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人城產」營城邏輯|成都高新區:產業高地釋放更暖「民生溫度」

2020-12-20 央廣網

「人城產」營城邏輯,最根本的是吸引人、留住人.

「十四五」已開始布局,「十三五」即將收官。過去五年,「蓉漂」成為新時尚,成為繼 「北漂」「上漂」「廣漂」之後,出現的又一個新名詞和新的社會現象。

以成都高新區為例,戶籍人口以平均每年超過5萬人的速度在增加。這一現象的背後 ,折射出深耕「人城產」營城邏輯的力度,以及讓「蓉漂」不再漂的溫度。

▲菁蓉匯

引才

讓「蓉漂」在此「落地生根」

對於成都高新區來說,築巢引才工作起步很早。

1998年8月,成都高新區在高朋大道5號設立中國成都留學人員創業園,2000年揭牌成立中國成都博士創業園,成為全國首家由人事部與地方政府共建的海外留學人員創業園。次年9月,博士創業園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

到2015年,首場「創業天府·菁蓉匯」啟動,成都高新區對人才的吸引力進入更為高光的時刻。五年來,菁蓉匯先後走進北京、上海、深圳、柏林、以色列等地連續舉辦1000餘場系列活動,實現「知本」和「資本」有效對接。

2018年,全國「雙創」活動周主會場首次走進西部,亮相成都高新區菁蓉匯,至此,「北有中關村、南有深圳灣、東有長陽穀、西有菁蓉匯」的全國雙創區域引領版圖形成。同年,高新區菁蓉匯入選2018年度成都十大「天府新坐標」。

引才的同時,注重讓人才「留得住」。成都高新區全力支持人才創新創業,出臺了「金熊貓」等系列人才創新創業政策,提供啟動資金、辦公場地和成果落地應用場景,實施業界共治,開展企業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讓人才創新創業更容易成功。

經過五年的努力,越來越多的「蓉漂」選擇在此「落地生根」。「十三五」期間,成都高新區人才規模翻一番、超過60萬;人才結構持續優化,人才隊伍年輕充滿活力,35歲以下人才佔從業人員超過90%,本科以上佔比近60%。

如今,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下,成渝高新區攜手,將探索建立兩地高端人才評價互認機制,對互相認定的高端人才,探索在安家保障、醫療保障、創新創業等方面對等共享,推進公共資源合理共享;同時,建立高層次人才共享資料庫。

▲交子公園

營城

夯實公園城市底色

當前,成都正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

以此為指引,成都高新區明確推進高品質公園城市建設,推動一批在成都市具有引領性、示範性的特色項目,塑造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新型城市形態。

對於生活在成都高新區的人來說,8.6公裡「空中綠道」、下一個世界級商圈都是新詞,但也都可感可觸。

在這裡,借鑑紐約高線公園、舊金山九曲花街等項目理念,鐵像文旅環將形成一條獨具高新特色的空中綠道環線。針對周邊居住的年輕家庭和上班族等綠道主要適用人群,該綠道以步行遊憩為主,兼顧跑步功能和騎行功能,成為具有舒適體驗的健康步道與騎行道相結合的綜合綠道。

而成都交子公園金融商務區的規劃布局,則是適應成都城市人口分布新格局、滿足「新成都人」消費需求的順勢選擇。

據了解,順應公園城市加快建設之勢,成都高新區公園綠地建設全域鋪開,累計建成投用綠道裡程達314公裡,累計建成桂溪生態公園、新川之心公園等10個城市公園,建成桂溪星河、雙祥遊園等37個小遊園、微綠地。同時,綠色交通體系連線併網,交子公園社區、瞪羚谷、騎龍灣等8個公園社區和交子大道片區、鐵像寺水街片區5個重點示範街區高水平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底色不斷夯實。

▲成都高新區五岔子大橋

惠民生

產業高地釋放更暖「民生溫度」

對慣於創造「加速度」的產業高地來說,「民生溫度」顯得更為重要。

2016年初,成都高新區通過新聞媒體、政務微博、政務微信、門戶網站等平臺向群眾徵集有效意見建議202條。那時,成都高新區就已敞開大門「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公開徵集民生實事,形成群眾「點餐」政府「買單」的特色形式。

2019年10月,成都高新區召開教育大會,制定出臺了《成都高新區關於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作為該區首個以教育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定位的文件,強調持續完善優質教育資源鏈條,強化優質教育資源導入。

總體來看,「十三五」以來,成都高新區教育事業成效顯著,科創教育全國領先。新開辦中小學23所(包含教學點位),新增學位37440個;新開辦幼兒園80所(包含教學點位),新增普惠性學位25950個。在這裡,成都首個產業園區嵌入式幼兒園開園,主要面向菁蓉匯片區提供服務,進一步吸引和留住人才。同時,成都高新區結合基本公共服務圈評估,大幅上調全區規劃學位配置數量,著力解決各區域學校不均衡問題。

在基層醫療衛生事業方面,成都高新區也不斷探索創新。今年11月,成都高新區和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正式籤約合作開辦高新區華西婦幼保健院。該院作為高新區首家區屬專科醫療機構,定位於「高水平、高起點的智慧醫院 」,將依照國際先進標準,採用開放式設計,以綠化做適當隔離,並依託5G、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打造完整的「院內院間院外全空間」「診前診中診後全時間」的全時空智慧醫院生態體系。

與此同時,繼牽手華西醫院、華西二院之後,成都高新區再次連結優質醫療資源,與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合作,通過建立以家庭醫生團隊服務為載體,以雙向轉診、專科聯盟和網際網路醫院為主要建設內容的特色老年病防治聯盟,為區域群眾帶來更優質的健康醫療服務。

此外,為給各類人才提供優質的安居服務,今年5月,成都高新區在工作會上就明確,今年將加快推進620萬平方米人才公寓續建項目建設,啟動60萬平方米人才公寓新開工項目,加快人才公寓上市供應,啟動172萬平方米已達預售條件的人才公寓售賣。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力求有感受的發展,讓市民群眾擁有更好的生活環境、更好的教育、更好的醫療、更好的福利保障,讓企業擁有更優的發展環境,將成都高新區塑造成最適宜居住、最具幸福感的區域。

相關焦點

  • 解碼成都高新區五年區域經濟發展史
    在即將收官的「十三五」,成都高新區更是蹄疾而步穩。  這五年,成都變革經濟工作組織方式,堅持「人城產」營城邏輯。在此背景之下,成都高新區書寫「城」與「產」的五年變遷,成就了一部區域經濟發展史。  新態勢:加快建設國家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十三五」的最後一年,面臨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除了活力,經濟也更需充足的韌性。  即便受疫情影響,今年市場經營環境出現不同程度波動,成都高新區仍保持十足的經濟韌性,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783.1億元,同比增長8.0%,保持穩中向好態勢。
  • 「產人城」到「人城產」 成都新都的公園城市經驗錄
    成都的中心城區新都區,則在實踐中對這種「公共性」進行了精準詮釋。通過觀察不難發現,「公園城市」體現的不僅是新都對看得見的空間綠化的重視,更是其城市發展理念的升級——是對人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視,亦是城市從「產人城」到「人城產」發展順位的轉變。
  • 成都高新區加快打造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
    「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特徵要求和疫情影響,更加凸顯了產業生態的重要性,而其中的核心基礎就是產業鏈。我們將圍繞頭部企業聚點成鏈,通過不斷發揮協同效應,做優做強產業集群,最終提升產業鏈上每個企業的競爭力。」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 天府怡心湖將亮相成都公園城市營城大會
    四川在線記者 丁寧11月23日,以「暢想城市自然有序生長的美好生活」為主題的中國公園營城發展大會暨成都怡心湖全球發布儀式(以下簡稱「中國公園營城大會中國公園城市營城大會將於12月1日在成都雙流區舉行,將力邀眾多業界大咖齊聚成都,共同暢想城市未來。「此次大會突出公園城市特點,將以『暢想城市自然有序生長的美好生活』為主題,充分發揮怡心湖『產城一體』優勢,將怡心湖打造成『美好場景之湖、產業高地之湖、經濟潮匯之湖』,刷新公園營城新高度。」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張瑞琴說。
  • 成都高新空港新城降臨,開闢「人城產」融合之路
    文 / 界面四川4月1日,成都高新區迎來託管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涉及的簡陽12個鄉鎮兩周年。從130平方公裡到613平方公裡的嬗變中,成都高新區勇擔「東進」使命,成為成都經濟社會發展開闢「第二主戰場」的排頭兵。
  • 全球徵集方案 成都高新區將建5G智慧城先導區
    原標題:全球徵集方案 高新區將建5G智慧城先導區   「新基建」成為熱詞,5G、人工智慧等新經濟產業迎來更多發展機遇。作為成都新經濟發展主陣地,成都高新區進一步強化硬核科技引領,規劃成都5G智慧城先導區,加大5G、人工智慧等「新基建」項目布局,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經濟策源地和活力區。
  • 成都東部新區營城3年落子!三個維度讀懂這座「未來之城」
    5月6日,成都東部新區正式掛牌。  這,是繼高新區、天府新區之後,成都再次「上新」。  這,也是成都「東進」的「上新」。歷時3年營城,「東進」戰略上的重要一子落定。  早在2019年東部新城發展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就提出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對標學習「雄安經驗」,按照「精築城、廣聚人、強功能、興產業」開發思路,將東部新城打造成為成都耀眼的名片、走向世界的「未來之城」。  那麼,何為「未來之城」?
  • 視頻丨提升城市品質 豐富幸福含義 一座產業高地的「民生溫度」
    淄博高新區——一個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秩序良好、現代化氣息濃鬱的產業高地。全域融合 為暢通生活「加速」在建設生態幸福高新區的過程中,道路交通建設無疑是重要的一環,它一頭連著發展,一頭連著民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以前送孩子上學走中潤大道,孩子畢業後就沒再來過。
  • 未來美好生活的公園營城樣本 天府怡心湖官宣「出圈」!
    據介紹,A區為活力運動生活區,圍繞綠色辦公園區和創意辦公園區重點打造生活性服務配套,區域內規劃社區活動中心、社區養老中心、優質教育、商業服務、生活住區、運動場館和休閒公園;B區為湖濱中心商務區,包括總部辦公、金融中心、企業公館等產業辦公業態以及藝術中心、地鐵商業、湖濱MALL等高端商業業態,定位為怡心湖總部經濟聚集高地,創造體現科技創新、國際合作、產業協調、產城融合的智慧新城;C、
  • 營造城市產業發展新圖景
    原標題:營造城市產業發展新圖景   近年來,成都積極適應「產城人」到「人城產」的城市發展邏輯變遷,面向新一輪科技
  • 成渝地區國家高新區黨建聯盟在成都高新區成立
    活動現場 圖片來源:成都高新區提供12月4日,在科技部火炬中心指導支持下,第四屆兩新黨建主題研討會暨首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高新區黨建聯盟聯席會在成都高新區菁蓉匯舉行。此次會議以「黨建引領創新,成渝協同共贏」為主題,全國黨建研究會、科技部火炬中心、四川省和重慶市相關部門、《非公有制企業黨建》雜誌社、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等代表和專家,成渝地區12家國家高新區代表,非公企業代表等約200人參加。
  • 蘇州高新區:「日資高地」新樣本
    蘇州高新區是長三角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日資高地」591家日資企業落戶該區蘇州高新區:「日資高地」新樣本文/周建琳 張彪蘇州松下半導體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志賀康紀介紹說,蘇州松下半導體在高新區10多年的發展,已從最初的民生用品向汽車工業方向轉變,再到向涉及汽車自動化、新能源電池、自動駕駛等方面的產品轉型。
  • 2020·定義成都關鍵詞②丨場景:從產業經濟到情感歸屬,城市經濟...
    大刀闊斧探索求解、突圍轉型,這五年,成都直面新時代大都市發展難題,緊緊圍繞「城市的核心是人」,從工業邏輯回歸人本邏輯、從生產導向回歸生活導向,寫下新發展理念的時代答卷。▲成都露天音樂公園經濟新動能下,場景也在改變著成都自身的經濟地理。近10年來,成都建成區面積擴大近一倍,平均每年增長約43平方公裡。如何更有效利用土地?成都統籌布局建設66個產業功能區,此後開始在其中布局高品質科創空間,打造生產場景、生活場景、生態場景,力爭85%的產業配套和85%的生活需求在產業功能區內解決。
  • 瞭望|從工業邏輯回歸人本邏輯,從生產導向回歸生活導向,成都為何讓...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四川天府新區,強調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近三年來,成都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動城市發展從工業邏輯回歸人本邏輯,從生產導向回歸生活導向,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
  • 成都高新區:校地企共建,聯合培養生物醫藥創新型人才
    愛眾新聞訊(崔穎 吳淳友)為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助力區內生物醫藥企業招聘高校人才,7月30日至31日,由成都高新區生物產業發展局組織的「2020年知名醫藥高校走進功能區暨BioTalent招聘活動」順利舉行,來自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蘭州大學、重慶大學、中國藥科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9所川外高校,以及四川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
  • 奮進新時代 逐夢新天府 成都再出發
    圍繞「全面落實年」安排,成都醫學城(科技園)高水平編制功能區規劃,高效率推進功能區建設,成都醫學城發展態勢良好。成都醫學城是成都健康產業功能區主陣地,成都醫學城(科技園)將繼續保持深耕健康產業發展定力和決心,發揮「三醫融合」優勢,堅持人城產理念,用公園形態重構產業和生活場景。
  • 「稻鄉漁歌」, 人城產的和諧共生
    「稻鄉漁歌」, 人城產的和諧共生 2021-01-13 10: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0大類96個項目 成都高新區發布第三批民生工程
    「今年我們已先後啟動了三批民生工程項目。」據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首批71個項目投入53億元,第二批民生項目139個,投入資金39億元。第三批民生項目涉及96個項目。「通過持續實施十大類民生項目,成都高新區宜居宜業宜人的環境將進一步提升,民生工程的『幸福載體』作用將更加凸顯。」
  • 成都高新區打造科技型企業棲息地
    未來科創中心、生物科創園、交子金融夢工廠……目前,成都高新區正加速推進7個高品質科創空間建設,建成後總面積超300萬平方米,將重點依託於此,打造科創企業發展高地。 生態,也離不開服務。
  • 中日產業合作園區即將落戶成都高新區
    其中,成都已有新川創新科技園等5個園區投入運營,中日產業合作園區即將落戶成都高新區。 據了解,截至目前,全市投入運營的5個國際合作園區分別是新川創新科技園、中德(蒲江)中小企業合作區、成都中法生態園、中韓創新創業園、中意文化創新產業園。中日產業合作園區即將落戶成都高新區,相關籌備工作正加緊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