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時候最深的記憶是什麼?
一般當爸媽開始五四三二一倒數的時候,我就知道我該妥協了,不然面臨的可能是單打,也可能是男女混合雙打。
當然,除了倒數,還有就是「你不聽話就叫警察叔叔把你抓走」的威脅,特別是「你要是再不聽話就把你扔進垃圾桶」,不知道這句話是多少人小時候的噩夢?
基本上大多數人童年都是這麼過來的,雖然如此,但是爸媽從來沒有真正這麼幹過!
但想不到的是,這樣的一句玩笑話,在上海寶山,真的有家長這麼做了!
近日,的話題上了熱搜,孩子親媽和丈夫前妻賭氣,把自己的孩子扔進了垃圾桶。
沒錯,真的是親媽。
在視頻中,一名約兩三歲的小男孩,站在一個黑色大垃圾桶內,不哭也不鬧,全然不知自己的處境,瞪著一雙大眼睛望向垃圾桶外的人。
據路邊一家超市老闆娘說,10月8日上午,一名女子騎著電動車帶著孩子來到了現場,剛到不久,就與一名路邊的環衛工人爭吵了起來。
「她說來找她老公,這個環衛工人是她老公的前妻,不知道人在哪」,超市老闆娘回憶,爭執了兩句後,該女子就把小男孩扔進了垃圾桶裡,騎著電瓶車走了。
由於當時正是上午,垃圾桶剛被清空,小男孩在垃圾桶內哭了一會兒就安靜下來了。
環衛工人當即報警,民警到達現場後不久,小男孩的親媽因擔心孩子的安危也返回了現場。
經過民警的調解和教育,小男孩的親媽將孩子帶回。
一位事發時恰好路過的居民說,「小孩沒有什麼大礙,但是成為兩個大人之間賭氣的『工具』,真有些可憐「。
該事件在網上發酵之後,引發了廣大網友的憤怒:孩子不是洩憤工具,這樣的人怎麼配做家長!
還有人網友認為,不是什麼人都配生小孩,這種親媽!
希望這個親媽長點記性吧!這件事也提醒了各位家長,就算情緒失控,也不要把無辜的孩子當出氣筒。
這是一個充滿壓力的社會,有來自工作的壓力,有來自家庭的壓力,也有來自自身的壓力。在這些種種壓力之下,大人情緒失控,不經意間將自己的壞情緒轉嫁到無辜的孩子身上,把孩子當成「出氣筒」,甚至當成了父母間爭吵的「犧牲品」,在現實生活中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
·剛好被上司訓斥,回到家中看到孩子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就控制不住情緒,將怒氣發洩到孩子身上。
·和另一半吵架在氣頭上,剛還看到孩子拖拖拉拉不好好寫作業,就馬上怒氣衝冠,臭罵孩子一頓。
·自己專心思考工作上的事情,孩子卻在面前嘰嘰喳喳打亂思緒,將自己無法完成工作的怒氣發洩到孩子身上。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踢貓效應」。
原版是一位父親在公司受到老闆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裡窩火,狠狠地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
「踢貓效應」是指對弱於自己活著等級低於自己的對象發洩不滿情緒,而產生的連鎖反應。
如果父母總是把失控的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會出現怎樣的情況?
在ZHIHU上有一個高贊的回答:缺乏信任感、安全感,曾經想過自殺、敏感多疑、經常壓抑自己、甚至心理扭曲……相反,能夠合理表達情緒的父母,孩子身心也會更加健康,未來的人生也就更有希望。
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說: 「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的一生,也決定他的一生。」
曼徹斯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託尼克曾做過一個「靜止臉實驗」,驗證了父母情緒對孩子的巨大影響。
剛開始,媽媽坐下,和孩子打招呼,孩子也給媽媽積極回應。孩子隨便指不同的地方,媽媽順著看,給他鼓勵,和他交流,孩子顯得非常開心。
靜止臉實驗開始,媽媽不對孩子做任何反饋,面無表情,孩子發現了不對勁,開始想辦法引起媽媽的注意,繼續嘗試讓媽媽與自己互動,但是這次,媽媽仍然面無表情。
不到兩分鐘,孩子沒有得到正常反饋,表現出了負面情緒,轉身到處看,感覺到巨大的壓力。最後,孩子開始崩潰大哭。
教育學家尹建莉也曾說:「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的傷害」。
父母的壞情緒就像陰影直接照進孩子幼小的心田,是孩子一生的噩夢,讓孩子的人生之路走得異常艱辛。
孩子最親近最值得信賴的人是父母。
如果說父母總是當著孩子的面發火,並且為了發洩自己心中的憤怒什麼都說,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傷害。毀掉一個孩子很容易,一句話就可以。
那麼生活中遇到情緒失控了,父母該怎麼做呢?
1、調整心態,在情緒爆發前暫停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一位父親幾乎在晚上的某個時刻都會坐在離家不遠處的一條路上,就是不想把工作中的負面情緒帶回家,自己坐在這裡讓情緒冷靜下來。
胡適先生曾說過:「世間最可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
很多親子間的衝突,其實仔細想想都已經不是對與錯的較量,而是情緒的比拼。父母拼命想維護自己的權威,證明孩子是錯的;但是要知道,孩子也是有自尊的,即使嘴上說錯了,心裡也是壓制了怨氣。
當父母心煩、想要發洩情緒的時候,不妨調整一下心態,靜下心來做幾次深呼吸,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把煩惱趕走。
2、允許孩子犯錯,學會平和寬容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著名教育學者尹建莉說:「允許孩子犯錯誤,給孩子自由,本質上就是在教會孩子寬容。」
當你帶著情緒回到家中,看到滿屋子被孩子弄得亂糟糟的玩具,不要不分緣由地批評、責罵孩子,可以變成溫柔的提醒。
一味的批評、責罵孩子,會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並不能真正幫助孩子成長。在鼓勵和寬容中,孩子才能毫無負擔地健康快樂地成長,他們也會從容自信地走好以後的路。
3、發洩情緒之後,也要懂得認錯
情緒失控大發雷霆,從語言、臉色、聲音等對孩子造成了傷害的時候,父母要冷靜一會兒後從情緒中走出來,主動給孩子道歉。
美國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說: 「一個勇於承認錯誤、探索新的談話起點的父母,遠比固執、專橫的父母要可愛得多。」
沒有完美的孩子,同樣也沒有完美的父母,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沒有認錯的態度。父母實在控制不了情緒,朝孩子發洩完後,要勇於道歉認錯,不僅可以獲得親密和諧的親子關係,孩子的內心也會充滿善良和溫暖。
有人說,孩子的心就像一塊麥田,父母給予陽光雨露,就會欣欣向榮;給予風霜嚴寒,就會萎靡不振。
如果你想孩子茁壯成長,那就請給孩子灑下陽光雨露,別把孩子當作你的「情緒垃圾桶」。
你對怎麼看?關注象樂成長,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哦~
評論區將選出留言回複數和點讚數最高者各1位,免費贈送養娃秘籍資源包+精美專注力禮品1份,趕快來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