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京城百所特色校
北京市通州區馬駒橋鎮中心小學
在古老的涼水河南岸,在北京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六環和京津塘高速路的環抱中,坐落著北京市通州區馬駒橋鎮中心小學。近百年的辦學歷程,讓學校成為了通州境內辦學歷史最悠久、人文底蘊最深厚的名校之一。
近年來,伴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步伐,馬駒橋鎮中心小學發展迅速,形成了6個校區、173個教學班、5800多名學生的辦學規模。在邵學良校長的帶領下,學校結合地域特點,從中華歷史悠久的馬文化出發,致力將「小馬駒」培養成「千裡馬」,走出了一條特色辦學之路。
以夢為馬 讓學生成就自我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馬文化是重要的核心組成部分,自古以來,馬是社會賢良的象徵。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為「千裡馬」,是教育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隋末唐初,馬駒橋及周邊地區是朝廷養育軍馬的草場,戰馬作為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從這裡源源不斷地輸出,並由此伴生了「成長—成才—成就」的文化種子。馬駒橋鎮中心小學立足地域文化的「生長教育」內涵,與此一脈相承。學校以獨具個性又富有文化底蘊的特色文化,讓學生成就自我,形成了「萬馬奔騰」的學校文化生態。
營造育人環境,彰顯教育魅力——校園裡,「馬文化」無處不在。生長園裡的千裡馬雕塑,教學樓大廳裡的八駿圖,校史館的京畿古鎮馬駒橋長卷繪畫,電子大屏的馬駒橋發展史展示,騏驥書院、朗讀亭、電子閱讀平臺、孕育園、創客教室、騏驥講堂、騏驥夢工廠、冰雪樂園、八駿園……從動態到靜態,從過去到現在,將學校的教育理念展現得淋漓盡致,彰顯著學校獨特的教育魅力。
強化班級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學校依託「八駿」特色評價,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滿足學生生長的內在需求。每個班級都依據「小紅馬精神」,確定了凸顯本班特色的班級名稱、班訓及班級口號。
驍騎營、千裡駒、小神駒、良駒營……一個個響亮的班級名稱,代表著一個個團結協作、拼搏向上的班集體。
「以夢為馬,快樂成長」「團結向上,策馬揚鞭」……一條條出彩的班訓,激勵著全班學生勤奮學習、刻苦自勵,形成積極健康的班風。
「我是小紅馬,我最棒!」「一馬當先,勇者勝!」……一個個響亮的班級口號,如同一面面旗幟,指引著全班學生奮勇向前。
一張張班級「八駿好少年」評價圖表,記錄著學生們成長的腳步,以及他們所收穫的快樂與自信。
多元評價 讓學生快樂成長
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而教育評價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素質教育、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方面,則起著重要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使學生幸福快樂地成長,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歡樂。基於此認識,馬駒橋鎮中心小學根據小學生道德品質的心理結構和發展特點,結合我國現行的小學德育目標和本校學生學習、活動、生活、交往的實際,構建了「八駿好少年」特色評價體系,以「厚德、明責、樂群、善學、追夢、尚美、創新、健康」八項評價目標為標準,突出考查學生在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健康、興趣特長和勞動實踐等方面的情況,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供保障。與此同時,學校還通過邀請專家進校園、開展項目研究等舉措,對評價體系的適用性、實效性、科學性進行驗證,並不斷加以完善。
為了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評價體系構建中來,學校開展了「八駿好少年」駿寶形象作品徵集活動,讓學生根據評價內容,設計出八個可愛的「駿寶」卡通形象,用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將行為目標具象化,為學生們樹立學習的榜樣。
學校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激勵學生的個性發展,制定相應評價方案,對學生的操行表現、學業發展和個性特長進行多方面評價,分別評選出班級、校區、中心校級「八駿好少年」。
班級評選——學年初向各班級下發學生評價圖表,採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生生互評的方式進行,每月評價一次。學期末依據學生評價統計,各班級分別評選出一名「八駿好少年」,頒發獎狀及胸章。
校區評選——在市、區、校開展的各項活動中表現優異的學生,將會被評為校級「八駿好少年」。班級集齊八項相應榮譽的學生,經推薦評選校級榮譽,學年末頒發獎狀及獎牌。
中心校評選——每學年在各項活動中表現特別優異的學生,以及集齊校區八項「八駿好少年」獎牌的同學,學年末推薦上報中心校,頒發獎狀和獎盃。
每學年,學校通過升旗儀式榮耀時刻、八駿表彰展板、微信宣傳等形式進行表彰,並在每個學年末開展宣傳表彰大會,充分發揮榜樣育人的作用,在校園內形成了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環環相扣的評價體系,讓每位學生都能得到關注和賞識,促使學生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八駿好少年」多元化、多維度的評價目標,激勵學生展現自我,發揮特長,獲得進步的喜悅。
生長教育 讓生命更精彩
教育即生長。馬駒橋鎮中心小學積極倡導並踐行生長教育,關注學生良好人格的培養,讓學生學會做人;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學習;關注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生活;關注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創造。
豐富騏驥課程,打造生長課堂——學校以課程建設為切入點,積極發揮課程育人的功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千裡馬課程、閱讀分享課、家長課程、傳媒課程等校本課程,彰顯生長活力。足球、定向越野、冰球、京劇、舞蹈、話劇、機器人等社團課程,培育成長技能。豐富多彩的騏驥課程,使校園真正成了學生們學習、生活的樂園。
搭建生長舞臺,提升綜合素養——學校開展「四節三禮」 主題教育活動(四節:讀書節、體育節、科技節、藝術節;三禮:入學禮、開學禮、畢業禮),從而為學生搭建生命成長的舞臺,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校園電視臺、校園公眾號,成為了學生們最喜愛的生長舞臺。學生們通過電視節目製作,培養思辨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校園公眾號的「騏驥之聲」閱讀欄目和「騏驥秀」才藝展示欄目,陶冶情操,展現自我。
豐富教育形式,促進生命成長——學校通過「愛國篤志」共生長、「傳統文化」載生長、「勤儉勞動」明生長、「垃圾分類」助生長、「強國閱讀」話生長、「特色升旗」顯生長、「生長秀場」展生長等系列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在提升中成長。
邵學良校長表示:「在馬駒橋鎮中心小學,『八駿好少年』已成為全體學生的成長目標。教師們堅信每個學生都可以成為千裡馬,積極爭當『伯樂』。」
在生長教育的引領下,學校堅守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立身之本,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讓今天的小馬駒成為明天的千裡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