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李玉剛亮相常州,他身著黑白格襯衫、黑色帆布鞋、黑框眼鏡,配一條亮橙色的長褲,十足潮男一枚。在接受晶報記者專訪時,他說,希望年輕人能喜歡戲曲,自己唱流行歌曲完全是為吸引年輕人,「我的偶像始終是梅蘭芳大師,我最終希望的是,我的舞臺作品能夠燦爛下去,而不是曇花一現。」 7月11日、12日,李玉剛將帶著他的「新鏡花水月——李玉剛2012演歌會」來到深圳保利劇院。
談周杰倫
我和他骨子裡就有默契
晶報:之前,有首歌叫《逐夢令》,是周杰倫作曲、方文山填詞,能說下和這兩人的合作嗎?
李玉剛:《逐夢令》這首歌是周杰倫作的曲,方文山寫的詞,是我新發專輯的主打歌,寓意追逐夢想。我跟他們兩人的結識,緣於臺灣演藝界的一位大哥級人物。當時他找到我,說想運作我去臺北開演歌會。這個過程中正好接到杰倫的電話,就說有一位喜愛中國風的朋友打算去臺灣開唱,想讓杰倫給點意見。後來彼此慢慢了解,一來二去,就成了好朋友。
晶報:平時私底下,會經常互動嗎?比如交流對「中國風」的一些感想?
李玉剛:我和方文山私交甚好,每次去臺北都是他接待。我和他在詮釋中國傳統藝術方面,骨子裡就有默契,他也會帶我去一些私密的地方,比如他喜歡的泥塑。周杰倫和我當然會有交流,但不是出於他仰慕我,唱歌方面也不會請教我,只是因為他也會用假聲唱歌,他知道男人能把假音飆高不容易,所以會探討一些方法。
晶報:將來會進行更多的合作嗎?
李玉剛:肯定會。當時杰倫還開玩笑說,方文山欠了很多歌詞沒填,但你的這首《逐夢令》,他很快就完成了填詞工作。我們真的是很好的朋友。
定位
既非男旦也非女形
晶報:關於你的表演,有人說你是「男旦」,有人說是「女形」,你自己又如何定義?
李玉剛:從我2006年出道開始,我的屬性問題就一直有爭論。我認為並不屬於男旦,我可以坦誠地說我的表演只是借鑑了中國戲曲,是一種創新的藝術樣式,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傳承。也不是所謂的「女形」演員,女形這個詞來源於日本,包括我在日本演出的時候,也有很多日本傳統界的人士也去看,都很喜歡這種表演形式。我們這種男扮女裝的表演形式,面臨著未來生存的問題以及如何分門別類的問題。但就目前看來,我們處於無法定位的境地,只能先走著,先達到自己理想化的狀態後,再期待一個好的稱呼吧。
晶報:和你的表演形式很難定義一樣,你的表演路線也很難界定。現在專注的是去創造流行時尚的作品,還是舞臺上男扮女裝的表演形式?
李玉剛:由於我的的表演特質,我知道自己必須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流芳百世的梅蘭芳大師一直是我的偶像,是我一生中追逐的一個目標,所以我不希望自己是一顆流星,只是曇花一現。我希望自己在舞臺上有獨特的魅力,有很多作品燦爛下去。另一方面,現在的趨勢是必須跟年輕人走近,因為他們是未來的主體。一味沉迷於個人舞臺表現,我可能會失去很多東西,剛從星光大道走出來的時候,喜歡我的都是長輩,年輕人則認為我是戲曲,很古老。我自己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有了單曲《新貴妃醉酒》。我希望通過這些簡潔的、中國風的作品,讓年輕人一聽就能學能唱。現在我能用自己在舞臺上擅長的表現方式演繹出時尚的作品給大家欣賞,滿足了大眾需要,同時我自己也很快樂。
顛覆傳統
我就像白紙在上面寫啥都行
晶報:從你出道開始,爭論就一直存在。在不少老藝術家看來,你對京劇、崑曲等傳統文化作出的創新,並未得到認可,你是否覺得壓力很大?
李玉剛:這個問題我探尋了很久,也看過一些在原戲曲基礎上創新的作品,幾乎都存在爭論。在我看來,幾乎所有的改編,都始終擺脫不了原作的影子,大部分戲曲表演藝術家都是科班出生,在這條傳統的路上規規矩矩走了很久,突然增加了不同的東西之後,會有表裡不一的感覺。這樣說可能有些苛刻,我說的未必準確,但我想我的的情況跟他們不同,我的不同的地方在於不是科班出生,我唱崑曲和別人不同,唱京劇和別人的不同,唱流行歌也不同。我的不同不是刻意強加的,我就像是張白紙,在上面添加什麼符號都是可以的。
晶報:既然添加了很多創新的東西,你如何把握這個度?
李玉剛:我想舞臺經驗很重要,演的次數多了自然如魚得水。另外,對尺度的把握也很重要。我這種男扮女裝的表現形式很難掌握,演的水平達不到沒有藝術震撼力,演過了別人會反感。我能夠走近大家被大家接受,很重要的原因應該是在尺度把握上比較注重。也可能因為我把表演當做我畢生追求的藝術事業去做,一心投入,才會帶給大家美感。有一些同類型的表演勁使得太蠻,太在意會被看穿,其實應該多注重所演人物的內心。
晶報:你對傳統藝術怎樣理解?
李玉剛:對於傳統藝術我一直是膜拜的態度,我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曾經被認可時也有過一些自滿,但現在有了自己的舞臺作品,真正深入地去學習文化知識和戲曲舞蹈,才覺得自己其實什麼都不是。面對傳統藝術,感覺自己會的太少了,曾經的自滿現在覺得很慚愧。
他的深圳記憶
跑場 做家政
開服裝店
李玉剛也算是從深圳走出來的藝術家。回憶起深圳,李玉剛說記憶太多:「1999年和2000年,在深圳呆了2年,但是沒有過上我想要的生活,只能說是鍛鍊了我自己的能力。」李玉剛開始本來是帶著淘金的心態的去深圳的,「我是東北人,生活在一個小地方,我去深圳是想在那裡紮根,我不停地跑場賺錢,後來人家說,深圳有錢家庭很多,家政公司也很賺錢,所以就開了一家家政公司,但是失敗了,把我全部的積蓄都賠進去了,沒辦法只能回老家。回到瀋陽後,還想做生意,於是又開一家服裝店,又虧了,我就不是做生意的料,這也是我的命,逃也逃不掉,最終參加了2006年的《星光大道》,讓我走上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