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第一個少年兒童課餘藝術團體中國福利 會少年宮小夥伴藝術團成立 65 周年。
8月6日上午,中福會少年宮與上海電視臺紀實人文頻道共同舉行專題紀錄片開拍儀式,該片以「小夥伴」的成長歷史、難忘故事和重要時刻等為縮影,全面展現新中國開展少年兒童校外教育和素質培養的不凡歷程,以及「兒童外交」事業在各個歷史時期發揮的獨特作用。
「上海的城市名片」
中福會少年宮小夥伴藝術團由新中國的締造者之一、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於1955年「六一」前夕創辦,開設有舞蹈、合唱、戲劇影視木偶、民樂、管弦樂、鍵盤樂、書畫工藝等七個分團。
65年來,小夥伴藝術團始終秉承宋慶齡「把最寶貴的東西給予兒童」的教育和發展理念,以藝術為載體,以教育為宗旨,以育人為目標,以體驗為途徑,以成長為追求,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藝術活動、門類眾多的社會實踐和公益性的文化演出,搭建少年兒童藝術實踐平臺。
在新中國「兒童外交」領域,小夥伴藝術團被譽為「中國的小大使」和「上海的城市名片」。藝術團孩子們共接待近20萬名各國友好人士、近60位國家元首、政要到訪,還先後出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用最生動的方式和精湛的技藝,展示中國改革開放後少年兒童的精神風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有超過10餘萬小夥伴藝術團的成員在這裡與藝術結緣,並以少年兒童自己的方式參與到了祖國發展各個歷史時期。活動當日,部分中福會少年宮老組員代表也回到「娘家」,講述自己與藝術結緣的故事。
「那是一個神聖的殿堂」
近80歲高齡的配音演員喬榛曾是戲劇組的老組員,祖孫三代都在少年宮學習。
「少年宮是我從小嚮往的地方。」喬榛說,這幾十年來,一直懷念著少年宮的生活。「上小學時,我跟著媽媽去上學,每天放學回家必會跑去少年宮門前,從門縫裡看裡面小朋友參加活動,非常羨慕。我感覺那是一個神聖的殿堂。」
配音演員喬榛
到了初中,喬榛因為參加演講比賽獲獎被送去少年宮戲劇組,終於走進了夢寐以求的地方。他感慨:「我在少年宮的這段歲月雖然不長,但印象深刻,一系列活動打下了表演的基礎,後來進了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表演要有真實情感,這是最基本的,也是少年宮最初教我的。」
「沒有小舞臺,
就沒有現在的世界大舞臺」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黃英曾是少年宮80年代聲樂組的組員。
聽著她1986年第一次擔任領唱《希望的火花》的錄音,黃英很激動:「回顧我在少年宮學習唱歌的6個春夏秋冬,在少年宮所學到的豈止是唱歌的技巧,還包括怎樣在舞臺上克服恐懼、戰勝自我以及在生活中磨鍊鬥志、學會做人。」
黃英的聲音具有天然美聲的特點,但當時有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怯場。對此,合唱指導就讓她在大大小小的演出中擔任領唱、獨唱的角色。
女高音歌唱家黃英
令她終生難忘的是,第一次擔任獨唱的她害怕得幾乎不行,連合唱站臺也似乎比往常搖晃得更加厲害。但望著合唱指導信任而又期盼的眼神,她終于堅持唱完了獨唱……「可以說,這是我一生中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獨唱』,不僅掃除了我的怯場心理,還給了做人的啟示——堅持就能成功。我的童年時代在少年宮小夥伴藝術團合唱隊長大,沒有少年宮的小舞臺,就沒有現在的世界大舞臺。」
「鋼琴不是個體,
是藝術大家庭中的一員」
剛考取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的朱璟廷自4歲便進入中福會少年宮學習鋼琴,在少年宮老師的指導下發掘了音樂天賦,參加了藝術團多項重要演出、交流活動,堅定了對音樂的熱愛和追求。
2019年1月11日,曾在2017年榮獲第八屆施坦威全國青少年鋼琴比賽專業組特等獎的朱璟廷,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舉行鋼琴獨奏音樂會,將全部票款的個人所得捐給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用於中福會少年宮小夥伴藝術團的藝術新人培養及活動,感恩中福會少年宮的悉心培養。
朱璟廷
活動現場還啟動了「尋找我們的『小夥伴』」徵集活動,面向社會徵集小夥伴藝術團50至80年代的相關史料和人物故事等線索:
如果您和「小夥伴」曾留下一張美好難忘的定格照片,如果您與「小夥伴」共同擁有一段溫馨記憶,如果您曾記錄了「小夥伴」的珍貴瞬間,歡迎提供資料和線索,經過甄選將有機會加入紀錄片攝製。
徵集熱線:021-62498657
聯繫人:郭老師
徵集郵箱:xiaohuoban65@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