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來電?天文學家疑似探測到來自系外行星的無線電信號

2020-12-25 三體迷

近日,一支國際科學小組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發布了一項非凡新發現,宣稱可能首次探測到來自系外行星的無線電信號

不得不說,這項新發現聽起來很科幻,一不小心就讓人想入非非。難道我們終於接收到了外星人的呼喚?嗯,腦海中瞬間響起《三體》警世名言——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遺憾的是,事實總是沒有如此精彩,該無線電信號並非來自智慧生命,而是被認為源自系外行星本身的自然輻射。

「我們似乎首次探測到系外行星的無線電信號,該信號來自陶博特斯(Tau Botes )恆星系,這裡包含一對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我們認為信號源自系外行星本身的自然輻射。從無線電信號的強度、偏振,以及行星磁場來看,這與理論預測相符。」這項新研究的領導者,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傑克·D·特納(Jake D. Turner)介紹道。

早在兩年前,特納團隊詳細研究了木星輻射的無線電信號,並基於此模擬遙遠類木行星可能產生的無線電信號。這些成果為搜尋40-100光年內的系外行星的無線電信號提供了參考。

陶博特斯恆星系距離地球約51光年,棲居其中的系外行星屬於熱木星,即非常靠近恆星的氣態巨行星。特納團隊利用位於荷蘭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進行了近100個小時的無線電觀測,在陶博特斯恆星系發現預期中的熱木星無線電信號。特納表示:「我們從木星身上學到了相關的信號特徵,然後展開探測,最終如願以償。」

不過,該信號非常弱,因此存在一些不確定性,最終結果還需要後續觀測作進一步確認。特納團隊已經調用多個射電望遠鏡,追蹤來自陶博特斯恆星系的無線電信號。

如果最終結果得到後續觀測證實,那麼將為研究系外行星打開一扇新窗口。要知道,行星輻射的無線電信號暗含行星磁場的線索,而行星磁場有助於天文學家解讀行星內部與大氣的性質,行星與恆星相互作用的機制。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可能探測到來自外行星的第一個無線電信號
    在恆星的光水平下降可以揭示軌道行星的存在-現在天文學家已經採取了第一步,利用無線電發射窺視揭示新的系外行星的奧秘。 康奈爾大學天文學家傑克·特納及其同事在她的新論文中解釋道:"觀測行星極光無線電發射是探測系外行星磁場的最有希望的方法,這些知識將為行星的內部結構、大氣逃逸和可居住性提供有價值的見解。
  • 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脈衝來源仍存在不確定性
    脈衝來源仍存在不確定性科技日報北京12月17日電 (實習記者張佳欣)美國康奈爾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通過射電望遠鏡陣列監測宇宙,探測到了來自牧夫座的射電脈衝串。該信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脈衝。研究成果16日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 神秘太空信號來自外星人?天文學家:不靠譜!
    2007年首次被發現的快速射電暴(FRB)是一種來自宇宙深處的神秘電波,也是最耐人尋味的太空奧秘之一。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天文學家已經接收到60多個快速射電暴,但我們仍然不知道隨機出現的它們究竟從何而來。但天文學家傾向於認為,這應該不是外星人在向我們問好。
  • 科學家疑探測到比鄰星發射的神秘無線電信號
    去年,帕克斯射電望遠鏡探測到來自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方向的神秘無線電信號。 攝影:A. CHERNEY,CSIRO 撰文:NADIA DRAKE 尋找地球外生命訊息的天文學者們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一個尚未解釋的無線電信號似乎來自比鄰星的方向。
  • 比鄰星向地球發出神秘無線電信號,科學家:可能是外星生命發出
    而近日,突破聆聽計劃」(Breakthrough Listen Project)捕捉到一串神秘無線電信號。科學家們認為這些信號可能來自於距離地球4.22光年的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科學家把這串信號稱之為BLC-1。就在距離太陽系不到5光年的地方,有三顆恆星在相互繞轉。
  • 從Proxima Centauri剛檢測到一個非常有趣的無線電信號
    當分析來自恆星的信號以獲取外星生命時,將潛在的外星信息與我們自己星球的噪聲區分開來是非常複雜的。 令人興奮的是,我們在看的是分析發揮出來,現在因為這似乎從我們最近的鄰居恆星比鄰星發起的信號,最近被檢測出的突破收聽項目
  • 天文學家從智能文明探測到數百萬個信號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天文學家Jean-Luc Margot告訴《科學警報》說:"在無線電波長上尋找技術信號的一大優勢是,我們對數千光年外發出的信號很敏感,而且不會產生那麼多的功率。 "例如,我們的搜索可以探測到距離超過 400 光年的阿雷西博行星雷達。
  • 首次計算出:系外行星「熱木星」磁場,比木星強很多倍!
    研究是第一次使用觀測到的信號來推導系外行星磁場強度,這些信號似乎來自恆星磁場和這顆緊密軌道行星之間的相互作用。自1988年以來,已經發現了3000多個系外行星系統,其中包含4000多顆行星。許多這樣的恆星系統包括天文學家所稱的「熱木星」。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系外行星是如何發現的?
    系外行星的猜想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2首次發現:脈衝星周圍的異類19世紀以來,隨著望遠鏡越做越大和探測手段的不斷進步,有很多研究者都聲稱發現了系外行星,但都無法得到證實。而人類的第一顆系外行星,卻被射電天文學家在一類不可思議的天體周圍偶然發現了。
  • 神秘宇宙無線電波,來自51光年外的古老星系,難道真有地外文明?
    作者:文/星球科普截至目前,天文學家已經探測到了數千顆系外行星,而康奈爾大學的一項新研究則可以通過分析與系外行星磁場有關的無線電輻射來幫助我們了解系外行星的狀況。研究人員表示,這標誌著系外行星首次可以在人類無線電波段範圍內被檢測到。
  • 真有外星人?!加拿大收到15億光年外無線電信號
    原標題:加拿大收到15億光年外無線電信號,扯到外星人就聳人聽聞了加拿大氫強度繪圖實驗望遠鏡(CHIME)取得了自2017年9月落成以來的第一個重量級成果:探測到13個全新的快速射電暴,其中1個為重複信號
  • 天文學家收到5次宇宙中同一個地方的神秘無線電信號
    但就在去年,天文學家收到了一個奇怪的快速射電爆發(FRB)信號。從那以後,天文學家又陸續的收到這個重複的信號,到現在為止已經是第五次收到這個神秘的信號了。什麼是快速射電爆發?快速的射電爆發是宇宙中最奇怪的奧秘之一,它們是射電望遠鏡探測到的極短峰值的電磁輻射,最多持續不超過幾毫秒。
  • AI能幫忙找到外星人嗎
    在人工智慧領域,聽取來自太空的無線電波並不需要滿滿一屋子人都帶著耳機。整項工作基本上都由計算機完成。SETI的艾倫望遠鏡陣列偵聽外星人談話每臺望遠鏡發出的無線電信號都被送到控制室,數位化成1和0,然後組合起來,其工作效果與一臺巨型望遠鏡相當。利用人工智慧分析無線電頻率(尋找外星人)這是引入人工智慧技術的最初目的。ATA採集到的連續射頻數據流太大,人工無法處理,也很難確定哪些無線電模式異常或具有調查價值。其工作難度無異於大海撈針。
  • LIGO探測到所有天文學家一直期待的「三重」信號了嗎?
    自從引力波探測首次出現以來,天文學家們一直希望能有一個終極事件:一個可以通過所有三種方法都能識別和探測到的信號。此前從未有人觀測到它,但自從今年4月LIGO開始其最新的數據採集工作以來,它就一直是各類天文學家的希望。2019年7月28日周日,我們看到了一個新的信號,我們可能已經中了「頭彩」。
  • 英國天文學家發現神秘信號,疑似來自比鄰星,「三體」難道成真?
    英國《衛報》發布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神秘信號。吸引人們注意力有兩個原因:一是信號來自附近的恆星;第二,信號可能不是來自大自然,而是來自人類。眾所周知,離我們銀河系最近的恆星距離太陽系4.2光年,也就是比鄰星。此外,這顆恆星也是半人類馬座三星系阿爾法的成員。說到半人馬座的阿爾法,每個人都很熟悉,這是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中三體的巢穴。
  • 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軌道周期最短的系外行星
    華威大學的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系外行星,他們稱之為NGTS-10b。這顆行星的公轉周期是已知的所有系外行星中最短的,繞其恆星一周只需18個小時。NGTS-10b位於距地球約100光年的恆星系統中。這顆行星比木星大20%,質量是木星的兩倍多。
  • 中國天眼收到規律的信號,來自17光年外的超級地球,疑似外星人!
    中國天眼收到規律的信號,來自17光年外的超級地球,疑似外星人!人們對於宇宙的研究一直都沒有停下腳步,當然研究宇宙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希望找到一顆和地球相似,可以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也是為了保證整個地球的安全性,想探究宇宙當中是否還有其他的生命存在,在這個探測的過程當中,單單只靠人力是不可以的,所以科學家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的設備,一些探測器還有衛星希望能夠探測到宇宙當中的其他生命,而在一系列的設備當中,最出名的應該就是2016
  • 剛探測銀河系中一顆古老恆星的伽馬射線爆炸!難道是外星人所為?
    全世界的射電望遠鏡都記錄了SGR 1935 + 2154的FRB,中國西南的500米孔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迅捷爆破警報望遠鏡(2004年發射入低地軌道的尼爾·蓋勒斯迅捷天文臺衛星上的儀器)在距我們30,000光年的銀河系中探測到了來自我們銀河系中一顆古老恆星的一系列伽馬射線爆發。
  • 外星人到底在哪?普利茅斯大學新建AI尋系外生命系統
    像1960年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提出的尋找戴森球,以及天文學家嘗試從恆星的光變曲線中尋找不可解釋的特殊天體等方法,都沒有啥定性的結果。△ 戴森球是假設外星人會充分利用恆星能源的終極解決方案,用大量類似太陽能板的裝置將恆星完全包裹,百分百利用恆星的全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