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基於憶阻器陣列的新型腦機接口,構建腦電神經信號高效處理...

2020-12-13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新聞網9月17日電 近年來,腦機接口技術作為信息科學與神經科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前沿領域,在康復醫學、醫療電子等領域得到了廣泛關注與應用,Neuralink、BrainCo、Neuracle等公司都積極投入實用化腦機接口的研發。目前,主流的腦機接口中的神經信號分析模塊由矽CMOS電路構成,但隨著腦機接口中的信號採集通道數的增加,系統面臨著功耗和延時等方面的巨大挑戰,這是制約腦機接口技術在植入式或可攜式醫療系統中應用的重要瓶頸之一。

日前,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未來晶片技術高精尖創新中心的錢鶴、吳華強教授團隊與醫學院洪波教授團隊利用憶阻器的仿生與存算一體特性,合作提出了基於憶阻器陣列的新型腦機接口,構建了高效智能的腦電神經信號處理系統,演示了大腦癲癇狀態的識別,實現了93.46%的高準確率,並將系統功耗降低了400多倍。這是兩個研究團隊學科交叉的最新研究成果。

圖1  基於憶阻器陣列神經信號分析系統的新型腦機接口

憶阻器是一種新型信息處理器件,其工作機理與人腦中的神經突觸、神經元等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基於憶阻器的神經形態計算可以突破傳統計算架構,在實現高並行度的同時顯著降低功耗。受此啟發,錢鶴、吳華強教授團隊與洪波教授團隊開展了兩年多的交叉學科緊密合作,提出了基於憶阻器陣列的新型腦機接口,實驗製備了具有模擬阻變特性的憶阻器陣列,並構建了基於憶阻器的神經信號分析系統。該系統包含用於神經信號高效預處理的憶阻器濾波器組和用於智能分類識別的憶阻器神經網絡。為了驗證該系統的可行性,研究團隊演示了癲癇相關的神經信號濾波與分類,憶阻器系統最終實現了93.46%的大腦癲癇狀態識別準確率,相較於傳統CMOS硬體,具有400倍以上的功耗優勢。上述成果近期以「面向高效腦機接口的憶阻器陣列神經信號分析系統」(Neural signal analysis with memristor arrays towards high-efficiency brain–machine interfaces)為題在線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圖2  用憶阻器神經信號分析系統識別癲癇相關大腦狀態

圖3  憶阻器陣列濾波結果示例與網絡準確率和功耗的對比

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教授吳華強、助理教授唐建石和醫學院教授洪波是本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博士生劉正午為論文的第一作者,論文合作者包括微納電子系博士生周穎、醫學院博士生劉定坤等人。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北京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研究中心等支持。

錢鶴、吳華強教授團隊長期致力於基於憶阻器的存算一體晶片技術研究,從器件性能優化、工藝集成、電路設計及架構與算法等多層次實現創新突破,相關研究成果已在《自然》(Nature)、《自然•納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電子》(Nature Electronics)、《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等頂級期刊以及國際電子器件會議(IEDM)、國際固態半導體電路大會(ISSCC)等領域內頂級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

洪波教授團隊長期專注於微創腦機接口開發和人腦語言神經機制研究。團隊與臨床神經外科、微電子、材料等學科合作,發展了人腦功能定位與腦網絡分析新方法,提出並實現了基於顱內腦電的微創腦機接口技術,在解析人腦語音語言編碼機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上發表。

文章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8105-4

供稿:微納電子系

編輯:李華山

審核:程曦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團隊基於新型憶阻器陣列的類腦計算取得重大突破
    腦機接口技術作為信息科學與神經科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前沿領域,在康復醫學、醫療電子等領域得到了廣泛關注與應用。來自清華大學的科研團隊提出基於憶阻器陣列的新型腦機接口,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
  • 我國科學家構建新型腦—腦接口 提高信息傳遞速率
    原標題:我科學家構建新型光學腦—腦接口埃隆·馬斯克展示的腦機接口系統曾引發刷屏。如果不只讓腦機相連,而直接實現腦與腦的信息傳輸,又會怎樣?科技日報記者24日從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了解到,該中心羅敏敏實驗室利用光纖記錄和光遺傳學激活技術構建了一個光學腦—腦接口,在兩隻小鼠間實現了高速率的運動信息傳遞,從原理上驗證了腦—腦接口跨個體精確控制動物運動的可能性。研究結果發表在《中國科學:生命科學》雜誌上。
  • 記憶加電阻的記憶電阻器,為腦機接口提供新可能_科技_澎湃新聞-The...
    文/陳根「腦機接口」作為前沿科技研究的熱點技術,一直頗受業界關注。2017年,馬斯克成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兩年後,馬斯克和他的Neuralink團隊發布了其首款產品,即「腦後插管」新技術。
  • 「專利解密」清華大學多陣列憶阻器存算一體系統
    然而深度神經網絡算法是一類以數據為中心的計算,實現該算法的硬體平臺需要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的處理能力,這就對集成電路晶片技術提出了的更高要求。目前傳統實現該算法的硬體平臺是基於存儲和計算分離的馮諾依曼架構,這種架構在計算時需要將數據在存儲器件和計算器件之間來回搬移,因此在包含大量參數的深度神經網絡的計算過程中,該架構的能效較低。為此,開發一種新型計算硬體來運行深度神經網絡算法成為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 基於新型憶阻器的存內計算原理、研究和挑戰
    與此同時,大數據[2]技術的發展和以神經網絡為核心的 深度學習技術[3-5] 浪潮的興起 ,對傳統的主流硬體平 臺的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於深度學習算法計 算時需要處理流式數據 ,基於馮 · 諾依曼計算架構的 硬體平臺在處理相關任務時 ,大量的數據會在計算單元和存儲單元之間流動[6]。
  • 清華類腦晶片再登《Nature》: 全球首款基於憶阻器的CNN存算一體...
    通過這項工作中開發的陣列晶片集成了 8 個包含 2048 個憶阻器的列陣,並構建了一個五層的卷積神經網絡進行圖像識別,精度高達 96% 以上。 02首個基於憶阻器的 CNN 存算一體晶片基於多個憶阻器陣列的存算一體化計算架構在該項研究中,清華團隊提出用高能效比、高性能的均勻憶阻器交叉陣列處理神經卷積網絡(CNN),網絡共集成了 8 個 基於憶阻器的處理單元,每個 PE 單元中包含 2048 個單元的憶阻器陣列,以提升並行計算效率
  • 專訪清華鄧志東:Neuralink「腦機接口」背後,我們離科幻場景還有...
    經濟觀察網:「腦機接口」技術從提出到落地的技術路徑是如何演進的?目前的最新發展趨勢如何?目前尚未突破的節點包括哪些方面?空間解析度低但成本較便宜的EEG腦電設備,主要由電極帽和腦電信號採集與放大器組成,早已商業化,2004年就已應用於屏幕光標上下左右的意念控制,2010年清華大學也利用SSVEP(穩態視覺誘發電位),實現了仿人機器人的意念控制,其中也採用了遠距離無線傳輸技術。目前EEG設備也應用於通過腦電信號撥打電話、操縱遊戲、操縱機械臂、意念控制無人機、無人車和助老助殘等。
  • 基於腦電的大五人格測量方法
    近年來,隨著生物信號傳感技術的進步和機器學習算法的發展,大量研究開始關注自動化人格測量方法。基於人格認知神經科學的發展以及神經信號的客觀優勢,利用神經信號進行自動化人格測評的研究方向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 美國密西根大學:用憶阻器陣列解決數學計算問題!
    神經形態晶片的性能更強,效率更高,非常適合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算法以及處理大數據問題。說起神經形態計算,近期有一種新型硬體頗受科學家們追捧,它就是憶阻器。其英文名 「Memristor」 ,是「記憶」(Memory)和「電阻」(Resistor)兩個詞的混成詞。
  • 腦機接口技術誕生「腦活動翻譯機」
    【來源:科技日報】據英國《自然·神經科學》雜誌30日發表的一項腦機接口最新研究,美國科學家報告了一種能夠以較高準確率解碼神經活動,並將其翻譯為句子的機器翻譯算法。通過該算法,可。當人類思考時,大腦皮層中的神經元會產生微小的電流,不同的思考活動,激活的神經元也不同——這就是腦機接口技術所依靠的原理。但一直以來,腦機接口在解碼神經活動方面只取得了有限的成功,其準確率依然遠遠低於解碼自然言語——過去的腦機接口只能解碼口頭詞語的片段或口頭詞組中不到40%的詞語。
  • Edward教授十年科研,會說話的魔法帽如何把腦電信號翻譯成語音
    這項研究報告,四位病人顱內腦電解讀錯誤率最低可以達到3%(WER,一種用編輯距離來定義的錯誤率)。因為電極植入位置和病人個體差異,最壞的情況錯誤率在50%左右。語音腦機接口的一個核心難題是神經信息的解碼和翻譯,腦電信號噪聲大,人腦編碼語音語言的機制複雜未知,這都是背後的障礙。
  • 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談馬斯克腦機接口:沒體現神經解碼進展
    「從記錄和信號傳輸的角度看,縮小植入式腦機接口設備是重要的,但是最終人們需要證明這套系統能做什麼來解碼大腦信號並正確解釋大腦的狀態和意圖。」基於此,不少專家認為馬斯克展示的腦機接口系統是「腦外科手術的突破但沒有對大腦信號進行解釋」。對此,賀斌表示認同。
  • 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談馬斯克腦機接口:沒有體現神經解碼進展
    但他也提到,馬斯克此次並沒有展現神經解碼方面的任何重大進展。「從記錄和信號傳輸的角度看,縮小植入式腦機接口設備是重要的,但是最終人們需要證明這套系統能做什麼來解碼大腦信號並正確解釋大腦的狀態和意圖。」基於此,不少專家認為馬斯克展示的腦機接口系統是「腦外科手術的突破但沒有對大腦信號進行解釋」。對此,賀斌表示認同。
  • 讓馬斯克瘋狂的腦機接口究竟是什麼?
    美國側重於研發新型腦研究技術;歐盟主攻以超級計算機技術來模擬腦功能;日本聚焦以狨猴為模型研究各種腦功能和腦疾病的機理;我國則提出了「一體兩翼」結構的中國腦計劃。此外,分布在 96 根神經蕾絲上的 3072 個電極還為大量數據的傳輸創造了可能,這也使得它更能推動人們對腦的理解和腦疾病的治療。Neuralink 還開發了一種每分鐘自動嵌入 6 根神經蕾絲的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從而實現腦機接口連接。
  • 葫蘆謅報51【腦機接口】
    大腦對語言和文字的處理不僅效率低,還經常出現詞不達意的情況。要是有個機器能直接從我的腦袋裡提取信息就好了。然而科技發展到2020年,科學家們也沒能解決小N的需求。如今的腦機仍停留在試圖獲取人類的運動意圖上,比如拿杯飲料等簡單動作。我們所說的腦機其實是腦機接口(BCI, Brain Computer Interface),實現腦神經信號的提取、解析。
  • 清華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洪波課題組微創腦機接口臨床研究取得進展
    清華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洪波課題組微創腦機接口臨床研究取得進展  清華新聞網5月6日電 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洪波副教授課題組在微創腦機接口和大腦皮層功能定位方面的研究論文近日分別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神經影像》(NeuroImage)和《神經外科雜誌》 (Journal
  • 國內首個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在瑞金醫院成立
    在大腦植入晶片,收集腦部信號,信號異常時,通過遠程調控電極刺激信號,將「異常信號掐死在搖籃階段」……這類腦機接口技術已在部分神經疾病領域獲得前瞻性應用。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正式成立,「難治性抑鬱症腦機接口神經調控治療臨床研究」同日啟動。
  • 哈佛華人企業BrainCo發布腦機接口作業系統,實現了「讀心術...
    所謂人類大腦智能作業系統,主要是採用無創的非侵入式混合腦機接口技術,通過佩戴設備,系統可以收集、處理人體的腦電信號(EEG)和肌電信號(EMG)。據了解,目前根據腦機接口技術系統與人腦的連接方式,又可被分為有創(入侵式)和無創(非侵入式)腦機接口兩大類型。有創(入侵式)腦接口的優點是能夠直接從大腦皮層獲取信息,避免神經信號因顱骨阻隔而衰減,其缺點是需要面對開顱手術的風險,且植入的電極在一年後就會被疤痕組織所包圍,影響神經信號的傳輸。
  • 馬斯克遇上三隻小豬,人類腦機接口要成真了
    腦機接口的科幻與現實能夠與我們的頭腦直接或者間接相連的外部設備,其實早已存在。最為人所知的例子就是腦電圖(EEG)了。這一儀器在頭皮處感受人類腦部活動產生的生物電,並放大成可供分辨的腦電信號。某種意義上來講,當你在接受腦電圖檢測時,你的大腦就已經與這臺龐大的機器相連在一起了。
  • 全球腦機接口領軍人物張學國「牽手」科斗腦機
    科學網蘇州訊 (記者史俊庭) 「與張學國老師進行戰略合作,將對公司腦電系列產品的研發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我們雙方在技術等層面的深度共享與交流,也將推動彼此在中國甚至全球腦科學領域的整體提升。」7月21日,科斗(蘇州)腦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科飛滿懷信心的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