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角(學名:Tamarindus indica),又稱酸豆、羅望子、酸梅(海南)、「木罕」(傣語)、酸果、麻夯、 甜目坎、通血圖,亞參果。蘇木科酸角屬。熱帶、亞熱帶常綠大喬木,酸角是屬於豆科的一屬。它是一個單種屬,僅1種[1] 兩個類型:甜型和酸型,酸角的主要原料。[2] 樹身高大,樹幹粗糙,枝葉扶疏,枝頭掛著一串串、一嘟嚕褐色的彎鉤形莢果。酸角喜歡炎熱氣候,生長在年均氣溫18ºC—24ºC,年降雨量500—1200毫米的地區。主要分布於雲南金沙江、怒江、元江乾熱河谷及西雙版納一帶,海拔50~1350米的熱量好的地方。川滇兩省境內的金沙江乾熱河谷是我國酸角的主要產區,年產酸角100噸,單產、品質、風味都優於省內其它地區。[3] 木質有硬質的黑紅色的心材和軟質黃色的白色的邊材素有「東方神樹」之稱。
形態特徵編輯
(Tamarindus indica Linn)酸角又稱酸豆、羅望子、酸梅(海南)、「木罕」(傣語)、甜目坎、通血圖,為蘇木科酸角屬熱帶、亞熱帶常綠大喬木,該屬僅含酸角1種,有兩個類型:甜型和酸型。冬春兩季,天高雲淡,風清氣爽,走進西雙版納的傣家村寨 ,很容易見到一種當地人們特別喜愛的果樹——酸角,常綠喬木,高6~25m,胸徑可達1.6m。樹皮暗灰色,成片狀開裂。小枝具短絨毛;皮多孔,褐色。羽狀複葉互生,小葉對生。圓錐花序頂生或總狀花序腋生;木有硬心臟,暗紅色,圓形嫩黃色。[5]
兩性花,花萼筒狀螺形,先端4裂;花瓣5,上面3片發達,黃色有紫紅色條紋,下面3片退化成鱗片狀,雄蕊3,花絲中部以下合生,其餘的3~5枚退化成刺毛狀;雌蕊子房有柄。莢果肥厚長直或微彎,圓筒形,長
酸角花 (4張)
7~20cm、寬2~3cm,外果皮褐色,薄而脆,硬殼質;中果皮厚,肉質,可食;果熟時紅棕色,味酸;故名「酸角」。種子黃褐色,3~10粒,近長方形,深紅色光亮,包藏於厚黏質狀的中果皮內。花期5~6月,果期8~12月。它樹身高大,樹幹粗糙,枝葉扶疏,枝頭掛著一串串、一嘟嚕褐色的彎鉤形長5—12釐米、寬1.5釐米莢果。一般一個莢果裡有2—6顆果實。花為腋生的總狀花序或頂生的圓錐花序;萼筒陀螺形,裂片4,披針形;花冠黃色有紫紅色條紋,上面3枚花瓣發達,下面2枚退化成鱗片狀;雄蕊3,花絲中部以下合生,有3-5刺毛狀退化雄蕊;子房有柄,胚珠多數。[6]
常綠喬木,高6-25m。樹皮暗灰色,成不規則裂開。偶數羽狀複葉,互生;葉柄短而粗壯;小葉14-40,葉片長圓形,長1-2.4cm,寬4-9mm,先端鈍或微凹,基部近圓形,偏斜,兩面無毛,全緣。胚珠多數。
酸角果實 (2張)
莢果肥厚肉質,圓筒形,直或微彎,灰褐色,長3-6cm,寬約2cm,果實熟時紅棕色,味酸。種子3-10顆,近長方形,紅褐色,有光澤。花期2-8月,果期8-12月至翌年4月。酸角常綠喬木,高6-20m。樹皮暗灰色,成不規則裂開。偶數羽狀複葉,互生;葉柄短而粗壯;小葉14-40,葉片長圓形,長1-2.4cm,寬4-9mm,先端鈍或微凹,基部近圓形,偏斜,兩面無毛,全緣。
莢果肥厚肉質,圓筒形,直或微彎,灰褐色,長3-6cm,寬約2cm,果實熟時紅棕色,味酸。種子3-10顆,近長方形,紅褐色,有光澤。花期5-8月,果期7-12月至翌年5月。
編輯
酸角樹耐乾旱、喜光照,適宜炎熱氣候,為陽性樹種。生存環境按氣候類型屬熱帶和南亞熱帶,分布區的積溫在6000小時以上,年平均氣溫為18-24℃,最冷月份平均氣溫在10—15~C,極端最低氣溫為3攝氏度以上,年降水量最低為540mm(雲南元謀),高的在
酸角樹 (7張)
1200mm以上(西雙版納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在乾熱河谷地帶生長良好。在有間歇乾旱的地方也能良好生長,但在全年有降水的溼熱帶卻不能結實,甚至不能生長。對霜凍敏感。在貧瘠土壤上的瘠薄半荒坡甚至多石處也能生長。雖喜酸性土壤,但對鹼性土壤也能適應,在深厚、肥沃的土壤生長更理想。酸角屬深根性樹種,根系發達,具有根瘤菌。其樹體強壯,枝條柔軟,很少受強風影響,實為抗颶風樹,較適宜在乾旱熱帶草原和排水良好的季風區生長。主幹短,樹冠開展呈傘形,空氣可暢通葉間。[7]
酸角適宜於生長在乾熱河谷地帶,酸角在乾熱河谷的栽培,將極大地解決乾熱河谷地帶沙化和水土流失的現象,同時也能為乾熱河谷地帶的農民
酸角基地雲海 (2張)
帶來經濟來源,因其酸角良好的耐熱,耐旱的特性及其酸角易種,易管理,掛果期長等眾多優點於一身,發展酸角產業不僅能造福當代,還能恩惠於子子孫孫。
酸角對改善乾熱河谷的作用:酸角生長符合金沙江乾熱河谷年均溫19℃以上,海拔1400m以下區域的氣候。金沙江流域酸角資源多呈星狀分布,自然雨養生存,基本上處於不修枝,不施肥,不治蟲,不聚水覆蓋保墒的狀態.其幼樹結果晚,成年大樹樹形雜亂,枝條密生,內膛鬱閉,營養生長旺盛,光臺作用無效多,結果部位外移,果小,產量低,品質差,果實商品價值低,經濟壽命短,最終自生自滅.為了研究雨養型酸角早果豐產栽培技術措施,提高產量和品質,1992年雲南省農科院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科研所在元謀幹熱河谷人工早坡地建立667hm2(約8000株)酸角栽培示範園至今,初步總結出了雨養型酸角早果豐產栽培技術,用以指導酸角生產栽培. 1概況1992年實生繁殖種植的酸角,3年生平均株高2.56m,冠幅6.74m,地徑727cm,試花試果率達1651,開始有一定經濟產量;4年生開花結果率達70,平均單株產量3.6kg:5年生開花結果率達98,平均單株產量5.2:8年生生平均株高512m,冠幅26.88m,地徑1824cm,單株產量9.8k疊,晟高16.5kg,商品果率達80%以上。
乾熱河谷區域內光熱資源豐富,氣候炎熱少雨,不利於植被生長,生態十分脆弱,水土流失嚴重。以酸角樹為主要治理樹種對乾熱河谷水土流失進行治理的時候,必須要有科學的規劃,做到科學布局,合理密植,植被合理搭配。利用好酸角不僅可以使當地
基地環境 (13張)
經濟收入得以提升,而其還可以阻止環境惡化,不過不能僅僅依賴一個酸角樹種而忽視生態群落所必有的層次與多樣性,因為生態治理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要根據當地的水土條件,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在這裡要強調利用酸角樹做生態恢復林治理水土流失的時候,要重視酸角林下灌木與草被的種植與管護;第三,人工種植酸角林儘量等高線種植,才能更好起到逐級攔截,減少水土流失的作用;第四,要加強對所種酸角林木的管理,確保成活率,避免很多地方出現的所謂「年年植樹不見林」的現象,才能使水土流失得到合理治理。
編輯
酸角地理分布圖
在我國酸角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省區的南部也有少量分布,及海南、臺灣,海拔不越過1400米的旱坡荒地、乾熱河谷、庭院四旁和濱海。絕大部分處於野生和半野生狀態,面積估算不到830公頃。長期以來,由於熱區龍眼、荔枝、芒果、菠蘿、咖啡、橡膠、椰子等經濟作物與酸角的比較利益差距大,因而酸角果樹的保護與發展被人們忽視。特別是受過去極左思想的影響,大量老酸角樹遭到砍伐,資源毀壞嚴重。
酸角在雲南主要分布於金沙江、怒江、元江乾熱河谷及西雙版納一帶,海拔50—1350米的熱量好的地方,自然生長有版納甜型和普通酸型兩個類型。
其中川滇兩省境內的金沙江乾熱河谷是我國酸角的主要產區,年產酸角100噸,單產、品質、風味都優於省內其它地區。20世紀70年代中期,酸角曾在廣州交易會上引起國外客商注意和詢購,
採摘酸角 (2張)
可惜當時限於條件未能及時開拓出口。這些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酸角的更進一步認識和開發,酸角已在國內外市場嶄露頭角,大放異彩。
酸角原產熱帶非洲,後來經蘇丹引入到印度繁衍栽植,生長非常適宜,以致人們誤認為酸角是印度土生土長的植物。在世界上所有的熱帶果樹中,酸角分布最為廣泛,除南極洲外,其它各大洲均有分布。
亞洲是世界酸角的主要出產區。印度、斯裡蘭卡及東南亞各國均有栽培,主要生長於熱量條件好、降雨少、海拔不超過1500米的旱坡地。其中印度、菲律賓、泰國有成片果園,且產量都十分可觀,僅印度年產果莢達27.5萬噸,菲律賓每年出口價值8萬美元的酸角,泰國著名的甜酸角和酸酸角每年也大量出口創匯。
在美洲,酸角主要分布於拉美許多國家及美國的乾熱地區,墨西哥栽培面積在本洲最大,達4443公頃。美國主要分布於夏威夷、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南段、墨
西哥灣沿岸和佛羅裡達州,有著名的邁尼勒甜酸角。
在瓜地馬拉,集中分布於墨塔瓜乾熱峽谷,且這裡還生長有大片的野生酸角樹。在歐洲,酸角主要分布於葡萄牙、西班牙、法國、義大利、希臘等國家海拔1000米以下的近海坡地、荒山斜坡。一些家庭也喜歡種植酸角來美化庭院。在大洋洲,酸角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斐濟等國。
酸角(Tamarindus indica L.)又名羅望子、酸豆、酸餃、酸梅、九層皮果、德瑪罕姆(元江傣語)、通血香(雲
酸角樹林 (2張)
南),屬於豆科(Leguminosae)羅望子屬(Tamarindus),適宜乾熱河谷種植,是一種食藥兼用的常綠喬木。其原產於非洲熱帶稀樹草原,古代阿拉伯人將它引入亞洲,經印度後又傳到中國。在中國主要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省(自治區)的南部及海南、臺灣,生於海拔不超過1400m的旱坡草地、乾熱河谷、庭院四旁和濱海。大部分處於野生和半野生狀態,面積估算約830hm。酸角曾在廣州交易會上引起國外客商注意和詢購。[7]
世界酸角的主要出產區是亞洲。印度、斯裡蘭卡和東南亞各國均有栽培,主要生長於熱量條件好、降雨少、海拔不超過1500米的旱坡地。在美洲,酸角主要分布於拉美許多國家及美國的乾熱地區。在非洲,酸角主要分布於埃及、衣索比亞、南非、賴索托、肯亞、奈及利亞、喀麥隆、蘇丹等國家的低海拔荒坡旱地和沙漠。
南非、衣索比亞數量相對較多。歐洲酸角分布於葡萄牙、西班牙、法國、義大利、希臘等國家海拔1000米以下的近海坡地、荒山斜坡。在大洋洲,酸角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斐濟等國。
編輯
東南亞的廚師們非但用羅望子(酸角)入菜提味,它也是水果的一種。外用的時候,羅望子(酸角)的多聚糖 (酶和果酸、維生素C等) 具有很好的防光作用,有點像木瓜或鳳梨,並保護免疫反應不因中波紫外線 (UVB) 和長波紫外線 (UVA) 輻射而產生免疫抑制,使其對皮膚免疫系統提供最大限度的保護,進而防止紫外線輻射對皮膚的有害作用。傳統做法:這個莢狀水果的新鮮果肉可直接用於皮膚按摩 (不用煮熟) ,並在皮膚上停留幾分鐘。或者將果肉打碎,搭配水和蜂蜜,面膜。[9]
酸豆樹易種、易管理,凡溫帶地區均宜種植,第4年開始結果,可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樹。酸豆樹全身是寶,果
種子繁殖 (8張)
可制「酸豆汁」高級飲料,根、葉、花、皮、核仁均可配製藥品,其果肉有更大的藥用和醫療保健價值。但是,對酸豆的開發利用尚處於初步階段,對酸豆的利用也僅限於生產酸豆汁上。與國外比較,酸豆的價值遠未得到充分開發、利用。酸豆的種仁含澱粉量高達63%,在工業上可用於彩色印刷、紙張上光、塑料加工和瓦片、木頭粘接,且酸豆的種子粉末代替玉米澱粉,成本可節約3成。
酸角果肉中
酸角生態價值
含有豐富的還原糖、有機酸、果酸、礦物質(以鈣、鉀和磷為主,較少為鎂和鋅)、維生素和89種芳香物質及多種色素,此外,還含有蛋白質、脂肪等。種子佔果實的30%,含有蛋白質、脂肪、粗纖維、碳水化合物、灰分、單寧等物質。果肉除直接生食外,還可加工生產營養豐富、風味特殊、酸甜可口的高級飲料和食品,如果汁、果凍、果糖、果醬和濃縮汁、果粉、果脯[10]
冰糖酸角
等。濃縮汁用於配製生產果汁等,果粉供生產多糖食品,而且種子胚乳加工製成的多糖產品。能清熱解暑,生津止渴,消食化積。
酸角主根深、側根擴展,樹體高大,樹冠開張,枝粗壯堅韌不易折斷,抗旱力極強,特別適應於溫度高、光照強的乾熱氣候環境中生長,為燥熱地帶的指示植物。具有很強的抗風擋雨,固土截流,涵養水源,綠化荒山、荒溝的作用,可在金沙江乾熱河谷地帶大量種植和發展。
酸角全身是寶,其果、葉、樹幹都有著極高的食用價值及藥用價值,在醫藥、化工、食品等方面用途廣泛,另一方面酸角樹生長周期緩慢,掛果所需時間較長,經濟效益顯現慢,所以在國內,酸角多為「四旁」零星栽種,管
理粗放,集中表現為品質差、產量低,一些優良種質漸趨枯竭滅絕。正因為這樣,在有人認為新平3000畝酸角基地是貓哆哩原料戰略布局的一部分的同時,貓哆哩的掌舵人宋字波卻有著另一番解讀:「酸角樹不僅僅是經濟林,還是生態林,酸角樹根系龐大、樹形優美、枝繁葉茂,是防止水土流失較好的樹種,同時也是淨化空氣、美化環境較好的觀賞性植物。新平酸角基地的建設,符合國家『構建生態安全屏障、強化生態保護與治理』的發展戰略,同時也符合雲南省『生物資源開發,培育優勢產業』的發展思路。[11]
編輯
酸角在雲南草藥藥方中被廣泛運用,各民族在使用中雖因為民族語言的差異,稱謂上各不相同,但各民族都將其視為治療胃腸道、高血壓、口舌牙等疾病,以有解毒的良藥。【傣藥】在《傣醫藥》中記載,傣語音譯為「麻夯荒」,「馬髒」,「麻康礦」,果實治牙痛,口舌生瘡,腹痛。在《版納傣藥》中音譯為「麻夯荒」,果實治牙痛,口舌生瘡,腹痛腹瀉,蛇、蟲、狗咬傷。在《滇藥錄》中音譯為「麻夯荒」,「曼姆」(西傣),葉、果肉治牙痛,口舌生瘡,腹痛,腹瀉,蛇蟲狗咬傷;在《傣藥錄》中音譯為「瑪簪」,「麻姜」(德傣),葉治腹痛。
用於暑熱傷津,煩躁口乾。可用本品煎湯取汁,加白糖調味服。用於食積不消,嘔逆少食。但用本品,或用山楂、麥芽煎湯服。用於大便秘結而有熱者,可用沸水浸泡服。果肉具輕瀉作用。抗菌作用。對平滑肌的抑制作用。
【傣藥】麻夯荒,馬髒,麻康礦:果實治牙痛,口舌生瘡,腹痛《傣醫藥》。麻夯荒:果實
酸角水墨線圖
治牙痛,口舌生瘡,腹痛腹瀉,蛇、蟲、狗咬傷《版納傣藥》。麻夯荒,曼姆(西傣):葉、果肉治牙痛,口舌生瘡,腹痛,腹瀉,蛇蟲狗咬傷;瑪簪,麻姜(德傣):葉治腹痛《滇藥錄》、《傣藥錄》。
【白藥】孫巴紫:果肉治消化不良《滇藥錄》。
【景頗藥】馬榮希:果實治慢性胃炎,食積,消化不良,腹痞痛,預防中暑,小
兒疳積,蛔蟲症,便秘;樹皮治腹瀉《滇省志》。瑪用西:果肉治氣虛體虛,食
欲不振《滇藥錄》。
【德昂藥】功用同景頗族《滇省志》。果實用於牙痛,口舌生瘡,腹痛,腹瀉,
蛇,蟲,狗咬傷《滇藥錄》。
【僳僳藥】四魯九:果實治中暑,食欲不振,小兒疳積,妊娠嘔吐,便秘《怒江
藥》。
【維藥】塔馬力印地:果實用於體倦多汗,病後體虛,視物昏花,血熱妄行的出血症,食欲不振,陽痿,腸
燥便秘,噁心嘔吐,高血壓《維藥志》。酸角:果莢治中暑,食欲不振。
【基諾藥】丘標阿增:樹皮治痢疾,腹瀉《基諾藥》。[12]
果肉輕瀉
因含大量酒石酸之故,煮熟此作用即消失。種子的外皮含大量鞣質,非洲人用以治療痢疾,煎劑用以治膿瘍。
抗菌作用
植物的某些部分有抗菌作用,樹皮則無。其葉在體外對革蘭氏陽性球菌、大腸桿菌有抑菌作用,有效成分可能是牡荊素。
平滑肌的抑制作用
葉和莖的煎劑對離體豚鼠迴腸有較弱的抑制作用,水提取物(加酒精除去沉澱者)抑制作用較強,兩者對大鼠離體子宮均無明顯作用。煎劑對離體兔十二指腸無明顯作用,對離體兔心則有抑制作用;水提取物在大鼠後肢灌流試驗中有顯著舒張血管作用,對麻醉狗的血壓,煎劑及水提取物均無明顯影響。小鼠腹腔注射 1g生藥/只,兩種製劑均無明顯毒性。[13]
清暑熱,化積滯。治暑熱食欲不振,妊娠嘔吐,小兒疳積。
《滇南本草》:"治酒化為痰,隔於胃中,同白糖煎膏,早晚服一錢。"
《雲南中草藥選》:"清熱解暑,消食化積。"
酸角葉等有一定抗菌作用。果肉有輕瀉作用。
主治「攏沙龍接喉,說風令蘭」(牙痛,口舌生瘡),「攏達兒」(腮腺、頜下淋巴結腫痛),「農杆農暖」(乳房脹痛),「攏牛哈佔波」(小便熱澀疼痛,尿路結石),「魯短」(腹瀉),「攏胖臘裡」(便秘),「攏栽線栽歪」(心慌心悸),「暖冒拉方來」(失眠多夢)。消暑解熱,解救護肝,孕婦止吐等功效。[14]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熬膏。
選方:預防中暑,飲食不振,妊娠嘔吐,便秘,小兒疳積:酸角五錢至一兩。水煎服。(《雲南中草藥選》)。
性味:味酸,性寒。入水塔。
編輯
果肉
米易酸角
果莢和果肉約各佔重量的1 / 2 , 除生食外 , 可制飲料 、 濃縮果汁或果醬 、 麵包和糕點 ;
種子
胚乳可提取食用膠 , 用於食品加工工藝中作為添加劑 。
葉
可作為飲水漂白劑 , 嫩葉 、 花和未成熟果實可用作蔬菜 。
木材
孫中山故居
淡紫褐色 , 堅硬 , 閉合紋理 , 強度大 , 磨光性能好 , 系上等旋木工藝材 , 可做精美裝飾用材 、 家具材等 。
花
花量大 , 花期長 , 4 ~ 8月均不斷開花 , 是較好的蜜源植物 , 其花蜜略帶酸味 , 口感好 , 同時 , 花也可用來作西餐沙拉 。
綠化
酸角樹形優美 , 枝葉常綠 , 是一種理想的路旁行道樹或公園 、 庭院作遮陽的觀賞喬木 , 若對幼樹施以園藝盆景技術 , 又不失為一種上好盆景的製作材料 。[15]
編輯
1、酸角果脯。剝殼後用白糖醃製,三到五天就可以吃。酸酸甜甜。
2、酸角湯。剝殼後放入適量冷開水、紅糖至煮開3-5分鐘後,放涼再放入冰箱。解暑極品啊!
3、製成酸角糕存入冰箱,可以保存3個月左右。
醫藥用
酸角是一味常用的中藥, 在我國古代傳統醫學上就有記載並應用。有文獻報導,食用酸角後,對腎結石和泌尿系統結石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對人體內氟化物的排洩也有一定的作用。酸角果肉乙醇或乙醚的提取物中含有抗菌成分,印度和蘇丹開發的酸角保健飲料已被證明有很好的治感冒、消炎等作用。此外,酸角果肉在熱帶國家作為治療膽汁混亂,黃疸病及黏膜炎患者的特殊利尿劑。酸角種皮含大量鞣質,非洲人用以治療痢疾,煎劑用以治膿瘍。種子粉製成膏,食用可退熱,配加枯茗可治慢性腹瀉和痢疾。葉花烘乾煮製後可作治關節腫大、扭傷和燙傷的泥敷劑。樹皮被認為是有效的收斂劑、增補劑和解熱劑,可治慢性胃炎、腹瀉。根的浸汁可治癒肺病並作為治麻風病的主要配料,根和葉含有黃酮類活性物質,對抗心律失常和急性心肌缺血有良好的療效。葉片煎劑加糖對醫治咳嗽、發燒有很好的效果,嫩葉熱汁與花的敷劑可治療結膜炎。由於酸角在醫藥上的療效,英國、美國和德國相繼將其載入藥典,並大量向印度、蘇丹、泰國等國家進口去殼酸角用於醫藥行業。張家華等按食品毒理學評價程序,對酸角果肉進行了一、二階段毒性試驗,認為酸角無潛在的致突變作用,不會造成遠期的遺傳危害。
羅望子多糖簡稱TSP(Tamarind Seed Polysaccha-ride),其又名羅望子膠,是從酸角種仁中提取出來的一種多糖物質,多糖的分子主鏈為B-D-1,4-連接的葡萄糖、側鏈是±-D-1,6連接的木糖和B-D-1,2-連接的半乳糖,這3種單糖經糖苷鍵相連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羅望子多糖的研究是國內外酸角研究的熱點之一,也是目前國內外研究最多與最深入的部分,並且許多研究成果已在生產中廣泛應用。羅望子多糖可作食品添加劑、膠粘劑和增稠劑等,在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印度、中國等國家廣泛應用
從植物中提取天然抗氧化物質是國內外研究的熱點之一,一些學者運用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萃取(SCDE)方法,從酸角種皮中提取和分離出的抗氧化活性成分為表兒茶素等化合物,所提取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具有穩定性高和耐鹽性強,在豬油與植物油中表現了很強的抗氧化性,是一種安全、低成本的天然抗氧化劑,可廣泛用於食品、食用油和肉類的加工。
酸角種皮用熱水或熱鹼處理,去掉苦味的黃酮類化合物,再用鹼、酒精提取,能得到一種很好的棕色無毒的食品添加色素。國內學者張敬熔等研究了酸角種皮色素提取的工藝流程和色素產品,所製備的酸角種皮色素呈紅棕色,具有金屬光澤,不吸潮,配成水溶液,長期受陽光作用,顏色不但不減退,反而有加深的趨勢,著色效果好,這些研究結果為酸角種皮色素的開發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
酸角果實可用於加工多種風味飲料,國內外一些學者相繼提出了酸角果汁和保健飲料的工藝流程,並已投入生產。在印度、蘇丹、印度尼西亞、泰國、巴基斯坦等酸角主產國,隨處可見用酸角果肉開發加工的飲料或食品,如酸角濃縮汁、酸角果肉粉、酸角蜂蜜茶、酸角茶、調味品、蜜餞、果脯、咖喱粉、果醬、果凍等產品。[16]
獨酸角樹
繁殖與栽培編輯
播種方法:用種子繁殖,果熟採收後,去除果肉取出種子,洗淨後稍晾乾,然後播種或貯藏。每千克種子有1500~1700粒,發芽率可達95%。隨採
酸角種子
隨播,於2~3月播種。種子堅硬,播前用溫水浸種1~2天,待種子吸水膨脹後,條播或點播,播後5~6天開始發芽,20天以後基本出齊苗。幼苗出土後初期生長迅速,生長1個月後平均苗高15~20cm,根深達10~15cm,根幅5cm×5em,在此期間幼苗需稍加遮陽。5~6個月後,苗高達50cm左右時,即可出圃栽植。雨季栽植選用生長3個月、苗高30cm左右的幼苗。四旁栽植選用1年生大苗。也可秋播春栽。成片造林前,整好地,於雨季挖穴點播,株、行距為2m×5m,每穴播種2~3粒,造林後禁止放牧。[7]
注意:播種時可將種子取出用60-70攝氏度的溫水浸泡至水溫自然冷卻後,再浸泡 5到6天,種子充分吸水膨脹待表
酸角嫁接苗
面泛白後按 1:4的比倒與含水量為5% 的乾淨細河沙分層混堆催芽,沙床要保持溼潤。三到四天後種子胚根露白即可播種,胚根不可過長,以免播種困難 播後經常淋水,保持土壤溼潤並及時清除雜草。幼苗期避免陽光直接暴曬。5月份育苗應在苗床上搭設遮蔭網,高度1.5 以上;3月份育苗則可不搭遮蔭網.苗高 250px時可旅 20%稀薄人糞尿,15天 新梢老熟後噴 0.2%~0.4%磷酸二氫鉀,15天到二十天施一次肥。防治病害可噴50%多菌靈800~1000倍液,出現白粉病可加粉鏽寧。兩個月後苗高達 以上,莖粗10px 左右時即可移人大田定植,苗期太長,根系太多,起苗易傷根,影響成活率,最好是當年7月定植,8月補苗,力求整個果園幼樹長勢整齊。
嫁接育苗是在營養袋實生播種育苗基礎上進行。即第1年培育營養袋實生苗,第2年3月中下旬在地徑達20px以上時嫁接。嫁接採用常規劈接法,接穗
酸角嫁接
採自上年甜型或甜酸型酸角秋梢中上部枝條,接穗留2—3個芽,嫁接速度要快,接後接穗連同整個嫁接部位需用薄膜纏繞包裹,並採取接前、接後灌水和遮陽網措頂棚覆蓋保溼措施嫁接15—20天,接禧芽體萌發,及時在萌芽部位破膜褥出芽體,強化肥水管理,一般嫁接成活率可達80%以上。到7月中上旬苗高達25—750px高時當年即可出圃定植。嫁接苗可保持優良品種特性。定植後第2年試花試果率達50%以上,應用推廣價值較高。但嫁接繁殖苗術前期生長樹冠相對較小。
酸角樹需要整形修剪。以達人為控制高生長、增大分枝性能,形成矮冠的目的。為此,從幼樹期(一般樹高1.5~2米)就要整形修剪培育樹冠。首先
酸角苗圃
是封頂,當主幹高1.5~2米時就切斷頂尖(頂芽),控制高生長量,促進側枝生長;當側枝長到超過主幹時再作封頂,這樣經過幾年控制,就能降低樹體及冠幅高度。通過封頂後,側枝生長較密,內堂枝較多,遇見透光差,就要將內堂枝適當修剪掉,從而可獲得矮冠型樹型。
酸角成熟期在4月上旬至6月上旬,外觀表現為灰褐色時,果肉呈朱紅色,具有良好風味,果肉和果皮分離,果穗軸基部離層乾脆時成熟。即可採收,採摘時應避免果殼破裂,影響果品的外觀和價格,另外也要注意避免損傷和折斷營養枝,影響翌年的產量。酸角果實耐貯運,採收的果實剪光枝葉晾曬後可在常溫下貯藏,或按品種分類裝入不同重量的塑膠袋中帶運輸和銷售。 根據果實成熟期差異,同一樹上的果實可分批採收。採收時,用枝剪,不傷果實,輕採輕放。
合理密植,適時定植:羅望子根系對乾旱環境的適應性根冠比是植物抗旱的生理指標之一,是植物光合作用產物分配的重要體現 J。在自然環境中,環境因子的脅迫作用往往限制了植物生長量分配格局,對光、養分、水分的競爭是決定生物量分配的重要因素 J。從羅望子不同水分條件的根冠比結果可見,羅望子的根/冠比的大小與土壤含水量成反比,當土壤含水量為8% ~10% 時,羅望子處於嚴重乾旱脅迫中,其根/冠比達到62.41~66.88%,根系非常發達;當土壤含水
量為13% ~15%和18% 一20%時,羅望子仍處於水分脅迫狀態,其根/冠比達53.12~60.84%,根系生長仍大於地上部分;當土壤含水量為23% ~25%時,羅望子地上部分與根系生長量基本各佔49.66~51.55%。
以上數據說明,當羅望子受到乾旱脅迫時,其根系生長加快,以便吸收更多的水分滿足其水分生理需要。在乾熱河谷,植物具有發達的根系,所以吸水功、能的提高是適應乾旱環境的基礎。定植密度為6m×6m或6m×8m,每公頃栽植270—225株,植穴長×寬×深為1.4m×0.7m X1.0m,每穴施農家肥100kg、(鈣、鎂、磷)共3kg,磷肥與土混合回填後並高出地表10~15cm,待水浸滲回落後定植。
幼齡期與新梢生長期以施氮肥為主,勤施薄肥以促生長。每年3月和7月施尿素0.05kg,以後逐年增加施肥量,以尿素0.2kg+鈣0.5kg為宜。成年樹開花、結實消耗大量養分,施肥量宜重。根據酸角生長發育特點,以尿素攻秋梢,配合施用適量複合肥或鈣肥壯果,於果實膨大期前的7月或8月施用,每株以尿素0.5kg+鈣1.5kg施下。施肥時間:在於熱河谷區應在雨季施用,有利於肥料的吸收,增強樹體的抗旱力。
不同處理對土壤肥力影響狀況
酸角樹栽培
龜子和食葉毛蟲用40%氧化樂果乳劑800~1000倍液噴殺。酸角5年或6年初果,10~15年盛果,20~30年單株產果50~100kg,高產者可達300~500kg/株。如加強管理,運用園藝栽培技術進行嫁接、修枝,控制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防治病蟲害,每公頃可產果7500~12000kg,以後可高達15~22.5t。
酸角樹
2~3月育苗。播種前用溫水浸種1~2天,待種子膨脹後,條播或點播,播後5天左右開始發芽,20天以後芽基本出齊。幼苗出土後最初幾天生長迅速,1個月後平均高可達15~20釐米,根深達10釐米以上,根幅5釐米×5釐米,在這期間幼苗宜稍加蔭蔽。5~6個月後苗高達50釐米,可在8~9月移苗,翌年雨季定植較好,春季換葉時也可定植。還可在雨季開始後進行直播造林,每塘放2~3粒種子,出芽率高達95%,1個月後小苗高5~13釐米,但後期直播苗木比苗圃苗生長慢。由於牲畜喜歡吃它的葉子,造林後要加強管理。[19]
8~12月為結實期,第2年2月果實開始成熟,5月下旬以前陸續採收完畢。[7]
編輯
【別名】:酸餃(《滇南本草》),酸梅、曼姆(《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通血香(
《雲南中草藥選》)。通血圖、通血香、木罕、曼姆、羅望子、酸餃、酸豆、甜目坎。酸角又名酸豆、羅望子、酸子、酸餃、通血香、木罕(傣語)、酸梅、曼姆,產於非洲熱帶植物酸角樹的果實,我國的部分省區也有分布,雲南為主要產區。酸角為果莢果肉,顏色為棕黑色,十年生長,十年開花,十年結果,可謂奇珍。根據《本草綱目》記載,酸角具有止渴消熱、消食,養肝明目,等功能。常用於治療中暑、消化不良、食積、腹痛、慢性胃炎、便秘、高血壓及缺鐵性心臟病。生津止渴、消熱解暑,清涼爽口,回味無窮。
在許多資料上把酸角叫做羅晃子[21] ,酸角和羅晃子是兩種不同的物種,名稱的錯傳會導致人們誤食,產生不
必要的麻煩,通過查閱大量有關酸角資料,特此把這兩者區別開來。
羅晃子:學名鳳眼果,
【別名】頻婆果(《嶺外代答》),九層皮(《君子堂日詢手鏡》),羅晃子(《綱目》),潘安果(《生草藥性備要》),七姐果、富貴子(《廣州植物志》)。
【來源】為梧桐科植物蘋婆[22] 的種子。
酸角:
【別名】通血圖、通血香、木罕、曼姆、羅望子、酸餃、酸豆、甜目坎,甜豆角。蘇木科酸豆屬性。
泥鰍酸角
雲南產酸角從口感上可分為酸角(果形馬蹄形)、中甜角(果形似泥鰍狀,又稱泥鰍酸角)和甜角(主要分布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勐海、勐臘,思茅地區的思茅,玉溪地區的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3類,其中,甜角很受食用者喜愛。其品種資源主要有以下幾種:
馬蹄酸角
莢果馬蹄狀,稍扁平,味酸、高產。
泥鰍酸角
樹體高大,莢果形似泥鰍,味較甜,產量較低。
米易酸角
樹體高大,莢果半彎曲,肉質厚,味較甜,結果早,產量高。
口感分類
馬蹄酸角
酸角從口感上分類可以分為,甜型,酸甜型,酸型,三種。
酸角形態
酸角常綠喬木,高6-20m。樹皮暗灰色,成不規則裂開。偶數羽狀複葉,互生;葉柄短而粗壯;小葉14-40,葉片長圓形,長1-2.4cm,寬4-9mm,先端鈍或微凹,基部近圓形,偏斜,兩面無毛,全緣。胚珠多數。莢果肥厚肉質,圓筒形,直或微彎,灰褐色,長3-6cm,寬約2cm,果實熟時紅棕色,味酸。種子3-10顆,近長方形,紅褐色,有光澤。花期5-8月,果期7-12月至翌年5月。[23]
果實含糖類、d-酒石酸、檸檬酸、甲酸、2-蘋果酸等有機酸。並含絲氨酸、β-丙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
羅望子 (2張)
亮氨酸等胺基酸和哌啶酸-2。葉含d-酒石酸、l-蘋果酸、牡荊素、異牡荊素、葒草素、異葒草素等。嫩葉及芽中富含銅。
酸角的營養成份野酸角富含18種胺基酸(其中8種人體必需胺基酸和2種嬰幼兒必需胺基酸),維生素B1、B2、C和礦質營養元素鈣、磷、鐵、硫、錳、鎂、銅、鈉、鉀、鍶、各種有機酸及含量較高的蛋白質、可溶性總糖等。酸角素稱果中「鈣王」。野酸角果肉富含鈣、磷、鐵等多種元素,尤其是鈣的含量極為顯著,號稱「果中鈣王」。
編輯
酸角原料基地1
酸角中含有眾多胺基酸,酸角中典型的胺基酸有:
1、苯丙氨酸:是人體必需胺基酸之一,常溫下為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固體,減壓升華,溶於水,難溶於甲醇、乙醇 乙醚。苯丙氨酸廣泛用於醫藥和阿斯巴甜的主要原料。
2、丙氨酸:是蛋白質編碼胺基酸之一,哺乳動物非必需胺基酸和生糖胺基酸,是組成人體蛋白質的21種胺基酸之一。
3、脯氨酸:是一種環狀的亞胺基酸,在組成蛋白質的常見20種胺基酸中唯一的亞胺基酸。為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 微臭,味微甜。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溶解,在乙醚或正丁醇中不溶。
酸角原料基地2
4、穀氨酸:是構成蛋白質的20種常見α胺基酸之一,是蛋白質合成中的編碼胺基酸,哺乳動物非必需胺基酸,在體內可 以由葡萄糖轉變而來。
5、賴氨酸:是人體必需胺基酸之一,能促進人體發育、增強免疫功能,並有提高中樞神經組織功能的作用。是蛋白質中唯一帶有側鏈伯氨基的胺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常見20種胺基酸中的一種鹼性胺基酸,是哺乳動物的必需胺基酸和生酮胺基酸。
6、亮氨酸:是一種含有6個碳原子的脂肪族支鏈非極性的α胺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常見20種胺基酸之一,是哺乳動物的必需胺基酸和生酮生糖胺基酸。
馬蹄酸角
7、絲氨酸:是一種非必需胺基酸,可促進脂肪和脂肪酸的新陳代謝,有助於維持免疫系統。本品為白色結晶體或結晶粉末,味微甜,易溶於水和甲酸,不溶於乙醇和乙醚。
8、天門冬氨酸:是生物體內賴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蛋氨酸等胺基酸及嘌呤、嘧啶鹼基的合成前體。能促進氧和二氧化碳生成尿素,降低血液中氮和二氧化碳的量,增強肝臟功能,消除疲勞。
9、纈氨酸:是組成蛋白質的20種胺基酸中的一種,是哺乳動物的必需胺基酸和生糖胺基酸。是人體八種必須胺基酸之一,可用異丁醛作原料合成。為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在水中溶解,在乙醇中幾乎不溶。
米易酸角
10、異亮氨酸:是血紅蛋白形成必需氨基,調節糖和能量的水平;幫助提高體能,幫助修復肌肉組織。如果缺乏時,會出現體力衰竭,昏迷等症狀。
11、蘇氨酸:是人體必須胺基酸之一、是協助蛋白吸收、利用所不可缺少的胺基酸;防止肝臟中脂肪的累積,促進抗體的產生。
12、甲硫氨酸:能幫助分解脂肪,預防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和腎臟疾病的發生;防止肌肉軟弱無力;將有害的物質和鉛等重金屬除去;治療風溼熱和懷孕時的毒血症;一種有利的抗氧劑。
13、色氨酸:是人體必須胺基酸之一,能促進睡眠,減少對疼痛的敏感度;緩解偏頭痛,緩和焦躁及緊張情緒。
14、精氨酸:是一種雙性胺基酸,這是因與主鏈最接近的旁鏈部份是較長、有機及疏水的,而另一端的旁鏈則是一個胍基。是人體必須胺基酸之一。
馬蹄酸角
酸角富含鈣、鉀、磷、鐵、鎂等礦物質。酸角稱為「鈣中之王」,鈣是人體的「生命元素」,人的一生都需要補鈣。鉀具有降血壓的作用,人體缺鉀的主要症狀是:心跳過速且心律不齊,肌肉無力、麻木、易怒、噁心、嘔吐、腹瀉、 低 血壓、精神錯亂、以及心理冷淡。磷是維持骨骼和牙齒的必要物質,幾乎參與所有生理上的化學反應。磷還是使心臟有規律地跳動、維持腎臟正常機能和傳達神經刺激的重要物質。鐵在十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中鐵無論在重要性上還是在數量上,都屬於首位。人體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就是鐵的配合物,它具有固定氧和輸送氧的功能。鎂具有調節神經和肌肉活動、增強耐久力的神奇功能。此外,鎂也是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的「剋星」,它還有助於防治中風、冠心病和糖尿病。
編輯
採用雲南獨有的野生水果——酸角(又名羅望子),
酸角糕
本品嚴格按照國家綠色食品的生產標準生產,保持了鮮果的營養成分,味道鮮酸津美、風味獨特、口感津潤、老少皆宜,滿足了現代人追求食品自然化、營養化的特點,實為居家旅遊、休閒之佳品。原料就是取自當地天然無汙染的酸角,經過特殊工藝精製而成,無汙染,是純天然綠色食品,它成果膠狀,口感細膩上佳,風味卓絕。在酸酸甜甜的口味中體驗生活的精彩,它富含多種維生素,開胃解暑,是度假娛樂放鬆心情的時尚休閒食品。
綠色休閒食品,主要以酸角、高麥芽糖漿、白砂糖、瓊脂為原料精製而成。深橙
酸角果派形狀
色,圓圓的腦袋,或者長條型狀。很Q,很有嚼勁。酸角果派的口味是經過改良了的,不是太酸還保留了酸角的營養成分,適合任意人群食用。吃起來酸甜爽口,柔嫩而有彈性。大大的酸、小小的甜,加在一起,味道正好。
剝好的酸角3-4顆,放入鍋中,放入適量的的水,大火至水開後,小火5分鐘,酸角湯已經很酸了,關火,加糖,分量看自己的品味,酸角湯冷卻後放入冰箱,冰鎮酸角湯就做好了。
酸角小燜肉
食材:
嫩薑、大紅辣椒、豇豆、白蘿蔔、胡蘿蔔等各類蔬菜大約5斤、蔥花、薑末、幹豆豉 、小幹辣椒、八
角、紹酒、烹調油。
做法:
1、往清水裡放入鹽、冰糖、花椒和香葉煮開。
2、把蘿蔔切條豇豆切段,切好後放入泡菜罈中壓實,裡面再放兩塊鮮姜。
3、味水煮開關火晾涼備用。
4、把嫩薑和紅辣椒放入壇中。
5、把熬製好晾涼的味水分別舀入泡菜罈中。
6、味水以沒過蔬菜為宜,壇中倒入味水後放入適量高度白酒,3-4斤味水用大約20-30克白酒即可。
7、倒好白酒後蓋好壇蓋,往水槽中注入清水進行密封,把泡菜罈放置在陰涼處令其自然發酵,室溫如在25度左右,一周後便可食用。
8、把酸角切末備用。
9、炒勺上火燒熱,注入少許烹調油煸香八角和豆豉,然後倒入幹辣椒和蔥姜煸炒。
10、蔥姜和辣椒煸香後放入五花肉煸炒。
11、把五花肉煸出油後倒入酸角煸炒,把酸角煸淨水份後烹入黃酒炒勻。
12、然後烹入適量醬油炒勻,炒勻後注入適量開水。
13、注入開水後蓋好鍋蓋用小火燜制40分鐘。
14、把肉燜制40分鐘後倒入青豆炒勻,然後用旺火收汁。
15、湯汁將要收淨時用鹽和味精調味,然後倒入紅椒丁翻炒。
16、最後把湯汁收淨便可出鍋碼盤。
編輯
獨酸角樹
國父孫中山先
中山先生親手種植的酸角樹
生從檀香山帶回1株酸角樹,親手植於家鄉廣東中山的庭園中,現胸徑已達60多釐米,早年因受颱風吹襲.斜靠在圍牆上,恰似臥龍正待騰飛。1962年,郭沫若瞻仰孫中山故居時,曾吟出「酸豆一株起臥龍,當年榕樹已成空」的佳句。自然界,絢麗萬千,就像上帝之手一樣,在自然界中酸角不僅有酸酸角還有甜酸角。
萬物皆為寶,酸角自然也不例外。「世界上沒有無用的植物,只有未被人類利用的植物」,原海南師範大學教授
酸角樹
鍾義說。追溯起來,我國開發酸角的歷史並不見短。雲南元謀位於金沙江畔和龍川江下遊。在這個特定的燥熱河谷地帶,生長著一種樹身高大、枝葉茂盛、掛著一串串形似帶殼黃豆的莢果樹──酸角樹。
早在清乾隆年間,隨著當地甘蔗種植、榨糖業的興起,人們把酸角去殼抽筋後放入盆內,拌上熬成的糖粥,冷卻後即為酸角糖,由於製作簡單,酸角糖迅速推廣開來,成為當地傳統美食。
到了現代,酸豆的命運開始變得坎坷。在雲南,酸角主要以野生酸角為主,最典型數量最多的要屬紅河縣勐龍鄉,紅河縣勐龍鄉全鄉有大約共有酸角樹16000株,還有元陽縣的南沙村有8000多株。元謀縣的苴林鄉金雷村,被稱為「酸角村寨」在雲南採用酸角為原料生產食品等的公司眾多,可是唯獨在酸角行業裡將酸角結合雲南名族文化方面做的最好。
雲南以酸角為原料結合雲南名族文化特色開發出許多具有雲南風味的食品,比如酸角糕,昆明酸角
酸角果 (20張)
汁,酸角果派,酸角糖,酸角片,小卜哨酸角片,果露等,具有雲南特色的食品,在不同的地域對酸角也有不同的吃法,在西雙版納,那裡的人喜歡用酸角來泡水喝,用酸角在當作天然酸醋(在雲南主要以野生酸角為主)。
最具雲南民族特色的。」不要以為它是什麼寵物的口糧,其實它是雲南傣語中陽光活力,男孩的叫法代表了一種美味的糖果小吃。有酸角糕、山林果糕、西番蓮糕等。還代表了陽光、時尚、輕鬆、快樂的理念。
雲南的酸角主要以野生為主,最典型、數量最多的要屬紅河縣勐龍鄉,全鄉有16000株,還有元陽縣南沙村有8000多株。元謀縣的苴
酸角之鄉
林鄉金雷村,被稱為「酸角村寨」。在雲南眾多公司採用酸角為原料,結合雲南名族文化特色開發出許多具有雲南風味的食品,比如酸角糕,昆明酸角汁,酸角糖,酸角片,小卜哨酸角片,果露等。在不同的地方對酸角也有不同的吃法,在西雙版納,那裡的人喜歡用酸角來泡水喝,把酸角當作天然酸醋。
酸角王傳說:「酸角王」古樹據考證植於隋朝時期,距今約有一千六百
酸角王
年的歷史,當地人稱之為「樹王」。據說,幾百年前,雷丁村舊址依此樹而建,後來有一千年蛇妖盤踞此樹,不時地出來殘害人畜,致使祖先們無法在樹下安住,被迫移遷至雷丁村。先輩們向上天祈禱,要天神收復蛇妖,天神雷丁與蛇妖激戰一天一夜,用雷火擊斃蛇妖,酸角樹王神樹內部中空,即說是雷丁收得蛇妖時,雷火擊燒而成。後來,雷神收得蛇妖后,神仙派樹神長居此樹,庇佑當地村莊。從此,雷丁村風調雨順,村泰人安。
酸角母子樹傳說:詩云:「母子本是一個根,風風雨雨伴人生;留得容顏春長駐 ,讓爾消暑脫凡塵。」母子樹傳說就就是關於酸角的。相傳,800多年前,在元
母子樹傳說
謀雷丁有一戶人家,母子二人相依為命,母親已入花甲之年。一日母親因操勞過度,病倒在床。孝順的兒子為醫治母親四處求醫,但母親仍不見好轉。求醫無效的青年只能轉求神靈保佑母親早日康復。村中有向千年古樹祈福的習俗。於是青年每日在一棵千年酸角樹前跪拜。據說,祈福一定要在酸角樹尚未睡著之前才顯靈驗,也就是酸角樹葉張開之時。於是青年每天從日出酸角樹葉張開之時,跪拜至日落酸角樹葉尚未合攏之前。七天之後,青年雙膝紅腫,已不能站立行走,青年的孝心終於感動了酸角神靈。
獨酸角樹
青年晚上夢到一綠衣仙女飄入夢中,對青年說,在西邊一座無名山上採摘一棵三千年酸角樹的果子煎藥服用,母親就可痊癒。但尋藥之路灘多路險,要隨身攜帶靈果酸角,以防不測。於是青年安頓好母親後遠走尋藥。尋藥之路,路途艱險,或烈日,或暴雨,一日青年累倒山中,想起綠衣仙子的話,拿出酸角服用後,感覺如有神助,體力立刻恢復。這才最終尋到三千年酸角樹,並採得寶果醫治好母親。青年孝順的故事在村中傳開,也讓酸角神靈們聽聞,青年被酸角神封為孝心神。青年一直細心孝順母親,直到母親百年之時,與母親相依幻化為酸角林中一棵母子樹,庇佑村中的老人長壽安康,子孫孝順。母子樹的故事在村中傳為佳話,村中兒女孝順,老人健康長壽。人們在這棵母子樹下祈求神靈庇佑子嗣,祈求多子多福,祈求老人健康長壽。
千年虎精樹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雷丁村林木密集,山上的虎狼常常出沒村中。一日一隻幼虎下山覓食,被田中作業的人發現後群體圍
千年虎精樹
攻。幼虎被一名農夫抓住,並帶回家中關於籠中。想待幼虎長大後剝皮給年幼的小女兒做皮襖。 這隻幼虎卻通於人性,與農夫一家相處中,彼此產生了感情,小老虎也勇敢地保護著農夫一家,尤其與農夫的女兒如影隨形。老虎日漸長大,英武雄壯,小女孩也長至豆蔻年華,出落得梨花一般美麗大方。遠近青年都請媒人爭相提親。但卻因為老虎日日寸步不離的保護,無人敢靠近少女。
臨村一富豪惡霸想強搶少女便散播謠言,說那是一隻千年老虎精,必須請道士捉拿收服。一天晚上,道士使出妖術,呼風喚雨,雷擊老虎,老虎咆哮跳躍,與道士決一死戰。少女在大雨中阻止道士,就在老虎即將取勝時,女孩卻被道士抓住用於威脅老虎。為保護少女安全,老虎無奈,只得停止決鬥被道士降服。 道士將老虎困於一棵酸角樹中。老虎向著女孩的方向爭扎嘶咬,想要逃出酸角樹回到女孩身邊。因此直到今天,我們看到的老虎酸角樹還依舊張著嘴巴,充滿威武之氣,極富靈性。
編輯
酸角最古老的發源地是熱帶非洲,後經蘇丹引入印度繁衍栽植,生長非常適宜,以致人們誤認為酸角是印度土生土長的植物。早在史前時代即被印度人重用;中世紀時被阿拉伯人發現它的美味,流入中東社會;隨著十字軍的東徵,酸角進入了歐洲國家;17世紀,西班牙的軍隊將酸角帶往西印度群島。至此,幾乎每個熱帶地方都有了酸角的蹤跡。 後來酸角由亞洲南部傳播到波斯、阿拉伯國家和歐洲等地。公元前4世紀酸角曾一度風靡古埃及和希臘。
雲南貓哆哩酸角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公告 2009年第18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新資源食品管理辦法》的規定,批准茶葉籽油、鹽藻及提取物、魚油及提取物、甘油二酯油、地龍蛋白、乳礦物鹽、牛奶鹼性蛋白等7種物品為新資源食品,允許酸角作為普通食品生產經營。[24]
【千畝酸角基地落戶新平】2012年2月9日,新平縣在漠沙鎮曼線村大曼線小組
酸角基地 (16張)
舉行酸角基地建設項目籤字儀式,副縣長張紹平代表新平縣人民政府與集團共同籤訂了《酸角規模化種植示範基地建設項目投資合同》。[25] 該項目的成功籤約,將為農戶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12年以來,新平縣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力度,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引進了一批實力雄厚的外來企業,把土地資源優勢逐步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企業發展升級,也讓外來投資企業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起到明顯的推動作用。此次引入的酸角規模化種植示範基地建設項目,貓哆哩莊園將為農戶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成為加速推動漠沙經濟發展的積極動力,也讓一度荒涼的山頭披上了綠衣。
編輯
酸角食用價值問題
1、羅晃子與羅望子是否是指酸角?古代所答羅晃子[26] 是梧桐科植物蘋婆的果實,即中藥鳳眼果[27] ,而不是豆科植物酸角,建議不應再將「羅晃子」、「羅望子」、「九層皮」等名稱收作酸角的別名。Tamarindus當稱為「酸豆屬」而不是羅晃子屬,以澄清「羅晃子」的名實混亂。[28]
2、孕婦能吃酸角嗎?答: 酸角味道酸甜可口,是孕婦最好的止吐食品,生津開胃,便於準媽媽們補鈣。那酸角雖好,但是在食用的時候也要注意酌量食用。
3、酸角屬於鹼性食物嗎?答:含鉀、鈉、鈣、鎂等金屬元素較多的乃是鹼性食物,營養學家認為,魚、肉、禽、蛋、大米、麵粉、油脂、糖類等都是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豆製品、牛奶等都是鹼性食物。並非味道酸的就是酸性食物,食醋雖然是酸的,但在人體代謝過程中不會產生酸性物質,而是產生CO2和H2O,所以醋也是一種鹼性食物。直接點說,鹼性食物主要分為:一、蔬菜、水果類;二、海藻類;三、堅果類;四、發過芽的穀類、豆類。鹼性食物是「血液和血管清潔劑」還是美容的好幫手。甜酸角和酸酸角都屬於豆科,並且酸角果肉含有豐富的鉀、鐵、鈣、磷元素,所以酸角屬於鹼性食物。
酸角藥用價值問題
1、癌症病人能吃酸角嗎?答:酸角還能抑制平滑肌、清熱解暑、開胃消積,對食欲不振和準媽媽的妊娠反應很有幫助。此外,酸角還具有生津消暑,消除咽喉疼痛的作用。胃酸過多者不適宜食用酸角。酸角幾乎渾身是寶,用途極為廣泛,因此肺癌病人在醫生的指導幫助下,可以適量的食用酸角來增加食慾,更好的補充身體營養,還可以有效的預防便秘,防止毒素在肺癌患者體內的堆積。
2、酸角糕真的能解壓?答:這個問題來自的廣告宣傳語:「有壓力就喊」 「來自雲南雨林深處的天然之作,釋放人生無限壓力」 「中國創新品質,綠色快樂解壓食品」,關於酸角糕解壓一說也是有根據的。據調查,很多青年學生、時尚白領、商務麗人平時愛吃零食,潛意識裡最大的動機是為了解壓。而原因有:首先,是心地方;其次,很據《本草綱目》等藥典記載,暑、止渴祛火、清熱解毒、消除咽喉腫痛、消除積食、止咳化痰等功效,能夠起到為身體解壓的作用。再次,是傣語,傣族人給人快樂清新沒有壓力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