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一年一度的考研又來了!
考研話題刷屏熱搜榜!
12月21日,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正式拉開序幕。
12月21日中午,中國人民大學,第一門考試結束,考生們走出考場。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實習生 宋欣然/攝
剛剛,「考研英語」等和考研有關的多個話題衝上熱搜,引發熱議。
上午場的政治,考生感覺如何?
據中新網報導,早上11點,距第一門政治開考已經兩個半小時,在考點之一的北京電影學院門口,已經有不少提前交卷的考生陸續出來。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考生,了解他們上午場考試感受。
考生這樣表示:
「看整個題目的難度還是相對適中的。」
「昨天會覺得寫不完,然後今天其實發現時間還挺充裕的。」
「(考題)結合熱點,然後我覺得可能選擇題上面我覺得比較出乎意料,很多我沒想到它會考那個點。」
「跟今年發生的一些重大事情相結合,所以相對而言覺得比意料中要簡單一些。」
12月21日中午,中國人民大學,第一門考試結束,考場門口聚集了許多前來接考的家長和同學。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實習生 宋欣然/攝
屢破紀錄 !5年間,考研報名人數已接近翻番
近年來,考研大軍的規模不斷增加,報名人數已是屢創新高。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本次考試報名人數高達341萬人,這一數字較上一年度的290萬人增加了51萬人,再次創下歷史新高。
縱觀近五年的考研報名數據,從2016年的177萬,到2020年的341萬,5年時間,考研報名人數已接近翻番。
從地方來看,多省份2020年研招報名人數出現大幅增加。以高校眾多的北京為例,據北京教育考試院公布的數據,2020年全國報考北京招生單位的考生共有46萬餘人,增幅達18.7%。報考人數逾萬人的高校包括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17家招生單位。
從院校來看,據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的消息,天津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等等,諸多高校都在本次研招中創下報名人數新高。
為何考研越來越熱?主要原因是...
一些專家學者分析,提升就業競爭力是「考研熱」持續不退的主要原因。
「大學生為了提升就業競爭力,儘可能地提升自己的學歷,雖然學歷的高低對職業能力增加並沒有很明顯的改善,但由於用人單位十分看重學歷,學歷在招聘當中的作用依然存在,導致考研人數的增加。」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分析。
中公教育考研研究院院長楊攀分析,在當前的就業市場上學歷的高低依然與薪酬成正比,不少考生都希望通過學歷「鍍金」來獲得良好的薪資待遇。
@中國青年報 微博發起的投票顯示:
近七成網友覺得考研是為了提升學歷,進而好找工作;
不想進入社會而考研的網友佔18.8%;
只有一成不到的網友認為考研是為了繼續深造做研究……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本科畢業後選擇繼續深造。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8屆本科畢業生「受僱工作」的比例為73.6%,連續5屆持續下降;「正在讀研」(16.8%)及「準備考研」(3.3%)的比例較2014屆分別增長3.2、1.4個百分點。
在一些名校裡,本科畢業生的深造比例甚至高達50%以上。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梳理31所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的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在對這些學校的報告進行數據分析後發現,這些「雙一流」高校本科畢業生大多選擇深造,其中比例較高的高校有:
清華大學本科生深造率為78.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本科生深造率為74.86%,復旦大學本科生深造生深造率為69.22%,電子科技大學本科生深造率為66.94%,中國農業大學本科畢業生深造率為57.78%。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何芳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社會轉型背景下,「就業難」一直被認為是「考研熱、讀研熱」的主要原因。
不過,在儲朝暉看來,「考研熱」背後,也存在著問題。雖然高學歷能夠為學生帶來優勢,但是這種相對優勢要付出很大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考生應根據自身條件和職業規劃,理性選擇,不應有「隨大流」的盲目心態。
一些受訪考生表示,如果今年考試不成功,未來還會再繼續嘗試,也有考生認為,考研不是唯一的出路。
在很多網友看來,雖說很多人讀研是為了就業,但是花時間再去完善充實自己也未嘗不可:
@走在知名路上的搞笑博主:讀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減輕這種焦慮,讀研三年的時間可以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跟鍛鍊自己的能力,也就沒那麼驚慌……
@我還是懶得起名字:但是許多崗位要求研究生畢業,如果對本科限制少一點,也沒這麼多人讀研;
@Irene瓷:國內人才市場條件定位越來越高,如果就業不以學歷為基準,而是能力;
@一隻努力向上爬的snail:考研兩次失敗,出來工作,幹的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現在完全沒有目標感的在生活,雖然最終都是為了工作,但被迫接受這種工作,瞬間沒有了目標,說什麼目標是為了掙錢,太虛了。
你為何考研?你覺得今天發揮的如何?
來源 | 中國青年報、中國新聞網
留言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