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嫦娥五號挖回的「土」有啥用?

2020-12-20 中國科學院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整個工程任務轉入科學研究的新階段。

  當天下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作為世界上第三個從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我國在此次任務中獲得的月球樣品將有三類用途。

  吳豔華介紹:「第一類,最主要的目的,取樣是為了進行科學研究;第二類,為了能早一點與公眾見面,有一部分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第三類,依據國際合作的公約和多邊雙邊的合作協議,我們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也有一部分樣本按照國際慣例,可能作為國禮相送,比如聯合國外空司曾向我們提出,我們也在研究商談當中。」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介紹,採回的月球樣品將會被妥善存儲。「絕大部分樣品會用於科學研究,我們會在實驗室對月球樣品進行長期、系統的研究,包括它的結構構造、物理特性、化學成分、同位素組成、礦物特點和地質演化等,希望能夠深化我們關於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認識。」李春來表示。

  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李春來解釋,科學價值是著陸點選擇的重要因素,不同於俄羅斯和美國此前均位於北緯30度範圍內的9個採樣點,嫦娥五號選擇了北緯43度的玄武巖區域。

  「這是全新的採樣區域、全新的樣品研究,對月球表面的風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區域地質背景、區域地質演化方面,應該會作出很多科研貢獻。」李春來說。

  此外,記者從此次發布會上獲悉,國家航天局經組織研究,除了將位於北京的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作為主要存儲地點以外,還將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進行異地災備,以告慰毛主席「可上九天攬月」的夙願。

  嫦娥五號歷經探測器地月轉移、近月制動、兩兩分離、平穩落月、鑽表取樣、月面起飛、交會對接及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再入返回、安全著陸的過程,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吳豔華指出。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20-12-18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回來了!不僅去月球挖了「土」,還帶回了「玉兔」
    長徵五號於2016年11月3日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有兩個型號——基本型(CZ-5)和B型(CZ-5B),基本型是二級半構型,B型則是不加第二級的一級半構型,兩者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和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分別達到14噸級、25噸級。
  • 「嫦娥玉兔」探月記|嫦娥五號:月球,我來了!
    嫦娥四號:是呀,五妹。快來和我們團聚吧。嫦娥五號:四姐,小兔子,你們好呀,我也很想你們!我現在已經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已經垂直轉運到發射區,隨時準備發射呢。飛往月球指日可待啦!這是11月17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拍攝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
  • 嫦娥五號「繞、落、回」背後的科技力量
    搜索回收分隊供圖  12月19日,嫦娥五號從月球挖的「土」正式移交了相關科研單位,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回顧此次嫦娥五號月球挖「土」,自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入軌,經歷了地月轉移、近月制動、在軌分離、平穩落月、鑽表取樣、月面起飛、交接對接及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再入回收等階段。各環節順利進行,離不開航天科研人員的科技保障。
  • 小明問嫦娥丨嫦娥五號「四件套」 上天都要幹點啥
    快跟我說說,這層層疊疊、方方圓圓的都是啥?嫦娥五號:這「糖葫蘆」的造型雖然看著一般般,其實裡面暗藏玄機。我帶去月球的是個「四件套」,從上到下依次是上升器、著陸器、返回器和軌道器。奔月後兩兩組合,幹活不累。
  • 跨越38萬公裡 嫦娥五號跑月亮上「抓把土」有啥用?
    嫦娥五號拉開「回」的序幕從2007年發射了嫦娥一號開始,我們國家的嫦娥飛天之路已歷經13年。之前,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表示,中國將在今年完成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發射工作。「作為21世紀國家最重要的航天與空間探測任務之一,中國探月工程主要包括繞、落、回三大目標。」南京天文愛好者協會理事張瀚表示,其中嫦娥一號和二號完成了「繞」,嫦娥三號和四號完成了「落」和「巡」,而即將發射的嫦娥五號將正式拉開「回」的序幕。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現場展出的月球探測模型。
  • 美國曾經6次「登月」為啥還「討要」嫦娥五號挖回的月球土壤呢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我們都知道前段時間嫦娥五號上月球取土去了,這倒不是奇怪的,令人深感意外的是美國都已經登月六次了,先後將12名太空人送上月球、插了6面星條旗、還布置了大量科學探測儀器、還帶回了幾百公斤的石塊和土壤,為何還討要嫦娥五號挖回的月球土壤那?這又要出什麼么蛾子啊?
  • 長徵五號重800多噸 嫦娥五號重8噸 為什麼只挖2公斤月壤呢?
    這些天來,嫦娥五號一直牽動著無數國人的心,人們翹首以盼。嫦娥五號任務作為目前嫦娥工程最複雜的一次任務,也是收官之戰,寄託著無數國人的希冀和對月球的嚮往。關注度越大,關注人越多,對於嫦娥五號的相關問題也就越多。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4斤「土」,裡面有什麼寶?
    這是1976年蘇聯月球24號帶回100多克月球樣本以來,人類再一次得到來自月球的「土」。根據嫦娥五號設定的科學目標,科學家後續將對月球樣品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嫦娥五號採回的相對年輕的地體樣本,有望幫助科學家推進對月球演化歷史的認識,揭開月球的身世之謎。
  • 今晨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4斤「土」,裡面有什麼寶?
    這是1976年蘇聯月球24號帶回100多克月球樣本以來,人類再一次得到來自月球的「土」。根據嫦娥五號設定的科學目標,科學家後續將對月球樣品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
  • 今晨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4斤「土」,裡面有什麼寶
    (圖片來源:CCTV截屏) 文/張淼 12月17日凌晨,歷經10多天的太空工作,嫦娥五號攜帶來自風暴洋呂姆克山的2千克月壤返回地面。這是1976年蘇聯月球24號帶回100多克月球樣本以來,人類再一次得到來自月球的「土」。
  • 嫦娥五號的挖土器和儲泥罐長啥樣?高清大圖,難得一見!
    嫦娥五號的挖土器和儲泥罐,難得一見啊,如此清晰實在是太解渴了。這麼薄的鐵皮,要扛得住一個大氣壓也不容易,可能是鈦合金材質的吧。 看著確實挺精細,挺棒的,就是功能有點單一,要是再有個機械手就更棒了。這次嫦娥五號挖土地點旁邊就是一塊白色的石頭,沒拿回來怪可惜的。那要是拿回來車成珠子放國博裡該多有意義。想想,嫦娥就是用這個爪子,也就是嫦娥用來抓住罐子往上升器裡塞的工具(夾持器)。突然就有點感覺,是不是這個爪子有些太考慮多用途了,萬一挖石頭挖壞了,可能連罐子都帶不回來了。
  • 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帶了哪些「神器」?
    11月24日4點30分,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作為中國探月工程重大專項「繞落回」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將完成我國首次無人月面取樣返回。去月球上「挖土」,顯然不是普通挖掘機能幹的事兒。那麼,為什麼要完成如此高難度的任務?嫦娥五號帶走了哪些「神器」?
  • 嫦娥五號回家了,同樣是去月球挖土,我們挖的有何不同?
    嫦娥五號回家了,同樣是去月球挖土,我們挖的有何不同?也許你可能會心存疑問,既然44年以前人類就已經取得了月球土壤,為什麼這一次我們還要千裡迢迢去挖去呢?同樣是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所挖的到底有何不同呢?還真是大有不同。
  • 嫦娥五號將順利帶回「月亮土」月球挖氦-3現實嗎?科學論證不可能
    嫦娥五號將順利帶回「月亮土」,讓很多國人興奮,甚至高喊「月球挖氦-3」。然而這篇文章可能要讓那些興奮的人失望了,我只講述事實,不要噴我啊!首先,我先講下什麼是氦-3,氦-3是稀有氣體氦氣的同位素氣體,化學符號3He,沒錯,它也是一種稀有氣體,那麼為什麼帶個3呢?
  • 月面48小時嫦娥五號都做了些啥 總之挖土打包等之類的啥都幹哦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月面48小時嫦娥五號都做了些啥 總之挖土打包等之類的啥都幹哦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 落月了將取土!武漢教授天團:我們幫嫦娥這樣挖……
    本人供圖11月26日,剛剛從文昌發射現場回到武漢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肖龍教授,沒有歇息便帶長江日報記者來到研究所看他的罈罈罐罐——一瓶瓶的模擬月壤。「別看它們也是土,但來歷可不一般。」他對即將到來的嫦娥五號月面取土作業充滿自信。
  • 嫦娥五號採回的月亮「土特產」,裡面有沒有微生物?
    本文作者:丁念念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黃力研究組研究生)根據「中科院之聲」的消息,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五號登月「挖土」返回地球,月壤有多寶貴?能種菜嗎?
    嫦娥五號的使命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從月面採樣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成功著陸,圓滿完成了中國科學家賦予它的使命。說的沒錯,嫦娥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終極任務就是最後這一步:將月球上的土壤成功帶回到地面。數以千計的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耗費十幾年時間和幾十個億的資金,最後都凝聚到嫦娥五號帶回的這兩公斤(多)土壤裡,可見月球的土壤有多珍貴!
  • 「嫦娥」到月球上只是挖把土?其實是為上去挖窯洞建基地做準備
    嫦娥五號正在奔向月球的路途當中。很多人已經開始議論,這樣複雜的探測器,就是去月球上挖把土嗎?我們要做的事情,可遠不止這些呢。 在2020年11月25日的文昌國際航天航空論壇上,中國航天局秘書長許洪亮在大會發言時指出,中國目前正在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
  • 詩頌嫦娥五號取回月壤
    水調歌頭•嫦娥五號取回月壤感賦  王改正  強國夢裡有航天夢。嫦娥五號飛上太空,登陸月球呂姆克山,帶回最年輕的月球土壤樣本。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民族自豪感油然心生。乃為之舞詠飛歌也。 祝賀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並採回月樣李文朝一箭騰空到月宮,嫦娥五度顯神通。採回珍品多奇用,天上人間架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