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計算出:系外行星「熱木星」磁場,比木星強很多倍!

2020-12-11 博科園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

天文學家最新研究表明,圍繞其他恆星運行的氣態巨行星具有強大磁場,比太陽系木星的磁場強很多倍,這是第一次通過觀測計算出這些磁場的強度。這個團隊由科羅拉多大學的Wilson Cauley領導,還包括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球和空間探索學院的副教授Evgenya Shkolnik。其他研究人員是北亞利桑那大學的Joe Llama和義大利卡塔尼亞天體物理觀測站的Antonino Lanza。其研究發現發表在2019年7月22日的《自然天文學》上。

研究是第一次使用觀測到的信號來推導系外行星磁場強度,這些信號似乎來自恆星磁場和這顆緊密軌道行星之間的相互作用。自1988年以來,已經發現了3000多個系外行星系統,其中包含4000多顆行星。許多這樣的恆星系統包括天文學家所稱的「熱木星」。這些都是巨大的氣態行星,被認為與太陽系的木星相似,但圍繞它們恆星運行的距離很近,通常大約是恆星直徑的5倍,或者大約是月球到地球距離的20倍。

這樣的行星在其恆星磁場中運行良好,行星磁場和恆星磁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持續且強烈。之前的研究已經對系外行星磁場「設置」了上限,例如從無線電觀測或純粹從理論推導而來。將測量到的磁星與行星相互作用產生恆星輻射增加的數據與物理學理論結合起來,計算出了四顆熱木星的磁場強度。研究小組發現磁場強度範圍從20到120高斯。相比之下,木星磁場是4.3高斯,而地球的磁場強度只有半個高斯,儘管這個強度足以讓指南針在世界範圍內定向。

觸發機制

天文學家們利用夏威夷和法國的天文望遠鏡,對這四顆熱木星母恆星中電離鈣(Ca II)的發射進行了高解析度觀測。這種輻射來自恆星熾熱的色球層,色球層是恆星表面較冷的一層薄氣體。這些觀測結果讓研究小組計算出恆星釋放出的鈣有多少能量。研究使用能量估算來計算行星的磁場強度,使用的理論是行星磁場如何與恆星磁場相互作用。

磁場「喜歡」處於低能量狀態,如果橡皮筋一樣扭曲或拉伸磁場,就會增加磁場中儲存的能量,熱木星的軌道非常接近母恆星,因此行星的磁場可以扭曲和拉伸恆星的磁場。當這種情況發生時,能量可以在兩個磁場重新連接時釋放出來,這就加熱了恆星的大氣層,增加了鈣的釋放。天體物理學家曾懷疑,熱木星會像太陽系的木星一樣,在其內部深處產生磁場,新觀測結果提供了對這些巨大行星內部動力學的第一個探測器。

探測深度

該研究這是第一次基於觀測對這些行星磁場強度的估計,因此這是我們知識的一個巨大飛躍,這讓我們對這些行星內部情況有了更好的了解。這也應該有助於研究人員模擬熱木星內部的發電機,我們對熱木星的磁場一無所知,也不知道其他系外行星的磁場,現在估計有四個熱木星的實際系統。考慮到行星的自轉和年齡,磁場強度比人們想像的要大。

行星磁場標準發電機理論預測了取樣行星的磁場強度,這些行星的磁場強度比研究小組發現的要小得多。相反,觀測結果支持了行星磁場依賴於通過行星內部熱量的觀點。由於熱木星從主恆星吸收了大量額外的能量,所以磁場應該比質量和自轉速度相似的行星更大。磁場值的大小與熱力學熱流理論的預測相符,這也可能幫助我們更清楚地了解溫帶巖石行星周圍的磁場。

博科園|研究/來自: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參考期刊《自然天文學》DOI: 10.1038/s41550-019-0840-x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磁場之爭!我們的木星完全敗北!熱木星的強大讓科學界側目!
    而我們的木星呢?磁場高達4.3高斯,是地球的8倍有餘!不得不說,木星不愧是我們太陽系最大的行星。但是人外有人,星外有星,科學家首次測量了「熱木星」的磁場,這些巨大的、熱的外星行星的磁芯比我們太陽系的木星還要強。是的,我們的木星完全被吊打,「熱木星」系外行星的磁場比我們想像的要強大得多!
  • 天文學家疑似探測到來自系外行星的無線電信號
    近日,一支國際科學小組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發布了一項非凡新發現,宣稱可能首次探測到來自系外行星的無線電信號。不得不說,這項新發現聽起來很科幻,一不小心就讓人想入非非。難道我們終於接收到了外星人的呼喚?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系外行星是如何發現的?
    本次諾獎頒發給了兩個領域,其中來自瑞士的米歇爾·馬約爾教授和迪迪埃·奎洛茲教授,因為「發現了一顆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而分享了本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獎金。系外行星是目前十分熱門的一個研究領域,特別是這個研究與發現外星生命有關,更吸引了很多人的興趣。
  • 比太陽大60倍,周期3.85天,NASA:Kepler-1658b被確認為系外行星
    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表示,新的「系外行星」,已經被確定了,這是由於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所發現的,根據科學數據顯示,這個系外行星還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這是美國宇航局(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首次」潛在行星發現,被正式確認為「系外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軌道周期最短的系外行星
    華威大學的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系外行星,他們稱之為NGTS-10b。這顆行星的公轉周期是已知的所有系外行星中最短的,繞其恆星一周只需18個小時。NGTS-10b位於距地球約100光年的恆星系統中。這顆行星比木星大20%,質量是木星的兩倍多。
  • 飛馬座51b:引領太陽系外行星研究領域變革的行星
    飛馬座51b(51 Pegasi b, 51 Peg b)是一顆位於飛馬座、距離地球約50.9光年的太陽系外行星(extra-solar planet, exoplanet). 它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顆圍繞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轉且被證實的系外行星. 該行星的質量約是木星的一半, 體積約是木星的2倍, 軌道周期大約為4個地球日, 表面溫度約1000°C.
  • 時隔十年:NASA終於證實了克卜勒-1658b這顆系外行星
    在沒有直視的情況下,凌日法是一種相當簡潔高效的系外行星檢測手段。結果證明,克卜勒-1658b 的存在,比科學家最初的設想要有趣得多。通過估算恆星的大小,然後計算當行星在前方經過時恆星變暗的程度,研究人員可以估算出行星本身的大小,而現在認為克卜勒-1658b比原先想像的要大得多。
  • 超高溫系外行星WASP-79b可能會下「鐵雨」 並有黃色的天空
    據外媒BGR報導,系外行星有許多不同的種類。有些是冰冷的世界,有些則是巖石般的、溫暖的世界,而有些像WASP-79b這樣的怪異世界。WASP -79b繞著一顆距地球大約有780光年的恆星運行。有很多東西讓WASP-79b顯得十分特別。首先這顆系外行星十分巨大,而它的溫度也非常高。雖然在離恆星如此之近的軌道上運行,但它的大氣層溫度高達3000華氏度。此外這顆系外行星還會下「鐵雨」。
  • 幾顆可怕的系外行星,其中一顆行星在白天的溫度可超過1300°C
    那麼,什麼是系外行星呢?最流行的解釋是,一顆圍繞著類似於太陽這樣的恆星運行的行星,但它不在太陽系之內。今天,我們將向你展示一些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可怕的系外行星。強大的輻射PSR B1257+12B、C和D是最早發現的系外行星之一。
  • 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脈衝來源仍存在不確定性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利用荷蘭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研究人員發現,大約距太陽系51光年遠的系外行星系統——牧夫座τ系統(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這是了解該行星磁場的一個獨特的、潛在的窗口。 「這是我們提出的無線電領域探測系外行星的首批線索之一。」
  • TESS發射升空後,發現的第一個星系就有「超級地球」,還有熱木星
    TESS發射升空後,發現的第一個星系就有「超級地球」,還有熱木星宇宙的大小沒人能知道,現在的宇宙還沒有被探知到邊界,人類甚至沒有辦法知道宇宙到底有沒有形狀,我們人類現在甚至連太陽系都還邁步出去,而銀河系的更是直徑超過10萬光年,上千億的恆星存在其中,所以我們在宇宙中是非常渺小的存在
  • 「系外星獵」:太空望遠鏡不斷更新換代,尋系外行星任務持續進行
    在銀河系中究竟有多少太陽系外行星(通常稱為系外行星)?圖為由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系外星系M77。圖源:bjp尋找太陽系內的其他行星尋找行星的行動,開始是在太陽系內,逐漸發現了除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等這些行星以外的,我們不熟悉的肉眼不直接可見的行星。比如天王星和海王星在19世紀被發現,冥王星直到20世紀初才被發現。這些天來,人們一直在尋找位於太陽系內很遠地方的其他矮行星。
  • 繞古老雙星運行的系外行星現身
    繞古老雙星運行的系外行星現身質量相當於木星13倍巴西研究人員發現天鵝座中存在一顆巨型系外行星,該天體圍繞著一個由一顆活恆星和一顆白矮星組成的雙星系統運行。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科技日報北京4月16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日前報導,巴西天文學家發現了首顆圍繞古老雙恆星(其中一顆恆星已經死亡)運行的系外行星存在的證據,該系外行星的質量約為木星質量的13倍。新發現發表於近日出版的《天文學雜誌》。
  • 地球只有一顆天然衛星 木星的衛星為什麼那麼多?
    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是所謂的「類地」或「內行星」,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則被歸類為「氣態巨行星」,也被稱為「外行星」(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識到,天王星和海王星是一類獨特的巨行星,稱為「冰巨行星」)。這兩個類別之間有著相當大的規模差距。雖然天王星是最小的外行星,但它的質量仍然是地球的15倍,而地球是最大的內行星。
  • 在140秒差距外的熱木星上,發現大氣中有氣態金屬!
    這顆名為Mascara-2b的行星距離地球140秒差距,它是一個氣體巨星,就像木星一樣。然而,它的軌道到恆星的距離,比木星的軌道到太陽近100倍。Mascara-2b的大氣層溫度超過3140華氏度,使其處於一類被稱為熱木星的行星極端。
  • 天文學家可能探測到來自外行星的第一個無線電信號
    在恆星的光水平下降可以揭示軌道行星的存在-現在天文學家已經採取了第一步,利用無線電發射窺視揭示新的系外行星的奧秘。 康奈爾大學天文學家傑克·特納及其同事在她的新論文中解釋道:"觀測行星極光無線電發射是探測系外行星磁場的最有希望的方法,這些知識將為行星的內部結構、大氣逃逸和可居住性提供有價值的見解。
  • 天文與太空:盤點可能適合居住的10個系外行星!
    例如,系外行星的成分應該是巖石而不是氣態。此外,其半徑和質量分別應為地球的0.5-1.5倍和0.1-5.0倍。這份名單上的系外行星是從波多黎各大學行星居住實驗室維護的可能適合居住的系外行星目錄中選出的。10Tau Ceti E.
  • 新技術探索未知秘境 發現六顆系外行星
    新技術探索未知秘境 發現六顆系外行星科技日報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23日同時發表三項研究,報告了人類最新發現的6顆系外行星,它們繞3顆不同恆星運行。這些行星都是利用一項新技術發現的,行星質量約在2.6倍地球質量到0.5倍木星質量之間,運行軌道距離各自的恆星都非常近。此前,人類搜尋系外行星的方式,包括利用狹義相對論、脈衝星計時法、直接成像法、重力微透鏡法、徑向速度法、凌日法等。而在過去的十年裡,已經明確的一點是,在其他行星系統中,行星與恆星之間的距離,可以比太陽系中行星與恆星之間的距離近。
  • 變化的木星磁場 訴說著行星的哪些奧秘
    有磁鐵的地方就有磁場,它能散發出一股看不見的神奇力量。        日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究團隊在《自然·天文》在線公布的一項最新發現顯示,木星磁場會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變化。這是科學家首次確定無疑地探測到地球之外天體內部磁場隨時間而變化的情況。        行星磁場是如何形成的?地球和木星磁場的變化模式類似嗎?研究木星磁場對我們了解地球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