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心疼賣藝女寫了首詩,流傳80多年,水平不輸白居易《琵琶行》

2020-12-16 美詩美文

認真品讀魯迅先生的作品,會發現一個頗有意思的現象。先生一生嬉笑怒罵,但凡看不順眼的就一定是嘴裡不饒人,但他對女性卻十分尊重。

魯迅在1934年發表了一篇名為《女人未必多說謊》的雜文,在文中好好地替女人們說了段公道話。他表示之所以大家都覺得女人愛說謊,其實根本沒有統計數字,這話根本就是男人們編排出來的。除此之外,魯迅對於文壇才女們也從不吝嗇讚美。五代時期的花蕊夫人在國破家亡曾寫過一首詩,在詩中她用「二十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諷了20萬男兒。魯迅看到這首詩後,用「快哉快哉」4個字來形容。

魯迅對女性的尊重,除了體現在對才女的認可上,也體現在他對民間弱女子的同情上。1933年7月份,他給好友森本清八先生寄了封信,信中含了兩首七言詩。這兩首詩都是魯迅因心疼賣藝女所寫,當時大量農民流離失所,很多農村的姑娘為生活所迫,來到城裡做歌女賣藝,有的甚至淪落風塵。看著這些可憐的女子,魯迅無奈地寫下了兩首妙詩。兩首詩加起來共56個字,流傳了80多年,如今讀來仍令人肅然起敬。讓我們來品一品:

《贈人二首》(其一)明眸越女罷晨妝,荇水荷風是舊鄉。唱盡新詞歡不見,早雲如火撲晴江。(其二)秦女端容理玉箏,梁塵踴躍夜風輕。須臾響急冰弦絕,但見奔星勁有聲。

1200多年前,詩魔白居易也曾為一位民間賣藝女寫了首《琵琶行》,最後一句「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讓我們讀懂了白居易對女子的同情。魯迅的這兩首詩,雖沒有和白居易一樣用大量筆墨描寫女子所彈的曲子之美,但兩者的精神內核是一樣的。在這兩首詩中,魯迅用借代,暗喻等修辭手法,將這些女子的無奈和悽涼寫得淋漓盡致。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兩首詩水平是不輸《琵琶行》的。

第一首詩寫的是一位來自江南的歌女,她明眸皓齒,晨起妝扮,雖然如今已衣著華麗,淪為了歌女,但她心裡想的荇水荷塘的清風,那是她的故鄉。後兩句寫的是她唱歌時的情形,唱著新詞但她卻難展笑顏,因為故鄉遇到大旱,她惦記著家中父母親人。最後一句「早雲如火」是古詩的用法,指的是旱雲,這也就交代了女子之所以會選這條路的原因,一切都是為生活所逼,並非她自願。

第二首詩寫的是一位樂女,她每日為客人們彈箏謀生,她打扮好後,端坐著為大家彈著曲子。第二句中「梁塵」指的是動聽的歌聲,一陣輕風吹過,讓琴曲更加美妙。第三句詩人筆鋒一轉,或許是因為想起了自己悲慘身世,或許是想起了家中父母姐妹,她心中恨意難消,彈得越來越快,最後弦都斷了。

最後一句寫女子抬頭看天,夜空中仿佛有一顆流量划過,它似乎自帶一著強勁有的聲音。這個聲音是什麼?它那麼強烈,不會是嘆息聲。它是這個可憐女子內心的怒吼聲,雖然落魄至此地,但她卻不肯向命運屈服,這夜空中的流星是她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希望,這聲音是她的抗爭之音。

當年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女子,是因為「老大嫁作商人婦」後,覺得「商人重利輕別離」,所以才會那般傷感。而魯迅筆下的這兩位女子,並非為情所困,她們雖然只是最底層的弱女子,但卻有血有肉,不願向命運低頭,這正是魯迅心疼她們,願意為她們寫詩的原因。雖然憑自己的力量無法幫助她們,但魯迅願意為這樣的女子們發聲,就已經令人肅然起敬了。這兩首詩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琵琶行》究竟好在哪裡?為什麼歷經千年還被歌詠流傳?
    琵琶行這首詩的第一種美也在於「正兵迎敵」,這主要體現在詩中對音樂的描寫和對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上。鍾伯(敬)說:「香山善鋪敘,繁而不冗,若百衲衣手段,如何學得? 陸時雍日:形容仿佛。 又日:作長歌須得崩浪奔雷、驀澗騰空之勢,乃佳;樂天只一平鋪次第。」
  • 名篇精記27|《琵琶行(並序)》
    【寫名句】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              ,              」兩句抒發了自己和琵琶女境遇相似的感慨。2.有的詩開篇就奠定感情基調,如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白居易《琵琶行並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以景託情。
  • 淺吟低唱詩意濃,居易故裡觸心靈!
    今天下午,由中共新鄭市委、新鄭市人民政府、鄭州人民廣播電臺主辦的「聽見·居易故裡」音樂詩會在居易故裡舉行。
  • 一首流傳了1000多年的「鬼詩」,題寫在窗戶上,至今不知作者是誰
    之所以會得這麼一個怪名,就是因為這類詩的作者、創作過程都讓人覺得有點兒蹊蹺。舉個例子。唐代有位姓鄭的才子,曾夜宿一家旅店,剛想入睡時卻聽到外面傳來一位女子的聲音,他仔細聽了下原來對方在念詩。覺得詩還不錯,他便上前去看,但卻不見人影。後來鄭才子把聽到的詩寫了下來,這就是流傳至今的《題玉泉溪》:紅葉醉秋色,碧溪彈夜弦。佳期不可再,風雨杳如年。
  • 唐宣宗寫白居易的詩,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有何玄妙
    嚴格來說,這是一首悼亡詩。是唐宣宗悼念白居易的一首詩歌。我們先說說悼亡詩。一般認為悼亡詩都是寫自己的親人的,尤其是老婆的。歷史上寫悼亡詩寫的很好有幾個人,一個是魏晉時期的大帥哥潘安,一個是唐朝的花心詩人元稹,還有就是宋朝的蘇東坡和南宋的陸遊,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寫給自己的老婆或者是前妻的(陸遊的那首黃藤酒)。
  • 《琵琶行》走紅5年後,白居易又寫一篇縮寫版,僅28字也很有水平
    當年寫《琵琶行》的時候,白居易44歲。此時他已名滿天下,而這首詩一問世就受到了世人的追捧。按唐宣宗李忱的詩來說,就是已經達到了「胡兒能唱琵琶篇」的程度。全詩包括序言一共寫了754個字,是一篇十分驚豔的長篇樂府詩。
  • 徐志摩的高徒25歲寫首詩,只有短短兩句卻獨步詩壇多年,百讀不厭
    因此,近些年現代詩一直受到各種爭議,青年作者韓寒甚至公開否定現代詩,對此小編不敢苟同。且不說徐志摩、林徽因、艾青、席慕蓉、戴望舒、海子等名家,就是與韓先生年紀相仿的80後詩人鄭小瓊、靈遁者、莫小邪等人,也都是有代表作品的。我們沒有必要拿現代詩和流傳了千年的經典古詩相比,因為確實不夠格。
  • 民國兩大文豪吵架:魯迅曾寫一詩暗諷徐志摩,卻被後人當成搞笑詩
    而魯迅,則是漫天煙火裡最閃耀的那個。 據不完全統計,魯迅一生交鋒過的名人不下5個。甚至連他的親弟弟周作人,也和魯迅因為政治上的立場老死不相往來。而我國近代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也因為「女師大風潮」和魯迅結下了梁子。
  • 郭沫若步魯迅韻寫了首詩,慷慨悲壯,但被斥冷酷無情,怎麼回事?
    她為他生了五個孩子,四子一女。然而,這次郭沫若離開日本,他的妻子和孩子們,都不知道。十年前,郭沫若面臨著他人生的第一次抉擇,他參加了南昌起義,遭到通緝,無奈之下流亡日本。這一去,就是十年。本以為,就這樣在日本從事文字如甲骨文、金文方面的研究,而且他的研究已經成果豐碩了。然而,戰爭爆發了,他又面臨著人生的第二次抉擇。
  • 魯迅最經典的3首詩,每首詩都有一個名句,這確實是魯迅說的
    雖然都知道李白沒有寫過這首詩,魯迅沒說過這句話,但無從考證,所以也就由著說話的人胡謅了!另一方面趣味性的段子很容易引起轉發,所以往往造成井噴式的爆發。但是5月6日,魯迅博物館上線了一個系統——「魯迅說過的話檢索系統」,可以精準檢測這句話是不是魯迅的,在哪說的,該系統一上線,僅5月7日上午半天,點擊訪問量就達到870萬人次,致使系統癱瘓數十次。
  • 白居易《琵琶行》裡的琵琶女不簡單,她的德行配得上這篇千古絕唱
    說了這些,大家應該知道我們要說的是哪位文人,哪首名作了。沒錯,這位青衫男子就是白居易,他在這一天寫下了風靡1200多年的《琵琶行》。01《琵琶行》到底牛在哪?好的詩文大概可分為兩類:一類需要細細品,才覺得它寫得是真好;一類是看一眼就被驚豔到,再細品覺得果然沒看走眼!很顯然,《琵琶行》屬於後者,因為它既有華麗的辭藻,又有深刻的精神內核。論華麗的辭藻,別的不說,只說描寫音樂的這一段,可謂是出神入化。
  • 魯迅最成功的五首詩,每個人都能講兩句,大多都不知道是他寫的
    今天筆者就要為大家總結出魯迅先生最著名的五首詩,這每首詩裡面都有一句被大家傳頌和推崇的詩句,很多人只知道這幾句詩寫得很牛很熱血,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原來是魯迅先生寫的。讓我們一起再次來感受一次魯迅先生那些震蕩人心的詩句吧。
  • 「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唐宣宗悼詩背後的中興之志
    這兩句詩即使不看出處,也能找到其中的奧妙。因為我們對這首詩所寫的這個人物太熟悉了。這就是中唐大詩人白居易,字樂天。這兩句詩將白居易的名和字分別嵌入,配合前面的「浮雲不系」,和「造化無為」的形容,完成了一個巧妙的紀念性的對仗。這就是一首紀念白居易的詩,還是大唐皇帝寫的。
  • 今當再讀魯迅詩
    為了紀念偉大的魯迅,我以認真讀懂魯迅詩的方式,催促自己努力走近魯迅。  魯迅是我一生景仰的偉大作家和思想家,學生時代讀他的小說、雜文,工作之後愛讀魯迅全集和魯迅日記,退休了迷戀他的詩。  記得有位學者說過,「魯迅左手寫小說,右手寫詩。」也有研究魯迅的專家指出,魯迅寫舊體詩,多為戲作,偶有吟哦,而氣象不俗。我記得大學畢業時,抄錄魯迅的詩作為座右銘。
  • 小說被禁,53歲的魯迅氣得不行寫了這首七絕,最後7個字太酷了
    對於古代的杜甫和近代的魯迅來說,手中的筆是正義的化身,你它存在的意義在於抒寫民間百姓的悲情歲月,所以這二位的文字總是那麼掃人興致。我們很難說哪種理解是對,哪種理解是錯的,但像杜甫和魯迅這樣的人顯然活得更加不易。杜甫活著時,皇帝不喜歡他,文壇大家們也不推崇他,但死後大家卻將他推上了詩聖的寶座,孔慶翔說他是「中國唯一影響隨著時間不斷增長的詩人」。
  • 古文不難,孩子就是不愛學,把《琵琶行》當作故事教,寓教於樂
    《琵琶行》這首樂府詩初讀是有一種知音難覓的感覺,作者白居易精通音律與琵琶女猶如「高山流水」中的俞伯牙和鍾子期。 傳說先秦的琴師俞伯牙彈琴技藝非常高超,琴聲優美動聽。但他卻認為一直沒有遇到真正能聽懂他琴聲的人。有一次他在荒山野地彈琴,正當他完全沉醉其中時,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
  • 他曾獲魯迅文學獎,給女明星寫一首仰慕詩,毫無顧忌,卻爆紅網絡
    他曾獲魯迅文學獎,給女明星寫了一首口水詩,卻遭到全網口誅筆伐見證過唐詩宋詞的輝煌,難免會對新詩心生鄙夷,中國當代詩壇為人詬病處頗多,令人興奮的萬馬齊喑最終也淪落得究可哀,甚至有人說,現代詩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垃圾。
  • 《琵琶行(並序)》教學設計
    這兩條都是詩中的精髓,如能切實完成,就給學生課後繼續領悟創造了條件。其餘如全篇的結構藝術、景物描寫、敘事手法等,可以三言兩語帶過或略而不講。實踐證明:讀詩主要靠學生自行領悟,教師講得過多,學生抓不住主要的內容或一時消化不了,未必有益。1.音樂描寫這首詩中的音樂描寫十分出色。
  • 年輕的魯迅去理髮,出來後寫了首很酷的小詩,最後7字風靡100多年
    腦袋在、辮子不掉!真吾大清股肱之臣。"——張勳 清末時出了個奇葩軍閥名為張勳,他因清軍而活,因此誓死效忠,哪怕1912年隆裕太后代清末帝溥儀退位,從此清王朝灰飛煙滅,他也不願意剪掉清朝標誌性的辮子,甚至要求手底下的軍隊們也都不準剪辮子,軍隊因此被笑話為"辮子軍"。
  • 唐代三大音樂詩,各有特點,誰比《琵琶行》更牛
    同樣都是描寫音樂的句子,《李憑箜篌引》、《琵琶行》和《聽穎師彈琴》,卻顯示了不同的特點。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敘事詩,主要描寫的是琵琶女彈奏時候的情態動作,並夾雜著作者對於自己際遇的感嘆,將兩者融為一體來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