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年,隨著內地劇集市場的崛起,以TVB為代表的港劇相繼淡出大眾視野,這似乎也成了大家心中的一種遺憾。港劇「北上」水土不服、內地市場類型片卻在高速發展,一定程度上成為TVB劇在內地市場「預冷」的原因。
這種情況下,合拍模式則成為了港劇革新的最佳選擇之一。翻看這幾年視頻網站與TVB合拍的作品,不少劇或多或少的陷入「港片不港」的口碑爭議中。愛奇藝與TVB於2017年合作的《盲俠大律師》(在香港被稱為《踩過界》),是這些作品中為數不多得到內地與香港市場一致認同的「口碑佳作」。
——該劇不僅開播就拿下豆瓣最高8.4分,主演王浩信、蔡思貝等人也憑藉精湛演技在當年TVB新人演員頒獎禮上大放異彩。時隔三年,當「熟悉的味道、升級的配方」再度來襲,大眾沸騰了。
目前,《盲俠大律師2020》在愛奇藝平臺已播至20集,「鐵三角」的再聚首,高能有趣又具有深度的案情題材以及獨特的港式風味,是該劇吸引大眾的不二法門。不少網友在豆瓣、微博、知乎等社交平臺對其力薦,「高能反轉再反轉的劇情,令人慾罷不能」 、「如果能持續保持現在的質量,應該是今年合拍片中的最佳」……
相比起其他「劇二代」,或者是略顯水土不服的合拍港片,《盲俠大律師2020》無疑是成功的,它的成功,體現在對劇情內容的深度把控,保留原港片獨特風味及挖掘律政劇背後所持有的普世價值,這些也是保證該系列作品持續獲得高口碑的核心因素。
「繼往開來」,《盲俠大律師2020》的「新律政劇」結構
對港劇具有一定認識的觀眾可能知道,TVB在打造律政類的行業劇領域始終佔據一席之地。早期市場中出現過的《壹號皇庭》《刑事偵緝檔案》《陀槍師姐》一直是刑偵律政劇愛好者們心中的經典。這幾年,港劇的熱度雖然有所降低,但香港市場對這類題材的把握,依舊值得肯定。
《盲俠大律師2020》便是TVB基於自己擅長領域的一次創新與回歸。首先,從它的敘事視角來看,《盲俠大律師2020》以三位自身身體略有缺陷的人物為主人公。
盲俠是一位真正的盲人,日常生活和查探案件,皆靠其他感官來辨別;師爺癲姐,是一位臉部有刀疤和齙牙的「不完美」女孩,出身黑道行事隨性,但有著一顆飽含正義的柔軟內心;偵探gogo,因一場意外失去一條腿,從警察轉行為私家偵探,看似紈絝的外表下,實則與盲俠、癲姐一般,對公義都有著炙熱的追求。
這三位另類主人公組成的「鐵三角」,是大眾喜愛《盲俠》這部系列劇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其區別於過往律政劇中「高大全」人設的重要標誌。《盲俠大律師2020》背後所觸及到的,八旬老人殺妻案、被網暴的少女,以及性別障礙等敏感話題,也體現了其對邊緣人士的特殊關懷——彰顯人文價值的同時,也讓大眾看到律政劇所承擔的社會責任。
不同於過往律政劇中僅展現「單一式」法庭雄辯,《盲俠大律師2020》還在法庭案件之外,對劇情的懸念多有鋪設。比如,本季中新加入的「盲俠師父」簡紹宏,他與盲俠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過往?從昔日愛徒,到走向對立面,這中間發生了什麼?與盲俠師出同門的女律師,她與盲俠、癲姐、gogo之間,又會發生哪些趣事?
與此同時,兩集一案件,每10分鐘一反轉、一集三個反轉的「懸疑」設定,亦是其在劇情上牢牢抓住觀眾芳心的另一層因素。
總的來看,《盲俠大律師2020》在故事視角和講故事的手法上,與傳統TVB律政劇有所不同,這也是其當前獲取大眾認可的重要因素,同時也為低迷許久的港產劇注入一劑強心劑。
合拍片背後的「港式情懷」
區別於過往本土港片製作,《盲俠大律師2020》是一部由內地視頻網站愛奇藝與TVB共同完成的合拍港片。前作昔日在市場中取得的成績毋需贅言;系列劇《盲俠大律師2020》能夠取得當前的市場成就,另一個重要因素則來源於劇中濃濃的「港式風情」。
觀眾在劇中除了可以看到盲俠上演的「法庭激辯」外,「鐵三角」日常相處模式、查案過程中不經意間流露出的「港式幽默」,亦是吸引觀眾持續追劇的不二法門。
比如在gogo想請警察釵釵幫忙查找相關案件線索時,前一秒油嘴滑舌、下一秒又一本正經的撩妹技能,令人捧腹大笑;癲姐為某案件打扮成洗頭小妹遭遇客人(嫌疑犯)調戲卻反被罵醜的「反差」,以及gogo被迫吃過期食品後,一邊如廁一邊和正在客廳中吃飯的盲俠對話等情節,都讓觀眾感受到了早期港片中誇張又不失笑料的獨特風情。
在人物情感上,盲俠、癲姐、gogo,以及新加入進來的美女律師邵美娜,四人之間撲朔迷離的感情關係,也讓觀眾感受到港產行業劇中「流水式」的愛情走向。「鐵打的鐵三角,流水的女主角」是觀眾對這劇感情戲的調侃,同時也展現出港劇中對於愛情線錯綜複雜、諸多反轉,不到大結局不知道情感歸屬的創作風格。
燈光、布景方面,《盲俠大律師2020》在追求原汁原味港式風情的基礎上,運用了整體偏「灰、黑」色的影片基調,搭配自然光的處理手法,使得畫面在觀感上更具生活質感。而具體到拍攝手法上,該劇也在早期港劇多採取固定機位、正反打剪切鏡頭基礎上,增添了更多具有動感、流暢性的運動鏡頭。
當然,這樣的回歸與突破,離不開與愛奇藝的友好合作。早在第一部《盲俠大律師》中,愛奇藝進行了諸多技術層面的嘗試和支持,且在播出模式上還原了港片一貫使用的「周更+季播(第一季分為上下兩季)」的播出方式,同時提供粵語版原聲,目的就是為「港片迷」觀眾提供追劇氛圍。而《盲俠大律師2020》也採用周一到周四播出的周更模式,同時提供粵語版原聲。目前來看,愛奇藝在維護「港片迷」觀眾的具體行動上可以說是給足了誠意。
行業劇背後的「普世價值」:《盲俠大律師2020》帶給觀眾哪些思考?
任何一部影視作品最終的核心都是回歸於劇作的社會價值,《盲俠大律師2020》也不例外。這部劇中所涉及到的相關案例,大多是社會邊緣人士和平權事件。比如第一集的八旬老翁殺妻事件,後面陸續播出的少女被網暴、養子與性別障礙女兒爭奪遺產問題,以及街邊流浪漢失手殺人事件等,無一不體現了劇集本身所持有的人文情懷和對社會邊緣人士的高度關注。
在八旬老翁殺人案件中,當大眾將焦點對準狠心老人不願照顧自己的妻子將其蓄意殺害時,殊不知老人早已和老伴一樣身患疾病。老年人晚年生活缺乏關懷以及國家對老人贍養政策的部分缺失,是造成該悲劇出現的核心問題,這個故事也在提醒我們:應該對自己身邊的老人多一份關懷。
向上滑動閱覽
少女被網暴一案中,妙齡少女看似是因做兼職女友而被網暴跳樓,然而隨著劇情的發展,最終揭示少女選擇自殺的真正原因是母親的一句惡語,父母和子女之間長時間的缺乏溝通導致惡果才是本案想要引起大眾關注的核心內容。類似的還有性別障礙人群爭奪遺產案中,「性別障礙」遭到社會歧視、遺產繼承與性別有關的話題,也是值得深思的社會問題。
近日,《盲俠大律師2020》聯合知名律師事務所北京德諭澤律所(註:該律師事務所曾榮獲胡潤至尚優品頒獎盛典的「傳承法律風險管理機構最佳表現」獎,也為聯合國第八任秘書長潘基文等人代理過相關案件)舉辦了#盲辯是非線上辯論賽#,活動就劇中案件衍生出多個社會話題,如#老年人犯罪該處罰嗎#、#網暴致死算不算犯罪#、#麵包和愛情你選哪個#等多個話題,觀眾對其討論激烈。
「老年人犯罪該處罰嗎」議題中,悉數網友認為「殺人就該償命」,也有網友表示,應該視情況而定。具有法律權威性的北京德諭澤律所也在微博上作出解釋,「老年人犯罪通常情況下需要承擔相應責任,只是法官可能會根據不同情形依據法律對其從輕或減輕處罰」……
事實上,有關問題的答案正確與否,從來不是這場辯論賽背後的關鍵。對劇中所觸及到的社會議題,引發大眾思考、以及讓更多觀眾看到部分老年人關愛缺失、網絡暴力的危害性,以及性別障礙人群應得到平等對待等,才是活動方舉辦這場活動的關鍵目的。
截至目前,#盲辨是非線上辯論賽#在微博上的話題閱讀量已突破645萬。吸引到如「福多多劇有福」、「思想聚集」、「冷知識」等諸多知名KOL轉發跟進、參與討論。觀眾與網友的積極互動參與映證著這次討論的社會意義,同時也折射出劇集內容背後的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
不可否認,這幾年港劇在觀眾眼裡熱度逐漸減退,不復當年輝煌。但隨著《盲俠》系列在內地市場獲得的高口碑和持續影響,也許能夠減弱或扭轉劇集市場上對港劇熱度低、少人看的評價。一部《盲俠》雖然並不能讓港劇重回市場巔峰,但也確實地為港劇在內地市場的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2020年及以後,我們期待更多優質的港劇出現,為我們帶來更多不一樣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