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電外送十年 突破4100億千瓦時

2020-12-10 新華網寧夏頻道

  新華網銀川11月28日電(祁玉金)「今年是我來到銀川東換流站的第十個年頭,而今天也是銀東直流投運整十年的日子。」11月28日,國網寧夏檢修公司銀川東換流站站長鄒洪森介紹到。十年來,寧夏累計外送電量突破4100億千瓦時,為寧夏當地創造各類經濟效益超826億元,直接和間接增加就業崗位3.8萬個,加快了寧夏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同時為保障華北、華東地區電力需求發揮了積極作用。

  超前謀劃 架設多條東西能源「高速路」

  寧夏煤炭儲量居全國第六,同時蘊含著豐富的風能、太陽能等資源,但本地消納能力有限,長期以來難以變成更多的真金白銀。2010年11月28日,世界首個±660千伏電壓等級的直流輸電工程——銀東直流輸電工程(寧夏寧東-山東青島)建成投運,將寧夏的能源資源以直流輸電形式「打捆」送到華東地區,開創了寧夏電力大規模外送的先河,打通了我國「西電東送」的北通道,也開啟了山東電力大規模接收外電的新紀元。十年間,該工程已累計向華北地區輸送電量超2900億千瓦時,工程能量利用率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是商業運行效益最好的跨省區直流輸電工程。6年後,另一條直流外送大通道——靈紹±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寧夏靈武-浙江紹興)建成,將寧夏與浙江相連,拉開寧電入浙大幕,500億千瓦時的年輸電量,能滿足浙江全省近六分之一的用電需求,為華東電網安全可靠供電再添保障。2018年9月26日,750千伏昭湖線(沙湖750千伏變電站-伊克昭換流站)正式投入運行,通過昭沂±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將寧夏北部豐富的資源輸送至山東地區,進一步提高了寧電外送能力。

  寧電外送規模的不斷擴大,吸引了眾多大型企業來到寧夏開發電力資源,拉動了清潔能源裝機的快速增長,助推寧夏能源利用轉型提速。據統計,寧夏電網總裝機規模由十年前的1370.28萬千瓦提升至如今的5081.6萬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規模更是從85.65萬千瓦增加到2200萬千瓦,增長至原來的25.69倍,人均裝機容量位居全國首位,寧夏電網也成為我國首個新能源發電出力超過地區全網用電負荷的省級電網。

  十年來,寧夏直流外送電量從256億千瓦時提升至775億千瓦時,規模增長3倍。2014年,寧夏電網累計外送電量即突破1000億千瓦時,2017年電量外送邁上新臺階,累計外送電量2000億千瓦時,2019年又衝破3000億大關。寧夏電網在短短6年時間內就實現了累計外送電量翻兩番的卓越成果,在國網系統中充分彰顯「資源足、技術精、運維優、效益佳」的寧夏示範特色。據測算,寧夏十年來的外送電量,相當於就地轉化2.33億噸標準煤,減排40669.35萬噸二氧化碳、11109.68萬噸碳粉塵、608.39萬噸氮氧化物,環保效益和社會效益極為顯著。

  精益運檢 護航電力大動脈

  「2020年10月9日10點,雙極功率上升至400兆瓦,一次解鎖成功!」隨著銀川東換流站副站長趙欣洋的匯報聲傳來,480餘名工作人員經過連續5晝夜的奮戰,圓滿完成銀東直流輸電工程精益化年度綜合檢修任務,將檢修工期由以往的11天壓縮至5天,每年可新增輸送電量近5億千瓦時,將該系統的能量可利用率由96.1%提高到98.6%,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國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以提升能量可利用率為導向,開展精益化運檢,不斷深化隱患排查及治理,把確保設備安全運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保障直流大動脈的長周期安全穩定運行。

  「截至2020年11月28日,寧夏直流系統累計安全運行4522天,累計完成操作任務36185項,完成操作項數584679項,許可工作票5221項,完成各類設備專項排查工作471項,成功處理缺陷、隱患及問題治理16590條,整改率位居國家電網公司前列,有力保障了直流大動脈的安全穩定運行。」國網寧夏檢修公司總經理宋永強介紹到。

  守正創新 攻堅克難謀發展

  銀東直流是世界首條±66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在運維和檢修工作上沒有先例可循。國網寧夏電力始終堅持「立足生產解決現場實際難題」的原則,在運維工作中發現問題,在反覆試驗中尋求突破,在創新探索中問鼎高難,成功解決了室內電力設備智能化巡檢覆蓋率低、換流變勵磁湧流幹擾大、特高壓換流器保護範圍小、中開關聯鎖跳閘邏輯不合理等諸多前所未有的技術難題。

  在國內率先開展750千伏等電位帶電作業,實現輸電通道可視化全覆蓋,巡檢和消缺效率取得突破性提升;研發應用溫度可控的多層結構伴熱帶和換流變套管專用檢修平臺,創造了國內單臺換流變「小排油方案」檢修最短記錄;自主研製的戶內軌道式巡檢機器人在全國17個省份推廣應用,實現人工與智能雙重化巡檢;「換流站非電量保護3取2改造」方案,被寫入國家電網公司《防止直流單雙極閉鎖二十一條反事故措施》第一條,在全國換流站推廣。直流電源快速切換裝置在國內外首次實現了直流電源的大容量無縫快速切換。變壓器冷卻器智能控制裝置已在北京、內蒙等5個省份得到初步推廣,當年實現產值1000萬元。國內首創大型變壓器的主備相快速切換,切換時間由15天縮短至2天,成為特高壓變電站的典型設計;自主研製斷路器多維移動平臺,創造了不停母線、不降負荷、不增工期便能更換斷路器的新歷史。累計獲得各類科技創新獎76項、青年創新創意成果獎68項,取得專利139個,獲得QC成果獎119項。多項創新成果在全國多個省市推廣應用,並隨「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化,同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成套出口國際市場。

  黨建引領 精準培養育人才

  「我是2010年經總公司派遣來到寧夏,參與換流站的建設、驗收、調試,當時我們只有13個人,寧夏在直流建設和運維方面可以說是『零基礎』。」銀川東換流站站長鄒洪森說,「十年過去了,現在的直流隊伍已經壯大到了168人,運維的直流輸電線路也達到了4條(含2條過境線路)。一批批直流人迅速成長起來,成為寧夏電力事業的中堅力量。」

  國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黨委將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目標與員工的自身素質、崗位需求和安全生產工作相結合,深入挖掘青年人才潛力,加強優秀人才交流輸出培養,堅持「擇優選派、重在培養、注重實效」的原則,建設梯次合理的高素質人才隊伍。10年來累計培養出勞模先進23名,技能專家25名,中堅骨幹72名,後備力量43名,輸送出專業人才14名,為寧夏電力事業發展輸送了一批批能夠駕馭交直流混聯電網的專業化技術人才。

  從茫茫荒漠到電力綠洲,從13顆種子到上百名直流骨幹,從直流外送「零進展」到外送總電量突破4400億千瓦時,從設備進口到自主研發,從人才接收方到人才輸送方……寧夏直流外送事業的第一個十年,走得精彩、行得穩健。在未來,寧電直流外送將繼續擔負起推動「西電東送」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發展的重要使命,乘風破浪、一往無前,創造寧夏電力事業的燦爛輝煌。

相關焦點

  • 寧電外送10年突破4100億千瓦時
    11月28日,國網寧夏檢修公司銀川東換流站站長鄒洪森向記者介紹,10年來,寧夏累計外送電量突破4100億千瓦時,為寧夏當地創造各類經濟效益超826億元,直接和間接增加就業崗位3.8萬個,在保障華北、華東地區電力需求的同時,加快了寧夏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
  • 疆電外送 十年突破三千億千瓦時
    疆電外送 十年突破三千億千瓦時  創造收益超六百五十億元,增加就業崗位二點八萬個  截至6月19日7時,新疆10年累計外送電量突破3000億千瓦時,為新疆電力行業創造收益超650億元  2010年11月,新疆建成疆電外送第一通道——哈密—敦煌750千伏輸變電工程。豐富的電力資源被首次送入內地,結束了新疆孤網運行歷史,新疆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步伐不斷加快。2019年,準東—皖南±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投運,至此疆電外送已建成四條通道。
  • 寧夏累計外送電量突破4100億千瓦時
    據新華社2日消息,國家電網寧夏電力公司介紹,十年來,寧夏累計外送電量突破4100億千瓦時,外送電量規模增長了3倍,架設的多條能源「高速路」,不僅加快了寧夏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也為保障華北、華東地區電力需求發揮了積極作用。
  • 「疆電外送」年度電量首次突破千億千瓦時
    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25日電(記者杜剛)截至23日18時,今年新疆外送電量達到1000.12億千瓦時,「疆電外送」年度電量首次突破千億千瓦時大關。  新疆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綜合部主任張忠明介紹,7月,新疆昌吉—安徽古泉±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輸送功率由600萬千瓦提升至800萬千瓦,成為全國目前在運特高壓輸電工程中輸電功率最大的工程,為大規模「疆電外送」提供了有力支撐。僅該工程今年以來外送電量達到430億千瓦時。
  • 國網甘肅電力外送電量突破443.64億千瓦時
    國網甘肅電力外送電量突破443.64億千瓦時 2020-12-22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經濟)寧東—山東直流輸電工程外送電突破2000億千瓦時
    新華社銀川12月19日電(記者於瑤)跨高原、越黃河,從大漠深處到黃海之濱,作為世界首條±660千伏電壓等級直流輸電工程,寧東至山東直流輸電工程開啟了我國「西電東送」的北通道。截至目前,外送電量累計突破2000億千瓦時。
  • 14億千瓦時藏電外送意味著什麼?
    中國西藏網訊 8月30日上午,「電力援藏」暨西藏清潔能源外送消納框架協議籤約儀式在西藏林芝舉行。根據協議內容,2019年14億千瓦時西藏清潔能源將送往華北等5個受端地區。這將助推中東部地區減少標煤消耗42萬噸、二氧化碳排放140萬噸,同時預計為西藏地區發電企業增收近3億元。
  • 新疆「疆電外送」一季度光伏發電量達9.75億千瓦時
    華電石城子220千伏匯集站主要承擔哈密石城子光伏產業園區內光伏電站電量的匯集升壓接入送出任務。華電石城子220千伏匯集站站長杜忠強介紹,220千伏匯集站電壓等級為220千伏,通過兩條送出線,接入哈密750千伏哈密變電站進行疆電外送,現在光伏項目棄光率基本保持在5%左右,為哈密光伏能源送出提供了可靠通道。
  • 新疆「疆電外送」最前沿一季度光伏發電量達9.75億千瓦時
    中新網烏魯木齊5月6日電(劉亞輝 殷婷婷) 近年來,憑藉突出的能源資源優勢,依託「一帶一路」的新背景、新平臺,圍繞「疆電外送」和資源轉換戰略實施,新疆哈密積極探索將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謀劃研究,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圍繞建設百萬千瓦級光電基地,推動能源利用綠色轉型提速
  • 一季度「疆電外送」電量達206.0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0.8%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從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獲悉:新疆電網2020年一季度完成「疆電外送」電量206.0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0.8%,創歷史最高水平。近年來,新疆電網快速發展,已有2條750千伏西北聯網工程,1條±800千伏輸電外送工程在運,2019年投運1條±1100千伏準東—皖南特高壓工程,使「疆電外送」額定輸電容量達到2500萬千瓦。「疆電外送」電量的持續增長得益於「電力援疆」政策的實施,新疆電能已經輸送至全國19個省份,外送範圍明顯擴大。
  • 新疆新能源今年一季度「疆電外送」規模達42億千瓦時
    「十三五」以來,新疆逐步形成了「疆內供電四環網,疆電外送四通道」的電網主網架格局。數據顯示,依託4條「疆電外送」通道,今年一季度,新疆新能源「疆電外送」規模達42億千瓦時,佔「疆電外送」電量比重的20%左右。此舉不僅緩解了新疆能源消納,也助推了中東部省份的節能減排。
  • 新疆電網「疆電外送」第一季度電量達20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約42.6%
    華電石城子220千伏匯集站主要承擔哈密石城子光伏產業園區內光伏電站電量的匯集升壓接入送出任務。華電石城子220千伏匯集站站長杜忠強介紹,220千伏匯集站電壓等級為220千伏,通過兩條送出線,接入哈密750千伏哈密變電站進行疆電外送,現在光伏項目棄光率基本保持在5%左右,為哈密光伏能源送出提供了可靠通道。
  • 甘肅定西2021年直購電交易首次突破22億千瓦時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售電網訊:「隨著10月份直購電結算工作結束,交易電量鎖定在3.02億千瓦時,公司累計直接交易規模達到22.04億千瓦時,首次突破22億千瓦時。」日前,國網定西供電公司營銷部相關工作人員告訴筆者。
  • 祁韶直流單日外送電量首次突破1億千瓦時
    祁韶直流單日外送電量首次突破1億千瓦時 2020-08-09 13: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海電網已累計外送清潔電量超240億千瓦時
    12月2日,青海省單日新能源發電量首次突破一億千瓦時,達到1.02億千瓦時,創新高。其中,當日光伏發電量為0.53億千瓦時,風電發電量為0.49億千瓦時。目前,青海電網已累計外送清潔電量超240億千瓦時。其中,作為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的「頭號工程」,±800千伏青海—河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已累計外送清潔電量29億千瓦時,支撐了青海清潔能源在全國範圍內的優化配置。同時,今年6月份,全國首個共享儲能調峰輔助服務市場在青海正式運行。
  • 「黔電送粵」日送電量創歷史新高 2020年有望送電500億千瓦時
    中新網貴陽12月15日電 (記者 張偉)記者15日從貴州省能源局獲悉,貴州省積極協調「黔電送粵」,2020年7月23日「黔電送粵」日送電量達2.13億千瓦時,為歷史最高。2020年全年有望送電500億千瓦時,超過歷史最高年送電量30億千瓦時。「西電東送」是中國西部大開發的標誌性工程。
  • ...北電南送」 今年已完成外送電量24億千瓦時 佔全省總發電量的2.8%
    今年前7個月,全省實際外送電量超過計劃80%;截至11月30日,全省完成外送電量24.4億千瓦時,佔總發電量的2.8%,相當於一座60萬千瓦容量火電廠全年的發電量。  電力富裕、供需矛盾突出是我省電力供需市場的基本省情。截至2016年底,全省裝機容量2783萬千瓦,網供最大負荷1085萬千瓦,電源負荷比例超過兩倍。
  • 青海新能源單日發電量首次突破一億千瓦時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蘊 通訊員王國棟 王宏霞)記者從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獲悉,12月2日,青海省單日新能源發電量首次突破一億千瓦時大關,達到1.02億千瓦時。其中,光伏發電量為0.53億千瓦時,風電發電量為0.49億千瓦時,總量創歷史之最。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底,青海新能源裝機容量2138萬千瓦,佔青海電網總裝機容量的57.4%,較去年同期增長37.6%,青海已成為全國新能源裝機佔比最高、集中式光伏發電量最大的省份。
  • 「電從空中走」 錫林郭勒盟每年外送清潔電力175億千瓦時
    12月22日上午7時41分,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清潔能源特高壓外送匯集工程全面投產併網。該工程為當地36個風電場提供穩定的電力外送通道,每年可增加風電清潔能源外送175億千瓦時。
  • 青海單日新能源發電量首次突破一億千瓦時
    人民網西寧12月4日電(蔣瑩)12月2日,青海省單日新能源發電量首次突破一億千瓦時大關,達到1.02億千瓦時。其中,光伏發電量為0.53億千瓦時,風電發電量為0.49億千瓦時,總量創歷史新高。截至11月底,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已累計外送清潔電量超240億千瓦時,預計到年底,外送清潔電量有望超過260億千瓦時。此外,全國首個共享儲能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於今年6月在青海正式運行,截至10月底,青海省內共享儲能電站累計充電電量3530萬千瓦時,充放電效率達79.46%,新能源增發電量3639萬千瓦時,實現了儲能電站的有效利用,促進了新能源消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