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題軟體能夠使資源利用率更大化,也可能讓學生產生依賴,能否正確利用,主要在於學生對搜題軟體的使用方法和自制力
▲ 「抄作業」一直都存在,從某種角度而言,科技手段對原有的作業模式的衝擊,實際上在倒逼教育改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在線教育模式發展迅速,《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4.23億,與2019年6月相比,增幅近82%。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調查發現,隨著在線教育水漲船高的還有各種教輔App的應用。IOS教育軟體排行榜顯示,「作業幫」App排名第4,「猿輔導」App排名第8,「小猿搜題」App排行12。找名師、找解析、上網課,家長下載教輔App的目的不盡相同,但是到了孩子手中,這些App最受歡迎的功能似乎都是同一個——搜答案,這也讓很多家長擔心,這些教輔「神器」以幫助學生為名,實際上非但不能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反而會讓學生逐步喪失思考能力。近日,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的張先生內心五味雜陳,他告訴記者:「以前不讓女兒用這類App,但今年上半年一直是網上授課,孩子接觸不到老師,就沒再限制孩子。」誰知用了App之後,孩子寫作業速度快了,可是成績卻下降十來名。其女兒也坦言,剛開始,自己在手機上下載了一個名為「作業幫」的App,遇到不會的題只要將題目進行拍照,就會出現相應的答案與解析。起初還只是用來參考,可後來就直接「按部就班」了。張先生告訴記者,上了初中之後,女兒的功課他根本輔導不了,只能讓女兒自己在網上搜答案,「即使不上網課,讓孩子自己搜題,也是遲早的事兒。」隨後記者採訪了多名初、高中生,發現幾乎每個人都有網上搜題找答案的經歷。不少學生之所以偏愛搜題軟體,一方面是搜題軟體可以直接給出答案,另一方面是搜題軟體可以取代老師,提供多種解題思路。但也有學生坦言,使用此類工具只是為了應付作業而單純抄襲,並不會認真學習工具上提供的解題思路。記者下載了數款教輔App後發現,這些App功能眾多,但是幾乎所有App都把「拍照搜題」功能放在了最顯眼的位置,在部分App首頁中,「拍照搜題」佔據了整個頁面的二分之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0月,僅 App Store 平臺(中國區),就有7款「作業、教輔」應用的累計下載量突破千萬,數款應用的下載量超百萬,從App Store 搜索數據來看,每逢開學季,「作業」的搜索指數都有明顯上漲。記者發現,除了能拍照搜題之外,部分教輔App還為整本練習冊提供答案,為了方便學生使用,這款軟體能根據學生所在的地區、所用教材的版本,直接找到整本書、整套練習冊的答案。在實驗中學上高二的任同學告訴記者,他是去年從同學口中知道的某款App,當時暑假快要結束了,他還有一多半的作業沒寫,用了這款App後,「幾天的時間就把整個假期的作業完成了。」據報導,搜題類App是2014年以後大量出現並進入人們視野的,最開始這些App只提供數理化的題目,並且由於技術不夠成熟,經常識別得不夠精準,從而給出錯誤答案。然而,隨著IA技術的發展,輔導類App不但可以精準地找出數理化題目的答案,有些搜題App還能提供語文、英語作文素材和模板,供學生查看使用。寫作文是鍛鍊學生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徑。現在,學生們也能利用搜題軟體快速「生成」一篇語言通順、結構合理、故事情節豐富的文章。對此,不少家長老師都有擔憂,初一學生家長史文剛一直限制孩子使用搜題類軟體。「遇到難題,允許他用軟體搜索,但每次使用之前都要向我報備。」 史文剛擔心,如果不加以限制,孩子可能會養成不思考的壞習慣,影響學習效率。在北京市十一學校的初中化學老師吳昕看來,學生使用搜題軟體,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對於學生真實學習水平的判定。「老師留的作業都是有針對性的,從作業的完成情況可以反映學生對於當堂課內容的掌握情況,在學生出錯了之後,需要學生花時間理清思路,找出知識漏洞能力缺陷,而並非簡單更正。」但吳昕並不反對使用搜題軟體,他認為搜題軟體能夠使資源利用率更大化,但也可能讓學生產生依賴,學生能否正確利用這種資源,主要在於對搜題軟體的使用方法和個人的自制力。「不應該依賴於搜題軟體,不要讓別人來代替自己思考。」網際網路教育研究院院長呂森林也表達了同樣觀點。他認為,「抄作業」一直都存在,從某種角度而言,科技手段對原有的作業模式的衝擊,實際上在倒逼教育改革。他認為,教輔App到底該不該用,取決於學生學習習慣,「有的是為了找到解題思路,而有的則用來抄襲」。同時,他建議學校從改變作業題入手,多布置開放性的作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思考能力,保護學生的個性化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