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以前,是孩子學習第二語言的最佳階段。如今網絡課程普及,很多家長都為孩子報了網課,具體效果怎麼樣呢,來聽聽臺灣腦科學家洪蘭老師是怎麼看的。
孩子三四歲時,爸爸媽媽就要考慮讓他學英語啦。請家教、上早教班,或是索性親自上陣,家長使出渾身解數,只為讓孩子學好英語。也有一些家長會用網絡課程,給孩子做英語啟蒙。不過,這樣的課程效果好嗎?
學習語言的機制:內隱模式
家長在決定怎麼給孩子做英語啟蒙前,應該先了解一下孩子學習語言的機制。
首先,孩子學母語是一種內隱學習,不需要人教,只要處在說母語的情境中,孩子自然而然就能說這種語言。
而孩子學習第二語言,就需要家長衡量他學習的時機和方式。只有對孩子的學習機制和方式有了良好的把控,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通常來說,如果孩子能從幼年敏感期就開始學習第二語言,並且大量接觸使用第二語言的環境,那他基本能夠達到沒有口音、流利通順的程度。
因為此時孩子大腦中管理記憶的海馬體尚未成熟,即使是學習第二語言,也能像學母語一樣運用內隱模式進行學習,獲得很好的學習成果。
學習語言的必要條件:真人互動
不過,內隱學習也有先決條件。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就是真人互動。
比如給孩子做英語啟蒙時,讓孩子參與語言環境,和說英語的孩子玩耍,往往效率更高。為了玩得更盡興,孩子不得不積極地和別人溝通,於是很快就能適應英語,甚至運用英語對話。
所以,在生活中互動才是最好的學習語言的方式。
網絡課程的選擇:錄播或真人互動
如果用網絡課程孩子做英語啟蒙,家長常常會面臨兩種選擇。
一是購買錄像類課程。
這種課程就像給孩子放錄音帶,對孩子的內隱學習幾乎沒有什麼用處。
美國也有類似的案例。一位議員試圖通過播放電視節目讓一些父母是聾啞人,但自己本身沒有聽讀障礙的孩子學習語言。然而3年過去後,這些孩子並沒有學會。
另一些家長會選購真人教學的網絡課程,讓老師通過在線直播互動,給孩子做英語啟蒙。
這種方式更有效,但成本和精力也不亞於線下教學。
學習語言的特殊過程:緩慢開展
第一,從教育的意義來講,孩子學習第二語言,本質上是基於第一語言的進階學習。換句話說,孩子的第一語言學得越好,第二語言也會學得越好。所以,不要忽略母語的教育。
第二,孩子剛開始學第二語言,需要不斷重複一個特殊的學習過程:先認知,然後推翻這些認知,再重新建立更成熟的認知。就像孩子背單詞,總會先記住,然後忘記,再重複記憶一樣。
這就註定孩子的第二語言啟蒙學習是一個緩慢開展的過程。而快節奏的網絡課程很難適應孩子的學習速度,家長不妨先教孩子簡單的詞彙,等他有了一定英語基礎以後再通過網課來加強學習。
第三,語言學習本身是一種溝通方式的學習,教和學的方式越自然,效果也越好。在這方面,網絡課程時間場景和方式都有限,遠不如面對面的真人互動。
當然,如果孩子的母語純熟,並擁有較為完整的語言知覺和語言敏感度,那麼上網絡課程對他就是錦上添花,能有效提高他對詞句語法的學習與運用。
孩子做英語啟蒙,最關鍵的還是學習的時機和方式。網絡課程儘管便捷,卻不是最佳選擇。家長也要衡量孩子的學習能力與進度,儘量選擇更適宜孩子的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