12月16日,中國神經科學學會公布了2020年度「中國神經科學重大進展」科學研究項目,此六項研究積極的推動了神經科學領域的創新發展,充分展示和宣傳神經科學領域的重大科研成果,在此6項神經科學研究中,我們注意到《利用中文語言研究「植物人」大腦意識水平》使用高密度腦電技術開展科學研究,該項研究成果充分驗證了高密度腦電技術在神經科學研究中的優勢性。
  • 賦思頭環再獲中科院研究員、中檢集團認可:腦電波信號質量堪比10萬...
    賦思頭環即是強腦科技在教育行業的最新嘗試:通過採集使用者的腦電波、追蹤專注力數據、並對其進行量化。這可以讓老師發現課堂上學生不感興趣的內容,在課後調整教學內容和講課方式。同時,賦思頭環還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前進行幾分鐘的冥想放鬆和神經反饋訓練,來提高他們在課堂上的專注力。腦電波信號是波狀的時間序列信號,其中包含了相位、頻率等豐富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