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呼籲臺當局儘快開放陸生返臺就學

2020-12-15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7月21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已陸續開放19個「中低感染風險地區」的學生返臺就學,但約7500名大陸學生仍被擋在門外。臺灣大學20日發布官方聲明指出,大陸近兩周新增確診病例比日本、新加波、澳洲都低,呼籲臺當局開放大陸學生返臺,且強調「宜快不宜遲」。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對此回應稱,相關事項正在進行跨部門協商討論中。

臺灣大學引述世界衛生組織公開數據表示,過去14天的新增確診病例,日本約為5100人,新加坡超過2900人,澳洲也近3000人,但這3個地區都被臺當局列入「中低感染風險地區」。與此同時,大陸地區(含港澳)確診人數遠低於上述地區,但是大陸學生卻被排除在返臺就學名單之外。

臺大指出,臺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對返臺學生,只要求入境後實行14天居家檢疫。從感染風險與防疫要求兩方面看,都沒有繼續禁止大陸學生返臺的必要。

臺大統計,該校原有大陸學生約500人,其中未入境的高達451人,絕大部分都是研究生。臺大呼籲臺當局以學生的學業與前途為念,比照「中低感染風險地區」學生返臺條件,儘速開放大陸學生返臺就學,強調「宜快不宜遲」。

針對民進黨當局禁止陸生及陸配子女返臺,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曾表示,民進黨當局一直針對從大陸返臺的部分臺胞、在臺就讀陸生和兩岸婚姻家庭子女刻意採取歧視性措施,嚴重損害了他們的正當權益。這種背離人道立場的政治操弄,已經受到島內公正輿論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抨擊。民進黨當局應正視陸生和兩岸婚姻家庭的合理需求,尊重他們希望返臺就學、實現家庭團聚的正當要求,儘快取消歧視性措施。(中國臺灣網 李寧)

相關焦點

  • 臺灣大學呼籲臺當局儘快開放陸生返臺就學 強調「宜快不宜遲」
    中國臺灣網7月21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已陸續開放19個「中低感染風險地區」的學生返臺就學,但約7500名大陸學生仍被擋在門外。臺灣大學20日發布官方聲明指出,大陸近兩周新增確診病例比日本、新加波、澳洲都低,呼籲臺當局開放大陸學生返臺,且強調「宜快不宜遲」。
  • 開放境外學生返臺獨漏陸生,馬英九呼籲全臺大學校長抗議蔡英文
    【環球網報導 趙友平】針對民進黨當局最近全面開放境外學生返臺就學,卻獨漏大陸學生,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今天(13日)上午在臉書發文,對民進黨當局這種歧視性的做法感到失望與憂心,他呼籲全臺大學校院的校院長一起站出來抗議。
  • 臺灣私立大學院校協進會批評臺當局「政治凌駕教育」
    臺灣私立大學院校協進會批評臺當局「政治凌駕教育」 央視網消息:此前
  • 大陸學生來不了,臺灣大學坐不住了,呼籲民進黨當局快開放
    臺灣當局陸續開放19個「低及中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的境外學生返臺就學,卻遲遲不讓陸生入境,。臺灣大學昨以正式新聞稿呼籲民進黨「政府」開放陸生返臺,而且「宜快不宜遲」。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則表示,相關事項正進行跨「部會」協商討論中。
  • 19個地區學生均可返臺,唯獨陸生不行,臺灣大學:不要區別對待!
    撰文丨琳琳 小宋最近,臺灣疫情局勢緩和,民進黨當局開始陸續開放19個地區的境外學生返臺讀書,然而卻遲遲不讓陸生返臺。民進黨當局對陸生的區別對待,遭受各方的質疑和批評。近日,臺灣大學出面呼籲民進黨當局,應該儘快讓陸生返臺,以學生的學業為重。19個地區學生均可返臺,唯獨陸生不行今年年初,民進黨當局以疫情爆發為由,全面禁止大陸居民返臺。要說這個理由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疫情面前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
  • 臺灣開放陸生入境,臺媒:陸生返臺也只能入住費用高昂旅館,且無法...
    原標題:臺灣開放陸生入境,臺媒:陸生返臺也只能入住費用高昂旅館,且無法領取檢疫補助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臺「教育部」24日發布新聞稿稱,即日起開放19個國家和地區以外的新生及大陸籍學位生(含舊生與新生)來臺就學,預估約1萬人可申請入境,其中大陸籍舊生與新生合計約5000
  •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約7000名陸生無法返臺上課
    據中評社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約7000名陸生寒假至今無法返臺上學,目前已有部份學生選擇休學。臺灣嘉義大學國際事務長洪燕竹表示,該校本學期共有陸生7人,4人大學部、3位研究生。其中有6人無法來臺繼續就讀,後來有2人選擇休學。對無法來臺陸生,校方已實施遠程教學,將比照正常上課授予學分和畢業證書,日後若陸生有意願升學攻讀研究所,學校也會給予必要協助。
  • 臺灣對陸生開放,殊不知蔡英文仍有後招,陸生返臺之路坎坷
    新冠疫情爆發之後,民進黨當局一直藉此為由,限制大陸學生返臺就學。8月24日,民進黨當局教育主管部門宣稱,將開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新生及大陸學生赴臺就學。我們知道蔡英文一直以對抗大陸、反對國家統一的姿態作為其地區「施政信條」。
  • 臺灣開放2歲以下「小明」回臺,何時能解禁陸生?
    臺灣教育主管部門15日晚間宣布,7月22日起開放日本、韓國等19個低風險及中低風險國家及地區的境外學位新生來臺。不過開放的國家及地區中,不包括中國大陸。把這兩則消息放在一起看,可以看出民進黨當局對中國大陸的態度:一是歧視,二是雙標。
  • 陸生談民進黨當局差別待遇:在臺灣會吵的孩子有糖吃
    對此受訪陸生表示「會吵的孩子有糖吃」,已經透過學校的陸生聯誼會,向教育部門表達訴求,希望能在7月中旬第二批返臺名單中開放陸生返臺。據臺教育主管部門統計,這學期約有2.6萬名境外生沒入境,其中陸生佔「最大宗」,有7463人。而開放的上述11個國家和地區中,尚未返臺學生,共2238人。
  • 境外生全面解禁入臺:唯獨排除5000多名陸生,叫苦的還有臺灣高校
    臺灣教育部門昨天發函給全臺大專院校,宣布境外舊生全面解禁入臺就學,其中包含5000多名未入境的在學陸生。但隨後改口表示「因兩岸考量」,排除陸生舊生入臺。為何只排除陸生?其中必有政治動機。民進黨當局昨天指稱是陸方在「阻撓」,指近期已發生多起陸方「阻撓」陸生返臺就學的個案,云云。而外界不乏對臺灣當局的抨擊之聲,認為事情再清楚不過,還不是「仇中、歧視」作祟,何必講東講西。今年6月17日,民進黨當局宣布開放境外學生返臺複課,但大陸學生不在首批開放入境的名單中。陸生權益一再受到傷害。其實,受傷害的何止是陸生,叫苦不迭的還有臺灣高校。
  • 陸生發起退學行動,臺灣教授:大陸民眾對臺灣好感度大幅下降
    這幾天台灣陸委會與「教育部」原預定開放大陸應屆畢業、舊生、新生等來臺就學的政策,卻一日之間發生髮夾彎喊卡,讓許多島內的大學及大陸學生錯愕不已。許多陸生在臉書與微信等社交媒體進行網絡暴動,影響深遠。由於陸生的入境與否政策反覆已久,許多對岸的學生把整件事情的搖擺,比喻為陸生之間的創傷症候群。也有好幾個無法返臺的大陸學生,開始在網上呼籲陸生辦理退學,離開這個政策不友善的地方,轉往其他國家或地區繼續念書。
  • 馬英九呼籲:抗議蔡英文
    編輯:虎威軍校對:查爾斯據了解,自疫情爆發以來,臺灣當局就實施了一些封禁措施。為了限制人員的流動,臺灣一度禁止非臺籍學生返臺就學。據相關媒體報導,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近日臺灣方面已經全面開放境外學生返臺學習,令人不能理解的是,返臺學生的許可名單內竟無大陸學生。蔡英文開放境外學生返臺,唯獨漏了大陸學生據了解這是民進黨當局有意所為。
  • 臺灣規劃暑期分批開放境外生返臺 島內高校盼明確時間表
    臺教育部門14號表示,計劃在暑假期間逐步開放境外生分批返臺,其中以應屆畢業生及來自疫情低風險地區的學生優先入境。據統計,包括已就讀臺灣的大學但因疫情無法入臺以及新學年待入學的學生,共有4.2萬名境外生需要在9月中開學前入境臺灣。
  • 近1.6萬陸港澳生返臺無期 臺灣的大學還香嗎
    據中通社報導:臺灣教育部門4日表示,有關解禁境外學生返臺就學的規劃,臺灣行政部門討論後認為需等國際疫情趨緩後再檢討開放時機。  據統計,臺灣2月實施邊境管制措施後約2.6萬名境外生無法返臺就學,其中大陸學生8000多人、香港及澳門學生7972人;約2500人是應屆畢業生。
  • 大陸學生返臺求學遭拒?臺灣大學:「陸生返臺」宜快不宜遲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近兩周新增的確診人數都低於上述的三個地區,但據數據統計,約有7500名學生被民進黨當局「拒之門外」。顯然這是民進黨當局玩弄的政治操弄,但不料,這遭到了臺灣大學的催促。臺灣大學相關人員表示,讓大陸學生入臺就學這件事,「宜快不宜遲」。除此之外,民進黨當局的這一行為也遭到臺灣地區各界人士的批判。
  • 陸生返臺又被排除,境外生權益小組提出抗議
    可就在一個小時之後,臺教育機構卻突然改口,大陸學生又被排除在了返臺行列之外。看到了回學校的希望之後,不少陸生訂購了機票準備返校,隨即便出現的變故讓他們又一次受到打擊。由陸生組成的「返臺推動組」表示: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大陸和港澳的學生就一直受到阻攔,反而一些高風險地區的學生卻能夠成功返臺,這也體現了民進黨當局的其他企圖。
  • 陸生返臺政策惹眾怒 陸委會與臺教育部門慌忙互相「甩鍋」
    髮夾彎」創紀錄,臺教育部門8月5日發函宣布全面開放應屆畢業生以外的境外老生來臺檢疫就學,當天傍晚就公告「因兩岸考慮」,陸生被排除在外。陸生入境政策朝令夕改,引發各界譁然,或許是不知如何面對質疑,陸委會與臺教育部門玩起「甩鍋」伎倆,慌忙互指對方「失當」。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陸委會「主委」陳明通6日在臺立法機構辯解,陸配子女、陸生入境的開放時間點,都要提報「邊境管理會議」處理,但臺教育部門未體察最新疫情,未將陸生入境案提報該會討論,就對外宣布鬆綁。
  • 失去陸生後,臺灣教育界發生了巨大震動
    華夏經緯網發表資深媒體人青衫溼文章指出,連日來,臺灣輿論界紛紛探討「失去陸生」帶來的後續效應,臺灣《聯合報》發起「禁陸生衝擊」系列報導,從赴臺陸生、臺灣高校等多個角度分析相關負面效應。臺灣《中國時報》也在報導中指出,臺灣陸委會對於陸生赴臺前後兩副面孔,並認為民進黨當局系列操作正在讓兩岸30年交流累積的成果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