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 孟浩然
李白的偶像,謝朓是一個,孟浩然是一個。李白的相思給了孟浩然。
早年為了和孟浩然見面,聽聞孟浩然會路過武昌,李白還專門趕過去見偶像,著名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誕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浪漫主義詩人的思念之情,怎一個高調了得!
孟浩然真是用「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筆觸、用田園詩人的名號,哄騙了我們好多人。他才是和李白一樣的性情中人,個性鮮明,最喜呼朋喚友,杯盤交錯。
朋友請他喝個酒,好山好水好多酒,愜意、自然。孟夫子也不管誰是主人,直截了當地說:「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等到重陽節的時候,我們還一起在這裡賞菊花喝酒啊,炸雞啊啤酒啊都可以啊。
貶後回京的王昌齡,繞道去看望孟浩然。這時候孟浩然身患疥瘡,不能吃海鮮、鵝肉,但他的性格不允許啊。
一番豪酒下肚,杯盤交錯,幾天後,王昌齡上路,孟浩然去世。
都說王昌齡「失孟交李」,失去了孟浩然這個朋友,交到了李白這個朋友,李白又何嘗不是「失孟交王」呢?
整個盛唐,群星璀璨,可又有幾個能如孟浩然,和李白一樣性情相投?
當李白人生的最後,獨坐敬亭山,「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人來人往的人生終於安靜下來,繁華洗淨的時候,他會不會想起當年那個性情和自己最接近的孟浩然?
那一天,時值煙花三月,地處黃鶴樓上,故人相逢,互訴思念。
第四 賀知章
李白的一生,雖然終究沒有實現兼濟天下的儒生夢想,但他會永遠感謝一個人,他人生中的貴人——大他41歲的賀知章。
當83歲的賀知章出現在42歲的李白的人生,幹謁了無數名人的李白終於要迎來轉機了。
賀老師大腿一拍,「你不是人間的凡人,你是神仙下凡呀!」於是,李白從此稱為「謫仙人」。
賀老師腰間御賜金龜一摘,「諾,這是酒錢!」於是,金龜換酒傳為佳話。
謝謝賀老師,在偌大的長安城,終於有人真正懂李白,欣賞李白,千方百計推薦李白,幫助李白。
既然一見如故,為什麼讓我們這麼晚才相見?不然怎麼叫忘年交!
過不多久,賀老就告老回鄉了。過不多久,就聽到賀老去世的消息了,小李的內心哭得稀裡譁啦。
對酒憶賀監(節選)李白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土。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第三 杜甫
李白這樣極盡誇讚之能事,贈詩汪倫,一定會讓小迷弟杜甫欣羨不已。
李白在長安不到三年,雖然混到了唐玄宗身邊,可是天生傲骨的他,怎能忍受只是給皇帝寫詩取樂的身份?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出走長安,何等落寞,所幸傲骨還在。
744年,歷史讓李白和杜甫在洛陽相見。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千丈」。感謝時光,讓中國歷史上兩個最偉大的詩人,完成了歷史性的相遇、相處、相知。
杜甫追隨李白的腳步,同遊山東,喝酒、作詩、大被同眠。高山流水,令人欣羨。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唐詩的歷史,終於沒有遺憾。
杜甫小李白一輪12歲。但杜甫可以叫老杜,李白從來不叫老李。因為杜甫不曾年輕,李白從未老去。
但老杜只有在李白面前,活脫脫一副小迷弟的形象。相處的時光,互相作詩戲謔。
一個道:「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李白《戲贈杜甫》)
一個回:「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杜甫《贈李白》)
分別之後,對白大哥高山仰止的杜甫,思念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春天、秋天、冬天都在想,做夢、送別友人也會對李白害相思,前前後後一共寫了15首詩思念李白。
我行我素的李白,回贈了兩首給杜老弟。始終是一個拒絕長大的孩子。
第二 汪倫
在一次最特別的告別儀式上,李白又讓汪倫成為了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作為李白的死忠粉,汪倫為了見到心中偶像李白,設局邀約。李白沒有抵擋住「十裡桃花」的美景,期待於「萬家酒店」的美酒,欣然前往。
但是,「萬家酒店」是萬姓人家開的酒店,「十裡桃花」是十裡外的桃花潭。
雖然被騙,但有一個人無求於他,卻這麼懂他,欣賞他,理解他,帶來的是愜意、放鬆,一掃離開長安後的陰霾。
甚至在他離開的時候,汪倫在岸上用最特殊的方式送他,唱歌,跳舞,別開生面。
粉絲和偶像的見面會,變成了兄弟間有趣的相處。
第一 丹丘生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因為《將進酒》,岑勳和元丹丘,在這場中國文學史最偉大的酒局上,以「岑夫子」「丹丘生」之稱,留名千古,紅遍中國,霸居李白酒友榜之首。
元丹丘,不是一個詩人,卻是李白朋友圈中互動最多、私聊最多的TOP1。他們有共同的愛好,一起旅遊,一起喝酒,一起修道。
元丹丘不僅是李白可以肆無忌憚分享秘密的人,更是可以口無遮攔的吐槽對象。
他也是李白一生中最了解他,最不遺餘力幫助他的人。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知己,花式吐槽一哥李白的人生,出想兼濟天下,退而隱居煉丹,把「年少輕狂」延長到「一生輕狂」。
最意外!王維
同年生人,同在長安一段時間,一個詩仙,一個詩佛,盛唐最頂級的兩個詩人,都是孟浩然、杜甫的朋友。
可是,李白和王維,從來沒有出現在對方的朋友圈,不評論、不點讚。即使在同一個群裡,也絕不搭話。
吃瓜群眾們挖掘著各種蛛絲馬跡,希望發現他們曾經互動的痕跡,然而沒有,絕對不給機會。
或許真的是玉真公主的原因,或許互相恃才傲物,或許沒有特別的原因。
不需要刻意,剛剛好見上了就順其自然,剛剛好錯過了也不強求。
就像詩仙和詩聖的會晤,讓唐詩的世界沒有遺憾,詩仙和詩佛的沒有交集,或許反而是留給唐詩的遺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