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中印桑多河衝突:我軍深夜發現印軍,1個連打敗1個營

2021-02-25 歷史真有意思
請點擊上面  免費訂閱!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圖片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如果您對上述內容感興趣,請點擊上方「歷史真有意思」藍字,掃描二維碼,關注「歷史真有意思」,會有更多驚喜

致讀者:防失,更多精彩內容會發布在備用小號,歡迎朋友們掃碼關注

我們今天說說發生在1987年的桑多河谷衝突,當時在1987年5月,在西藏山南軍分區邊防部隊進行例行的巡邏檢查。

在高山地區從12月一直到第2年4月,一般都是大雪封山時期。因此,在5月大雪封山結束以後,都會進行例行的巡邏,檢查重點目標,對重點地段和關隘進行監控。

當時這個巡邏隊由1個步兵連,1個騎馬偵察班,1個82毫米迫擊炮排(3門),1個重機槍排(3挺)和1個無後坐力炮排(4門82毫米無後坐力炮排)組成,還有1名作戰參謀和1名偵察參謀。同時配備有10輛汽車,運輸人員和物資。

當巡邏隊抵達達桑多河谷的時候,天已經全黑下來了。巡邏隊就地宿營,準備第2天早晨再去南邊山口巡邏。到了晚上9點多的時候,在附近進行夜間警衛和偵察任務的士兵發現在遠處,河谷的南面山口有說話的聲音,還有不明來源的火光。

很快,巡邏隊立刻出動偵察組進行抵近偵察,發現在河谷南側有印軍1個連的兵力。

而且,可以發現,印軍也是剛剛抵達這裡,修建的工事還不完備。而且,他們還沒有發現,我們的巡邏隊已經抵達就在附近宿營。

當機立斷,巡邏隊立刻開始行動,5點開早飯,5點半出發。

在拂曉時刻,搶佔有利地形,在清晨6點,巡邏隊已經全體按照戰鬥編組進入出發位置。隨後開始構築工事,偵察組同時加強偵察。

發現,印軍在制高點部署了1個加強排,在後面500米位置,還有1個排。

因此,判斷,印軍兵力不低於1個連,在後面肯定還有迫擊炮和重機槍力量。

同時在縱深,大概率還有印軍後續部隊,甚至是炮兵部隊。

巡邏隊一邊通過電臺報告,一邊出動副隊長,偵察參謀,偵察兵,報務員和翻譯等7個人去和印軍進行交涉。

最後交涉無果以後,印軍突然開槍,導致我方副隊長傷重犧牲。

此時看到,印軍已經開槍,巡邏隊隊長立刻下達命令進行反擊。 

步兵連向印軍側後方進行戰術迂迴,迫擊炮和無後坐力炮進行密切火力支援。只用了30分鐘,就奪取印軍制高點,擊斃13人(包括1名副排長),俘虜8人,其他印軍向南方逃跑。我方犧牲4人,負傷11人。

隨後,巡邏隊就地進入防禦,準備迎擊印軍縱隊預備隊反擊。

到中午12點,印軍在炮兵支援下,以1個加強連展開第一波反擊,但是遭我方擊退。

當夜裡,印軍開始不斷對陣地進行火力壓制。我方巡邏隊整體構築工事,準備迎擊第二天印軍更大規模攻擊。

當時我方增援部隊也正在快速向桑多河谷前進。

第2天,印軍直接出動1了個加強營展開攻擊,戰鬥到下午,我方擊斃擊傷印軍數十人以後,印軍才撤離戰場。到當天晚上,我方增援部隊趕到戰場。

1987年的衝突規模不大,交火時間也很短,但緊張對峙持續了一個多月時間。

最後,我方交還印軍俘虜和屍體。

在這次衝突中我們佔據了強大的優勢,在實力上的差距也讓印軍發熱的頭腦重新又冷靜下來。

來源:深度工場

放到圈子裡,朋友們會感激您

相關焦點

  • 中印戰爭瓦弄大捷:54軍「牛刀宰雞」 印軍落花流水
    1962年中印邊境局勢緊張,印方立即在這裡增兵1個旅(11旅),下轄4個步兵營、2個榴彈炮連、2個迫擊炮連及旅部勤務部隊,共約2000餘人。11旅是印軍第4師的主力,該旅有3個營參加過二戰,近三成士兵曾與德日兩軍打過仗。印軍經營瓦弄地區已有20年,以地堡為主體的防禦工事修了不少,這些密密麻麻的地堡用交通壕連接起來,再加上遍布於陣地前的地雷和鐵絲網,看上去非常難打。
  • 中印最硬核一役:3人追著印軍一個營打,還說「敵人竟敢還擊」
    發生在1962年的中印戰爭過程中充滿無窮無盡的話題,印軍祖傳的可笑戰鬥力更是被人們反覆提及。雖說咱們國家的軍隊對印軍以少勝多,這並不是什麼很難想像的事兒,歷史上以寡敵眾的戰例也並不少,但這個實力差距總該有個限度吧?
  • 我軍高原哨所氧氣到床頭;印軍太可憐,只能用十幾年前舊睡袋湊合
    據《環球時報》報導,為保障被部署在所謂「拉達克」地區的數千名印軍人員能夠過冬,印度陸軍被迫從儲備倉庫找出質量低下的舊睡袋,以幫助印軍士兵禦寒。據印度媒體披露,這批差點被遺忘的舊睡袋,是2006年印軍從義大利購買的。原計劃將用於部署在高原地區前線部隊禦寒,但由於發現這些睡袋保暖效果不佳,根本就不適合在高海拔地區使用。
  • 15軍1個連頂住3個南朝鮮營猛攻,2人奪回前沿陣地,咋做到的?
    1951年3月,15軍奉中央軍委的命令開赴抗美援朝前線,準備參加第五次戰役。15軍在參戰後,擔任中線突擊任務。15軍在3兵團的建制內,先是突破了臨津江,然後向三八線以南、漢城以北的美3師駐防的漣川發起了猛攻。在我軍的攻擊下,美軍節節後撤,15軍用8天的時間將美3師逼過了漢江,並且擊退了對方的一切反撲。
  • 川妹子女扮男裝,對印反擊九死一生,見證印軍旅長被俘細節
    作者:鍾一 在西藏平叛和對印自衛反擊戰,有一位名叫薛廷華的戰士參加了多場戰鬥,兩次立三等功,還護理過被我軍俘虜的印軍旅長達爾維準將。更為傳奇的是,薛廷華是女扮男裝入伍,在戰場上,居然沒人發現她是一名女性。 故事要從1958年說起。
  • 瓦弄大捷:丁盛帶54軍130師與印軍11旅決戰,印軍像豆腐一樣散架
    1962年印軍不顧我方警告,一步步侵蝕我國領土,不斷入侵邊境製造事端。這個時候,丁盛再次披掛上陣,率領54軍130師奔赴中印邊境的瓦弄地區。 1962年10月16日,丁盛統一指揮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的瓦弄地區作戰行動。戰役打響後,在我軍的攻勢下,印軍像豆腐塊一樣散架。
  • 【盤中回顧】6月17日歐市盤中要點回顧:中印邊境衝突事件,印軍死亡...
    【盤中回顧】6月17日歐市盤中要點回顧:中印邊境衝突事件,印軍死亡20人,中國外長王毅與印度外長通電話!1、全球疫情:北京疾控中心龐星火稱目前北京市疫情還處於上升期。不排除發病人數未來還會維持並持續一定時間。北京又有5個街道升級為中風險地區 北京已有32個中風險地區。
  • 印軍五個弱點曝光:中印若不幸發生戰爭 就是中國收復藏南之時
    戰爭之前,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至今已經「臨時」了39年)共有6個出兵國,共有1900餘人;法國是最大出兵國,所以司令和參謀長由法國人擔任;印度是第二大出兵國,所以副司令和作戰處長由印度人擔任,正因如此,司令部裡印軍軍官幾乎佔據一半人數。
  • 10月3日中印邊境軍情報告!印軍連水都喝不上,多人被活活凍死
    印軍補給困難,飲用水短缺是面臨的大難題中印邊境的拉達克地區每年10月份就已經入冬,整個冬天會持續到來年的2月底。加之這裡的海拔平均在4千米以上,最低氣溫甚至能夠降到零下40度左右。以往印度軍隊為了維持拉達克地區的冬季兵力部署,往往提前半年開始囤積物資。
  • 零下40度極寒令印軍崩潰,拿出14年前淘汰睡袋,更慘的在後頭
    如此極寒對於我軍來說並不是什麼問題,我軍甚至在高原極寒地區修建了恆溫營房,內部氣溫常年都能保持在15攝氏度以上,而且吃喝不愁。對於印度來說就相當難熬了,不要說他們沒有此類營房,就連士兵最基本的禦寒衣物他們都湊不齊。
  • 全班拼光,我軍班長負傷五處刺死11個南朝鮮軍,擋住1個營兩整天
    ▲我軍的重機槍陣地1月6日,為了改善自己在板門店附近的防禦態勢,同時對我方代表施加壓力,南朝鮮軍第1師團在白善燁的指揮下,向我63軍的陣地發起了猛烈攻擊。▲南朝鮮軍第1師團師團長白善燁其中洞子山陣地是由188師563團1營1連1班防守,這個陣地海拔只有100多米,距離南朝鮮軍陣地不到200米,是63軍防禦地段中地形最為險要的一個陣地。1班長蘇文俊帶著全班駐守在此。
  • 中印第六輪軍長級會談達成共識停止增兵,印軍卻換主帥,幾個意思
    印度媒體22日稱,印度陸軍正考慮在中印西段邊界(拉達克)的實控線上增派一支12000人的部隊,以對付中國的重炮、飛彈和坦克。目前該地區印軍已經有4個師的部隊部署,這意味著再增加一個師。不過,印軍針對性採購的「抗極寒環境作戰綜合裝備」只有3.8萬套。因此,目前印軍後勤物資依然有很大的缺口,而且拉達克地區已經開始下雪,先不說夠不夠用,能否在封山前送到才是最大的問題。目前離拉達克地區大雪封山時日不多,在這之前印度啟動了整個後勤網絡,從騾子到大型運輸機,不間斷向拉達克地區運送過冬物資。
  • 我軍住陽光房溫暖舒適,印軍:我們很「堅強」,所以住帳篷
    每年到了十月份,在中印邊境地區就會封山,今年由於邊境發生了衝突,所以雙方比往年來說,都往邊境增加了一些士兵。在高原缺氧地區,冬季溫度很低的情況下,士兵的後勤是非常重要的。據報導,在所謂的「拉達克」地區,已經下了一場雪。
  • 印軍在中印邊境大修地道,軍事專家:地道戰我們是祖宗!
    本以為印軍在班公湖山頭被中國微波爐武器炮轟,然後做鳥獸四散逃竄,領略了中國軍隊和中國高科技的厲害後,可以消停一大段時間了,但是印軍只是消停了一口氣後,就又開始捲土重來了。你說這印軍,可真是真「擰」呀。但這次印軍也變換了新花樣。
  • 印軍已後撤了約1.5公裡,張召忠:這是印軍的緩兵之計
    隨著這條消息的發布,中印邊境局勢逐漸變得明朗起來,看來黎明後的曙光將要驅散籠罩在兩國邊境上的陰雲,持續了2個月之久的緊張對峙將慢慢變弱直至消失。兩天後,即印度當地時間7月7日,根據一名印度高級官員對《印度教徒報》的透露,雙方軍隊都已經按照約定從實控線往後退,中國軍隊已後撤,而印度軍隊則從位於加勒萬河谷的衝突地點後撤了約1.5公裡。印度又玩起小動作。
  • 印軍在邊境調整130萬人部署!我駐西南部隊開始訓練格鬥特長兵
    據印媒報導,在所謂」拉達克「東部地區持續的對峙衝突中,印度軍隊正在考慮調整130萬名印軍的部署,將其部分戰鬥力部署轉變為雙重任務,力求能在中印和印巴兩條戰線具備作戰能力。報導稱,此前由於中印邊境實控線附近對抗強度不高,因此印度將戰鬥部隊重點部署在印巴邊境,目前,印度在西部邊境部署了三個打擊軍的兵力,包括博帕爾的21打擊軍,馬圖拉的第1打擊軍和安巴拉哈爾加打擊軍,這三個打擊軍都有重型裝備,而在北部邊界只部署了一個打擊軍的兵力。
  • 1962年中印戰爭前的困境,忍無可忍的反擊
    中方力主和平,印方得寸進尺1962年爆發的中印戰爭,中方稱之為「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印方稱之為「瓦弄之戰」。在印方的嘴裡,中國的自衛反擊戰變成了侵略。邊境對峙的中印軍隊屢屢相逼,忍無可忍印度在邊界東段部署了1.6萬部隊,在西段部署了1個旅共計5600餘人,配置了機槍營和各種作戰配屬分隊。面對印度主動的大規模進攻,中國忍無可忍,表明態度,反擊!
  • 印軍蛙人部隊狼狽逃竄!班公湖水下出現異常,莫迪失望:低估對手
    不過,班公湖水下情況複雜,印軍想要用蛙人部隊取得突破很困難,一旦班公湖出現異常,這支蛙人部隊將會狼狽逃竄。消息人士稱,莫迪此前對自己部隊的表現很是失望,他認為自己低估了對手,為了挽回面子,他才派遣馬科斯特種部隊前往了邊境地區。
  • 前線局勢剛緩和,印度再次派遣60個營的兵力,什麼意思?
    中印邊境局勢才緩和沒多久,印度再次往前線增派將近9萬兵力,什麼意思? 近日,據印度國防新聞報導,在拉達克地區與中國僵持的背景下,印度打算在不久的將來在中印邊境增派60個營的兵力。
  • 印媒:效仿中國抗戰經驗 印軍在中印邊境用上「地道戰」
    根據印度軍隊高級指揮官的說法,印軍在地道中設置了大直徑的鋼筋混凝土管道,以保護部隊免遭襲擊。這些鋼筋混凝土管道的直徑在6到8英尺(1.8米到2.4米)之間,能夠讓部隊很便捷地在不同地點之間進行轉移,而不會暴露在敵人的火力之下。這些地道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供暖,保護部隊免受低溫和暴風雪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