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城市 未來之城|推動公園城市生態價值轉化——對話成都市郫都...

2020-12-20 川觀新聞SCOL

http://cbgccdn.thecover.cn/video1590052112181503495.mp4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程文雯)今年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開局之年,郫都作為成都飲用水源保護地,撤縣設區以來,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名持續升位晉級,位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第42位,為示範區建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持續生命力。

回望過去,郫都區數千年發展歷史賦予城市獨特的價值。立足當下,搶抓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時代機遇,先行先試、大膽探索,郫都區又將書寫怎樣的公園城市新圖景?記者就此專訪成都市郫都區委書記楊東升。

談本底

建設公園城市既是發展目標,也是現實需求

記者: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郫都有哪些優勢?

楊東升:公園城市不是公園與城市的簡單疊加,而是人類社會從工業文明進入生態文明時代城市營建的新階段,是人城境業深度融合、生產生活生態和諧統一的新形態,是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發展高級形態。推進公園城市建設,實際上就是要把五大發展理念真正融匯到一個地方的實踐和發展中去。

落實到郫都,建設公園城市既是我們的發展目標,也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的必由之路。

一方面,郫都地處成都市上風上水、八河並流,河渠總長3900多公裡,是成都市重要的飲用水源保護地,生態優勢突出,也肩負著生態涵養的使命。總體來講,具有歷史底蘊深厚、生態本底良好、科技資源富集、經濟基礎堅實的優勢。一直以來,我們始終堅持把綠色作為發展本底,這也與建設公園城市的要求不謀而合,這些優勢為我們建設公園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礎。

另一方面,郫都城市發展水平到了一個新階段,市場主體的發展、高端人群的密度、消費水平的提升以及社會財富轉化能力的提高,使得全區經濟社會在高質量發展軌道上不斷高效增長。2019年,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205億元,食品飲料產業實現總產值130億元,全區文創產業產值實現150億元,新註冊新經濟企業1991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42家,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290億元。這個階段,建設公園城市,是郫都推動城市能級和價值提升的一次重大戰略機遇,必須牢牢把握。

談轉化

藝術「留白」推動生態價值轉化

記者:您認為要用好這些資源,實現價值轉化,關鍵在哪裡?

楊東升:關鍵在於科學處理好加與減、進與退、快與慢、遠與近、取與舍的辯證關係。這些年來,郫都一直非常重視對生態的涵養和保護,放棄了眼前的短期利益,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越來越深地體會到,好的生態環境本身就是在回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蘊藏著巨大的發展能量。

舉個例子,郫都區農科村是中國農家樂的發源地。一開始大家就是做苗木生意,客商在當地吃農家飯、休閒娛樂。良好的生態環境、人文特色慢慢創造出農家旅遊的消費場景,孕育出新的商業模式,很早就實現了價值轉化。

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也要算總體帳、綜合帳、長遠帳。特別是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背景下,從大局出發,共建長江上遊森林保護帶,更是成渝合作的題中之義。

我們提出,以5年、10年為時間刻度,系統思考謀劃區域開發建設,把握好開發節奏,藝術性做好「留白」,算好生態投入與產出平衡、運營維護與經營收益平衡「兩平衡」大帳,做到長短結合、快慢適度、進退有序,推動生態價值多級多元轉化,為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示範區持續提供源動力。

談實踐

體現公園城市美學價值

記者:郫都區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重點有哪些?

楊東升:第一是規劃。公園城市一定要把美學價值體現出來。我們提出從城市整體策劃、城市規劃體系、項目單體設計三個層面層層落地,扮靚我們的城市。這個過程中,要系統深入梳理所有資源,包括各類土地、生態、產業等顯性資源,也要重視歷史人文、人才、文化等隱性資源,還包括未來聚集於此的科教、衛生、產業、消費等各類潛在資源。圍繞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我們將分類推進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規劃打造東部新城街區型、菁蓉湖產業型等8個公園城市示範區和犀浦體育公園等5個「百個公園」示範工程建設。

第二是共建共享。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商業化邏輯」,我們創新「土地增值、商業反哺」投入產出平衡機制,用控制區土地增值部分收益定向用於生態項目建設,建立起維護成本由消費場景解決、建設成本由周邊土地增值解決機制。

具體的打造中,郫都將充分發揮綠道的串聯、慢行等功能,促進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價值、美學價值、人文價值、經濟價值、生活價值。高質量推進電子信息、食品飲料、科技影視文創產業功能區建設,以產興城、以產聚人,實現人城境業和諧統一。高品質建設西部生活消費中心,打造街區型公園城市示範區。

第三是鄉村振興。對郫都而言,城鄉融合、互榮共生,是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的工作路徑,也是最終呈現的理想形態。我們將抓住全國城鄉融合發展改革試驗區建設機遇,堅持以城帶鄉、以鄉優城、城鄉融合,加快構建以「智慧農業、數字鄉村」為基底、「特色鎮(村)、川西林盤」為支撐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郊野型公園城市示範樣板,在鄉村振興中繼續走在前列、起好示範。今年,我們圍繞「1558」(1個城市主城區+5條城鄉融合發展走廊+5個產業功能區+8個特色小鎮)融合發展空間布局,將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示範走廊工程建設,以成灌高速、成灌高鐵、國道317線、蜀源大道和清水河為軸,建設5條城鄉融合示範走廊。同時,重點打造安德川菜小鎮、團結影視文創小鎮、三道堰親水度假小鎮、唐昌幸福戰旗文旅小鎮等8個精品旅遊小鎮,建設15個水美新村。

探訪>>>

260畝菁蓉湖 解鎖城市公園新玩法

川報觀察記者 程文雯

260畝湖水碧波如鏡,6米間寬的環湖綠道就像一條項鍊,串起綠地、花園、餐廳……剛開放不到一個月,位於成都市郫都區德源鎮的菁蓉湖已成為市民喜愛的「打卡地」。

這裡是市民感知郫都區公園城市建設成果的重要場景。郫都區以菁蓉湖為核心,圍繞「生態、生活、生產」,補足產業功能區所需的生態環境、商務服務、產業孵化、文旅體育、市政配套等要素供給,營造市民「可進入、可感知、可消費」的城市生活場景。

湖水周邊,是1500餘畝的菁蓉湖城市公園,其間健身場地、桌球場、網球場、創客休閒茶吧、生活美學館、休閒美食空間、無人超市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榿木河兩岸,疏林草坡、砂石淺灘、健身步道、立體棧道、原生榿木林和喬木生態島等特色景觀,讓市民感受自然野趣。「周末一家人都喜歡來這裡,老的小的都能找到喜歡的事情做。」市民王宇昕說道。

「菁蓉湖更重要的功能,是實現生態價值的多元轉化,擔負起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競爭力,吸引人才、產業落地的重任。」成都市郫都區德源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以菁蓉湖為中心,郫都區正打造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未來城市消費中心和國際化公園城市示範區,為周邊3萬多名商務辦公人群及居民提供社交、休閒、交往等公共空間。當前,德源街道正依託菁蓉湖積極構建人城境業和諧共融的「菁蓉湖國際化產業社區」,「未來這裡將是一個『進可都市、退可田園』的新型國際化產業社區。」該負責人介紹。

相關焦點

  • 踐行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 成都郫都按下快進鍵
    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堅持以公園城市理念全面推動城市規劃思維、建設方式、管理體系和營城模式變革,打造承載美好生活嚮往的未來之城。踐行公園城市這一全新城市理念,郫都大地上公園城市的探索與實踐不斷前行,始終與成都發展同頻共振,郫都區著力在建設公園城市示範區的成都答卷上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
  • 郫都:高品質公園城市正突圍破局!
    ,切實推動城市有機更新;四年來,郫都區積極構建落實「中優」「西控」戰略的政策框架體系和工作推進體系,堅定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先後出臺公園城市建設、生態價值轉化等10個《決定》,研究制定綠色發展二十條等35個《實施意見》,廣泛凝聚社會共識,統籌推進補短板、強功能、優生態、提品質,聚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和動力源。
  • 郫筒街道瞄準「國際範兒」 打造公園城市郫都樣板
    這些現代盛景,呈現於同一底色——公園城市。成都城西,郫都區公園氣質越來越濃鬱,「我們的城市是公園」正成為市民心聲。郫筒街道作為郫都區中心城區所在地,正以「東部新城街區型公園城市」為抓手,建設產業服務型國際化社區示範區、成都公園城市建設「郫都樣板」。清晨,創智公園,目光所及之處被「乾淨」、「綠色」、「怡人」這樣的詞填滿。 「有一種人在景中遊的感覺。」
  • 成都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讓生活更美好
    可以看到的是,這顆「城市綠心」正茁壯成長,按照規劃,總面積1275平方公裡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成後將是全球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園。郫都聚焦生態價值多元轉化探索公園城市建設「郫都表達」  沃野平疇,河渠縱橫,綠樹藍天……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為郫都推進公園城市建設奠定了良好的生態基底。
  • 2019年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花卉苗木 供需交流會隆重召開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4日訊(張麗君)2019年7月4日上午,2019年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花卉苗木供需交流會在成都世紀城假日酒店隆重召開。此次交流會由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管委會聯合舉辦,成都市林草種苗站、成都市林產業協會、成都花木交易所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承辦。
  • 興「市」:公園城市,產城新生
    ■產業發展,要素先行 場景營造,符合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的邏輯:生態價值的轉化有一本經濟帳。 8月20日,成都東部新區發布的「天府國際機場」等生態開放新場景,吸引了30多家企業,達成意向投資150餘億元。
  • 【成都,公園大城】興「市」:公園城市,產城新生
    作為國內大循環戰略腹地和國際大循環門戶樞紐,成都充分發揮泛歐泛亞國際門戶樞紐的優勢,一手加密國際班列,一手推動國際(地區)航線「客改貨」,有力保障了供應鏈穩定,促進了國內外市場循環。公園城市示範區的探索和實踐,可進入,不僅讓市民對天府綠道等生態空間觸手可及,更激發了這座城市的開放和創新。
  • 以國家級溼地公園為「生態核心」建公園城市示範區
    現場辦公會對新津的城市建設提出了「綠色生態優勢轉化不足,有『水城』名號但水城景觀特色不鮮明,有生態稟賦但生態資源經濟價值利用不充分;『縣城』痕跡非常濃厚,缺乏城市級功能型設施;缺乏鮮明產業導向,產業規模對城市戰略支撐不足」等問題。
  • 天府公園城市研究院成立 專家解讀如何建設公園城市
    為了將天府公園城市研究院建設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城市發展研究頂級智庫,打造公園城市研究的核心科研機構,推動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園城市理論體系,探索實踐公園城市規劃建設路徑提供平臺、匯聚國內外權威專家智慧,天府公園城市研究院邀請到各專業領域的領軍人物擔任成都市公園城市規劃建設的顧問專家。
  • 打造城市消費新場景,看探索生態價值轉化的「新都表達」
    半城繁華半城綠  荷桂飄香的桂湖  千年古樹掩映中的寶光禪音  都在詮釋著歷史悠久的  新都營城的不懈追求   從182公裡的高品質綠道,到城市中的25個小遊園微綠地;從5個公園城市示範街區,到天府沸騰小鎮、毗河綠道·音樂文創公園等綠色消費新高地,新都積極探索生態價值轉化新機制新路徑,努力為成都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提供「新都樣本」。
  • 用「公園城市」定義未來生活
    今日,我們將聚焦其新定位之五「彰顯公園城市理念新家園」,邀請5位本報首席觀察員,看看在他們眼中,在成都東部新區這座未來的城市裡,應如何用「公園城市」定義未來生活。 「成都東部新區大都屬於淺丘臺地,山水資源十分豐富,美好家園的綠色生態本底得天獨厚。建設成都東部新區不僅拓展了成都極核空間,而且有助於延伸和保持休閒之都生活城市品質。」
  • 探索公園城市內涵,向全球城市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 學術季
    對中國城市未來方向的思考,實際上也是想對世界城市發展提供中國的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當中就有用公園城市做出一個新範式,這個範式裡面包括了我們濃厚的哲學的背景,也就是人類與城市的關係、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人城自然如何結合,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 「藍綠交織 水城共融」助力公園城市高質量發展
    最後,是「水域共榮」階段,介紹河南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實踐,遵循流域自然生態系統運行規律,統籌推進流域生態修復治理,全面提升生態治理,最終引領區域城市群走向高質量發展。「水」與「城」的關係是永恆的話題,面向未來我們不僅要把水當成生態資源,還要把它當成文化資源,當成能夠提升城市品質和魅力的核心資源,向著共同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進發。
  • 公園城市理論探索更進一步!《公園城市·成都實踐》和《公園城市...
    10月24日,在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閉幕大會上,基於成都近年來對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探索和實踐,成都發布《公園城市·成都實踐》和《公園城市發展報告(2020)》。《公園城市·成都實踐》系統梳理總結了成都近三年來的公園城市建設成效和系列典型案例,並聯合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等研究機構,開展了公園城市「兩山」發展指數、公園城市與成都生態環境建設、公園城市與人居環境高質量發展等系列公園城市實踐研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這一成果。
  • 郫都區高質推動TOD項目規劃建設 鋪就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幸福底色
    ,一副綠色生態、便捷舒適的生活圖景正徐徐展開。近日,據郫都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透露,作為成都市首批13個軌道交通站點TOD開發項目之一的梓潼宮站TOD一體化城市設計方案已經出爐,這裡將被打造成功能複合、綠色空間交融的宜居活力公園社區。
  • 【成都「十三五」答卷(二)】公園城市示範區 讓城市自然有序生長
    成都的答案是: 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府新區時指出,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規劃建設好天府新區。此後,成都在全國首次全面提出了建設「公園城市」。
  • 「產人城」到「人城產」 成都新都的公園城市經驗錄
    每經編輯:劉豔美成都市新都區漫花莊園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架天平,不斷在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尋找著平衡點。地少人多的新加坡,就在自然與繁華的不斷博弈中,成為了公認的「花園城市」。在中國,群山環繞的「天府之國」中,成都正努力建設「公園城市」。
  • 「綠色生態」提升城市顏值!這個區為公園城市建設打樣
    近年來,新都區積極響應公園城市建設相關精神,積極汲取國內外先進建設經驗,按照「建設公園城市、體現生態價值、傳承天府文化、發展綠色經濟」總體思路,圍繞「綠道+」進行創新探索,在城市公園、綠道等生態空間中植入文體旅商農多元化產業,打造高品質生態生活消費新場景,不斷孕育出多種新經濟模式,在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的同時,為公園城市建設提供出「香城智慧」。
  • 展現「公園城市」「望叢文化」雙重符號 郫都望叢中路即將華麗變身
    道路是城市發展的動脈。一座城市總有這樣一條標誌性的道路,它見證著這座城市的時代變遷,記錄著城市的崛起和繁榮。郫都區望叢中路正是這樣一條路。它以古蜀先祖望帝、叢帝之名命名,「出身高貴」底蘊厚重。它也是郫都人時常掛在嘴邊的一條路,記錄著郫都城區市民的成長軌跡,安放他們的「鄉愁」。從上學到工作、成家,很多人的生活半徑就在這條路上。
  • 成都公園城市建設案例入選聯合國《中國人類發展報告特別版》
    2019年初,成都組建了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完成《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條例》起草,修訂《成都市園林綠化條例》,印發《成都市溼地保護修複製度實施方案》,構建「1+N」政策法規矩陣;編制《成都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規劃》《成都市公園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19-2035)》《成都市全域公園體系規劃》等系列規劃,開展「兩個平衡」和「兩山」發展指數研究,建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目標考核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