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bgccdn.thecover.cn/video1590052112181503495.mp4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程文雯)今年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開局之年,郫都作為成都飲用水源保護地,撤縣設區以來,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名持續升位晉級,位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第42位,為示範區建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持續生命力。
回望過去,郫都區數千年發展歷史賦予城市獨特的價值。立足當下,搶抓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時代機遇,先行先試、大膽探索,郫都區又將書寫怎樣的公園城市新圖景?記者就此專訪成都市郫都區委書記楊東升。
談本底
建設公園城市既是發展目標,也是現實需求
記者: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郫都有哪些優勢?
楊東升:公園城市不是公園與城市的簡單疊加,而是人類社會從工業文明進入生態文明時代城市營建的新階段,是人城境業深度融合、生產生活生態和諧統一的新形態,是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發展高級形態。推進公園城市建設,實際上就是要把五大發展理念真正融匯到一個地方的實踐和發展中去。
落實到郫都,建設公園城市既是我們的發展目標,也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的必由之路。
一方面,郫都地處成都市上風上水、八河並流,河渠總長3900多公裡,是成都市重要的飲用水源保護地,生態優勢突出,也肩負著生態涵養的使命。總體來講,具有歷史底蘊深厚、生態本底良好、科技資源富集、經濟基礎堅實的優勢。一直以來,我們始終堅持把綠色作為發展本底,這也與建設公園城市的要求不謀而合,這些優勢為我們建設公園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礎。
另一方面,郫都城市發展水平到了一個新階段,市場主體的發展、高端人群的密度、消費水平的提升以及社會財富轉化能力的提高,使得全區經濟社會在高質量發展軌道上不斷高效增長。2019年,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205億元,食品飲料產業實現總產值130億元,全區文創產業產值實現150億元,新註冊新經濟企業1991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42家,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290億元。這個階段,建設公園城市,是郫都推動城市能級和價值提升的一次重大戰略機遇,必須牢牢把握。
談轉化
藝術「留白」推動生態價值轉化
記者:您認為要用好這些資源,實現價值轉化,關鍵在哪裡?
楊東升:關鍵在於科學處理好加與減、進與退、快與慢、遠與近、取與舍的辯證關係。這些年來,郫都一直非常重視對生態的涵養和保護,放棄了眼前的短期利益,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越來越深地體會到,好的生態環境本身就是在回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蘊藏著巨大的發展能量。
舉個例子,郫都區農科村是中國農家樂的發源地。一開始大家就是做苗木生意,客商在當地吃農家飯、休閒娛樂。良好的生態環境、人文特色慢慢創造出農家旅遊的消費場景,孕育出新的商業模式,很早就實現了價值轉化。
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也要算總體帳、綜合帳、長遠帳。特別是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背景下,從大局出發,共建長江上遊森林保護帶,更是成渝合作的題中之義。
我們提出,以5年、10年為時間刻度,系統思考謀劃區域開發建設,把握好開發節奏,藝術性做好「留白」,算好生態投入與產出平衡、運營維護與經營收益平衡「兩平衡」大帳,做到長短結合、快慢適度、進退有序,推動生態價值多級多元轉化,為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示範區持續提供源動力。
談實踐
體現公園城市美學價值
記者:郫都區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重點有哪些?
楊東升:第一是規劃。公園城市一定要把美學價值體現出來。我們提出從城市整體策劃、城市規劃體系、項目單體設計三個層面層層落地,扮靚我們的城市。這個過程中,要系統深入梳理所有資源,包括各類土地、生態、產業等顯性資源,也要重視歷史人文、人才、文化等隱性資源,還包括未來聚集於此的科教、衛生、產業、消費等各類潛在資源。圍繞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我們將分類推進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規劃打造東部新城街區型、菁蓉湖產業型等8個公園城市示範區和犀浦體育公園等5個「百個公園」示範工程建設。
第二是共建共享。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商業化邏輯」,我們創新「土地增值、商業反哺」投入產出平衡機制,用控制區土地增值部分收益定向用於生態項目建設,建立起維護成本由消費場景解決、建設成本由周邊土地增值解決機制。
具體的打造中,郫都將充分發揮綠道的串聯、慢行等功能,促進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價值、美學價值、人文價值、經濟價值、生活價值。高質量推進電子信息、食品飲料、科技影視文創產業功能區建設,以產興城、以產聚人,實現人城境業和諧統一。高品質建設西部生活消費中心,打造街區型公園城市示範區。
第三是鄉村振興。對郫都而言,城鄉融合、互榮共生,是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的工作路徑,也是最終呈現的理想形態。我們將抓住全國城鄉融合發展改革試驗區建設機遇,堅持以城帶鄉、以鄉優城、城鄉融合,加快構建以「智慧農業、數字鄉村」為基底、「特色鎮(村)、川西林盤」為支撐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郊野型公園城市示範樣板,在鄉村振興中繼續走在前列、起好示範。今年,我們圍繞「1558」(1個城市主城區+5條城鄉融合發展走廊+5個產業功能區+8個特色小鎮)融合發展空間布局,將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示範走廊工程建設,以成灌高速、成灌高鐵、國道317線、蜀源大道和清水河為軸,建設5條城鄉融合示範走廊。同時,重點打造安德川菜小鎮、團結影視文創小鎮、三道堰親水度假小鎮、唐昌幸福戰旗文旅小鎮等8個精品旅遊小鎮,建設15個水美新村。
探訪>>>
260畝菁蓉湖 解鎖城市公園新玩法
川報觀察記者 程文雯
260畝湖水碧波如鏡,6米間寬的環湖綠道就像一條項鍊,串起綠地、花園、餐廳……剛開放不到一個月,位於成都市郫都區德源鎮的菁蓉湖已成為市民喜愛的「打卡地」。
這裡是市民感知郫都區公園城市建設成果的重要場景。郫都區以菁蓉湖為核心,圍繞「生態、生活、生產」,補足產業功能區所需的生態環境、商務服務、產業孵化、文旅體育、市政配套等要素供給,營造市民「可進入、可感知、可消費」的城市生活場景。
湖水周邊,是1500餘畝的菁蓉湖城市公園,其間健身場地、桌球場、網球場、創客休閒茶吧、生活美學館、休閒美食空間、無人超市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榿木河兩岸,疏林草坡、砂石淺灘、健身步道、立體棧道、原生榿木林和喬木生態島等特色景觀,讓市民感受自然野趣。「周末一家人都喜歡來這裡,老的小的都能找到喜歡的事情做。」市民王宇昕說道。
「菁蓉湖更重要的功能,是實現生態價值的多元轉化,擔負起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競爭力,吸引人才、產業落地的重任。」成都市郫都區德源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以菁蓉湖為中心,郫都區正打造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未來城市消費中心和國際化公園城市示範區,為周邊3萬多名商務辦公人群及居民提供社交、休閒、交往等公共空間。當前,德源街道正依託菁蓉湖積極構建人城境業和諧共融的「菁蓉湖國際化產業社區」,「未來這裡將是一個『進可都市、退可田園』的新型國際化產業社區。」該負責人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