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好友說來找我玩,說白了就是來蹭吃蹭喝蹭床位的~
晚上洗漱時,看見我用電動牙刷,隨口說了句,「你這個牙刷還不錯,噪聲很小呀,什麼牌子的?」
「咿可見的,上次去洗牙時牙醫推薦的。」
「沒聽過,國產的?我跟你說,現在國產的東西都不行。」
「但我用著挺好的啊。」
「國產的用著多low,還是飛利浦這種國外品牌好,高端大氣上檔次……balabalabala……」
真想拿一把塑料花反手糊她一臉。
不過有這種想法的不止她一個,很多人對國產品帶有成見。
就像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申公豹說的,「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搬動它。」
很多人還是對國貨抱有成見,認為國貨就是憑藉低廉的價格橫掃全球。
但是都9102年了,還在給國貨打「劣質」、「low」的標籤,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所以,我覺得有必要聊聊,這些年,我們的國貨品牌正在發生的一些變化。
1、國產品牌的快速崛起
對我來說,最直觀的感受莫過於國產手機的崛起。
今年4月份,華為和榮耀高管分別在微博喊話,此次喊話誓師並不像表面那樣簡單。
2018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銷量報告顯示,華為和榮耀以微弱的差距次於蘋果排名第三,相較於三星8%、蘋果3.2%的下滑局勢,華為呈現同比增長高達33.6%,距離全球第一的寶座僅差臨門一腳。
回顧國產手機的發展史,從2G、3G時代的跟隨,到4G時代的深度參與,再到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勢必是國產手機廠商換道超車的機遇期。
事實上,在不少高科技領域,中國品牌都大放異彩。
在甲骨文公司壟斷中國市場時,霸道條款橫行,價格貴不說,還服務不好,還牛氣哄哄的,當時阿里巴巴作為甲骨文的客戶,備受欺壓。
後來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歷時7年研發出了阿里雲,直接把甲骨文打趴在地上動都動不了。
阿里雲有多厲害呢?
每年的雙十一雙十二和春運搶票,都是他們提供技術支持的,人流量這麼大,但是不會崩潰。
現在阿里雲已經牢牢佔據國內將近50%的市場,甲骨文在中國被他的客戶打倒了。
而它最近一次出現在大眾視線中,就是上半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全球範圍內裁員事件,曾經意氣風發的軟體巨頭,在轉型雲服務過程中被那些更加年輕的新貴們遠遠拉下。
以前的LG公司有多厲害呢?
2007年的時候LG拿下全球手機銷量第三名,那時蘋果才排第四名,與此同時LG和三星壟斷中國電子顯示屏幕市場近95%的份額。
那時的畢業生,爭先恐後的想去LG這樣的外企。
而現在,LG顯示器的營業利潤驟然下降了96%,LG手機在去年已經退出了中國市場。
這一切都是因為京東方的崛起。
2018年,京東方在平板電腦顯示屏、智慧型手機液晶顯示屏、筆記本電腦顯示屏和電視顯示屏等五個領域,拿到了五個全球第一的成績,有人稱它為「屏幕之王」。
尤其是京東方自主研發的曲面屏,薄如蟬翼,卻切換自如,刷新了我們的認知。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亞馬遜、東芝、雅虎、Ebay、UBer、MSN等等,都逃不過被收購或者被迫關門、退出中國市場的境地。
就只拿北京國貿這塊來說,以前這裡的外企佔70%,現在連30%都不到。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最近幾年搬離這裡的企業,可以列出一條長長的單子:英特爾、雅虎,到惠普、摩託羅拉、默沙東、阿爾斯通……
為什麼發生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最本質的原因就是中國科技的崛起,拿回了本該屬於自己的市場而已。
有實打實的實力在做支撐,我們才悄無聲息地滋長出對國貨的自信來。
這並不是盲目的民族保護主義,我們對國貨的信任並非「迷之自信」,而是「中國造」的質量進入歷史新階段的客觀反映。
現在,我們的優秀畢業生最想去的公司,再也不是外企了,而是中國的大公司(如華為、騰訊、阿里、京東方)到中型公司再到創業公司,都排在外企前面。
世界還是之前的世界,但現在的中國早也不是之前的中國。
2、無敵到寂寞的「中國造」
說到「中國造」,在製造這塊的硬實力我們不輸於其他國家,很多我們熟知的國際大牌都是made in China,比如made in China的飛利浦電動牙刷。
隨便在網上搜了下飛利浦的代工廠信息,就看到不少業內廠家找給知名品牌代工過的國內代工廠。
同樣,蘋果的供應鏈遍布全球,光在中國就有300多家供應商,甚至最終成品直接是在富士康進行的代工組裝,你會說蘋果的東西差嗎?代工的產品質量不好嗎?
在現在,代工這個詞,早就已經脫離了原有的屬性。
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今世界,早已是一個全球化分工的年代了,很多技術根本沒有國界,因此,無法以「國產」和「非國產」來劃分陣營。
更值得欣慰的是,現在「中國造」已經開始專注製造業的品牌崛起,產業升級,而不是僅僅只是付出最辛苦的勞動賺取最低的利潤了。
不少國貨開始做自己的品牌,積極擁抱網際網路浪潮。而我們的網際網路產業在經歷浪潮後成長起來後,開始賦能國產品牌。
比如今年,淘系營銷平臺聚划算推出產業帶升級計劃,幫助電動牙刷這樣的本土優質產業抓住消費升級趨勢,實現轉型升級,是該計劃的核心目標。不少新老電動牙刷品牌,成為該計劃的受益者。
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我們的國產品牌也在向好前進,不要用不變的眼光去定義正在積極發展的事。
3、
寫在最後,
我可以自信的選擇國產的咿可見,你可以自由的選擇飛利浦(or made in China)。
就如我喜歡用華為手機,而你喜歡用蘋果手機。
僅此而已。
但這個自由的權利,是日漸強大的國家賦予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