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35 六成受訪少年兒童相信高科技應用場景會更多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 山 杜園春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從經濟、法治、文化等九方面對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進行了展望。對於未來15年的生活,少年兒童們有什麼預期?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針對6—14歲少年兒童進行的「你心目中15年後的中國什麼樣」調查顯示,對於15年後最有可能發生的事,61.3%的受訪少年兒童相信,高科技應用場景更多,生活更快捷,60.7%的少年兒童認為中國製造會走上國際舞臺,成為佼佼者,56.1%的少年兒童相信我國會掌握晶片核心技術,不再受制於人。
7歲的周帆宇(化名)讀小學二年級,酷愛航天模型。媽媽王婷特別注重對孩子興趣的培養,會儘量給孩子提供更多開拓和挖掘興趣的機會,「航空製造業的發展水平關係著我們的國防安全。如今政府大力扶持航空製造業發展,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人才需求,這一代的孩子們也能有更多機會報效祖國」。
北京某中學初二學生劉寧(化名),對物理和計算機很感興趣,他非常想在這兩個領域學習和探索。他覺得現在人工智慧等科技應用,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在未來,高科技的應用會更普遍,「我相信在這個過程中,會有更多的中國技術登上世界舞臺」。
「到了2035年,我應該會在讀博。我喜歡研究天體物理,也喜歡計算機。」劉寧很有信心,在未來通過努力實現人生目標,也相信未來的生活會更美好,「現在人工智慧非常發達,以後我想研發更加智能的產品,讓未來人們生活更便捷」。
小學六年級的吳瑤瑤(化名)今年12歲。一次課上,語文老師讓同學們以「我心目中未來的生活」為主題發表看法。吳瑤瑤的發言是,希望智慧機器人成為每個家庭都能擁有的設備。「和爸爸媽媽逛商場,經常能看到會說話、靈活移動的機器人,可以指路、陪聊,特別好玩兒。如果家裡也有一個小機器人陪著我,那簡直太好了」。
吳瑤瑤說,班上還有同學希望,以後環境能夠變得更好、更美,「空氣乾乾淨淨的,沒有霧霾,也沒有病毒,小朋友們開開心心地進行戶外活動。人們的身體強健,不用擔心得傳染病,不用總去醫院打針」。
在受訪少年兒童看來,15年後最有可能發生的事還有:更多人願意回鄉創業就業(43.5%),中國的西部會吸引很多國內年輕人(36.9%)等。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