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古老的企業想要長久的發展,必須持續的創新,一貫的堅持。工廠參觀是馬丁成功的墊腳石,讓全世界了解馬丁,讓更多的人熱愛吉他。這就是工業旅遊的魅力,為企業為城市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有著183年歷史的C.F.馬丁吉他公司仍然充滿活力,仍然在創造音樂和財富,維持著原聲吉他的最高水準。
1. 傳奇的誕生
馬丁吉他公司的故事要從1795年的德國馬克諾伊吉爾興開始講起,馬丁吉他公司的創始人克裡斯丁.弗雷德裡克.馬丁( Christian Fredrick Martin)出生在當地一個家具製造商的家庭,父親是一個手藝很好的木匠。Christian在十多歲的時候離開家鄉,師從奧地利維也納一個吉他師傅學做吉他。當他學會做吉他後,回到家鄉想開一間吉他製造所,卻遭到當地工會的強烈反對。
18世紀德國馬克諾伊吉爾興
馬丁先生只好帶著他的妻子和孩子於1833年移民到美國,他在紐約市曼哈頓西區開辦了他的吉他製造所,也就是馬丁吉他傳奇的誕生開端。
2. 歷史發展
馬丁吉他公司的創始人克裡斯丁.弗雷德裡克.馬丁( Christian Fredrick Martin)
馬丁一家在紐約市並不快樂,他們在朋友的建議下,搬到了賓夕法尼亞州的拿撒勒。馬丁一家發現,拿撒勒這個地方很像他們在德國的家鄉,也聚集了一大批德國手工藝移民。這次搬家,對馬丁吉他公司的發展至關重要。
在拿撒勒,馬丁先生真正找到了他所要製造的吉他的風格,而且這些由馬丁製造的吉他有了這種樂器真正的標準。今天,馬丁工廠已經成為拿撒勒最重要的公司,鎮上很多人一輩子都在工廠裡制琴,也許幾十年只做一個琴板,他們的生活、家庭和工廠的變遷緊緊纏繞。
馬丁一家在拿撒勒的吉他製作,一開始就在自己家裡完成。1859年,馬丁吉他老工廠正式建立,後來老工廠不斷改建並擴大,直到1964年搬入現在的新址。
馬丁吉他公司老工廠1860
馬丁吉他公司老工廠1900
馬丁吉他公司歷史圖片
馬丁吉他公司老工廠1933
馬丁吉他公司老工廠1940
馬丁吉他公司老工廠內部
馬丁吉他公司掌門人和員工合影1915
3. 工廠參觀
現在,馬丁吉他老工廠也對公眾開放,但現在它成為一個名叫「有關吉他製造」的商店,它出售各個年代馬丁新的、舊的吉他配件,以製造和維修吉他。從馬丁工廠過一條街道,就是馬丁.西尼爾一家的家了,這裡有一個遊客服務中心。
馬丁吉他老工廠商店
馬丁吉他老工廠內部
馬丁吉他老工廠內部
在Chris Martin先生建立的馬丁吉他博物館裡,你見到的不僅是一家企業的發展歷史,而是百年吉他史、美國音樂發展史,甚至濃縮了一個世紀以來的人類科技進步和社會變遷。
4. 一把馬丁吉他的製造過程
1964年起,馬丁工廠正式搬遷到現在的新址。克裡斯丁.F.馬丁四世(Chris Martin)是現在馬丁公司的領導人,1986年在他的祖父去逝後,他被任命中董事長和執行長,當時他只有30歲。如今,Chris Martin的名字已經是一個傳奇。他帶領馬丁吉他公司走過各種難關、不斷發展並壯大,最關鍵的是始終把質量保持了下來,堅守了家族的傳統和榮譽。
Chris相信,製作吉他,永遠和傳統相連,溫情和手工絕不是噱頭,而是不可替代的力量。
一把馬丁吉他的製作是非常複雜的過程,150多道工序,除了拋光、切割外,幾乎都由手工完成,每到工序都是精細到毫米的木工活,面板、側板、琴橋、琴頸等部位,在各自的精打細磨後組裝起來。
馬丁工廠有600多名員工,每年製作超過一萬多把吉他(部分面單的則在墨西哥生產)。
終於有些木頭被選中,送到現代化的木材加工車間。這麼幹淨、整潔、有序的木材車間,難得一見。
一些木料已經雷射切割成琴頸的原胚,等待進一步加工。
她有著火眼金睛,從成堆的木板裡挑選配對,比對著木紋肌理、走向、圖案,這個過程叫book matching,確保背側板圖案對稱,就像書本一樣。
配對面板則需要對著強光,可以看出木板裡面是否有結構瑕疵等。
這些透明的塑料面板是為了幫助工人發現木板上是否有瑕疵正好落在面板範圍內。注意這對招風耳朵,是用來方便接下來的製作和操作。
開始全自動的雷射切割
內部角度的雷射切割,這可不會讓普通遊客來參觀,老美都是安全第一。
這機器用來製作音孔圈裝飾,女性做這工種的很多,讓人聯想起它的名字rosette。
音孔圈切割。。。
音孔圈鑲嵌。。。
完工!
X型音梁結構,馬丁是第一個將它用于吉他製作,目的是加強面板的強度,從而面板可以更薄、振動更大、卻更牢固。看看你的吉他是不是採用X結構。
工人正在將音梁用膠水粘在面板上
著名的切削音梁(scalloped brace),都手工活。這也是切削音梁吉他比較貴的原因之一。
該彎面板了。馬丁的工廠管理,乾乾淨淨!
彎好後就儘快粘在一起
這些有彈性的木條叫kerfing,用來加強側板的強度。
Neck block,等待雷射雕刻上序列號
這是馬丁工廠乾淨整潔的重要一環,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細木屑和粉塵等都通過這些吸塵管吸入中央控制的空氣淨化設備。
鑲邊了。28系列是白色的鑲邊,而一些復古的系列採用象牙色微黃的鑲邊。馬丁也在一些系列採用純木鑲邊,比如最新款的表演藝術家系列(DCPA1、OMCPA1、GCPA1)和OM21 Special等,典雅。
準備打磨。純手工活了
看。音孔裡有個白色的塑料碗,猜猜這是幹嗎用的?肯定不是用來吃飯的。
馬丁琴頸上的那顆鑽石是手工打磨出來的,也成為28系列以上的標誌
牆上掛的東西很重要,磨時用來測量琴頸的形狀是否正確。
慢工出細活啊。。
很多琴頸都是桃花心木的,木頭上些漆
成品了,磨砂的感覺
安裝上弦枕、品絲,這對音色和音準的影響至關重要。
這位大媽笑眯眯的校對和確保吉他有正確的琴頸角度。琴頸角度錯了將成為伴隨吉他一生的致命質量缺陷。你知道如何測量和辨別正確琴頸角度的方法嗎?
在全世界最貴的吉他裡,馬丁佔了多數,2014年4月2日,紐約上東區格恩西拍賣會上,馬丁OM-45奢華吉他的最終交易價高達236萬元。一個直白的比喻是:吉他裡的勞斯萊斯。
我們聽了太多一個企業創立數年之後便融資上市的故事,也習慣以規模和市值作為衡量標準。在馬丁的傳奇裡,奇絕之處在於他們創造出的琴音,在於歐洲傳統的家族管理模式依然行之有效,一百八十三年的起起伏伏,始終站在歷史的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