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城市產業發展新圖景

2020-12-25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營造城市產業發展新圖景

  近年來,成都積極適應「產城人」到「人城產」的城市發展邏輯變遷,面向新一輪科技產業革命重塑產業體系,構建覆蓋全域、合理分工、創新引領的規劃體系、產業格局及其治理架構,堅持「人、城、境、業」一體部署,持續建強國家中心城市、國際門戶樞紐城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不斷提升成都全球競爭力、輻射帶動力、城市承載力和城市話語權。在推進產業發展方面探索了一系列新做法、創造了多樣化的新場景。邁入新發展階段,需要進一步適應和服務新發展格局,全面體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系統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加速成為推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

  堅持系統推進

  將產業發展嵌入城市總體發展戰略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20年來,以成都為代表的西部城市步入發展快車道。鑑先發地區經驗教訓是成都重要的後發優勢,通過推進覆蓋全域的綜合戰略,將產業發展融入城市發展的總體布局,堅持空間、產業、人力資本、公共服務協同部署,一定程度上避免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無序發展路徑,提升了產業集聚效益和發展質量,也積累了創新和消費潛力,這是成都產業發展的核心特徵之一。在此基礎上,成都在電子信息、航空航天、汽車、晶片等先進位造業和軟體、文化娛樂、金融等現代服務業領域實現高點起步,在經濟增速、實際利用外資、人才集聚、城市品牌等方面迅速邁向中國城市競爭力的前列,產業競爭力持續攀升。

  今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推動「東西雙向開放協同並進」「擴展國家發展的戰略迴旋空間」等新部署。顯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承擔著促進構建新發展格局,開拓開放新通道、新空間,在國際環境劇烈變化背景下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形成戰略迴旋空間的重大任務,西部地區的高質量發展具備更為突出的全國意義。近年來,從經濟、交通、商貿等多源數據來看,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主幹格局逐步呈現出「菱形+十字」的鑽石骨架形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作為中央率先明確的西部地區增長極,被寄予了厚望。這意味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任務不僅是追趕,更要創新,既要借鑑東部與其他地區的改革發展經驗,還要根據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實現路徑和模式的革新。

  回顧歷史,成都堅持系統思維,將產業置於城市總體戰略下加以部署,取得了發展質量與速度上的成效。未來,面對更高的國家戰略使命,要在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成都堅持將產業作為內生於總體戰略的重要部署,積極適應和引領城市發展邏輯從「產城人」到「人城產」轉變,統籌「人、城、境、業」綜合部署,提出「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級,全方位變革發展方式,全方位完善治理體系,全方位提升生活品質」,重塑人的美好生活需求與城市生命周期的協同共振,在創新基礎、文化氛圍、場景體驗上進一步突出人的主體性,激發創新動能,塑造美好生活。推進「產業和人」關係從傳統工業化的「人的異化」狀態到「辯證統一」的境界升華。

  為全世界而創造

  面向新一輪科技產業革命重塑產業體系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呈現一些顯著趨勢,成都積極擁抱這些趨勢,以新經濟為牽引,全面重塑產業體系。

  第一,創新無界。當前,創新活動越來越趨向「為全世界而創造」,突破了經典工業化時期的經濟腹地理論而走向「全球腹地」圖景。新興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改變著全球產業發展格局,行業邊界變得模糊,全球統一市場逐步消解局部市場。在供給端,生產活動組織全球化已經是事實。這就使得那些有志於成為創新中心的城市其追求必須是「為全世界而創造」。為此,近年來成都努力超越西部內陸的傳統產業區位認知,堅持在世界城市體系、國家開放戰略、科技產業變革的新視野中對自身所處時空方位進行再定位,提出加快融入全球開放型經濟體系,持續增強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源、高端要素集成、投資消費輻射能力。加快拓展立體化通道、高能級平臺和全球供應鏈體系,形成「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聯動發展的戰略性樞紐。

  第二,智能前景。以「智能+數據」為代表的智能革命持續走向深入。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逐步深入產業場景,成為新時期的新型基礎設施。未來產業網際網路趨勢加速,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共同推進,人與物、人與數據、人與機器將更為密切地連接起來,實現萬物互聯的場景變革。成都積極擁抱這樣的變革前景,謀劃自身產業進階路徑,打造產業生態圈,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為此,成都提出推進「以高技術服務業為動力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以高能級頭部企業為引領打造跨區域產業生態圈,以高品質公服供給為支撐集聚高知識高技能人才,以高水平開放為先導率先探索服務新發展格局,以高效能改革為突破構築城市未來比較優勢」。在全國率先設立了新經濟發展委員會,明確了研發新技術、培育新組織、發展新產業、創造新業態、探索新模式的基本路徑,聚焦六大新經濟形態,探索構建豐富的新經濟應用場景。

  第三,人本導向。人的健康、物理增強和體驗需求成為重要的創新領域。未來科技、產業創新的一大主題和源頭是圍繞「人」,即圍繞拓展人的能力、滿足人的多種需求展開。總的發展趨勢是:人和機器的界限逐步模糊、現實和虛擬的界限逐步模糊,人與技術將深度融合。新技術還將大規模提升生產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將人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讓人類有更長的壽命、更多的自由時間追求創造性、追求快樂、追求自我實現。在這方面,成都提出放大生物醫藥產業生態圈融合效應,培育國際特色示範醫療集群、高精醫藥器械集群、創新驅動轉化醫學平臺。同時,成都歷史上在生活方式、美學體驗、文化品格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礎,有條件在消費場景、娛樂體驗、軟硬體集成創新等方面探索新路徑,成都已經在場景營城方面進行了廣泛探索,提出全方位提升生活品質,構建覆蓋全區域全人群、標準化均等化的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增強以事業成長性和生活宜居度為核心的城市競爭力。

  堅持以人為核心

  探索「人城境業」高度統一的營城路徑

  產業與城市發展有著歷史的規律與邏輯。在工業化前期,往往是工業化引導城市化,而到了注重質量和創新的工業化中後期以及後工業化階段,城市化的質量、城市空間的品質往往又決定著產業競爭力的水平。縱觀成都近年來城市能級和影響力的提升,這一規律顯現充分。總結成都的產業發展歷程,可以看到如下幾條經驗。

  第一,遵循發展規律,順應轉型趨勢。順應「產城人」到「人城產」的歷史規律,堅持以人為核心,將「讓生活更美好」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綜合考慮人的多維度多層次屬性需求,全方位服務人的自然屬性、經濟屬性、社會屬性、文化屬性並在各項政策中貫穿體現,通過高品質生活集聚人才、激發創新動能。

  第二,著眼完整鏈條,重塑動力體系。全方位變革發展方式,加快構建高效協作、開放共享的產業生態圈和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產業功能區以及多元複合、創新驅動的高品質科創空間。以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為承載「0到1」創新任務的引擎,聚焦前沿醫學、區塊鏈、航空航天等領域,打造世界級大科學裝置集聚區、未來產業先導區和全國科技體制改革新特區。進而,通過數字鏈、創新鏈和價值鏈與全市14個產業生態圈、66個產業功能區相連結,形成從源頭創新到二次創新、再到產業生態圈的發展壯大、再到產業功能區規模化落地的完整鏈條。在產業生態圈方面,提出加強生態圈協作和產業鏈合作,引導培育「頭部引領、腰部支撐、鏈式互補」的產業發展共同體,促進產業生態、創新生態、應用生態「三態融合」。

  第三,汲取理論營養,實現融合創新。成都後發趕超的戰略路徑決定了必須廣泛汲取國內外先進案例與創新理論的營養,成都也在此過程中探索了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發展經驗和路徑。從田園城市到公園城市,從3T理論到場景理論,從產業集群到科學城,從經濟地理到全球城市理論,成都一直堅持汲取前沿理論並結合自身實際實現進一步融合創新,提出了「加快構建具有全球話語權和競爭力的城市文明體系,推動現代化新天府美好圖景走向世界」。

  回顧城市發展歷史,能量、信息和物質流動是城市進化中的關鍵因素,城市能否成為能量、信息的「聚變場」和「放大器」,始終是城市競爭的重要賽道。當前,全球前沿城市的樞紐功能更多表現為吞吐貨物貿易品、吞吐財政金融資源等,未來則需更多吞吐知識產權、高端軟體、工程技術、文化藝術、時尚品位、時代先聲等具備更高「信息能量密度」的產品。面對智能社會的城市「突變」前景,需要用建設未來城市的整合思維推動系統升級,整合國內外城市、產業、科技、人文等領域的前沿經驗,通過新的組合效應創造城市新價值。期待成都未來的探索實踐能夠為這一進程貢獻新的智慧。


(文章來源:成都日報)

(責任編輯:DF386)

相關焦點

  • 開化以鄉村與民宿設計大賽為牽引,創意繪就鄉村綠色發展新圖景
    開化以鄉村與民宿設計大賽為牽引,創意繪就鄉村綠色發展新圖景 2020-11-12 1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3個區縣(市) 打開提質升級新圖景
    全市13個區縣(市)片區建設呈現集聚效應,開啟了文化旅遊產業服務質量提質升級的新圖景。  ● 和平 老北市 最瀋陽  完成《北市場地區文化復興總體發展規劃》(初稿)編制;升級改造後的北市場在十一盛裝開市,接待遊客共計160.92萬人次。北市場4A級旅遊景區申報工作已經進入初評及省廳復檢階段。
  • 集中採訪宣傳報導 營造產業發展氛圍
    會上,區經發局、區投促局就建設北鬥衛星應用產業功能區推進機制建立、產業規劃編制、北鬥項目招引、現場會議舉辦、扶持政策出臺等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匯報。勾承寬聽取了匯報後,針對當前科創區建設北鬥衛星應用產業功能區所做的工作取得階段性成績給予充分肯定。
  • 13個區縣(市)打開提質升級新圖景
    全市13個區縣(市)片區建設呈現集聚效應,開啟了文化旅遊產業服務質量提質升級的新圖景。● 和平 老北市 最瀋陽完成《北市場地區文化復興總體發展規劃》(初稿)編制;升級改造後的北市場在十一盛裝開市,接待遊客共計160.92萬人次。北市場4A級旅遊景區申報工作已經進入初評及省廳復檢階段。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如何在五分鐘內呈現脫貧攻堅新圖景?央視網爆款...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如何在五分鐘內呈現脫貧攻堅新圖景? 微視頻《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精心選取了湖南十八洞村、湖南菖蒲塘村、寧夏閩寧鎮、重慶中益鄉以及江西神山村,全面展示這些典型地域的典型產業、典型人物。主創在深度回訪、實拍基礎上,結合微縮置景、CG動畫、特效合成等多種創意表現形式,再現該地區產業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脫貧過程。
  • 北京朝陽:營造國際化城市空間
    營造國際化城市空間,是文化與國際化的結合,是創新文旅發展的重要路徑,更是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的橋梁。北京市朝陽區大力營造國際化城市空間,塑造國際品牌,更好地推動全國文明城區的高質量發展。 強化城市公共空間的藝術建設加快商務資源轉化與營造。
  • 北部灣文旅產業發展交流會:共建中國濱海度假旅遊目的地
    北部灣文旅產業發展交流會:共建中國濱海度假旅遊目的地 2020-11-24 0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產業融合發展 金堂打造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最亮點
    一條條健身步道,串聯起龍泉山脈秀美風景;一株株油橄欖,綠漫山川富美家園;一片片「彩色森林」,營造「春臨碧江桃花豔,夏至三峽綠滿蔭,秋看長湖紅葉飄,冬來雲頂清幽靜」四季美景……以青山綠水為自然本底的金堂,以打造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為契機,為青山綠水增綠添彩。
  • 魯商集團「五智」產業園區培育創新生態 魯商發展啟動城市更新計劃...
    作為大會主辦方之一的魯商集團當天正式發布其「五智」系列產業園區名單,展示了魯商集團的多元化賦能「產業生態平臺」。此外,在當天下午舉行的城市更新產業創新高峰論壇上,承辦方魯商發展還發布了「城市更新計劃」,《證券日報》記者從現場獲悉,通過該計劃,魯商發展將進行優選投資,並連結城市更新產業鏈優質合作夥伴,共同賦能城市更新業務。
  • 軟通智慧亮相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構築產業生態賦能城市數字經濟新範式
    大會為推動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向城市數字經濟領域進發,鞏固和擴大已有成果,邀請產業合作夥伴,共建智能服務產業新生態,謀求數字經濟時代轉型新發展。軟通智慧董事長尹洪濤受邀出席,並發表《構築智慧城市產業生態,賦能城市數字經濟新範式》的主題演講。
  • 文化產業融入城市發展的朝陽實踐
    近年來,文創實驗區深挖文化富礦,加快騰籠換鳥和轉型發展,通過工業廠房改造利用、傳統商業設施升級、有形市場騰退轉型3種方式,轉型升級59個特色文化產業園區,總建築規模381.4萬平方米,形成了「文化產業融入城市發展的朝陽實踐」,其中郎園、萊錦、懋隆等園區,已成為全國知名的老舊廠房騰籠換鳥品牌園區。
  • 不斷營造公園城市新場景 簡陽市大力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按照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領導小組工作安排,簡陽市正緊緊圍繞6種公園城市形態,積極進行《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簡陽市總體建設規劃》編制,認真踐行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理念,加快打造「城山相映、人水共生」的活力文明城市。
  • 以產業賦能冰城發展 融創踐行「美好城市共建者」使命
    隨著《哈爾濱市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意見》出臺實施,哈爾濱進一步明確了產業的發展定位、空間布局和各區域發展重點,聚力構建「4+4」現代產業新體系,把產業項目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在特色文化和旅遊產業方面,哈爾濱實施「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工程」,重點發展冰雪旅遊、生態避暑旅遊等領域,大力發展旅遊全要素產品,將哈爾濱建設成為國際文化旅遊名城。
  • 城市需要文化 文化需要氛圍——對營造上海城市文化氛圍的思考
    隨著世界文化發展格局、環境、背景的變化和人們思維、行為、生活方式的改變,文化氛圍已成為考量一座城市綜合指標的關鍵要素。契合這一背景,政府在新時期管文化,不僅要出規劃、思路、政策,更要重視文化氛圍的營造。為此,去年以來,上海市文廣局就全球視角下上海文化氛圍的營造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並形成了相關思考。
  • 中華文化延續城市文脈 文化產業融入灣區發展
    從歷史街區保育活化到西九文化區的誕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香港城市肌理中復甦;從文化交流到文化產業交融,香港青年在大灣區築夢,電影、電競、文創等文化產業領域激蕩新火花。同飲香江水,共築灣區夢。無法割裂的文化血脈、無限可能的發展機遇,文化成為串聯起彼此昨天、今天與明天的紐帶,在時間與空間雙重坐標上為粵港澳三地畫出「同心圓」。
  • 科創西安 5G·新基建與智慧城市產業發展論壇暨陝西青年科學家大會...
    葉宏慶表示,5G新基建作為基本骨架對未來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本次論壇就是灃東新城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支撐的一項具體舉措。灃東新城在體系建設、產業發展、營商環境、人才培育、氛圍營造等方面頻頻發力,為推動灃東新城實現區域科技創新和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切實保障。
  • 公園城市 未來之城|推動公園城市生態價值轉化——對話成都市郫都...
    回望過去,郫都區數千年發展歷史賦予城市獨特的價值。立足當下,搶抓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時代機遇,先行先試、大膽探索,郫都區又將書寫怎樣的公園城市新圖景?記者就此專訪成都市郫都區委書記楊東升。2019年,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205億元,食品飲料產業實現總產值130億元,全區文創產業產值實現150億元,新註冊新經濟企業1991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42家,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290億元。這個階段,建設公園城市,是郫都推動城市能級和價值提升的一次重大戰略機遇,必須牢牢把握。
  • 疫情背景下 長沙城市品牌國際傳播如何助力區域產業發展?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4月17日訊 據中國報導微信公眾號消息 新冠疫情的爆發給全球經濟帶來了極大衝擊,也為城市文化品牌傳播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疫情危機下,國際輿論場紛繁複雜。如何營造有利於城市產業發展、塑造良好城市品牌的輿論氛圍,推進城市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成為中國城市管理者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 天府新區新發展:從產業「新」到城市「興」
    產業如何興?不僅是總量翻倍,還有高端化、現代化的產業選擇新方向,集中、集聚、集約的產業布局新思路。《規劃》體現了科學發展和加快發展的主線。  再造的「新」產業,是產業「興」的要害所系,更是城市「興」的根基所在。產業「新」,會帶來產業「興」,造就城市「興」。
  • 2020中國城市有機更新與消費場景營造大會將在蓉舉行
    為響應「十四五」規劃,打造中國城市更新新樣本,為成都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12月10日—11日,以「更新新場景,煥新新商業,重構新城市」為主題的2020中國城市有機更新與消費場景營造大會將在成都市武侯區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