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若不是中國這項技術太強大,我們也絕不會去找日本合作

2020-12-16 無生解說科技

如今的時代是一個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一個國家如果能夠掌握並壟斷世界最頂尖的科技,那麼這個國家想不強大都難,就像是美國,美國在發展的200多年時間裡不斷致力於科研,在科研項目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看到到科技帶來的力量後,各國紛紛效仿。

中國如今在科技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各種各樣的科技研發成果出現在世人的眼前,就連曾經美國、日本、德國這些發達國家引以為傲的科技,也都逐一被中國打破並創造記錄,甚至有些國家無法與中國的技術抗衡時,只能合作起來發展。

印媒:若不是中國這項技術太強大,我們也絕不會去找日本合作,印度的科技發展水平其實並不能算差,而在面對中國物資技術這一方面,他們明顯還是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就在不久前印度宣布不使用華為的5G協議。

他們稱當初華為的5G協議進入印度只是進行測試,然後不久就宣布自己要開發5G技術,但是說實在的,印度在移動通訊這一方面沒有相應的發展技術,因此他們只能去尋求日本的幫助,而據悉日本也已經和印度達成的5G技術方面的建設。

其實在5G技術這一方面,日本就算再發展個兩三年,可能也趕不上中國的5G技術,日本從3G時代開始就已經在通信技術方面沒有佔到優勢,而且日本也明確表示與印度合作布局技術也得在2023年的時候才能實現全面布局。

確實從多種方面來看,如果不是礙於中國的5G技術太強大,印度也可能不會去找日本來合作,在5G技術這一方面共同發展,一起共贏才是最重要的,但是現在的這一做法,印度無疑是會推遲本國5G技術的出現,對此各位讀者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英國專家:若不是中國這項技術強於美國,我們不會與中國合作!
    多年以來,半導體技術一直都是我國比較薄弱的一項技術領域,不管是半導體材料還是晶片製造或者是半導體的相關設備,我國都是比較欠缺的,原本華為在晶片上面的突破讓我們看到了國產半導體崛起的希望,但是美國的做法讓我們更加意識到半導體技術缺失的嚴峻性。
  • 法國媒體:若不是中國的這項技術,美國的科技不可能壟斷全球
    這些年中國的發展確實是非常的迅速,如果不是因為中國的發展迅速,恐怕也不會被美國給盯上,然後美國對中國實施了晶片禁令,也是為了打擊我們國家的半導體行業,美國的目的很乾脆,就是為了避免中國科技過強而影響到他的霸主地位。
  • 印度想拉俄羅斯一同對抗中國?印媒:他們不是蘇聯不能信賴
    眾所周知,俄羅斯作為北方大國其盟友眾多,其中俄羅斯與中國互為合作夥伴,俄羅斯與印度又是軍事夥伴。對此肯定會有人表示,為何印度不拉攏俄羅斯一起對抗中國呢?事實上,這一想法很快遭到了印媒的打臉?圖為 俄印加強合作據《環球網》援引印度《歐亞時報》在11月5日的報導中稱,由於中印之間在邊境地區不斷緊張的情形之下,美國的趁虛而入已經讓印美之間的合作變得愈發緊密,同時這也引發了中俄之間的關係在不斷地加強
  • 拜登的「印太協調員」,怎麼看中國?印媒很關注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1月14日文章,原題:歐巴馬時代的資深人士將領導拜登政府的亞洲政策拜登的過渡團隊發言人13日表示,當選總統拜登已挑選歐巴馬政府的資深官員庫爾特·坎貝爾作為負責亞洲政策包括與中國關係的高級官員。
  • 提前解密的美國「印太戰略」文件:川普政府打什麼主意
    在過去三年裡,該文件為在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經濟活躍地區實施(美國)2017年《國家安全戰略》提供了總體戰略指導……公布這份文件是為了讓美國人民以及我們的盟友、合作夥伴明白,美國對保持印太地區自由與開放的承諾將延續至久遠的未來。」
  • 中國為對付印度入侵尼泊爾?印媒暴露一個尷尬事實
    「今日印度」也只是在報導最後才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但是,尼泊爾外交部長否認任何有關中國佔領尼泊爾土地的報導。」我們知道,「但是」二字後面的內容,往往才是一句話重點。但是,「今日印度」的報導也就到此為止了。印媒的選擇性報導,激起了印度一些網民的關注和好奇,很多人轉發有關內容,並擺出一副關心尼泊爾的樣子。
  • 印媒:中國新材料或讓所有軍事雷達難探測,比殲20隱身效果更強?
    報導還表示,中國已經開始在自己的非隱身戰鬥機上測試這項技術,而中國取得突破的這項工程材料是一種「超穎表面」的薄膜,據悉,可以吸收迄今為止最寬光譜的雷達波,在一項測試中,這項技術可以在0.3至40GHz的頻率範圍內反射雷達信號強度降低了10至30dB,就以目前的雷達技術來說,很可能會讓所有的軍事雷達系統都很難探測得出來。
  • 美媒: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美國本土也進不了這項「中國技術」
    身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非常清楚的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因為科技的存在完完全全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科技成為了第一生產力,科技更加推動了世界的發展進程,也改變了這世間的多個行業,而中國在對於科技的研發上則更加的重視。
  • 美媒:中國科研真的太可怕,英德日死守的技術沒多久就被打破壟斷
    就比如說現在大家討論度都非常高的5G技術,在以前的通訊技術領域裡面,中國完全是排不上號的,只能用西方國家的技術,但是到了4G和5G的時候,中國就開始慢慢的發展起來了,特別是5G技術上面,我們國家可以說已經走在了世界最前面,除了5G技術外,還有一項技術也是排在全球最前面的,美媒:中國科研真的太可怕,英德日死守的技術沒多久就被打破壟斷。
  • 中國霸氣!中印實力誰更強?印媒:三天武力徵服中國!
    先是煽動國內民眾對中國的仇視情緒,掀起抵制中國製造的浪潮,緊接著又對中國的多款APP下手,頒布了相關禁令,如今更是對漢語、孔子學院下手,進行相關審查。在最近,印度還在邊境空軍基地部署了「陣風」戰機,另外還增兵了3.5萬名士兵,想方設法的挑起事端。為了讓國內民眾對印度軍隊的實力充滿信心,印度媒體還在最近刊登了一篇中印實力對比的文章。
  • 美政府提前30年解密「印太戰略」文件
    這份10頁的《美國印太戰略框架》於2018年編寫,闡述了2018年至2020年,美國在該地區對於中、印、朝等國的戰略方針,不出意料,中國是「重中之重」,文件中甚至出現了「保衛臺灣」的表述。美媒Axios稱,這份文件的公布「揭示了拜登政府將要繼承的地緣政治和國安挑戰」。
  • 印媒稱伊朗在鐵路項目上踢掉印度,還怪中國……伊朗「打臉」
    【文/觀察者網 徐蕾】近日,中國與伊朗25年戰略協議框架敲定。而除了美媒忙著渲染「中美新衝突」之外,印媒也跟著湊熱鬧。《金融快報》、「The Print」等多家印度媒體就「中伊25年協議」大做文章,稱其「威脅」印度與伊朗的關係。
  • 日媒:中國再次「彎道超車」,這項技術能將晶片變得「一文不值」
    中國一直以來雖然被很多國家看輕嘲笑,但是我們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專心於自己的發展,比如說在科技方面今年我們就受到了非常大的打擊,作為現代重要戰略資源之一的光刻機,就因為我國沒有自己的先進技術而遭到了封鎖。
  • 法國媒體:若不是中國發明這項產品,美國連日常吃飯都是個問題
    在現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科技是一個永恆的課題,全世界都在科技上面做研究,如今是科技主導的時代,誕生了很多新興行業,科技的蓬勃發展令我們的生活多了很多便利。我國的科技發展已經逐漸佔據先機了,中國很多項科技都已經站在了世界頂端。
  • 印媒:澳廢除457工作籤證將影響印澳多領域合作關係
    此舉觸及數萬印度勞工,或對印澳兩國關係產生影響。澳大利亞457籤證為國外務工人員提供4年工作期限,廢除該籤證將對澳大利亞9.5萬臨時外國勞工產生影響,其中主要是印度人。新籤證系統包括一個短期兩年籤和一個有效期為四年、針對技術性、長期性工作的二類籤證。
  • 日本科學家:若非中國這項科技強於美國,我們絕不可能花44億購買
    中國的科技實力在不斷的進步,如今在世界上也是佔有了很大的比重,很多國家都已經開始仰仗中國的技術,這也是因為中國的科技實力在世界上影響力越來越大的結果,其實這也是美國為什麼會開始忌憚中國的原因所在,畢竟美國本身就是依靠技術壓制全球的。
  • 印美「結盟」:新德裡終於把靈魂賣給了華盛頓?絕不是沒有代價
    這份協議是在本次的印美外交部長+國防部長的「2+2」對話中簽訂的,「2+2」對話一向被認為是印美轉變關係的標誌性事件,此次新協議的籤署顯然是印度外交戰略上的一次豪賭。這並不是在危言聳聽。同時,美國還積極促進印度與美國各盟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今年6月印度和澳大利亞籤署了《後勤相互保障協議》,互相開放軍事基地,9月,印日籤署類似的《相互提供物資與勞務協定》互相提供食品,燃油和配件,至此,美日印澳四國之間後勤支持和補給障礙徹底清除,此後聯合軍事行動將更加方便,印太防務合作網絡化有了更深的制度和物質基礎。
  • 蔡英文發聲「臺美日印太安全對話」,與日本套近乎,做何春秋大夢
    「臺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拉開帷幕,蔡英文又得到了一次「演出」機會。據悉,臺灣外事部門委託臺美日三方智庫8日在臺北合辦了所謂「臺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而當天蔡英文更是成為會談開幕式中的「焦點」。蔡英文在會上大放厥詞,稱每年固定舉行的「印太安全對話」,是「臺灣和國際夥伴共同面對區域安全挑戰的對話平臺」。她宣稱,在疫情的衝擊下,各種傳統和非傳統威脅也日益增加。隨後,她藉機拉攏稱,「共享自由民主價值的國家,更有必要緊密合作」。
  • 日媒:日本的第六代戰機,可以讓中國空軍無法前出太平洋
    實際上,這項高精尖制空技術所需要的巨大資金投入帶給這些國家巨大的經濟壓力,但並未阻攔他們研發的腳步。實際上,這項決定是非常明智的。作為美國的盟國,最首要問題是研發獨立的、屬於本國的國產軍事裝備,擺脫對美國武器的依賴。在軍事上不受制於人。才能夠更好地獲得政治、經濟獨立。
  • 印媒發現:中國以前是把印度當成反面教材
    本文譯自印度The Print網站10月9日文章,原題:中國視英國統治時期的印度為反面教材 公元後頭一個千年,印中有著不間斷的貿易和文化交流。佛教在華傳播彼時成為中國看待印度的一個視角——佛陀誕生地,是先進知識和哲學的中心。這對中國中心概念提出挑戰,因此有時被中國知識分子加以排斥,但這並不妨礙佛教被中國民眾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