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中國孤獨症兒童的精神發育實驗報告

2020-12-13 澎湃新聞

一份中國孤獨症兒童的精神發育實驗報告

2020-12-12 14: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狗尾巴花 神經現實 收錄於話題#神經前研 | NeuroHub84個

文獻:Li, Hong-Hua, et al. "A Developmental Profile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 China Using the Griffiths Mental Development Scale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1 (2020): 3105.

DOI:https://doi.org/10.3389/fpsyg.2020.570923

導讀作者:狗尾巴花

封面:Turangga Sukandar Putra

孤獨症是一項高異質性的神經發育障礙,在普通人群中的發病概率約為1%—3%,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的數量比約為5:1。這一性別差異可能與孤獨症背後的神經生物學機制有關,卻也可能由診斷誤差導致——考慮到孤獨症的高異質性,如果男性和女性患者的症狀和認知發育狀況不同,那麼現有的診斷方式可能無法對所有女性孤獨症患者確診,從而加重孤獨症患者的「性別失衡」。如今,已經有一些社區實驗(community experiment)指出,男性和女性孤獨症患者的真實比例或許更接近3:1。

接受發育量表的評估時,孤獨症兒童的認知能力通常呈現出一種「不平衡(unbalanced)」的狀態,某些能力比典型發育兒童強(如視覺信息處理能力),某些能力則較弱(如語音工作記憶)。性別差異、孤獨症嚴重程度和確診時的年齡都可能影響這種認知能力失衡。為了研究認知能力失衡與種種因素之間的關係,來自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的研究團隊分析了398個18到96個月大的中國孤獨症兒童(337個男孩,61個女孩)的發育水平;他們使用的量表為《格裡菲斯發育評估量表(Griffiths Mental Development Scales,GMDS)》,一種在中國社會中廣泛使用的國際通用量表。GMDS不僅適用於從出生到8歲的兒童,更可以測量包括總體發展(與智商IQ相對應的GQ,general quotient),運動(locomotor quotient,文章中的AQ),個人—社會(personal-social quotient,文章中的BQ),聽力和語言(hearing and language quotient,CQ),手眼協調(eye-hand coordination quotient,DQ),表現(performance quotient,EQ)和實際推理(practical reasoning quotient,FQ)*。

*譯者注

翻譯參考格裡菲斯發育評估量表中文官網:

https://www.griffiths.cn;AQ-FQ為這篇文章作者使用的縮寫,有一點縮寫濫用的嫌疑。

-Li et al., frontiers of Psychology -

通過這些圖表,我們不難看出孤獨症兒童不同認知能力發育的不平衡。除此之外,年齡、性別和孤獨症嚴重程度也對各個認知能力有影響。研究人員指出,孤獨症兒童在不同的發育階段、不同的認知領域發育程度不同,而孤獨症男孩的GMDS量表(以測量視覺認知為主)表現要優於孤獨症女孩。

這項研究第一次探究了中國孤獨症兒童中,年齡、性別和病情嚴重程度對(GMDS量表所測量的)認知能力的影響。研究局限包括樣本的性別比例失調(5.5:1),以及剖面研究的本質——研究並沒有真正長期跟蹤孤獨症兒童的認知能力發展,後續的研究應當在此進行彌補和突破。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孤獨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孤獨症兒童康復科普知識手冊》
    為進一步推動孤獨症兒童康復工作,加強科普知識宣傳,提高全社會扶殘助殘意識,營造更適合孤獨症兒童融合發展的社會環境,中國殘聯康復部組織專家編寫了《孤獨症兒童康復科普知識手冊》(簡稱「《手冊》」)。
  • 大米和小米發布《疫情期間中國孤獨症兒童家庭現狀及需求報告》
    7月14日,孤獨症兒童早期幹預機構大米和小米發布《疫情期間中國孤獨症兒童家庭現狀及需求報告》,全面展現了疫情期間孤獨症兒童家庭的康復現狀、身心狀態、應對孤獨症的挑戰及後續需求等維度。報告調查顯示,孤獨症兒童家庭中,「80後」父母佔比超過70%,超6成的孤獨症兒童帶養人為母親。
  • 自閉症日:史上最全的兒童孤獨症知識手冊
    孤獨症的專業名稱為孤獨症譜系障礙(ASD),孤獨症和自閉症是英文Autism的兩種譯名,「孤獨症」主要被中國內地的醫學以及特殊教育界所使用;「自閉症」則主要被中國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和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有使用漢語的國家所使用。 3、孤獨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嗎?
  • [新聞調查]孤獨症兒童
    進入[新聞調查]>>     CCTV.com消息(新聞調查):    孤獨症兒童(視頻一)    孤獨症兒童(視頻二)    被採訪人:    尚 瑤 羅意的媽媽
  • Brain: 孤獨症兒童社會互動障礙的大腦基礎
    在兩個獨立的組別中檢查中腦邊緣獎勵通路的結構和功能連接性,共有82名年齡在7-13歲孤獨症兒童以及年齡、性別和智商匹配的發育中的兒童(主要組:孤獨症兒童n = 24,正常發育兒童n = 24;重複組:孤獨症兒童n = 17,正常發育兒童n = 17),使用高角度解析度擴散加權成像和功能性MRI數據,有效地識別連接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和
  • 孤獨症兒童需要更多關愛和包容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北京市孤獨症兒童康復協會會長賈美香30多年來一直在竭盡全力幫助這些患有孤獨症的孩子。對中國孤獨症兒童的現狀、康復困境和出路,賈美香有著深刻的體會和見解。中國第一例孤獨症患者時隔多年,賈美香仍然清楚記得她接診第一個孤獨症兒童患者時的情景。
  • 孤獨症兒童需要更多關愛和包容
    他們興趣狹窄,行為刻板,卻有一個浪漫的名字——「星星的孩子」,而他們其實只是有神經發育障礙的孤獨症患者。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北京市孤獨症兒童康復協會會長賈美香30多年來一直在竭盡全力幫助這些患有孤獨症的孩子。對中國孤獨症兒童的現狀、康復困境和出路,賈美香有著深刻的體會和見解。
  • 醫學博士傑森希克為南京天佑兒童醫院孤獨症工作室揭牌
    2021年1月1日元旦,聯合國健康組織聯盟特聘醫學顧問、兒童康復領域資深專家傑森希克(Dr. Jason L. Schick)教授來到南京天佑兒童醫院,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會診及學術交流。期間,傑森教授為南京天佑兒童醫院孤獨症工作室揭牌,並主持開展了「2021兒童孤獨症康復新進展國際專家研討會」。 傑森希克(Dr. Jason L.
  • 愛佑和康:國內首家省級孤獨症兒童腦發育評估項目示範基地正式成立!
    愛佑和康:國內首家省級孤獨症兒童腦發育評估項目示範基地正式成立! 2018-03-22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胡彬 2018年3月,北京師範大學寧夏殘聯愛佑和康兒童康復中心——孤獨症兒童腦發育評估項目示範基地在寧夏殘疾人康復中心正式掛牌成立,標誌著國內首家省級孤獨症兒童腦發育評估項目示範基地正式成立!
  • 孤獨症兒童數量超300萬 應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2018年12月底,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秘書長許曉鳴在《消費日報》與浙江工業大學聯合舉辦的「全國第二屆關愛孤獨症兒童公益論壇」上表示,孤獨症兒童的早期發現、幹預、教育非常重要。孤獨症兒童數量超300萬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一種發育障礙類疾病,患者主要表現為社交障礙、溝通困難、重複性行為、行為刻板以及言語發育遲緩。
  • 科學家對5個月大嬰兒進行孤獨症實驗
    5個月大的寶寶裡基•金波參加英國杜倫大學研究人員進行的孤獨症實驗。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科學家近日對5個月大的嬰兒進行了孤獨症實驗,測試嬰兒如何進行認知學習,科學家希望通過這項實驗更深入的了解嬰兒的大腦信息,了解孤獨症的形成原因,儘早發現孤獨症的症狀,並採取幹預措施減小孤獨症對兒童的傷害。
  • 以科技助力孤獨症兒童幹預康復 大米和小米在路上
    12月9日,丹麥科技創業中心(上海)聯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中國歐盟研究與創新中心在丹麥駐華大使館舉辦了「中丹兒童友好型社區論壇」。作為中國專業的孤獨症(自閉症)兒童服務平臺,大米和小米受邀出席此次活動,並圍繞「幫助孤獨症兒童的科技和智能解決方案」的話題進行分享。
  • 孤獨症兒童不適當行為的處理原則
    孤獨症兒童的不適當行為也是具有其特定的功能的。三.孤獨症兒童自我刺激行為的功能與可行的處理方式:   意義(功能): 消極性處理 積極性處理 發展性處理   休閒娛樂的一種: 給予厭惡刺激限制忽視 轉移注意力差遣設定時間 教導休閒活動增加參與活動的機會加強辨別學習 抒解情緒(精神安定劑): 給予厭惡刺激限制安撫 轉移注意力減少可能引起情緒變化的情境預告可能改變或影響情緒的事件
  • 父親殺死孤獨症女兒,讓人不寒而慄!誰能拯救孤獨症兒童?
    關注我,每日一更孤獨症家庭教育小技巧!孤獨症(別名自閉症),是最近一個世紀才被世人發現並且開始專注的一個精神發育疾病。據統計,至今為止中國有300多萬個孩子被確診為孤獨症,一個孤獨症孩子帶給一個家庭更多的是辛苦和迷茫。因為以現在醫學技術來看,並沒有一個可以直接根治孤獨症的有效方法,只能依靠教育手段來改善。
  • 來自星星的孩子——記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兒童孤獨症培訓中心
    孤獨症嚴重影響兒童健康,已成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問題。近十幾年孤獨症的患病率呈急劇上升趨勢,2016年美國CDC報告孤獨症的患病率達到1/59,已成為需要緊急關注的全球公共健康問題。一、發病原因(1)遺傳因素:是孤獨症主要的發病因素。
  • 孤獨症兒童應在2歲前及早幹預
    據了解,孤獨症又稱自閉症,常見於3到5歲的兒童。據聯合國統計,每150個兒童中就有1人患孤獨症。這種疾病若不及時治療,患病孩子將失去和人正常交流的能力。黑龍江省醫院兒科主任趙雪妮提醒,2歲以前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防治孤獨症最好的方法。  名醫簡介  趙雪妮,黑龍江省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
  • 兒童孤獨症爆發式增長 家長要走出四大誤區
    過去10年,兒童孤獨症爆發式增長。2005年,美國篩查數據表明,每166名兒童中就有1名孤獨症兒童;到了2012年,每88名兒童中就有1名孤獨症兒童。  國內專業研究機構數據表明,20年間確診的自閉症患兒數量上升百餘倍;研究報告顯示,我國自閉症患兒數量在160萬以上。
  • 孤獨症兒童語言障礙的治療方法
    家長和教師學習、提升和分享、互助的精神家園。來源:網絡孤獨症兒童語言障礙的治療方法  一、孤獨症兒童語言障礙的表現:  1、與人的目光接觸和專注力弱;  2、學舌式說話;  3、存在多方面的發音問題;  4、語言理解能力弱;  5、語言表達障礙;  6、混淆代名詞你/我/他。
  • 教師節,致敬孤獨症兒童康復師!
    今年是江婉媛在孤獨症(自閉症)兒童幹預康復機構大米和小米度過的第5個教師節。「我的心願是希望每個孩子與世界自由溝通,能夠在大米和小米享受到更適合的幹預服務。」真摯的話語說出了這位一線孤獨症兒童康復師的心聲。  2016年,江婉媛從深圳大學心理學系畢業後加入大米和小米。
  • 揭開孤獨症遺傳圖譜的神秘面紗,首個大規模中國人群孤獨症基因測序...
    孤獨症譜系障礙,簡稱「孤獨症」,又稱「自閉症」。其核心症狀表現為社會溝通和社會交往的缺陷和局限的、重複性行為、興趣或活動,是一種嚴重影響兒童健康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孤獨症患者已超過1000萬,其中0~14歲的患兒超過200萬。不僅如此,中國孤獨症發病率依然在不斷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