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夏日,若講避暑,那還是大名鼎鼎的「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地處河北省東北部,是連接京津冀遼蒙的重要節點,具有「一市連五省」的獨特區位優勢。
承德,意為「承受德澤」,語出《尚書·周官》。
承德諸多的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園林避暑山莊、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寺廟群外八廟、世界上最大的皇家獵苑木蘭圍場、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護區霧靈山、世界上最大的軍事防禦工程萬裡長城,等等。
承德曾長期作為熱河省會,自1914年劃定「熱河特別區」、1928年建熱河省到1956年撤銷熱河省,這座省會城市風光了四十餘年。
承德靠近邊塞,燕長成、秦長城、漢長城、金長城、明長城都曾穿越此地山水,土色皆紫,故稱「紫塞」,境內長城蜿蜒,一直是具有統領一方能力的塞外重鎮。
熱河曾為「關外東北四省」之一,名字源於一條90米長的「熱河」,熱河是一條「會發熱」的河,發源於承德避暑山莊內的溫泉,冬天也冒著熱氣,清澈無比,這條河具備河流的所有地貌特徵,號稱世界最短的河流。
清代初期,熱河地界是草原馬場。康熙帝開始在這裡開拓湖區、築洲島、修堤岸,陸陸續續修建了21座行宮,統稱為「熱河行宮」。
這行宮有著類似愚公移山的修建歷史,堪稱「一座山莊,半部清史」,康熙去世後,兒子雍正又接著修,雍正去世後,乾隆又接著修,歷經89年不間斷地修建,最終成為清朝的避暑山莊,目前是國內佔地面積最大的帝王宮苑,是故宮的八倍多。
這裡有茫茫草原風光,也有宏大的皇家寺廟,還有江南樓閣,整個山莊東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國自然地貌的縮影,是中國古典園林之最高典範。
1961年3月,避暑山莊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同時公布的頤和園、拙政園、留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
1994年12月,承德避暑山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康熙四十二年(1703)皇帝在此修建熱河行宮,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避暑山莊竣工,承德一躍成為了清朝第二個政治中心。
承德,一時間成王公貴族嚮往、朝覲的中心。大量的滿族移民進入承德,徹底改變了當地的人口結構,也使得滿式漢語成為這裡的正統語言。
承德話是最接近普通話的話語,其普通話標準程度超過北京地區。1956年,國家開始推廣的普通話就是根據從承德的灤平採集的語音來最後定的標準,這裡是「普通話語音標本採集地」。
畢竟承德的祖上曾直接歸清朝中央管,這裡有很多滿清八旗子弟遺風,所以老承德人還有著遛鳥養魚的愛好,拎著個鳥籠子邁著四方步晃晃悠悠晨練的老大爺比比皆是。吃飯講究八大碗,啞巴餄餎,杏仁茶,也許不太對胃口,但確是很有特點。
承德史上雖為清朝副中心,或者曾是一省省會之地。但現在承德在河北省內存在感並不太強,各類指標也皆列全省後幾位,主要是經濟總量小,產業結構偏重、產業層級偏低,特別是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比較突出,政府財政收支矛盾也比較突出,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
現在很多人把承德比喻為北京的「後花園」,這個定位聽著似乎很山莊。其實其雖與京、津接壤,可中間路程多是燕山奇險峰嶺。熱河雖短,承德卻很長。長城以外,山川漫漫,客觀上有不利不便之處。
作為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和塞罕壩精神發源地,承德最大的優勢也在生態。目前的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承德正在「綠色崛起」,在「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打出了好山好水好環境好這張牌。投入這青山綠水的懷抱,你會深深地感到:山水如畫,田園如詩,泉瀑如歌,雲霧如夢。春賞山花爛漫,夏享清涼休閒,秋觀層林盡染,冬看林海雪原,一年四季都可休閒度假旅遊。
而且,傳統的避暑山莊也在轉型。承德正圍繞打造「數據山莊」和大數據全產業鏈,力爭引進百度數據審核中心、青雲大數據云中心等一批新項目大項目,加快5G、區塊鏈布局,推動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應用發展。
有時間大家可以實地感受這座山莊,看美景如畫,嘆萬古千秋。