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人城」到「人城產」 成都新都的公園城市經驗錄

2020-12-22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編輯:劉豔美

成都市新都區漫花莊園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架天平,不斷在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尋找著平衡點。

地少人多的新加坡,就在自然與繁華的不斷博弈中,成為了公認的「花園城市」。在中國,群山環繞的「天府之國」中,成都正努力建設「公園城市」。

日前,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蓉舉行,成都也亮出了公園城市建設「成績單」:造林5.7萬畝,今年以來建成綠道3144公裡,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

「從詞義上來說,『公園』比『花園』多了公共空間的功能。」這是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宜居城市中心專家、中新天津生態城首任副總裁林振聰對「公園城市」的解讀。

成都的中心城區新都區,則在實踐中對這種「公共性」進行了精準詮釋。

通過觀察不難發現,「公園城市」體現的不僅是新都對看得見的空間綠化的重視,更是其城市發展理念的升級——是對人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視,亦是城市從「產人城」到「人城產」發展順位的轉變。

讓城市更有「溫度

「公園城市是城市發展的高級形態,要求城市發展從追求生產價值轉向生活價值,從經濟導向轉向人本導向,最終要實現人城境業和諧統一。」新都區正是按照這一理念,不斷優化城市。

在新都城區的黃金商業地段,一條毗河穿城而過。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毗河岸邊的泥巴沱,就是新都人記憶中未命名的「森林公園」。

之後,毗河兩岸大批高檔居民區迅速聚集、高樓拔地而起。同時,新都新增了植被栽種,提升了景觀品質,使這裡成為真正的「公園」。當地人很慶幸,雖然城市日益繁榮,公園的「公共開放」氛圍卻沒有丟失,「兒時在河邊野餐搬螃蟹的記憶,在今天還能重現」。

新都的方法,並不像一些城市那樣,用高高的護河堤將河流與人隔絕。相反,新都在毗河兩岸,用170公裡綠道,將周圍的泥巴沱森林公園、毗河白鷺灣溼地公園等串聯,讓市民有更多路徑「融入」。

新都桂湖公園

去年,總長約10公裡的毗河綠道·音樂文創公園,和泥巴沱城市森林公園相繼初步建成開放。更重要的是,在建設過程中,新都尤為強調公園「自然」的本質。相較於許多新建公園「只見綠不乘涼」,新都的泥巴沱公園順勢而為,建設時就有意識保留了大量參天大樹和長生植被。

得益於此,城市和自然真正地融為了一體。像一般的城市公園一樣,毗河兩岸的綠道和公園,每天都有大量居民來散步或鍛鍊。對於熱愛晨練的黃朝暉而言,在繁華城市中間能夠有這樣一處「純自然」公園,也成為了他選擇這裡定居的最重要原因。

和一般的城市公園不一樣的,是這裡更像「坐落於市中心的鄉野之地」,更自然更少拘束:除了跑步鍛鍊,人們還可以在這裡露營、放河燈、搬螃蟹、放風箏等。居住在新都毗河岸邊的趙麗說:「現在每到周末放晴時,河邊便成了帳篷和野餐墊的世界,許多家庭都會來郊遊,綠道和公園到處充斥著孩子的笑聲。」

據了解,新都正在建設的3000多畝泥巴沱森林公園,目前一期已經建成開放;年內,當地還將啟動佔地近900畝的白鶴島生態溼地公園。

實際上,新都的毗河綠道,正是《成都市綠道體系總體規劃》市域綠道體系的一部分。一年以來,成都規劃總長1.69萬公裡的市域三級綠道體系,目前已建成2607公裡。

整個成都,綠道正串連起「相當於10個巴黎」的綠化設施。這些「小而美」的城市綠地和公園,正如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總規劃師、規劃院院長閔希瑩所說,「讓城市更有『溫度』」

新都毗河綠道

公園裡的「產業新城」

「公共性」並不是「公園城市」的全部內涵。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所說:

公園城市不應該是「公園」和「城市」的簡單疊加,而應是「公園城市」四個字的含義總和。

在他看來,「公園」的「公」代表了公共性,「城市」的「市」對應的則是產業經濟活動——「『能不能生產』才是這個城市有生命力的部分,沒有充滿活力的創新就不是『市』」。

新加坡就將「花園城市」作為殺手鐧,吸引世界範圍內有競爭力的人才和企業,來刺激經濟增長。

正如新加坡一樣,閔希瑩指出,只有生態宜居的城市環境,才能吸引更多的企業和人才入駐,才能為城市創造人、城、境、業和諧統一的核心競爭優勢。

新都也很早就認識到這一點——按照「建設公園城市、體現生態價值、傳承天府文化、發展綠色經濟」思路,用公園形態重構產業和生活空間,高位推進生態修復和生態價值轉化,推動生態場景與消費場景、人文場景、生活場景滲透疊加。

同屬成都市域綠道體系的錦城綠道,從沸騰小鎮的火鍋莊園中貫穿而過。各式火鍋散布其間:在樹屋上吃火鍋、在船上吃火鍋、坐在湖邊吃火鍋……自然與飲食的魅力碰撞融合,天府文化在此沸騰。

沸騰小鎮夜景

在打造天府沸騰小鎮核心區的過程中,新都就充分保留了原有大樹,新增了綠化,並按景區要求來設計景觀。一個具有濃鬱川西特色的生態場景隨之誕生,截至去年年底,沸騰小鎮僅其中一家莊園的接待量,就達到日均4000人次。

事實上,沸騰小鎮並非個例。早在2018年1月,在《新都區四級規劃體系成果》的新城區相關規劃中,「特色新鎮」一詞就多次出現。之後,包括沸騰小鎮在內的多個特色小鎮相繼建成。

未來,新都的目標是:塑造大尺度的公園城市形態,通過布局建設一批國際化社區、特色商業街區和高端生活性服務業,構建城北商業中心、生活中心、消費中心,讓市民不出新都就能享受都市裡的田園生活、田園中的城市品質。

過去,許多城市在推進城市和區域發展中,所遵循的邏輯都是「產城人」,產業位於第一位,以產興城、以產聚人。如今,新都在建設「公園城市」的過程中,發展思路向「人城產」的邏輯轉變趨勢正日益明顯。

這其實也正是「公園城市」理念提出一年有餘,成都初步形成的三條發展思路之一。

正如吳志強所說,人城產的順序之變,意味著要努力打造一個能夠留得住人的產業新城。畢竟,「有人聚集,才是我們所說的真正的公園城市」。

文/黃名揚

本組圖片均由新都區委宣傳部提供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人城產」融合 紫光海闊助力公園城市建設定義美好生活
    「智慧之環的環狀造型和曲線都呼應了成都平原周邊環繞的山脈形態。」南納·德·魯說,更為重要的是,成都不僅有悠久的歷史和優渥的自然環境,也有高端的技術前景和雄心勃勃的未來。「優雅並有力量」是南納·德·魯對智慧之環的評價,也是一位國際知名建築設計師對天府新區產城融合發展的未來暢想。2018年2月,天府新區提出了公園城市理念,明確天府新區的公園城市是城市發展的高級形態。
  • 【成都,公園大城】興「市」:公園城市,產城新生
    綠色債券、綠色基金,指的正是投資在生態友好型產業的金融資本——這與成都的發展戰略不謀而合。要素聚集,「人」為首位公園城市是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現代化城市。所謂的「人、城、境、業」,指的正是城市和產業有機發展的多個要素。在這個城市發展邏輯中,「人」的要素被排在首位,是其他產業有機聚合的關鍵要素。
  • 「空中花園」詮釋公園城市美學 新都超線公園首期將於成都大運會前...
    封面新聞記者 羅田怡狹長的空中綠廊從城中穿過,綠植環繞,綠蔭盎然,這不僅是單純意義上的城市公園和商業綜合體的組合,更是高質量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示範樣板。從空間建造到場景營造,從生態到業態,成都的公園城市建設正在不斷刷新。
  • 建未來之城—新都區打造產城融合新標杆
    以中車成都公司為龍頭,打造千億的軌道產業,目前已實現成都地鐵60%以上由新都製造;以中國航發成發和中國航發渦輪研究院為龍頭,打造千億的航空產業。作為成都市新都區兩大主導產業,其所在的石板灘片區,將有一座融合軌交活力城及航空動力港兩個1平方公裡核心區的新城拔地而起。
  • 興「市」:公園城市,產城新生
    在公園城市成都,這種模式也被稱為「公園+」「綠道+」,「+」號後面所添加的,正是成都努力打造的具體的消費新場景、新產品。「場景營城、產品賦能,就是當前成都建設公園城市和發展新經濟最大的兩個抓手。」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總規劃師劉洋海表示。 2020年3月31日,成都宣布向全球持續發布1000個新場景和1000個新產品。
  • 新都這個城市會客廳很洋氣
    日前,記者從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和香投集團獲悉,位於我區石板灘街道的航空軌道產業園區的城市會客廳項目順利完成竣工驗收,將於近期投用。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城市會客廳總建築面積城市會客廳項目將按照「人城產」營城邏輯,助推區域有機更新、產業提檔升級
  • 公園城市,產城新生
    本報記者 呂甲 攝 產 《瞭望東方周刊》關注公園城市—— 新動能 新業態 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把城市綠色理念
  • 定義美好生活 紫光海闊助力成都建設「公園城市」
    為助力成都天府新區建設「公園城市」,智慧產城運營商紫光海闊以構築「公園中的公園」為願景,注重公共、生態、生活、生產「一公三生」相協調,傾力打造了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範本——天府芯城,天府綠道、鹿溪河濱河生態帶、中央溼地公園……在當地原有生態資源的加持下,打造「公園城市」生活圈。
  • 成都:新都毗河公園規劃建設
    建設毗河公園預計將在未來為新都打造300公頃河流與溼地湖泊水體、建成20平方公裡高品質城鄉濱水公園、提高約6平方米的人均綠地面積,帶動周邊區域土地增值近百億元,這一創造性構想將為成都公園城市建設提供新典範、為新都生態價值轉化探索新路徑、把新都城市發展建設帶上新臺階,讓新都的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 成都高新空港新城降臨,開闢「人城產」融合之路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成都「東進」戰略極核,高新東區將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理念推進片區綜合運營開發,推動天府奧體城、絳溪北起步區、航空智慧物流產業園、航空科創產業園、TOD站點等重點片區加快建設,努力以高質量發展成為成都做強主幹支撐、服務多支發展的核心區域,助力成都建設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
  • 深耕「人城產」營城邏輯|成都高新區:產業高地釋放更暖「民生溫度」
    「人城產」營城邏輯,最根本的是吸引人、留住人.「十四五」已開始布局,「十三五」即將收官。過去五年,「蓉漂」成為新時尚,成為繼 「北漂」「上漂」「廣漂」之後,出現的又一個新名詞和新的社會現象。以成都高新區為例,戶籍人口以平均每年超過5萬人的速度在增加。
  • 錦城公園實力「圈」粉——圈出成都人的新生活
    錦城公園繞成都的這一圈,是空間上的圈,也是成都人的生活圈、娛樂圈。5月27日,在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建設公園城市示範區 推進綠道生態價值轉化」新聞發布會上,成都興城集團董事長任志能介紹了錦城公園的最新建設進展。
  • 「稻鄉漁歌」, 人城產的和諧共生
    2019年12月,國家確定成都西部片區等全國11個區域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為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探索路子、積累經驗。一年來,試驗區8個區(市)縣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緊緊圍繞國家賦予的五項試驗任務,充分激發基層改革實踐動力,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力爭走出一條具有時代特徵、中國特色、成都特點的城鄉融合發展新路。
  • 悄悄告訴你新都超線公園最新進展~
    12月17日,記者從成都市新都公園城市建設服務中心了解到,項目首期預計將於明年成都大運會前基本呈現。項目建成後,超線公園將成為國內首個超線性空中立體都市文創公園。「公園城市」,時間跨越到2020年,成都對此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
  • 生態護城 新都將建泥巴沱森林公園
    成都日報訊:19日上午,「綠化全川·新都行動」在新都區正式啟動。按照「生態護城」行動要求,圍繞建設「成都北部生態綠肺」的目標,新都區將秉承「原生保護、生態涵養、自然做工」的設計理念,建設泥巴沱森林公園,為新都市民提供陽光、呼吸、過濾、釋壓的生態樂活空間。
  • 郫都:高品質公園城市正突圍破局!
    從「產城人」到「人城產」一個產業功能區就是若干城市社區。在「人城產」新邏輯下,郫都區主動適應產業發展需要,深化思維方式變革與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提高產業功能區複合率和城市宜業宜居度,促進職住平衡、「人城產」融合。
  • 打造城市消費新場景,看探索生態價值轉化的「新都表達」
    從182公裡的高品質綠道,到城市中的25個小遊園微綠地;從5個公園城市示範街區,到天府沸騰小鎮、毗河綠道·音樂文創公園等綠色消費新高地,新都積極探索生態價值轉化新機制新路徑,努力為成都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提供「新都樣本」。
  • 不斷營造公園城市新場景 簡陽市大力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視線從郊野移到產業園區。「一平方公裡」核心區、人才公寓及配套住房、仙女灘溼地公園項目……在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的規劃藍圖中,傳統產業園區的面貌正被生態公園融化,新業態新場景相得益彰,「園中建城、城中有園、城園相融、人城和諧」的公園城市美麗格局初露端倪。從「產—城—人」到「人—城—產」,折射的是公園城市建設思路的改變。
  • 助力成都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新都在行動
    12月16日,一場千人大會在成都舉行——成都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大會上,吹響了從中國西部消費中心、西南生活中心城市邁向具有全球影響力、區域輻射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衝鋒號。新都區,位於中國西部最具發展活力的成都平原經濟區核心地帶,是推動成德綿一體化發展的交通樞紐、貿易節點和產業走廊,緊鄰蓉歐國際鐵路港,是成都「金青新」大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具備融入「一帶一路」獨特優勢。
  • 龍華區「人城產融合發展」十大創新項目集中啟動
    「數字龍華」:數字賦能未來城市發展龍華區委書記、區長王衛表示,經過從新區到行政區的砥礪奮進,龍華,已經成為了一座中軸之城、創新之城、生態之城、活力之城和奮鬥之城。大數據時代下,「人才+數字」能碰撞出什麼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