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候選人事跡簡介

2020-12-12 中國青年報
    

    丁志忠

    男,回族,1970年12月出生,大學學歷,安踏(中國)有限公司總裁。18歲投身商海創業,一直傾力打造民族品牌,帶領安踏品牌連續5年獲得全國運動鞋市場綜合佔有率第一名,走出了一條中國鞋業和體育用品行業相結合的特色之路。產品打破國際品牌壟斷國內市場格局,遠銷歐洲、東南亞等10餘個國家,實現了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飛躍,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8萬多個,實現利稅達到10個億,有效推動了區域經濟發展,推動佔世界總產量40%的「中國鞋都」(晉江)產業群的形成。勇於創新,引領中國品牌營銷革命,成立我國第一個運動科學實驗室,填補了該領域國內空白,先後獲得40多項國家專利。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在中國體育、文化和其他社會公益慈善事業投入了大量資金。獲全國各族青年團結進步優秀獎、全國十大品牌英才、福建省優秀企業家等。

    文花枝

    女,1982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專學歷,湖南湘潭花枝新天地旅行社有限公司導遊員。

    2005年8月,當自己乘坐的旅遊車與大貨車迎面相撞時,臨危不懼,心系遊客,在自己傷勢嚴重,命懸一線的情況下,對營救人員說出「我是導遊,後面都是我的遊客,請你們先救遊客」的感人話語,始終讓營救人員先救遊客,後救自己,在生死關頭把生的希望留給遊客,把死的的威脅留給自己。當最後一名遊客送上救護車,才肯接受救援,導致左腿9處骨折,右腿大腿骨折,髖骨3處骨折,右胸第4、5、6、7根肋骨骨折,因為延誤救治時間,傷口嚴重感染,被迫左大腿截肢。危險時刻,她表現出不怕犧牲的忘我境界,先人後己的崇高思想,忠於職守的責任意識,展示出新時期旅遊從業人員良好精神風貌。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巾幗獎、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模範導遊員等。

    方靜

    女,1971年6月出生,研究生學歷,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主持人。23歲成為《中國新聞》欄目主播,先後擔任《東方時空》、《焦點訪談》、《國際觀察》等名牌欄目主持人。在中央電視臺首次72小時直播報導——香港回歸報導和人類進入新紀元全球直播報導中,分別擔任總主持人和中國區總主持人。曾應邀在哈佛大學、福克斯新聞臺作訪問學者和亞洲新聞分析員。「非典」肆虐時,毅然提前回國,參與非常時期的報導。以深厚的知識功底,清新的主持風格,深刻的分析評論,務實的工作作風,贏得觀眾喜愛,走出了一條從播音員到主持人成功轉型之路。作為青年志願者形象大使,義務主持公益晚會和活動近百場,並行程數萬公裡,赴貴州等地看望志願者和困難群眾,設立方靜專項助學獎學金,使上百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獲國際華語主持人金獎、中國播音主持作品獎、彩虹獎等。

    王軍

    男,1975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學歷,鞍鋼新軋鋼股份有限公司大型廠電氣作業區設備點檢長。

    技校畢業工作12年來,立足崗位,刻苦學習,在設備維護和技術改造領域不懈鑽研、執著進取,從普通技工成長為鞍鋼工業電氣自動化控制領域的技術拔尖人才。他大膽創新,追求卓越,自主開發設計了重軌加工線系統組態聯控程序、CMI組合工具機無工作件保護、鑽頭慢轉等新功能程序。改進美國CMI組合工具機加工程序,解決設計缺陷,確保新設備調試及加工線改造一次試車成功。完成國外專家無法解決的重軌打字機跳字故障和連鑄坯重軌打字程序設計、德國瓦格那組合工具機變頻器升級替代以及國內第一條重軌加工線自動定尺程序的編制設計等技術攻關項目50餘項,為企業多創效3177.7萬元,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作出了積極貢獻。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知識型職工標兵、遼寧省十大傑出青年等。

    王成鋼

    男,1967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學歷,黑龍江農墾總局牡丹江分局八五四農場第二管理區主任、黨總支書記。

    立志改變家鄉面貌,帶領管理區職工和農戶科學種田,使管理區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改變了該地區長期以來貧困落後的面貌。1997年響應號召,率先承包土地,依靠規模經營、科學管理、發展旱作大戶和家庭農場經營模式,共承包土地12000餘畝,每年向國家交售商品糧達2000餘噸,產值近400萬元,年純效益突破百萬元大關,成為墾區最大的家庭農場。2001年當選管理區主任後,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組織成立科技致富協作體,傳授科學種田、科技致富經驗。用自己所有機車、房屋作抵提供發展基金,幫助職工和農戶脫貧致富。2005年管區人均收入達1.2萬餘元,130餘戶年收入超過10萬元,固定資產20萬元以上的農戶佔居民總戶數的70%,使管理區從貧困山區的代名詞變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獲農業部全國糧食生產大戶等。

    王學海

    男,1974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武漢人福高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銳意進取,開拓創新,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致力於愛滋病預防研究,成為國內愛滋病防治領域專家。所著論文《社會營銷在愛滋病防治中的應用》屬國內開創性研究,多次深入愛滋病高發區、吸毒者等愛滋病高危人群中進行調查研究和行為幹預,倡導和參與的100%安全套項目計劃在全國推廣,進一步增強全社會對安全套在愛滋病防治中作用的認識。創辦傑士邦衛生用品公司,6年共送出傑士邦安全套1億多隻,直接受益對象4000餘萬人,公司兩次榮獲中華人口貢獻獎。擔任人福科技總裁之後,帶領企業在2005年實現主營業收入7.48億元,致力於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被選為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中國專家組成員、全球愛滋病防治基金中國專家、中國性病愛滋病防治協會常務理事。獲湖北省十大傑出青年等。

    孫凝暉

    男,1968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系統結構研究部主任兼計算機系統重點實驗室主任。

    刻苦鑽研,不懈創新,一直致力於我國高性能計算機領域的研究。參加了我國第一臺全對稱共享存儲計算機曙光一號和第一臺大規模並行處理系統曙光1000的研製工作。作為負責人參加了曙光2000、3000超級伺服器及曙光系列可擴展伺服器等高性能計算機研製工作,主持完成曙光4000L、863計劃重大項目「曙光4000A」等多項重大科研項目的研製工作。主持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新一代機群關鍵技術的研究」。由其主持研製的曙光高性能計算機,打破國外產品對我國高性能計算機市場的壟斷並成為國內市場主流產品,為國家信息安全、宇航事業、新興生物產業等做出了重要貢獻。作為第5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兩次作為第1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中國青年科技獎等。

    莊力可

    男,1967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先鋒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軟體研究院院長。

    從事計算機領域研究工作16年,由一名普通技術人員成為中國開源軟體運動的領軍人物和科技自主創新國產軟體應用與推廣的急先鋒。設計完成我國首個基於全國產軟硬體體系的平臺應用產品,成為我國國產軟體產業實現群體突破的重要裡程碑,也成為國內產品中惟一被列入國家《政府使用正版軟體產品採購推薦目錄》。近5年在國內外期刊雜誌上發表重要學術論文30餘篇,主持和承擔科技部、信息產業部、國家發改委等重大科研項目18項,獲國際和省部級科學進步獎4項,獲軟體著作權35項。研發產品累計銷售超10億元,累計創造經濟效益過億元。他是國家Linux工作標準組專家成員、中國Linux產業戰略聯盟核心專家。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人事部、信息產業部勞動模範等。

    畢惠仙

    女,彝族,1967年12月出生,大專學歷,昆明市阿惠家政服務中心主任。作為一名大學畢業生,從企業下崗後,又遭遇家庭不幸,毅然轉變觀念,從事家政服務,並以真誠、優質的服務贏得用戶肯定。走出困境後,不忘下崗失業眾姐妹,克服無資金、無場地等困難,成立雲南首家由下崗職工創辦的家政服務機構——昆明市阿惠家政服務中心。引導下崗失業姐妹轉變觀念,投入家政服務工作,以科學管理、嚴格培訓和親情式服務,創出了「做家政,找阿惠」的品牌效益。大力吸納和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村富餘勞動力,目前擁有120名專職員工,成立了團組織、工會、藝術團和全省首家非公企業計劃生育協會,為社會培養輸送300多名家政服務員,先後幫助過下崗、失業和農村富餘勞動力達3000多人次。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創業帶頭人、雲南省十大再就業明星、雲南省十大傑出青年等。

    嚴琦

    女,1967年11月出生,民建會員,研究生學歷,重慶陶然居飲食文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5年辭職下海,靠5張桌子起家創辦陶然居,發展為集餐飲管理、生態養殖、人才培訓、物流配送、連鎖經營於一體,擁有員工12865名,全國26個省市68家連鎖店,營業總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年營業額8.4億元的大型集團,每年提供就業崗位2000多個,大大緩解社會就業壓力。斥資2億元興建佔地537畝的「中國重慶陶然居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基地」,可解決2000餘名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任市工商聯餐飲商會會長以來,會員單位由43家發展到736家,積極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熱心公益事業,從2003年起每年捐助20萬元,修建一所「陶然居春蕾小學」,捐款修建「陶然居敬老院」,扶助貧困大學生,資助孤兒完成大學學業。獲聯合國首屆國際女性創業個人成就獎、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中國青年創業獎等。

    宋玉紅

    女,1972年8月出生,大專學歷,河北「愛心互動」助殘志願者組織負責人。因患先天性脊椎裂而致雙下肢殘疾,但身殘志堅,樂觀進取,與命運頑強抗爭,自學取得中醫專業大專文憑。毛遂自薦成為河北電臺助殘節目特邀主持人。在《燕趙晚報》開辦全國首個助殘專欄「心約周二」,出任主持兼編輯。創建河北省第一個助殘志願者網站,創辦河北省第一個助殘志願者組織——「愛心互動」助殘志願者組織,現有註冊志願者近500人,累計向社會提供數萬小時的志願服務。策劃和組織數十次社會公益活動,廣泛開展幫殘助殘志願工作,在河北省各高校開展助殘知識講座,在社區舉辦手語講座,為貧困殘疾人募集款項萬餘元,向殘障人士捐贈輪椅、手搖車、書等物品,幫助殘障人士解決就業、工作等實際困難。獲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金獎、河北省自強模範、河北青年志願者扶老助殘之星等。

    張燁

    男,1971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專學歷,安徽馬鞍山鋼鐵有限公司修建工程公司設備製造一廠焊接工段工長。

    技校畢業後從事電焊工作,從一名普通電焊工成長為技壓群雄的焊接技術專家。虛心學習、刻苦鑽研,把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發明「張燁氣保焊下行焊接操作法」,被廣泛推廣使用,使馬鋼活動煙罩得到有效延長。勇於向世界一流技術挑戰,不斷在高難險重的焊接工作中磨練技藝,出色完成世界一流設備的修復工作,為國家節省大量外匯。在近20年的焊工生涯中,為馬鋼設備製作、檢修工作攻克近百個焊接技術難關,改進推廣20多項新工藝,使一些引進項目成功實現國產化,直接創造經濟效益2000多萬元。培養50多名技術骨幹,帶出一支「金色藍領」團隊。先後被評為工人技師、高級工人技師、馬鋼技能專家,享受安徽省專家特殊津貼。獲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冶金系統青年崗位能手等。

    李才高

    男,藏族,1971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專學歷,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齊哈瑪鄉政府武裝幹事。

    在全州民兵軍事大比武中奪得5公裡越野賽第一名,被破格任命為齊瑪鄉武裝幹事。針對牧區群眾居住分散,文化教育落後,國防意識淡薄現狀,利用業餘時間編寫6萬餘字國防教育教案10餘份,並自願承擔了齊哈瑪鄉應徵對象參加體檢的往返路費和食宿費用累計達3000餘元。2003年以來,為改變齊哈瑪鄉國慶村和吉勒合村群眾「行路難、致富難」的狀況,獨自一人在海拔4000多米的瑪曲草原上,依靠架子車、鐵鍁、鐵鎬等簡陋的修路工具,三年如一日,戰天地、鬥狼群、抗疾病,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困苦,義務修築長達37公裡的村道,解決了長期困擾當地牧民群眾的行路難問題,引導牧民群眾走上脫貧致富之路,被群眾譽為當代高原上的修路「愚公」。獲甘肅省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等。

    李天明

    男,1970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學歷,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轎車一廠焊裝車間業務主任。

    從事汽車焊裝機器人維修14年,歷經捷達、奧迪、寶來、高爾夫四種車型的建設、投產和規模生產,先後「看護」一汽-大眾三代進口機器人,成為世界精尖工業機器人故障維修專家。勤於學習,善於善研,承擔並完成大小維修項目350多項,5項在世界工業機器人維修史上有重大突破,創造直接經濟效益1500多萬元。創新維修觀念,提出TPM全面效率維修管理模式,變救火式維修為預防式維修,創造汽車生產線工業機器人設備停臺10分鐘/班維修記錄,實現國內機器人維修技術歷史性突破。通過自學熟練掌握英、德兩種語言,達到與外方專家直接對話的水平。主動承擔對員工維修技能培訓任務,把自己掌握、積累的維修經驗彙編成冊,為我國轎車工業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機器人維修人才。獲全國傑出青年崗位能手等。

    李偉

    男,1969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規劃建設部部長。

    大學畢業後投身於海洋工程相關的規劃研究工作,經過十餘年磨練,成為知識底蘊深厚、實踐經驗豐富的港口建設專家。先後主持完成「天津港總體規劃」、「天津港建設世界一流大港發展戰略規劃」等30多項規劃工作,為天津港完善港口功能,合理布局打下堅實基礎。其中,「天津港總體規劃」是全國港口第一部完成修編並通過交通部和市政府聯合審批的港口規劃。所負責的天津港東突體北側改擴建貨櫃碼頭工程等5個項目榮獲交通部優質工程獎,水運工程優良率達到100%。組織完成「插入式箱筒型基礎防波堤結構研究」等10餘項重點工程研究工作,填補多項國內空白,可為港口建設節約上億元資金。發表專業論文11篇,參與撰寫《港口規劃建設》一書。獲2004年度交通部優秀水運工程諮詢成果二等獎等。

    李向黨

    男,1968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學歷,建設銀行新疆區分行營業部企業文化部「向黨工作站」推廣員。

    立足平凡崗位18年,奉行「客戶在我心中有多重,建行在客戶心中就有多重」服務理念,成為客戶心中的建行代言人。總結「接一、待二、招呼三」服務模式,練就「手快、嘴勤、眼亮、嗓圓、臉笑、腦記」等六種櫃檯服務技巧,探索個性化、差別化、親情化整套人性化服務,經辦40多萬筆業務,日均160筆,累計吸收存款5.47億元,日均15.19萬元,編制各類報表1600多份,無一次長款短款,無一次違規操作,無一次客戶有效投訴,創造了一線臨櫃奇蹟。甘為人梯傳幫帶,培養大批服務能手,關注金融發展動態、探索創新服務機制,創服務品牌,註冊「向黨工作站」商標,總結「李向黨和向黨工作站的六種精神」,不斷提升服務水平。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新疆十大傑出青年等。

    李崑崙

    女,1971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學歷,山東省冠縣人民法院定遠寨法庭庭長。

    堅持「公正司法、一心為民」,多年如一日紮根條件艱苦的基層法院,默默奉獻。憑著對審判事業的熱愛和忠誠,11年裡,行程5萬餘公裡,走訪數千名當事人,滿腔熱情地為當事人排憂解難。個人共辦理各類案件2100多件,無一上訪纏訴,無一矛盾激化,無一錯判超期。注重調解,案件調解撤訴率達75%以上,為轄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了突出貢獻。敢於接受群眾監督,主動承諾「當日立案、一月結案、公正裁判、及時執行」,被譽為「一心為民的好公僕、公正清廉的好法官」。主持法庭工作以來,狠抓管理,勇於開拓,廉潔勤政,率先垂範,帶出了一支模範守紀、群眾滿意、爭創一流的法官隊伍。曾30多次立功受獎,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人民法庭優秀法官、全國優秀女法官、中國法官十傑等。

    李春燕

    女,苗族,1977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專學歷,貴州省從江縣雍裡鄉大塘村博愛衛生站醫生。

    衛校畢業後嫁到邊遠貧困的苗族村寨,為緩解村民看病難問題,變賣自家耕牛開辦衛生室,成為一名鄉村醫生。多年如一日,身背小藥箱,行進在山間小道,穿梭於各個自然村寨,為病中的父老鄉親及時送醫送藥。為給鄉親們看病,賣掉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收留身無分文的患者,給無錢就醫的村民免費治療,欠下5800多元的債務,丈夫不得不外出打工,一家人擠在隨時可能倒塌的危房裡。為搶救生命垂危的新生嬰兒,不顧個人安危實施嘴對嘴人工呼吸,看護沒錢住院的孩子像「自家仔」,而自己的孩子卻吃著「百家飯」。哪裡有村民生病,哪裡就有她忙碌的身影,共醫治病人7000多人次,為百餘人接生,被國內外媒體譽為「感動全中國的女村醫」。獲CCTV-「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貴州省勞動模範等。

    李儒新

    男,1969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副所長、強光光學重點實驗室主任。

    1998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與「引進國外傑出人才計劃」回國工作以來,一直致力於強雷射科學技術領域的科研工作,瞄準世界科學前沿和國家有關戰略需求,在X射線相干輻射源及其應用等研究中孜孜以求,頑強拼搏,成績斐然。發表論文百餘篇,獲批准和被受理髮明專利20項,應邀在重要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報告10餘次。曾任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助理與課題負責人、國家863計劃課題負責人,應邀擔任雷射科學國際委員會委員及重要國際學術會議的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等職。作為基層科研單位的管理者,兢兢業業,在研究所和實驗室的科研創新平臺與能力建設中做出突出成績。作為主要完成人之一,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及中科院青年科學家獎等。

    邵堯霞

    女,1973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專學歷,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十七局集團公司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在海拔5000多米的青藏鐵路建設工地,戰勝高寒缺氧惡劣氣候,突破生命極限,是我國乃至世界在如此之高的「生命禁區」連續工作兩年多時間的惟一女性。刻苦鑽研,勇於攻關,堅持自主創新,成功解決高原預製梁裂紋、溫泉立交橋鑽孔樁塌孔和斷樁等技術難題,取得6項技術革新成果,為青藏鐵路建設做出重要貢獻。針對高原施工特點開辦施工技術速成班,結合施工生產實際,開展技術競賽活動,大力提高職工技術。當唐古拉山發生特大洪水,72名職工被洪水圍困時,帶領青年突擊隊員搶修最危險的堵河築壩任務,經過16個小時連續奮戰,受困職工安全脫險,被洪水衝垮的3座施工便橋迅速恢復通車,發揮了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火車頭獎章、全國五一巾幗獎、全國三八紅旗手等。

    龐波

    男,1972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學歷,廣東省廣州市公安局偵查科教導員。精通英語、法語,先後兩次被公安部和聯合國派往波赫和海地參加維和行動,始終牢記祖國和人民的重託,頑強拼搏,勤奮工作,用實際行動創下中國維和警察的多個「第一」紀錄,樹立了中國警察的良好國際形象,為祖國和民族爭得了榮譽。在2002年赴波赫執行維和任務時,擔任比哈奇地區行動指揮局局長助理,成為獲得波赫地區維和警察高級指揮官的第一個中國人。2004年,成為我國首次派往海地的惟一一名維和民事警察並被聯合國任命為行動指揮局副指揮長,此職務是我國維和警察在聯合國維和警察部隊中擔任的最高職務。2004年作為廣州申辦2010年亞運會安保翻譯組臨時指揮長,為廣州成功獲得舉辦權作出了突出貢獻。兩次獲聯合國和平勳章及證書、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等,榮立個人一、二、三等功各一次。

    侯武

    男,1972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專學歷,攀枝花新鋼釩股份有限公司提釩煉鋼廠方坯連鑄車間澆鋼大班長。

    勤學苦練,精益求精,堅持理論實踐結合,走創新成才道路,成為攀鋼連鑄澆鋼技術領域帶頭人。13年間,收集整理技術資料10多公斤,工作筆記10餘萬字,與同事總結出《「劉關洪——侯武」操作法》,填補攀鋼空白,大大提升了攀鋼板坯連鑄技術水平。創造性地提出「吊澆操作法」,確保攀鋼第一臺方坯連鑄機一次性熱負荷試車成功。總結出「中間包快換操作法」,提高鑄機作業率。抓管理、帶隊伍、降本增效,堅持「最大限度挖掘每個職工潛能」,倡導「無缺陷操作」理念和「精一崗,通兩崗,會三崗」的培訓理念,施行操作過程量化制,在不增加投入的情況下,降低成本數百萬元,累計為企業創造了7000餘萬元的經濟效益。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央企業傑出青年崗位能手、四川省十大傑出青年等。

    侯晶晶

    女,1975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師。

    11歲因誤診導致雙下肢癱瘓後,付出超於常人的艱辛,堅持不懈在家自學10年,以總分第一和方向第一的成績被南京師大錄取為研究生和博士生並獲得教育學博士學位。身殘志堅,不斷汲取新知,挑戰自我,並積極關心他人、服務社會。擔任講師後,發揮所長,為學生開設了多門英漢雙語專業課程,受到學生們的熱烈歡迎。出版專著《關懷德育論》,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並被多家報刊轉載,負責全國和省級多項教育科學規劃課題。1999年以來堅持每年到江蘇省少管所進行特殊教育活動,深入監獄幫教重刑犯。深入各級各類學校,面對面交流幫助青少年約10萬餘名,將1萬餘元捐贈給聾啞兒童和貧困學生,曾主持第六屆殘運會的開幕式。事跡入編一些省中學德育教材。獲全國自強模範、江蘇省十大傑出青年等。

    姜雲燕

    女,1976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專學歷,解放軍第十八醫院三十裡營房醫療站護士長。

    作為惟一一名從內地隻身投奔喀喇崑崙山入伍的女兵,懷著對祖國的赤膽忠誠和對邊防事業的執著追求,堅守全軍海拔最高、環境最苦、保障最難的醫療站13年,把維護官兵身心健康、真情奉獻雪域崑崙作為最大光榮,成為海拔4500米以上高原工作時間最長的女軍人。足跡踏遍平均海拔達4500米的轄區所有哨卡,累計行程8萬餘公裡,為官兵巡診4萬多人次,護理病人2100多名,參與搶救危重病人130多名,為官兵織手套90多雙,做鞋墊500餘雙,補衣服300餘件,給邊防官兵表演節目120多場次,捐資設立醫護人員獎勵基金,為近百名邊防官兵進行心理諮詢,為維護高原邊防官兵身心健康做出了突出貢獻,被譽為喀喇崑崙「生命守護神」。獲第39屆國際南丁格爾獎、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等,榮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

    柳萍

    女,1967年9月出生,大專學歷,寧夏銀川市秦腔劇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

    1978年考入固原地區戲訓班,專攻秦腔小旦兼花旦與刀馬旦。謙遜好學,刻苦敬業,博採眾長,敢於創新,摯愛秦腔表演藝術,在近30年的演藝生涯中,形成颱風嚴謹、表演細膩、刻畫細緻、唱做俱佳、扮相俊美、文武兼備、刻畫人物性格準確的藝術風格,塑造了楊七娘、李慧娘、三聖母、檄桂英等眾多性格劻異的舞臺形象,深受廣大觀眾喜愛。將舞臺實踐轉化為理論成果,撰寫的《我演劉妃》等理論文章獲寧夏藝術論文研討會一等獎。獻身藝術、德藝雙馨,每年帶團演出150餘場,走進高校、走出國門、走向螢屏,真情投入,不計回報,憑藉精湛技藝使古老秦腔藝術煥發時代光彩,為秦腔藝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寧夏五四青年獎章、中國秦腔四大名旦等。

    洪戰輝

    男,1982年6月出生,中共預備黨員,大專學歷,河南省保護未成年人委員會辦公室輔導員。

    12年來在家庭屢遭變故的情況下,克服種種困難,自立自強,努力奮鬥,一邊靠做小生意、打零工,讀完高中、大學,一邊照顧病中的父親,並把父親「撿來」的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女嬰一手撫養大。立志用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生活,拒絕一切對於他個人的捐助,用無法退回的給他本人的捐款和出書獲得的版稅,設立「洪戰輝教育助學責任基金」,已資助全國391名貧困學子,被宋慶齡基金會授予「青少年生命教育愛心大使」稱號。他自強不息的精神感動了廣大的青年,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教育部專門下發了《關於開展向洪戰輝同學學習的通知》,被評為CCTV-「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榮獲全國自立自強優秀大學生、教育部2005年國家獎學金、2005年河南省教育新聞人物等。

    趙亞輝

    男,1975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人民日報社教科文部記者。勇挑重擔,不畏艱險,主動深入災區、險區,屢次經歷生死考驗,圓滿完成對多項重大和突發事件的現場採訪報導。曾隨神州5號遠洋測量船跋涉三大洋跟蹤採訪近3個月,第一時間趕赴伊朗巴姆地震重災區現場採訪,隨中美聯合冰川科考隊在喜馬拉雅山冰川徒步採訪近兩個月,第一批奔赴印度洋海嘯重災區印度尼西亞班達亞齊現場採訪,隨中國珠峰測量隊進行為期3個多月的攀登和測量珠穆朗瑪峰的全程跟蹤採訪,隨潛水員潛入雲南撫仙湖底水下古城現場採訪,並曾多次深入西沙群島、沙漠腹地、雪山深處等艱苦地區採訪。著有《親歷世紀大災難》等著作,報導和作品多次產生重大社會影響,反映出中國記者的職業精神和時代風貌。獲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中國科技好新聞一等獎、中直五一勞動獎章等。

    夏陳安

    男,1968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學歷,浙江電視臺教育科技頻道總監。

    作為一名優秀的電視策劃和經營管理複合型人才,思路清晰、勇於創新。提出並構建「專業化、市場化、品牌化」經營理念,「打全國影響,爭全國市場」經營策略,「新青年製造」品牌經營戰術,成功打造了以自辦品牌節目為主的核心競爭力,塑造科教頻道品牌。成功舉辦「五月的鮮花」、「十月的陽光」兩大主題性全國直播活動,培育《走進今天》、《小強熱線》、《紀實》等有競爭力的自辦品牌節目,走出了一條專業頻道的成功之路。創新管理模式,激發員工積極性,目前浙江教育科技頻道已成為全國教科類頻道的龍頭,2005年廣告創收達2.1億元,領先於全國地面頻道,並獲全國廣播影視系統先進單位稱號。獲中國新聞獎二等獎、浙江省首屆十佳廣播電視理論工作者等。

    莫朝旭

    男,1978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專學歷,海南省定安縣雷鳴鎮紅岸村農民。

    1998年從海南省農業學校畜牧專業畢業回鄉創業,靠借來的5000元作為啟動資金,創辦「旭日畜牧服務中心」。身背藥箱,走村串戶,不分晝夜服務鄉裡,有求必應隨時出診,每年為鄉親墊付藥費和飼料款10萬元以上,贏得鄉親們好評。2001年創辦畜糞養魚生態養殖模式綜合養殖場,大膽嘗試「立體式」規模飼養,將一個家庭養殖場發展為實力雄厚的綜合養殖場,闖出一條科技脫貧致富新路。他致富不忘鄉親,建造100立方米沼氣池為村民免費供氣,幫助20多貧困戶戶均養豬7頭,培訓農民近6000多人次,發展養豬專業戶180戶。在他的帶動下,全縣掀起科學養豬熱潮,養豬業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新亮點。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員、全國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標兵、海南省十大傑出青年等。

    梁長武

    男,蒙古族,1969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專學歷,內蒙古自治區開魯縣東風鎮東明村黨支部書記。

    創辦開魯紅幹椒協會並擔任會長,實現農民小規模生產經營與國內外大市場的對接,帶領當地村民走出一條致富奔小康的成功之路。帶領農民實驗新品種、引進新技術,先後進行10項科學實驗,推廣實用技術22項,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實現紅幹椒產業的升級增值,為全縣及周邊近百萬農民人均增收近3000元,直接增效1500多萬元。帶領農民團結協作,開拓市場,使協會由當初的幾個種植戶發展成擁有466名會員、1個分會和8個集體會員的社團組織,走出了縣域特色農產品的市場化運作和品牌之路,使開魯紅幹椒產品遠銷海內外,並成為當地廣大農民致富增收的主導產業之一,開魯縣也發展成為中國縣域最大的紅幹椒生產基地。獲全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民、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全國星火科技帶頭人等。

    

相關焦點

  • 第19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評選活動候選人事跡簡介
    各項個人業務指標連續5年在山西省建行系統位居榜首,帶動了建行山西省分行網點的建設,為中國建設銀行的網點轉型提供了範本。獲中國建設銀行突出貢獻獎三等獎、中國建設銀行十大傑出青年、山西省十佳金融人物等。 獲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金獎、河北十大傑出青年、河北省殘疾人自強模範等。    宋徵宇     男,1970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十二所副總工程師、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火箭系統副總設計師。     載人航天工程中的青年技術領軍人物。
  • 第十屆「中國青年創業獎」候選人公示公告
    「中國青年創業獎」由共青團中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同發起設立,表彰創業事跡突出、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中國青年創業者,至今已連續開展十屆。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引領廣大青年弘揚創業精神、奮鬥精神,積極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徵程,共青團中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於今年5月聯合啟動第十屆「中國青年創業獎」評選表彰活動。
  • 浦東新區評選第八屆十大傑出青年律師
    浦東新區評選第八屆十大傑出青年律師2020-11-30 上海 >青年報·青春上海見習記者 陳泳均/文、圖昨天,以「匯聚法治力量 而立浦東再出發」為主題的第八屆「浦東新區十大傑出青年律師」評選活動舉行。
  • 湖北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事跡簡介
    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公示公告       現將湖北省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予以公示,面向社會徵求意見,公示期一周。對候選人的意見,請於2017年6月29日前通過電話、郵寄或電子郵件的形式向省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組委會反映。
  • 第八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正式候選人事跡簡介
    第八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正式候選人事跡簡介 2019/10/29 17:56:22    來源:東方網       選稿:蔣昕婕
  • ...榮獲第六屆上海中醫藥大學十大傑出青年、十大醫務菁英、戰疫青…
    根據《關於開展第六屆上海中醫藥大學「十大傑出青年」評選活動的通知》文件要求,曙光醫院團委積極號召、發動和組織院內優秀青年參與評選工作,經過來自各單位40位候選人的激烈角逐和評審專家的現場評議,我院青年王炎榮獲第六屆上海中醫藥大學「十大傑出青年」、第六屆上海中醫藥大學「十大醫務菁英」榮譽;陶樂維獲第六屆上海中醫藥大學
  • 第九屆「全國傑出青年法學家」候選人名單公布
    10月12日,第九屆「全國傑出青年法學家」評選委員會辦公室正式公布第九屆「全國傑出青年法學家」候選人名單。據悉,第九屆「全國傑出青年法學家」評選表彰活動於2019年5月啟動,原定於2019年底完成評選工作,後因新冠肺炎疫情等原因推遲。目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評選活動再次啟動。
  • 常德市十大傑出青年30名候選人公示
    紅網時刻常德4月11日訊(記者 鄭江暉)記者今天(11日)從共青團常德市委了解到,「開放強市 產業立市」常德市十大傑出青年正式候選人進入公示階段,共30名候選人,公示時間為4月9日至13日。   此次評選從各區縣、各系統部門、各企業學校積極推薦的優秀青年典型中,確定了30名正式候選人。
  • 「潁上十大傑出青年」網絡投票11月24日啟動
    第九屆「潁上縣十大傑出青年」評選活動自2015年9月開展以來,經各單位推薦、組委會辦公室審核、評委投票,已產生23名正式候選人
  • 第四屆中國社工年會十大社工人物事跡簡介
    第四屆中國社工年會十大社工人物事跡簡介 2013-03-27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於海波,重度肢體殘疾,仍憑著自強不息的精神,自費到北京高校學習社工知識,經過多年的努力,建立了東北三省社會工作實踐基地,多年來為黑吉遼10所高校培訓(實習)了近300名社工專業學生,為推動東三省社工發展做出傑出貢獻,已成為15000
  • 瀋陽十大傑出青年候選人簡介(按姓氏筆畫排序)
    描繪城市藍圖的設計師  08.張穎,女,33歲,研究生學歷,民盟會員,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澳連建築設計所所長。榮獲99年度全國建築業最高獎-國優工程魯班獎,在全國所有設計、科研和大專院校創辦的裝飾公司中名列第一,被評為中國首屆企業成功女性風雲人物、全國傑出的中青年室內建築師、遼寧省裝飾裝修行業傑出女企業家,榮獲全國優秀項目經理。
  • 煙臺十大傑出青年評選揭曉,這位招遠人上榜!速看...
    第十五屆「煙臺十大傑出青年」評選推薦結束啦!點擊播放 GIF 0.6M4月29日,由團市委、市青聯組織開展的第十五屆「煙臺十大傑出青年」評選結果揭曉。經宣傳推報、初步候選人確定、社會公示、社會投票及專家評審團投票等環節,葉建初等10名同志被推選為第十五屆「煙臺十大傑出青年」,王凱等20名同志被推選為第十五屆「煙臺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石一鳴等10名同志被推選為第十五屆「煙臺十大傑出青年」單項獎。
  • 第18屆「河南青年五四獎章」評選入圍人選公示
    為充分展現當代河南青年的精神風貌,引導和激勵全省廣大青年積極投身「四個河南」建設,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奉獻青春智慧和力量,共青團河南省委、河南省青年聯合會決定於近期表彰第18屆「河南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第18屆「河南青年五四獎章」評選共有135人參與申報,經過前期申報、審核、初評、覆審等階段後,嚴格條件,優中選優,遴選40名作為「第18屆河南青年五四獎章」候選人。
  • 第三屆「溫州市十大傑出在外創業青年」評選公示-溫州日報甌網...
    2.本屆「十大傑出在外創業青年」的評選,採取組織推薦或自薦、社會監督、評委投票的方式。 3.評審委員會成員由組委會成員、有關部門領導、專家學者、社會各界代表組成。 4.歡迎登錄溫州網(www.66wz.com)參與網上投票和簡訊投票,其結果作為評選參考依據。
  • 第22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候選人
    現為昆明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主任,曾獲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傑出青年科學家獎、第十屆青年科技獎、建築材料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等榮譽。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青年973」首席科學家、入選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曾獲第六屆中國僑界貢獻獎創新人才獎、中國十大新銳科技人物、第九屆饒毓泰基礎光學獎優秀獎等榮譽。
  • 中國石油集團第十屆「十大傑出青年」剪影
    陳思楊(長慶油田公司)  【簡介】陳思楊,1985年7月出生,採氣技師,長慶油田第二採氣廠榆12集氣站站長。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陝西「青年五四獎章」、中國石油「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  【事跡】  參加工作8年多來,陳驍拓寬思考維度,敢於挑戰傳統,大膽創新,以紮實的理論功底、頑強的拼搏精神成長為超深層地球物理勘探領域的青年時代先鋒。
  • ...協會組織人事部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和首屆全國傑出工程師獎...
    中招政採(北京)諮詢有限公司受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人事部的委託,就「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和首屆全國傑出工程師獎評審項目第一包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評審項目」項目(項目編號:ZC19CAS08/1)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
  • 哈師大第三屆「青年五四獎章」候選人事跡展示
    15名學生為我校第三屆「青年五四獎章」候選人,現將他們的個人事跡介紹如下,請為你心目中的優秀青年送上你的支持,憋控制,投票,點讚!(投票活動截至北京時間2016年4月12日12時;可多選)「青年五四獎章」評選(教師候選人個人事跡)按姓氏筆畫排序王恩亮,男,中共黨員,音樂學院團委書記,碩士,主講校級課程《演講與口才》、《大學生誠信教育》。
  • 剛剛,中國石油「十大傑出青年」名單新鮮出爐!
    編輯 | 李妍楠4月30日,集團公司五四運動100周年暨第十屆「十大傑出青年」座談會上,裴明波、曹寬、郭旭光、王鄂川、劉強、高才、陳思楊、劉曉凱、魏晨吉、王琦、陳驍、蔣浩偉等12人獲得集團公司第十屆「十大傑出青年」榮譽稱號。
  • 「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及事跡簡介(17)
    我國傑出的實驗核物理專家,在核爆近區測量某高難度技術方案的審定和實施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他共組織6次核試驗,全部親臨現場參與組織指揮,為確保每次試驗圓滿成功作出歷史性成就。他提出應發揮綜合技術優勢,深化戰略武器研製、高技術跟蹤、常規兵器研究、民品開發生產四項任務,進一步明確實施軍民融合的具體途徑和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